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看过古装剧的朋友一定对“圣旨”不会陌生 , 每到紧急时刻往往会有圣旨出现 。 而太监与圣旨往往又是标配 , 皇帝的圣旨基本上是以太监代为传达的 。

在我们的印象中 , 太监前往传旨时往往会说一句“奉天承运 , 皇帝诏曰” , 之后便开始宣读圣旨的内容了 。 那么 , 我们不禁会问中国古代的圣旨都是这种格式吗?这种格式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 , 我们有必要对圣旨的前世今生做一个简要介绍 。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 , 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

图1 古装剧中宣读圣旨的场景

一、圣旨 , 顾名思义即皇帝的旨意 。

查阅文献 , 我们发现“圣旨”一词最早出现于东汉蔡邕的《陈政事七要疏》中 。 其中说道:“臣伏读圣旨 , 虽周成遇风 , 讯诸执事 , 宣王遭旱 , 密勿祗畏 , 无以或加 。 ”在古代社会 , 皇帝向臣民宣布命令时为了显得郑重往往会通过“圣旨”这一中介 。 宣读圣旨的人便成为皇帝的信使 , 受到别人的敬畏 。 因此 , 圣旨便成为帝王权力的象征 。

其实圣旨也是分等级的 , 面对不同的宣读对象 , 圣旨的轴柄也是不同的 。

宣读对象为一品大臣 , 轴柄为玉;二品则为黑犀牛角轴;三品则为贴金轴;四品、五品则为黑牛角轴 。

另外 , 圣旨的材质也是非常考究的 , 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 , 图案则为祥云瑞鹤 。

圣旨作为皇帝权力的象征 , 因此显得极为重要 , 那么做些防伪处理也是非常必要的了 。 在圣旨的两端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 。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 , 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

图2 成吉思汗的圣旨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 , 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

图3 明代圣旨

二、对于圣旨的形质我们知道了 , 那么其功用到底是什么呢?

除了皇帝下达命令外 , 在封赏有功官员和赏赐爵位名号时也会颁布一些诰命、敕令 , 而传达这些旨意的载体就是圣旨 。 不同等级的官员有不同颜色、形质的圣旨 , 因此对于官员来说 , 拥有圣旨的种类、颜色越丰富 , 代表官员的品级越高 。

这种情况在清代最为普遍 , 只要是五品以上的官员 , 色彩显得十分斑斓 , 其中颜色种类最丰富的是七彩圣旨 。 但是 , 五品以下的官员圣旨色彩则显得非常单一 , 往往是纯白绫 。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 , 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

图4 明朝万历年间的圣旨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 , 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 , 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

图5 明朝弘治皇帝的圣旨

三、接下来我们说说圣旨的格式吧 。

我们一般误以为古代的圣旨开头都会说“奉天承运 , 皇帝诏曰” , 其实不然 。 在不同时代 , 圣旨的格式也是不同的 。

如在最初的时候 , 圣旨的开头往往会写诏曰、制曰 。 但是制曰、诏曰也是有区别的 , 如果是诏曰则为皇帝口述 , 旁人代写;如果是皇帝自己写的则为制曰 。

我们不妨来看看汉代的圣旨格式 。 以《汉书·黄霸传》为例 , 其中说道:“其以贤良高弟扬州刺史霸为颍川太守 , 秩比二千石 。 ”结尾则会说“如故事”几个字 。

到了南北朝时期 , 由于门下省成为发布诏书的机构 , 因此诏书的开头便写道“敕门下” , 当然也有称呼“敕某” 。 至于结尾嘛 , 一般会说“故兹诏示 , 想宜知悉”、“布告中外 , 提朕意焉”等等 。

到了宋代 , “圣旨”的称呼也变得较为普遍 。 如宋人岳珂说:“国朝所司承旨之别;乘舆称圣旨 , 中宫称教旨 , 储闱称令旨 。 ”也就是说 , 在宋代 , 皇帝发布的命令叫作“圣旨”;皇后发布称为“教旨”;太子发布的命令则称为“令旨” 。 划分的如此仔细 , 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 , 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

图6 宋高宗手敕岳飞《起复诏》纸本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 , 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

图7 圣旨 上所写的“奉天承运皇帝 , 诏曰”

由于受戏曲、电视剧的影响 , 我们以为古代的圣旨开头都是“奉天承运 , 皇帝诏曰”的格式 。

其实不然 , 这种情况是到了明朝朱元璋时期才出现的 。 而且句读也不是这样 , 而是“奉天承运皇帝 , 诏曰” 。 这里就牵涉到两个概念 , 一个是“命” , 一个是“运” 。

那么什么是命呢?皇帝代的又是什么命呢?

我们不妨看看董仲舒是如何说的 , 其在《春秋繁路》的《深察名号》一篇中写道:“受命于天 , 天意之所予也 , 故号为天子者 , 亦视天如父 , 事天以孝道也 。 ”这也就是说 , 皇帝之所以被称为天子 , 是因为受命于天 。 天子即上天之子 , 代表天管理人间 , 因此应当向对待父亲那样孝顺上天 , 一举一动都要符合天意 。 如此则在皇帝头上悬置了一个超越性的存在“天”来约束其权力 , 因此皇帝也并非无法无法了 。 因此 , “奉天”之意即秉承天命之意 。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 , 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

图8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满汉文写本五彩绢质诰命一轴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 , 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 , 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

图9 道光皇帝的圣旨

那么 , 到底什么是“承运”呢?

这就不得不提及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 。 邹衍最著名的观点就是“五德终始说” , 所谓的五德终始就是把五行道德化 , 利用五行的生克 , 配以五色来说明历史的演变 。

我们知道秦代尚黑 , 水德;

秦代是灭亡周朝而建立的 , 因此周朝属火德 , 尚赤;

周灭尚 , 因此周朝属金德 , 尚白;

周灭夏 , 因此夏属木德 , 尚青;

夏克虞舜 , 因此舜为土德 , 尚黄 。

由此 , 我们知道从舜道秦 , 分别为土、木、金、火、水 。 这代表了历史演变规律 , 故称为五德 。 因此所谓的“奉天承运”即是承了“五德终始之运” 。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 , 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

图10 清同治皇帝圣旨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古装剧常出现的“皇帝圣旨” , 蕴含了哪些被人为忽略的冷知识// //

图11 光绪皇帝的圣旨

我们来看看当时的一份圣旨 , 内容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 ,

敕曰:忠孝之家 , 庭训早膺乎节义绳武之胤堂谕切凛乎纲常 , 光前无沗 , 贴后有方 , 爰申疏爵之荣 , 用章式谷之报 。 尔毕言 , 乃先王相国毕士安之子 , 耀州太原毕仲游之父 , 英资俊爽 , 目光如电 , 惠族睦宗 , 类晏婴之贷众 , 解衣推食同范纯之好仁笃启亢宗之嗣茂显体国之忠 , 兹以覃恩 , 加赠尔为亚中大夫 , 锡之敕命于戏 , 麟趾超群 , 青锁彰义方之训 , 班衣焕采 , 紫宸表余庆之光 。

这便是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圣旨 , 开头“奉天承运皇帝” , 即是说明皇帝上承“天命” , 下承“五德终始之运” 。 “敕曰”则说明这份圣旨是由皇帝亲笔书写 。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皇帝十分重视这位大臣 , 而对于臣子来说能够在有生之年得到这样一份圣旨也是一件殊荣!

文:甪里先生

参考文献:《陈政事七要疏》《汉书·黄霸传》《春秋繁路》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 ,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