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康公预言 | 俭则足用,奢则亡家,孔子也这么说

警语

今夫二子者俭 , 其能足用矣 , 用足则族可庇 。 二子者奢 , 奢则不恤匮 , 匮而不恤 , 忧必及之 。

箴言:

老子:吾有三宝 , 曰慈 , 曰俭 , 曰不敢为天下先 。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 恭、宽、信、敏、惠 。 恭则不侮 , 宽则得众 , 信则人任焉 , 敏则有功 , 惠则足以使人 。


刘康公预言 | 俭则足用,奢则亡家,孔子也这么说

刘康公预言 | 俭则足用 , 奢则亡家 , 孔子也这么说// //

文 | 三江杨柳风

《国语》 定王使刘康公聘于鲁

周定王八年 , 公元前599年 , 定王派遣大臣刘康公到鲁国慰问 , 这是天子之礼 , 通过慰问 , 向诸侯送点礼物 , 来观察天下的民情 , 以便了解天下治理的情况 。 不过 , 到了周定王的时候 , 王室衰微 , 这种功能已经完全丧失了 , 主要是通过出使跟诸侯联络感情 , 以便在王室有危难的时候 , 让有实力的诸侯来勤王 。

鲁国是周公的后代 , 与周王室的关系最密切 , 所以 , 周王经常要派身边的大臣到鲁国去慰问 , 有时候也会有些小要求 。

这次刘康公到了鲁国 , 代表周天子慰问了鲁国君臣之后 , 又会见了当时鲁国的几位重臣——季文子、孟献子、叔孙宣子和东门子 。 这四位大臣当时已经把持了鲁国的朝政 , 控制了鲁国的军政大权 。

鲁国一直最忠实地奉行周朝的封建制度 , 所以 , 才会出现尾大不掉的情况 。 鲁周公把土地切成小块 , 分封给贵族 , 结果 , 贵族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壮大了 , 而国君的权重就越来轻了 , 军政大权完全转移到大夫手里 , 而大夫之间又争权夺利 , 所以 , 鲁国在春秋时代一直处于诸侯中的弱势地位 。

当时 , 刘康公与四位把持鲁国朝政的大臣会面的时候发现 , 季文子和孟献子都比较简朴 , 而叔孙宣子和东门子则比较奢靡 。 根据对他们言谈举止的细微观察 , 刘康公对这四家大臣的未来命运有了一定的判断 。

刘康公从鲁国回到洛阳 , 向周定王汇报出使的情况 。 周定王就问:“鲁国的大夫怎么样?谁比较贤良?”

刘康公回答道:“季文子和孟献子两家的命运可能会更长久些 , 而叔孙和东门两家恐怕很快就要败亡 , 即使他们两个家不亡 , 他们自身也难以幸免 。 ”

周王听了就进一步追问:“为什么这样讲呢?”

刘康公就开始对周王侃侃而谈:“臣闻之 , 为臣必臣 , 为君必君 。 宽肃宣惠 , 君也 。 敬恪恭俭 , 臣也 。 宽所以保本也 , 肃所以济时也 , 宣所以教施也 , 惠所以和民也 。 本有保则必固 , 时动而济则无败功 , 教施而宣则徧 , 惠以和民则阜 。 若本固而功成 , 施徧而民阜 , 乃可以长保民矣 , 其何事不徹?

“敬所以承命也 , 恪所以守业也 , 恭所以给事也 , 俭所以足用也 。 以敬承命则不违 , 以恪守业则不懈 , 以恭给事则宽于死 , 以俭足用则远于忧 。 若承命不违 , 守业不懈 , 宽于死而远于忧 , 则可随意上下无隙矣 , 其何任不堪?上任事而徹 , 下能堪其任 , 所以为令闻长世也 。 ”

译释

臣听说 , 做臣子一定要守臣道 , 做君主一定要守君道 。 宽和、庄肃、通宣、慈惠 , 这是君道的基本原则 。 忠敬、勤慎、谦恭、俭朴 , 这是臣道的基本原则 。 宽和用以保社稷根本 , 庄肃用以顺应时令行以使用民力 , 通宣用以教化、施政 , 柔惠用以和合百姓 。 社稷的根本稳固 , 顺时而号令就不会遭受失败 , 施行政教宣达明了就会遍及所有人 , 柔惠和民就会物阜年丰 , 百姓衣食丰足 。 如果社稷的根本牢固 , 岁功顺时而成 , 政教遍施于百姓 , 人民财用丰足 , 这样才能保境安民、长治久安 。 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呢?


刘康公预言 | 俭则足用,奢则亡家,孔子也这么说

刘康公预言 | 俭则足用 , 奢则亡家 , 孔子也这么说// //

忠敬才能承当君主的使命 , 勤慎才能恪守祖宗的遗传的家业 , 谦恭才能尽职尽责地做事 , 俭朴才能让用度丰足 。 以忠敬的态度承受君主的使命才会照令而行 , 不会违背 , 以勤勉慎重的态度守护祖业就不会松懈 , 以谦恭的态度尽职尽责才能免于因疏失而遭受死刑 , 以俭朴的生活使用度丰足才能远离忧患 。 如果能做到承命不违 , 守业不懈 , 宽于死而远于忧 , 那么就能君臣上下融为一体 , 不会有任何缝隙隔阂 , 那么什么样的重任不能完成呢?君上委任国事明白畅达 , 臣下能堪任使 , 这样才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 , 社稷长盛不衰 。

这段话的核心就是阐释“为君必君 , 为臣必臣”这个中心思想 , 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 。 作为国君要守君道 , 作为臣子要守臣道 , 君臣各守其道 , 各行其道 , 才能君臣一体 , , 政令畅通 , 各安其业 , 物阜年丰 , 天下太平 。

从这段文字也可以看出 , 三纲五常不是孔子发明的 , 而是从周朝传统的礼制中继承和提炼出来的 , 是社会客观要求的一种基本秩序 , 只不过 , 这个纲常的内容应当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所调整 。 但是调整并不是打破或废除纲常 , 否则就会天下大乱 ,

那怎么样才能做到“为君必君、为臣必臣”呢?刘康公分别给出了君道和臣道的四项基本原则 。 君主应当宽、肃、宣、惠 , 这四项都做到了 , 才算得上是为君必君 , 才能有个为君的样子 。 这与孔子提出的恭、宽、信、敏、惠基本上是相同的 , 都是仁德的具体体现 ,

宽 , 所以保本也 。 孔子说:“宽则得众 。 ”一国之君一定要实行宽和的统治 , 这样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护 , 江山社稷才能稳固 。 相反 , 如果严刑峻法 , 苛察聚敛 , 刻剥专独 , 那么就会失去民心 , 社稷就会危亡 。

商汤猎捕鸟兽能网开三面 , 就是宽的典范 , 后代帝王如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 , 以及清朝的顺治、康熙两朝 , 都采取了“宽”以保本的政策 , 不仅天下英才望风归向 , 百姓人民也安其教化 。 因此 , 宽是统治的第一原则 , 是稳固国家社稷的根本 , 也是其他三项原则的前提 , 没有宽 , 也就不会有肃、宣、惠 。

肃 , 庄肃 , 整肃 , 严整 , 能够严格地按照时序使用民力 , 令行禁止 , 实现岁功 。 肃所以济时 , 就是严格地按照时序督责农功 , 进一步推而广之 , 就是督责百姓遵守时序 , 遵守国家的法度 。 虽然宽和应当是善政的主基调 , 但宽和并不等于放任 , 尤其是最高统治者 , 还要具备庄肃的威严和权威 , 宽严相济 , 才能实现统治的目标 。

宣 , 就是宣教 , 宣导 , 要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群众 , 动员群众 , 发动群众 , 保证下情上达 , 上政下宣 , 上下交流通畅 。 《尚书》是我国古代一部政治论集 , 里面很多都是君主宣明主张的文告、誓词 , 主要作用就是让百姓充分了解大政方针 , 保持积极的舆论 , 这在古代叫做“施教” , 让最广大的群众都能了解统治者的意图 , 这样才能赢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 才能团结一致 , 众志成城 , 形成无坚不摧的力量 。 应当说 , 宣教是中国政治传统一条非常有效的经验 , 历千年而不绝 , 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宽、肃、宣 , 都做到了 , 最后要落实到惠 , 可以说 , 惠是前面三项原则的具体落实 , 是实质 , 没有惠 , 宽、肃、宣就都是空话 , 因此 , 惠才是核心 , 佣金的话说就是要让百姓有获得感 。

像越王勾践 , 为了报吴王夫差的灭国之恨 , 一边卧薪尝胆 , 一边要收拾人心 , 让越过百姓感受到政策的普惠 。 他在规定 , 国家鼓励生育 , 生男孩 , 奖励二壶酒 , 一只狗 , 生女孩奖励二壶酒、一头猪 , 生双胞胎国家发给养育的费用 。 家里的长子死了 , 三年免税 , 其他孩子死了 , 三个月不用交税 。 孤儿、寡妇、贫病家庭的孩子 , 国家负责养育 。 国内有本事的人 , 由国家供养 , 同时用礼义廉耻来宣教 , 培养百姓的德操 。 勾践本人亲自耕种 ,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 , 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 十年 不收于国 , 民俱有三年之食 。 ”这样一来 , 老百姓都愿意为勾践卖命 , 都愿意早日跟吴国开战 , 报灭国为奴之仇 。 这就是惠的力量 , 勾践善于用惠 , 以三千越甲终于打败了吴国 , 成就了春秋霸业 。

还有汉高祖刘邦 , 打进咸阳之后 , 与民约法三章 , 废除了秦朝一切苛政 , 这就是宽 , 也是大惠 , 百姓一下子就归顺了 。

惠 , 这是统治者行权的资本 , 在不能悭吝 , 要舍得 , 舍不得就得不到 , 这是很辨证的 。 所以 , 刘康公才说 , 惠以和民则阜 。 国家的政策让百姓得实惠 , 社会就太平 , 就和谐 , 百姓的财富就会不断增长 , 而天下太平才是统治者最宝贵的财富 , 最辉煌的事业 。

《易经|系辞传》里讲:“天地之大德曰生 , 圣人之大宝曰位 , 何以守位曰仁 , 何以聚人曰财 , 理财正辞 , 禁民为非曰义 。 ”宽、肃、宣、惠 , 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引申出来的 。


刘康公预言 | 俭则足用,奢则亡家,孔子也这么说

刘康公预言 | 俭则足用 , 奢则亡家 , 孔子也这么说// //

君道的四原则是宽、肃、宣、惠 , 臣道德四原则 , 相应就是敬、恪、恭、俭 。 其实 , 臣道的原则核心就是一个——顺 。

敬 , 诚敬 , 忠敬 , 是从发自内心的崇仰 , 而不是做样子 , 不是敷衍塞责 , 不是口是心非 , 不发自内心就不是敬 。 孔子说:“言忠信 , 行笃敬 , 虽蛮貊之邦 , 行矣 。 ”做老实人 , 说老实话 , 行老实事 , 即使去荒蛮的地方也没问题 。 因此 , 敬的基础是老实、笃实 , 老老实实的崇仰之心才是敬 , 虚伪巧饰的“敬” , 是阿谀谄媚 , 是不敬 。 是欺哄 。 只有发自内心的忠敬 , 才能让臣子承担君主交给的重任或使命 , 才能赴汤蹈火而不辞 。

恪 , 是敬恪、勤勉、谨慎 , 是时时刻刻戒慎戒惧 , 慎终如始 , 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敬是对上 , 恪 , 就是严格检束自己 , 是慎独的修养 , 兢兢业业 , 没有丝毫的怠惰

恭 , 恭与敬、恪 , 在今天已经没有明显的区别 , 在春秋以前 , 与礼乐制教有关 , 表示在忠诚的基础上 , 始终保持合乎礼制规范的行为 。 恭而有礼 , 言行举止合乎规矩 , 合乎礼制 。 刘康公说“以恭给事则宽于死” , 而孔子说“恭近于礼 , 远耻辱” , 本质是相通的 。

在宋朝有一个典故 , 宋神宗去世之后 , 他儿子哲宗少年即位 , 太后垂帘听政 。 大臣议事的时候 , 都在太后那里 , 什么事也不跟哲宗讲 , 就好像没有这个皇帝一样 , 宋哲宗内心很不平 , 等到哲宗长大之后 , 就把司马光那一派人全都发配了 , 只有范纯仁没有受到处理 , 因为他每次奏事 , 先奏明太后 , 然后又向宋哲宗说明 , 虽然宋哲宗不主事 , 但表示臣子对君主恭而有礼 。

俭 , 是生活上节用 , 珍惜物力 。 俭则固 , 生活节俭的人 , 一般都不张扬 , 安守本分 。 在事业上克勤 , 生活上克俭 , 就能做到足用 。 同时 , 安于俭朴的生活 , 也能克除贪著之心 , 贪心、贪欲消除了 , 才能真正做到笃实诚敬 。 子贡赞美孔子具有温良恭俭让五项美德 , 可见俭作为一种修养是非常重要的 。 。

如果臣子都能尽其道 , 那么能与君主一体同心 , 什么样的工作、使命都可以担当 , 都能够胜任 , 都能做到鞠躬尽瘁 。

刘康公从大原则上先做了一番铺垫 , 然后才具体分析鲁国那四位大臣情况 。

“今夫二子者俭 , 其能足用矣 , 用足则族可庇 。 二子者奢 , 奢则不恤匮 , 匮而不恤 , 忧必及之 。 ”

季文子和孟献子两人都很俭朴 , 他们的用度就充足 , 用度充足就不会过度从百姓那里榨取财阜 , 他们的整个家族也就都能得到养赡庇护 。 而叔孙宣子和东门子二人生活奢侈 , 奢侈就是自奉太过 , 总觉得自己不够用 , 也就不会体恤到百姓生活的贫困匮乏 , 一味横征暴敛以满足私欲 , 更不会对百姓施予恩惠 , 所以 , 一定有忧患、甚至祸乱找上他们 。

中国有句老话 , 富不过三代 , 其中的原因很多 , 最重要的就是奢豪侈靡 , 不恤匮 , 不懂施恩 。 孔子讲 , 富而好礼 , 这个礼就是要懂得恭俭 , 要懂得恤匮 , 不要奢侈太过 , 否则 , 就会像叔孙和东门两家一样 , 很快就会败亡 。

刘康公把理论和推论都讲完了 , 周定王听得津津有味 , 忍不住又追问:“你估计他们什么时候会出事?”

刘康公答道:“东门子地位不如叔孙子 , 但是侈靡的程度却超过叔孙 , 因此 , 东门子会更早出问题 , 他不大有机会侍奉两朝国君 。 叔孙的地位不如季、孟 , 而奢靡超过他们 , 所以 , 他也出不了三朝 。 如果东门子和叔孙子能早点死还算好 , 如果活得时间久了 , 反而会积累更多的怨毒 , 恐怕会导致家破人亡得惨祸 。 ”

刘康公与周定王说这番话的时候是周定王八年 , 又过了八年 , 在周定王十六年 , 鲁宣公去世之后不久 , 东门子家族就被驱逐出鲁国 。

到周简王十一年 , 公元前575年 , 也就是在刘康公预言之后的24年之后 , 鲁成公死后后两年不到 , 叔孙宣子一家也被迫流亡齐国 。

刘康公的预言都实现了 , 他只需要对一个人生活上“俭与侈”的判断 , 就能推导出他们的命运兴衰 , 称得上十分灵验 。

其实 , 不仅刘康公有这个本事 , 孔子也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 孔子说:“天下有道 , 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 天下无道 ,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自诸侯出 , 盖十世希不失矣 。 自大夫出 , 五世希不失矣 。 陪臣执国命 , 三世希不失矣 。 ”一旦君臣秩序被颠倒了 , 就易经进入了乱世 , 乱世之中的权臣本身就是秩序的破坏者 , 他们想在破坏了秩序之后维持自身的稳固 , 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 因此 , 多则五十年 , 少则三十年 , 都会败亡 , 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历史阶段 , 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多的例证 。

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一点 , 周定王对刘康公的话那么感兴趣 , 那么想知道东门和叔孙两家何时败亡 , 就像急等着看热闹一样 , 却并没有反躬自照 , 看看自己是不是也应当反省 。 结果 , 他只把这件事当笑话听 , 听完也就过去了 , 对正在衰朽中的周室毫无补益 。

朝中有刘康公这么明白的大臣 , 朝政却还是庸庸碌碌 , 终于有一天 , 楚庄王带着大军兵临城下 , 还要问问一问九鼎的重量 , 把周定王的苦胆都下破了 , 东门子和叔孙子大概也会在某个地方怯怯偷笑吧 。

历史总是用有自己的幽默方式 。


刘康公预言 | 俭则足用,奢则亡家,孔子也这么说

刘康公预言 | 俭则足用 , 奢则亡家 , 孔子也这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