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第一,战争第二: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贵族战争

在我们的印象中 , 战争是悲壮的 , 因为“五更鼓角声悲壮 , 三峡星河影动摇”;战争是惨烈的 , 因为“虏塞兵气连云屯 , 战场白骨缠草根”; 战争是无情的 , 因为“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战争是残酷的 , 因为“争地以战 , 杀人盈野;争城以战 , 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下》) 。 然而 , 在春秋 , 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里 , 战争往往又是公开、公平、公正的 , 不亚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 , 有时候甚至是井然有序、雍容平和、温情脉脉的 , 让人瞠目结舌 。


礼仪第一,战争第二: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贵族战争

礼仪第一 , 战争第二: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贵族战争// //

有关春秋战争的文献 , 最完备的就是《左传》 , 全书大约十八万字 , 其中记载的大小战役不计其数 , 虽然《左传》也被后人讥为“相斫书”(意思就是记载互相砍人的书) , 但是这里头让今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比比皆是:

(一) 师必有名:虽然到了春秋时期 , 周王室式微 , 逐渐变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后来甚至“自大夫出” , 但发动战争的基本原则尚未改变 , 也就是出征前要遍告诸侯出师的理由 , 而且征讨是还要鸣钟击鼓 , 声讨其罪 。 “凡师有钟鼓曰伐 , 无曰侵 , 轻曰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 正所谓打得你明明白白 , 否则就是侵略 , 就是袭击 。 但是 , 如果理由不过关 , 被嘴皮子利索的敌国使臣反问到哑口无言 , 惨失道德制高点以至于无功而返的 , 也不在少数 。

(二) 不加丧 , 不因凶:当一方有国丧 , 考虑到治丧之国无心交战 , 战斗力薄弱 , 另一方应准守“不伐丧”之礼 。 比如“三月 , 陈公卒 。 楚人将伐陈 , 闻丧乃止 。 ”(《左传.襄公四年》 。 再比如“晋士匄(gài)侵齐,及谷,闻丧而还,礼也 。 ”(《左传.襄公十九年》) 。 这些记载所描述的都是人家本打算杀上门来 , 听说对方有丧事 , 即刻打道回府 , 好让人安心办丧事的感人事迹 。


礼仪第一,战争第二: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贵族战争

礼仪第一 , 战争第二: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贵族战争// //

(三) 致师礼&犒师礼:致师指的是战前表示战斗决心的正式挑衅行为 , 本意是提醒对方注意了 , 看好了哦 , 这不是开玩笑哦 , 我真动手了哦!《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记载:“楚许伯御乐伯 , 摄叔为右 , 以致晋师” , 说的是楚国和晋国的一次战争中的致师 。 当时一辆战车上共三人 , 一个驾车+一个车左+一个车右 , 楚国这边是许伯驾车 , 乐伯当车左 , 摄叔为车右 , 三人在战车上闯进晋军队伍中 , 依礼搞了点破坏 , 杀一人 , 抓一人 , 还顺手射了个麋鹿献给晋将鲍癸 , 然后调头回营 , 深藏功与名 , 鲍癸也依礼没有追赶 。 至于犒师礼更是讲文明 , 树新风 , 眼见人家千里迢迢来打了 , 我就摆好酒食犒劳大军 , 争取以一番娴熟的外交辞令 , 把对方直接劝回去 。 郑国商人弦高假装国君使者 , 用若干熟牛皮和十二头牛骗得秦军铩羽而归 , 搞得就是这套 。


礼仪第一,战争第二: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贵族战争

礼仪第一 , 战争第二: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贵族战争// //

(四) 不鼓不成列:要等对方排兵列阵好了后 , 我方才能击鼓进军 , 别人没准备好 , 就不能开打 。 (“成列而鼓 , 是以明其信”《司马法.仁本》)两方都排列好了 , 才能统一“ready,go!” , 更有甚者 , 双方交战人员需轮流攻击 。 有一个很搞笑的故事 , 说的是晋国的公子城与宋国的华豹在战场正面遭遇 , 公子城笨手笨脚 , 人家华豹先发制人 , 射出一箭 。 公子城慌乱之际也不躲避 , 赶紧祈求老爹的灵魂保佑 , 结果还真管用 , 华豹的箭落了空 , 公子城欲回射 , 谁知华豹眼疾手快准备再射一箭 , 公子城大骂:“不知礼数的玩意 , 轮到我了!”华豹不好意思 , 只得停下手中的动作 , 但他却没有公子城的好运 , 被公子城一箭KO 。 (“豹射 , 出其间 。 将注 , 则又关矣 。 曰:「不狎 , 鄙!」押矢 。 城射之 , 殪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礼仪第一,战争第二: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贵族战争

礼仪第一 , 战争第二: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贵族战争// //

(五) 点到为止:遇到年纪大的年纪小的都别伤着了 , 遇到青壮年了也要悠着点 , 要是把敌人打伤了就放人赶紧回去治疗吧 。 (“见其老幼 , 奉归勿伤 。 虽遇壮者 , 不校无敌 。 敌若伤之 , 医药归之”《司马法》) 。 此外 , 《左传》里也有相似的记载 , 比如“不擒二毛” , 二毛不是三毛的大哥 , 而是上了年纪头发斑白的人 , 这些人即便打了败仗 , 凭借老年证也不用当俘虏 , 还真是尊老啊!

(六) 定点定时:一般都在国境线附近 , 双方的军队拉到各自的国境线 , 所以打仗的战场也叫疆场 。 说打几天就打几天 , 只带这几天的粮食 , 到点就撤 。 “冬 , 晋侯围原 , 命三日之粮 。 原不降 , 命去之 。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此类种种 , 感人至深 , 无法一一罗列 。


礼仪第一,战争第二: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贵族战争

礼仪第一 , 战争第二:中国历史上也有过贵族战争// //

公元前597年 , 发生了一场著名战役——晋楚邲(bì)之战 , 晋国很快落败 , 逃跑时晋人有战车陷在坑里不能前进 , 追击的楚国人便教他们抽出车前横木 , 晋人没跑多远 , 马又盘旋不能前进 , 追击的楚国人又教他们拔掉大旗 , 扔掉车辕头上的横木 , 这样才逃了出去 。 晋军羞愧 , 为了挽回面子转过头来说:“我们可不像你们这种大国的人 , 你们有多次逃跑的经验 。 ”(晋人或以广队不能进 , 楚人惎(jì , 教导之意)之脱扃 , 少进 , 马还 , 又惎之拔旆投衡 , 乃出 。 顾曰: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 楚人真是憋屈呀 , 打不能往死里打 , 手把手教人逃跑还反被吐槽 , 简直人心不古 , 道德沦丧 。

这样“锄强扶弱”的战争礼仪终究没有持续的太久 , 先人们对于战争的目的不再止于“服而舍之” , 树立威信、铁血厮杀转而成为了主旋律 。 “以礼治军 , 以礼用兵”这样的军事文化 , 在新时代看来简直就是迂腐可笑 , 因此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