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初如何巩固统治:分封制与宗法制

灭商之后 , 武王依然要面对很多问题 。 首先就是如何处置殷商遗民 , 武王灭商是周民族取代商民族成为统治民族 , 商民族作为统治民族已经存在几百年了 , 心理上必然是有优越感的 , 如何让他们能够在心理上接受成为被统治者而不起来反抗非常困难 。 武王用纣王的儿子禄父(武庚)来管理殷商遗民 , 这样做的好处是让殷商遗民们在情感上可以接受 , 管理我们的人还是殷商人 。 当然不可能真正放心让禄父去管理 , 他不过是个形象代言人 , 武王又派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 , 美其名曰“辅佐” , 其实就是监视 , 但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

然后就是该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 。 周朝采用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办法来实现对国家的统治 。 这里所谓分封是封土建国 , 天子把自己管辖之外的地方封给同姓和功臣 , 让他们建立国家 , 这样的国家叫诸侯国 , 国君就叫诸侯王 。 当时封的诸侯国有71个 , 而姬姓占了53个 。 当然诸侯王之间也是有等级差别的 , 分别是“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 诸侯王对自己的封国进行管理 , 对周天子尽相应的义务 。 周天子的王畿之地受到侵犯时 , 诸侯王要派兵保卫周天子 , 还有要向周天子进贡 , 定期朝见周天子等等 。 周初国家还不稳定 , 通过依靠宗族血亲来实现统治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 。 但这种办法也存在问题 , 后来就把周天子搞得比较头疼 , 当时封的诸侯国都比较小 , 只有几十平方公里 , 后期随着诸侯国之间兼并的加剧 , 诸侯国越来越大 , 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


周初如何巩固统治:分封制与宗法制

周初如何巩固统治:分封制与宗法制// //

分封之后还要解决一个问题 , 就是继承问题 , 这个事情解决不好 , 统治阶级内部就要乱套 。 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 妻妾多了儿子也多 , 可王位只有一个 , 传给哪个儿子呢?所以想了个办法就是宗法制 , 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 , 这个不是周朝的创造 , 而是古已有之 , 不过在周朝时成熟与完备了 。 所谓嫡长子就是正妻生的第一个儿子 , 只有他可以继承父亲的位子 , 其余的儿子不论是正妻生的还是妾生的都不可以继承 。 比如周天子的嫡长子将来就继位做天子 , 而其他的儿子就要封出去做诸侯 。 对于诸侯来说 , 他的嫡长子继承他的位子 , 而其他的儿子继续分封 , 在诸侯国内封给他一块土地叫采邑 , 让他做卿大夫 。 卿大夫的嫡长子将来成为卿大夫 , 而其他的儿子就成为士 。 周代时士以上为贵族 , 士以下就是平民了 。


周初如何巩固统治:分封制与宗法制

周初如何巩固统治:分封制与宗法制// //

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 , 权力和资源得到了很好地分配 , 这样政权也就能稳固下来了 。

不久之后周武王就去世了 , 按当时说法应该叫“崩” , 《礼记》:天子死叫“崩” , 诸侯死叫“薨” , 卿大夫死叫“卒” , 士死叫“不禄” , 平民死才叫“死” 。 武王“崩”后 , 另一个在历史上重要的人登场了 , 这就是周公旦 , 周公是武王的弟弟 。 可以这样说 , 武王推翻了商朝 , 而周公使周朝的统治稳定下来 。 武王去世时 , 他的儿子姬诵 , 也就是周成王 , 还很年幼 , 于是周公代为执政 。 管叔和蔡叔认为周公想取代成王 , 所以联合禄父(武庚)一起叛乱 。 当然叛乱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 但即便不叛乱 , 也会对殷商遗民进行处理 。 周公奉成王命出兵东征 , 不仅平定了叛乱 , 还灭掉了五十多个国家 , 使得周朝的势力又有了很大的扩张 。 平定叛乱后 , 周公处死了禄父、管叔 , 把蔡叔流放 , 把原来禄父管理的地区封给他的弟弟康叔和微子启 , 分别建立卫国和宋国 , 直到这时殷商遗民的问题才得到解决 。


周初如何巩固统治:分封制与宗法制

周初如何巩固统治:分封制与宗法制// //

接着周公向成王建议营建洛邑(洛阳)以加强对东方的控制 , 大规模营建洛邑应该没有问题 , 但究竟有没有把都城迁到洛邑似乎并不太明确 。 周民族发源地是周原 , 在陕西宝鸡一带 , 后来在今天的西安一带建立丰京和镐京 , 合称“丰镐” , 作为都城 , 这里也就是后来的长安 , 宋代以前的王朝建立都城基本都在这两个地方 。 我以为周朝当时并没有把都城迁到洛阳 , 因为丰镐等地毕竟是周民族的发源之地 , 又是立国之初 , 大规模迁都不利于统治的稳定 。 第二个原因是从周武王到周幽王 , 周朝被称为“西周” , 而周平王迁都洛阳后被称为“东周” , 丰镐和洛阳正好对应一西一东 。

周公在前代的基础上制作礼乐 。 这个“礼”和我们现在讲的“礼”是有些不同的 , 这个“礼”是一种行为规范 , 目的是为了维护等级秩序 。 从前面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看 , 都把人分成了不同的等级 , 什么等级可以做什么 , 不可以做什么就用礼来规范 。 比如关于死的不同叫法就是一种礼 , 比如周天子乐舞用八佾(六十四个人)的规格 , 而诸侯用六佾 , 卿大夫用四佾 , 士只能用二佾(四个人) 。 所以孔子说季氏(鲁国的卿大夫) , 你都用八佾的规格了 , 这样的事都能忍 , 还有什么事不能忍 。 孔子是非常维护礼乐文化的 , 他最大的梦想是回到周公的礼乐时代 。 另一个是“乐” , 乐的目的是和谐 , 社会中必然存在矛盾 , 特别是等级社会 , 人们心里的不满情绪很大 。 那么这时候就告诉你多听听音乐 , 放松自己的心情 , 忘记那些烦恼的事 , 那样社会就可以和谐了 。

周公当时的封地在鲁国 , 但因为要辅佐成王 , 所以没到封国去 。 他让儿子伯禽代他到鲁国去 , 他告诫伯禽 , “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 , 但贤人来了 , 我洗一次头三次握起头发 , 吃一次饭三次吐出嘴里的食物来接待他们 , 这样还害怕失掉贤人 , 你到鲁国后一定不要傲慢地对别人 。 ”


周初如何巩固统治:分封制与宗法制

周初如何巩固统治:分封制与宗法制// //

周公辅成王

后来成王长大了 , 周公就归政于成王 , 自己站在臣子的位子上 , 小心谨慎 , 如履薄冰 。 周公死后 , 成王下令 , 鲁国可以有周天子一样的礼乐 。

周公为历代所推崇 , 孔子晚年说 , “我怕是不行了 , 好久都没梦见周公了 。 ”曹操在《短歌行》里写道:“周公吐哺 , 天下归心” , 表达他希望能像周公一样 , 把人才都聚集到自己的身边来的心情 。 贾谊说:“孔子之前 , 黄帝之后 , 于中国有大关系者 , 周公一人而已 。 ”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乃是有一种文化秉性 , 而将这种秉性加之于我们身上的 , 周公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 然而我们现在所知道最多的不过是周公解梦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