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侄诸葛恪,同样是辅政大臣,为何短短两年就死于政变?

东汉末年的诸葛家很有意思 , 诸葛亮辅佐蜀汉 , 诸葛瑾辅佐东吴 , 诸葛诞辅佐曹魏 。 人称之为:“蜀得其龙 , 吴得其虎 , 魏得其狗 。 ”诸葛瑾有一个聪明的儿子 , 就是诸葛恪 , 更是了不得 , 成为少帝孙亮的太傅 , 基本上和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差不多 , 一人之上万人之下 。 可是好景不长 , 成为太傅仅仅两年 , 诸葛恪就死于东吴内部的政变当中 。 小编下面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诸葛恪之死这件事 。

天才诸葛恪

不得不说 , 诸葛恪是一个天才 。 哪怕他做出再蠢的事 , 也改变不了他智商高的事实 。 诸葛恪非常有急才 , 在《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中记载了非常多的关于诸葛恪捷智的事迹 , 小编稍举一二 。


诸葛亮之侄诸葛恪,同样是辅政大臣,为何短短两年就死于政变?

诸葛亮之侄诸葛恪 , 同样是辅政大臣 , 为何短短两年就死于政变?// //

1. 诸葛亮与诸葛瑾孰贤

孙权和诸葛瑾关系不错 , 于是老拿诸葛瑾开涮 。 有一次孙权就问诸葛恪:“你父亲和你叔父谁最贤明?”诸葛瑾叔父指的就是诸葛亮 。 诸葛亮的才能是要高于诸葛瑾的 , 要是诸葛恪违心地回答 , 自己的父亲高于诸葛亮 , 那就没意思了;如果作为儿子承认父亲不如人 , 又不是那么回事 。

这种情况下 , 诸葛恪还是说自己父亲强于诸葛亮 。 孙权询问原因 , 诸葛恪回答:“臣父知道该辅佐谁 , 叔父却不知道 , 所以臣父强于叔父 。 ”绕开才能 , 从立场上解决问题 , 既不违背内心 , 又给孙权拍了一记马屁 。

2.蜀者陛下之外厩

诸葛恪喜欢骑马 。 有一次蜀汉派使者来东吴 , 孙权就对他说:“回报你家丞相 , 给诸葛恪送好马 。 ”诸葛恪连忙下拜谢恩 。 孙权很问道:“好马还没送过来 , 为什么谢恩?”诸葛恪回答:“蜀汉就是陛下的马厩 , 现在已经有了诏令 , 好马肯定送来 , 怎么敢不谢恩?”诸葛恪又拍了一下孙权的马屁 。

类似的事情在《诸葛恪传》还有很多 。 碍于篇幅 , 小编就不赘述 。 这些事都是关于诸葛恪的语言上的辩才 , 那么诸葛恪有没有办实事的能力呢?


诸葛亮之侄诸葛恪,同样是辅政大臣,为何短短两年就死于政变?

诸葛亮之侄诸葛恪 , 同样是辅政大臣 , 为何短短两年就死于政变?// //

也是有的 , 不过诸葛恪的有些偏才 。 原先孙权令他掌控粮草调度 , 但是这个活太繁琐 , 诸葛恪干得很不快乐 。 诸葛亮听说诸葛恪管粮草 , 知道这个活不适合他 , 给东吴写信 。 于是诸葛恪扔掉这个活 , 开始领兵 。 在这个期间 , 诸葛恪真赶出一件大事 。

丹阳郡有很多山越不服从东吴的管控 。 但山路纵横 , 地势险峻 , 实在是难以摆平 。 诸葛恪主动请缨 , 采用“断敌粮草、攻心为上”的计策 , 也不直接讨伐山越 , 而是派兵抢夺、烧掉良田 , 然后接受投降 。 通过诸葛恪的努力 , 东吴终于能够从这些山越人吸取兵源 , 诸葛恪也得到了一万人的部曲 。

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 , 诸葛恪非常聪明 , 敢干事 , 但从担任节度官的经历和诸葛亮的来信中也能看出诸葛恪比较浮躁 , 不稳重 。

孙权病死 , 孙亮即位 , 诸葛恪辅政

在孙权晚年的时候 , 就有些老糊涂了 。 东吴的政治非常混乱 , 爆发了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党争 。 最后事态越演越大 , 完全不受孙权的控制 。 孙权只能废掉孙和 , 赐死孙霸 , 而后选择幼子孙亮为继承人 。 孙权还给孙亮安排了一套班底 , 就是大将军诸葛恪、中书令孙弘、太常滕胤、荡魏将军吕据(吕范之子)、侍中孙峻(东吴宗室 , 孙静之后) 。 其中诸葛恪以大将军领太傅 , 位居三公之上 , 可以说是辅政大臣之首 。


诸葛亮之侄诸葛恪,同样是辅政大臣,为何短短两年就死于政变?

诸葛亮之侄诸葛恪 , 同样是辅政大臣 , 为何短短两年就死于政变?// //

其实原本孙权并不怎么看好诸葛恪 , 认为他有些刚愎自用 。 但是朝臣都认同诸葛恪 , 孙峻也支持诸葛恪 , 认为他是最优人选 。 于是孙权才把诸葛恪召了回来 。 而且孙权去世后 , 孙弘与诸葛恪争权 , 打算矫诏杀掉诸葛恪 。 这个时候也是孙峻提前泄密给诸葛恪 , 诸葛恪邀请孙弘议事 , 趁机杀掉他 。 可以说诸葛恪成功执政 , 孙峻是出了很多力的 。

“东兴之战”与“新城之战” , 诸葛恪的巅峰和谷底

上文也提到了 , 诸葛恪的性格是要干事情的人 , 他不会像费祎那样划地自守 , 而是主动挑拨曹魏 。 执政头一年 , 公元252年 , 诸葛恪修复了孙权时期建筑而后又荒废的东兴堤 , 并且安置了两个城坞 。 本来孙权的去世就是曹魏的机会 , 这种行为更是挑拨了曹魏的情绪 。 曹魏于是大举进攻东兴堤 , 但是被诸葛恪打了一个极其漂亮的反击战 , 歼敌数万人 。 这场大胜让诸葛恪的威望拔擢到好几层楼那么高 , 但也让他原本就很浮躁的性格变得更加浮躁 。

于是在次年 , 公元253年 , 诸葛恪发动了二十万的大军 , 围攻合肥新城 。 表面上是时隔一年 , 但“东兴之战”是十二月打完(主战场东兴堤) , 诸葛恪二月份撤回 , 三月份又要主动进攻曹魏 。 这简直比蜀汉的姜维还要激进 。 关键是这二十万大军围攻一个最多有四千兵力的新城 , 怎么打也打不下来 。 随后军队中产生疫病 , 诸葛恪不听别人的建议 , 坚持不撤兵 , 军队伤病的情况非常严重 。 司马孚以及文钦的援军反攻诸葛恪 , 诸葛恪被迫撤兵 。 结果在文钦的追击下 , 又损失了上万的军队 。


诸葛亮之侄诸葛恪,同样是辅政大臣,为何短短两年就死于政变?

诸葛亮之侄诸葛恪 , 同样是辅政大臣 , 为何短短两年就死于政变?// //

诸葛恪就像过山车一样 , 头几个月还是“伟光正”形象 , 转眼就变得威望扫地 。 他本身就是不顾其他的人劝阻 , 执意要出兵 , 失败后对他的地位的打击非常大;而他后面为了巩固地位 , 提高威望的做法更加不恰当 。 诸葛恪撤换一大批官员和宿卫 , 换成自己的人;在对待下级官员的态度上也变得更加严格 。 “新城之战”的失败以及后续的不当措施导致诸葛恪引起众多人的不满和怨恨 。 在这种不利局面下 , 诸葛恪仍然铤而走险 , 不顾群臣的反对 , 决定再次对曹魏用兵 。

诸葛恪之死 , 孙峻上位

诸葛恪想打一个翻身仗 , 但是有人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 这个人就是原先力劝孙权召回诸葛恪的孙峻 。 孙峻认为这个时候正是扳倒诸葛恪的好机会 , 于是策划一场诛杀诸葛恪的政变 , 即提前布置好伏兵 , 诱请诸葛恪参加酒宴 , 然后杀死他 。

按照《三国志·吴书·诸葛恪传》的记载 , 这次政变是孙峻和少帝孙亮共同谋划的 。 但《吴录》中又有不同的记载 , 杀诸葛恪是孙峻个人所为 , 孙亮并不知情 。 这个大概是搞不清楚了 , 读者仁者见仁 , 智者见智吧 。

这次政变发生在吴建兴二年(即公元253年)十月 。 孙亮请大臣宴饮 , 诸葛恪自然要赴宴 。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 , 当时还发生了超自然现象 。 诸葛恪在洗漱的时候闻到水里有腥臭味 , 衣服也有臭味 , 出门的时候还有狗咬住他的衣服 。 总之是各种不详的预兆 。 当然小编对这些事抱有怀疑态度的 , 只能说聊作谈资吧 。

真正让诸葛恪产生警惕心理的是之前安置的散骑常侍张约、朱恩 。 二人发现了孙峻的阴谋 , 提前给诸葛恪传递消息 。 诸葛恪转身想走 , 遇到了滕胤 。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 , 滕胤和诸葛恪是盟友的关系 , 但他不知道孙峻的阴谋 , 劝说诸葛恪返身赴宴;而在《吴历》中又有不同记载 , 诸葛恪将张约、朱恩的书信展示给滕胤 , 滕胤劝诸葛恪避祸 , 诸葛恪则一意孤行赴宴 。 像这样的史料冲突的情况确实太常见了 , 还是要读者自行判断 。

孙峻为了打消诸葛恪的疑虑 , 还故意让他喝自己的药酒 。 等到几轮酒之后 , 孙峻去厕所更衣 , 回来后突然发难 , 称有诏收捕诸葛恪 。 诸葛恪在惊惧之下 , 来不及拔剑就被孙峻斩杀 。 张约砍伤孙峻左手 , 但自己的右臂也被孙峻砍断 。 侍卫纷纷上殿 , 但是诸葛恪已经被杀 , 大局已定 , 这些侍卫当然也没什么心思改变这个局势 。 东吴太傅、荆州牧、扬州牧、大都督诸葛恪就这样死于孙峻之手 , 诸葛恪被夷三族 , 孙峻被封为丞相 , 代替诸葛恪成为东吴的实权人物 。

小结

我们可以看到 , 诸葛亮和诸葛恪都是辅政大臣 , 但二者有本质上的区别 。 诸葛亮身居高位 , 尚且能够做到谦退慎微 , 而且对曹魏的用兵也非常谨慎;反观诸葛恪 , 虽然非常聪明 , 但正是这份聪明造成他浮躁、自傲、好大喜功的性格 。 这样的人物的成就上限极高 , 下限也极低 , “东兴之战”和“新城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 。 姜维在“段谷之战”后尚且知道暂缓北伐以自保 , 而诸葛恪却不知道休养生息 , 用仁政收买人心 , 不仅举措失宜 , 还要继续出兵北伐 , 最后也造成自己的覆亡 。

参考文献:《三国志》、《建康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