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滇国的背影它是如何消亡的,从而加深对古滇国文化的理解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关于古滇国的背影它是如何消亡的,从而加深对古滇国文化的理解
关于古滇国的背影它是如何消亡的,从而加深对古滇国文化的理解// //
我国的西南门户—云南省 , 自古以来就是一片神奇美丽的土地 。 各族人民在此安居乐业 , 创造了灿烂多彩的文明 。 而这些文明的源头 , 大多可以追溯到一个名叫古滇国的古国 。 早在30000多年前 , 昆明一带已经有古人类的踪迹 。 他们大概在7000年前进入了农业社会 , 掌握了种植稻谷、缝制衣物等技能 。 约在3000年前 , 奴隶制城市相继出现 。 从此开始 , 一个文明昌盛的古国逐渐成形 。 然而关于古滇国的形成时间现在还不得而知 。
关于古滇国的背影它是如何消亡的,从而加深对古滇国文化的理解// //
根据放射性碳检测 , 目前出土的古滇国青铜器距今最远为2500多年 , 相当于中原的春秋战国时期 。 然而 , 这些器物的制作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会使用模具、 在制作不同器物时采用比例不同的配方 。 可见兴起时间应比此期要早许多 。 战国末期 , 列国已被秦攻灭殆尽 。 公元前3世纪时 , 楚军将领庄峤率军避往南方 , 在此处设立城池 。 古滇国开始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 , 史籍中方才有所记载 。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 , 大概在汉武帝时期 , 滇国成为汉朝属国 , 汉朝将其设为益州郡 , 赐予滇王金印 。 古滇文明十分发达 , 他们铸造青铜器的 “失蜡”法 , 至今仍属先进工艺 , 被广泛用于精密仪器的制造 。 他们还修筑了许多雄伟的关塞 , 连成一片 , 构成南方古长城的奇观 。 然而到隋唐之后 , 就再也没有任何有关古滇国的记载 。 它是如何消亡的?它的都城是历史名城昆明 , 还是抚仙湖底的神秘建筑?这些谜团时时困扰着后人 。
“滇王之印”——古滇国真实存在的证据
关于古滇国的背影它是如何消亡的,从而加深对古滇国文化的理解// //
滇王之印”的出土确证了“古滇国”的存在 , 该印用纯金铸成 , 重90克 , 印面边长约2.4厘米见方 , 通高2厘米 。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
古滇文明:青铜“述说”的历史
关于古滇国的背影它是如何消亡的,从而加深对古滇国文化的理解// //
牛虎铜案是古滇国的案祭礼器 , 造型奇特 , 既有中原地区四足案的特征 , 又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格 , 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 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稀世珍品 。
关于古滇国的背影它是如何消亡的,从而加深对古滇国文化的理解// //
金莲山墓葬发掘区(航拍)
关于古滇国的背影它是如何消亡的,从而加深对古滇国文化的理解// //
铜钺
天神与人的距离如此遥远 , 怎样才能将人的祈求传达给神呢?当滇人举目望见翱翔云霄的飞鸟时 , 不由产生种种遐想 , 这些飞鸟不就是沟通天地的工具吗?于是 , 滇人将其视为神鸟 , 镌刻在铜鼓鼓面显眼的位置上 , 希望它能下传神的旨意 , 上传人的祈愿 。 我们认为古滇国铜鼓上的鸟纹应称为“神鸟纹” , 它具有沟通人神两界的功能 。
关于古滇国的背影它是如何消亡的,从而加深对古滇国文化的理解// //
羽人舞蹈纹巫师借神鸟与神灵沟通
古滇国铜鼓鼓身上 , 有一组头戴羽毛、身披羽饰的人物形象 。 目前学术界习惯称之为“羽人舞蹈纹” , 这种称谓大体无误 , 但没有揭示其本质 。 从这些人物头插羽毛的装饰看 , 他们模仿的是天上的飞鸟 , 使自己能够像飞鸟一样易于与神沟通 , 这样的人就是巫师 。 也有的铜鼓上镂刻有飞鸟飞翔于巫师头顶 , 寓意巫师借助神鸟与神灵沟通 。
关于古滇国的背影它是如何消亡的,从而加深对古滇国文化的理解// //
总之 , 古滇国铜鼓上的花纹 , 是古滇人遗留下来的宗教绘画 , 它曲折地反映了古滇人的原始宗教信仰 。 古滇国铜鼓上的花纹还包含着很多秘密 , 有待我们深入探索 , 这种探索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古滇人的宗教信仰体系 , 从而加深对古滇国文化的理解 。
- 晋朝电视剧为何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以后的事情为何不拍?
- 刘先银悟《论语》中国文明古国离不开一个人,孔子都很佩服他
- 法正:蜀汉立国第一人,贡献了蜀汉疆土的90%
- 徐向前,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
- 美国陆军首位女上将,参加过海湾战争,一生钟情于伞降事业
- 致敬民族英雄,致敬中国脊梁——王春晖激情创作钟南山院士肖像
- 八国联军侵华, 列强要求瓜分中国, 只有一个国家反对, 原因不简单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宁国市青龙乡章士全墓碑铭文考辨
- 日本1年侵略大半个中国,为何攻打重庆6年都没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