古代想当官,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但凡古代官员 , 上至丞相下至县令 , 身边总是有一些帮忙出主意的人 , 这个群体被称为“幕僚” , 有时也以“师爷”称呼 。

要说幕僚 , 得从“官僚”一词讲起 。 据史料记载 , 中国古代官场上 , 向来有一种把各级衙门行政官员通称作“官吏”或“官僚”的习惯 。 其实 , 严格地说 , “官”与“吏”有区分 , “官”与“僚”也有区别 。 早期之时 , “僚”的含义略近奴仆 , 所谓“僚者 , 劳也” 。


古代想当官,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古代想当官 , 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 , 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

就其行为作用来看 , 与现在的秘书有许多相似之处 , 两者最大的不同便是:前者只是辅佐人员 , 即无官衔 , 又非朝廷编制;而后者则属于政府部门人员 , 属于国家财政编制 。 因此 , 相爷尽管有许多接近官员的机会 , 但是 , 其升官的机会并不多 , 尤其在州县这一级别的更是如此 。

当然 , 凡事总有例外 , 晚期时期就出现了许多幕僚出身的权臣 , 其中 , 人们最熟悉的当属:李鸿章、林则徐和左宗棠三人 。 这三人原本皆是出身于幕僚群体 , 后来 , 却能称为权倾朝野的一方重臣 , 其经历真可谓是一代传奇了 。


古代想当官,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古代想当官 , 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 , 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

林则徐字元抚 , 年幼时家境贫寒 , 其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教书先生 , 得益于其父亲的开明教导 , 林则徐四岁的时候便已经开始识字 , 年纪轻轻就饱读诗书 。 后来 , 林则徐先后结识了陈寿祺、梁章巨等人 , 他们常常坐在一起论道 , 对后来林则徐济世匡时的思想 ,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嘉庆九年 , 林则徐参加乡试并成功中举 , 在成绩揭晓的那天 , 林则徐正式与郑淑卿结为夫妻 。 郑氏出身于书香门第 , 家境十分优越 , 却没有因此对家境贫寒的林则徐产生任何轻视之意 , 两人婚后一直十分恩爱 , 是为当时的一段佳话 。

当年年底 , 林则徐便赴往京城参加会试 , 最终 , 却很遗憾名落孙山 , 于是 , 便回乡授学 , 等待下一次会试 。

两年后 , 林则徐被调往厦门 , 担任海防总书记 , 他的才华终于得到展示 。 当时厦门走私鸦片的现象十分严重 , 历任官员大都贪污腐败 , 外商行贿无往不利 , 走私无人打击 , 甚是猖獗 。 林则徐很快就认识到鸦片给中国带来的诸多问题 , 他开始收集相关资料 。

最终 , 通过对走私贩子嚣张气焰的不断打压 , 使得海关一时间政气清明 , 而他也因此得到了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 , 被张师诚招为幕僚 。 对于张师诚将林则徐选为幕僚的原因 , 民间存在许多说法 , 其中 , 最主流的一种便是林则徐写得一手好贺启 。


古代想当官,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古代想当官 , 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 , 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

当时 , 正值除夕期间 , 按照大清惯例 , 各地官员无论官职大小 , 都要向皇帝写贺启拜折 。 张师诚将这个任务交给林则徐等人 , 让他们各自写一份贺启的起草 。 或许是出于磨练人才的心思 , 张师诚在林则徐起草的过程中对他百般刁难 。

张师诚不仅在他写字的时候在外放鞭炮爆竹 , 对于林则徐呈上来的草稿 , 张师诚还大加改动 , 让林则徐重新抄写一遍 。 后来 , 张师诚看到林则徐果然重新认真地抄写了一遍 , 最终 , 被他的真诚态度和良好修养所打动 , 于是 , 才将他纳为自己的幕僚 。

当时 , 张师诚任职高管多年 , 政治上颇有建树 , 对大政典章等政治学问均有涉猎 。 张师诚有心提拔林则徐 , 便将自己从政生涯中得来的经验教给林则徐 。 除此之外 , 张师诚还常常将林则徐带在身边对他进行历练 。

嘉庆十四年 , 张师诚被派往镇压海盗 , 他不仅让林则徐一同前往 , 还将许多事务交给林则徐操办 。 林则徐也没有辜负张师诚的期望 , 将事情处理得十分妥当 , 张师诚还常常因此夸奖他 。 后来 , 张师诚还举荐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 , 让他成为乐正书院的主持 , 林家经济状况得到改善 。


古代想当官,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古代想当官 , 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 , 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

接着 , 随着第二次京城会试日期的到来 , 林则徐再次赴往燕京参加会试 , 但是 , 却再次名落孙山 。 不过 , 林则徐并没有因此而放弃 , 他仍然留在张师诚幕中担任幕府 , 继续为张师诚效力 。 最后 , 终于在第三次京城会试中高中进士及第 , 从此踏上仕途 。

后来 , 在林则徐的从政生涯中 , 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他对鸦片强烈的抵制态度 。 他曾经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 , 多次主张鸦片禁止运动 , 其中 , 最著名的便是“虎门销烟”一事 , 多次粉碎列强侵略中国的阴谋 , 因此 , 得到了“民族英雄”的美誉 。

虽然 , 林则徐一生都在对抗西方的入侵 , 但是 , 对于西学 , 林则徐却一直持着取其精华的态度 , 并没有因为对西方人的仇视 , 而疏于学习对方的优点 。 在西方的科技、文化和贸易等方面 , 林则徐一直保持开放的态度 。

根据史料记载 , 林则徐至少会使用英、葡两种外语 , 除了抵制西方入侵以外 , 林则徐还着力于翻译西方的书籍和报刊 , 其中 , 最著名的就是与魏源合理翻译的《海国图志》 。 而林则徐之所以能够在官场上如此顺畅 , 与他的幕僚经历息息相关 。


古代想当官,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古代想当官 , 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 , 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

除林则徐以外 , 另一位著名的权臣便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 。

左宗棠年少时期便有远大志向 , 5岁时就跟随父亲到省城读书 , 除了应试必须掌握的儒家经典外 , 左宗棠还致力于学习一切能够经世致用的知识 , 对地理、历史、经济、军事、水利等许多内容都表现出了浓郁的兴趣 , 这对于后来他带兵打仗和执政理财的生涯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

在书院中 , 左宗棠一直十分用功 , 成绩也很优异 , 曾经七次取得书院第一的成绩 。 然而 , 遗憾的是 , 左宗棠在科举的道路上 , 和林则徐一样不顺利 , 他曾三次进京参加会试 , 但最终都名落孙山 。 科场的失意使得左宗棠失去了进仕做官的机会 , 却让他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

左宗棠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才干和远大的报复 , 得到了当时许多社会名流和务实派官员的器重和赏识 , 其中 , 林则徐尤其为甚 。 林则徐常常与左宗棠秉烛夜谈 , 两人在许多治理国家的思想上不谋而合 , 对于左宗棠在军事上的诸多见解 , 林则徐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

后来 , 为了让左宗棠参加平定新疆的任务 , 林则徐还将许多宝贵的新疆资料提供给了左宗棠 。 可以说 , 真正让左宗棠崭露头角的 , 要算到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 当时 , 湖南长沙正处在太平军的包围之中 , 左宗棠在胡林翼、郭嵩焘等人的推荐下 , 正式加入湖南巡抚张亮基的幕僚当中 。


古代想当官,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古代想当官 , 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 , 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

话说 , 当张亮基看到左宗棠冒死前来为自己效命的时候 , 不禁对左宗棠产生许多敬佩之意 , 于是 , 将许多军务要事尽数交付给左宗棠处理 。 后来 , 在左宗棠的主持下 , 太平军一直没能攻破长沙 , 围攻三个月之后觉得无望 , 便举兵北撤离去 , 而左宗棠也因此一战成名 。

后来 , 左宗棠一直以张亮基幕僚的身份立下许多战功 , 一时间 , 引起了朝廷中许多要员的关注 , 许多高官显贵在朝廷上对他竞相举荐 , 连咸丰皇帝都为之惊动 。 与此同时 , 左宗棠也因此惹来了许多忌恨 , 还曾经因为其他官员的诬陷 , 而险些性命不保 。

好在 , 最终辛亏有了郭嵩焘、胡林翼等人的仗义执言和肃顺、祖荫等大臣的竭力上陈 , 这场轩然大波才能够得以平息 。 后来 , 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 , 左宗棠在钦差大臣和曾国藩等人的陪同下前往湖南襄办军务 。

左宗棠一到湖南当地 , 便迅速招募了五千民兵 , 组建成一支名为“楚军”的部队 , 并带领他们前往安徽、江西与太平军作战 。 在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 , 左宗棠屡屡立下显赫战功 , 最终 , 从幕僚的身份一举升迁为浙江巡抚 , 当上了朝廷封疆大吏 。

左宗棠从此官运亨通 , 平步青云 , 成为晚清时期著名的汉族权臣 。


古代想当官,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古代想当官 , 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 , 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

最后一位便是与左宗棠同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了 。 他的幕府生涯在这三人中最长 , 但论其成就 , 却丝毫不输给另外二人 。

李鸿章富有才华 , 年少时期就高中进第 , 成为安徽省当时最年轻的进士 , 后来李鸿章随同吕贤基办团练 , 又多次参加对太平军的战役 , 屡屡立下战功 , 因此得到了曾国藩的赏识 , 加入曾国藩的幕府成为幕僚 , 负责起草文书 。

尽管 , 李鸿章腹中有许多才华 , 但是 , 他年轻时为人懒散 , 生活散漫 , 有一次险些误了大事 。 曾国藩便对他加以怒斥 , 使得李鸿章一时间“为之悚然” 。 从此之后 , 李鸿章就愈发努力 , 在行事上谨言慎行 , 逐渐在处理公事文务上颇有建树 , 多次得到了曾国藩的赞许 。

就连曾国藩当时最负盛名的“天下第一折”——参翁同书片 , 都是出自李鸿章之手 。 翁同书乃是当时朝中重臣 , 而李鸿章这份奏章却历数翁同书罪状 , 折中句句见血 , 字字千钧 , 最终 , 导致翁同书落得下狱候斩的结局 。

此事之后 , 李鸿章更加得到曾国藩的赏识和器重 。 但是 , 与此同时的 , 李鸿章也因此与翁同书结下不共戴天的仇怨 。 后来 , 翁同书被减罪流放伊犁 , 几年后又奉命服军役 , 因为取得诸多胜利 , 立下赫赫军功 , 翁同书重新得到朝廷重用 。


古代想当官,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古代想当官 , 除了科举考试还有一条捷径可以走 , 若能成功就是大官// //

在甲午战争的时候 , 李鸿章出任北洋大臣 , 担任此次战争的重要负责人 , 而翁同书却借机对北洋军队处处刁难 , 以至于 , 后来北洋水师输的一拜涂地 。 可以说 , 对于甲午战争的失败 , 翁同书难辞其咎 。

甲午战败以后 , 李鸿章因为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 一时间被国人辱骂为“卖国贼” , 仕途因此不顺 。 但是 , 由于有着曾国藩的支持 , 李鸿章又很快再次得到重用 。 在曾国藩幕府中长达十年的幕僚生涯 , 李鸿章显然也是学习到了许多官场上的经验 。

可以说 , 这些经验在李鸿章执掌晚清外交和军事大权的三十年里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 正是因为有曾国藩这样一位朝廷重臣的精心提拔和不懈举荐 , 李鸿章才能跻身晚清重臣这一行列 , 除此之外 , 他的幕府生涯也不能说不是另外一大助力 。

参考资料:

【《幕僚的起源》、《清史稿》、《晚清三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