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竟然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1893年 , 清代载入史册的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发生了 , 而这场舞弊案的主角 , 正是鲁迅的祖父周福清 。

细究这场科举舞弊案的起源 , 还要从周福清当年金榜题名说起 。

01福清中举

清同治十年 , 绍兴学子周福清在多年苦读后终于高中进士 , 一举完成了“朝为田舍郎 , 暮登天子堂”的终极梦想 。

与周福清一起中举的人中 , 还有位叫做殷如璋的学子 。 在清代 , 像周福清和殷如璋这样同榜考中进士的人 , 称为“同年” 。 有同年关系的官员 , 常常会在官场中彼此关照 , 相互结合成一股互利互惠的人脉资源 。

结识殷如璋后 , 周福清又外放了江西金溪县知事 , 带领着阖府全族奔小康 , 真可谓是名利双收 , 春风得意 。


清代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竟然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清代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 , 竟然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

尝到了甜头的周福清 , 就此成为科举制度的忠实粉丝 。 为了延续周家的光荣与繁华 , 周福清大力支持儿子周伯宜参加科举 , 只盼着周家能出个状元郎 。

可惜 , 周伯宜虽然多次参加考试 , 却考来考去都是个秀才 。 眼看着儿子中举的梦想越来越难以实现 , 周福清又急又愁 , 忍不住开始琢磨起中举的捷径来 。


清代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竟然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清代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 , 竟然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

说来也巧 , 1894年 , 慈禧太后六十大寿 , 朝廷决定在1893年额外增加一次考试 , 称为“恩科” 。 这意味着周伯宜多了一次中举的机会 。

周福清敏锐的意识到这次恩科对儿子的重要性 , 于是他利用人脉四处打听主考官的消息 。 不久后 , 消息传回 , 原来这次的主考官正是周福清当年的同年殷如璋 。

听说旧识当了主考官 , 周福清顿时眼前一亮 , 他暗暗心想:此前苦苦寻觅的中举捷径 , 就在主考官身上了 。

02科场舞弊

周福清规划的捷径 , 简单来说就是靠着以往的交情行贿主考官 , 从而保证儿子中举 。

为此 , 周福清专门筹集了一万两银子 , 作为暗箱操作的经费 , 同时派人打听主考官的行程 , 以便计划顺利进行 。

清代为了防止科举舞弊 , 制定了严格的规定 。 比如要求考官们到达负责监考的地方后单独居住 , 不得回家及会客 。


清代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竟然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清代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 , 竟然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

这些规矩 , 周福清自然明白 。 于是当主考官到达苏州尚未进入浙江之时 , 周福清便派家丁持自己的名帖去给主考官送信了 。

哪知人算不如天算 。 周福清书信送到的时候 , 恰逢主考官殷如璋与副主考在舟中议事 。 殷如璋感觉书信颇厚 , 料到有蹊跷 , 便打算等同事走后再单独拆阅书信 。

谁知送信的家丁却不懂这些官员们的小心思 。 这家丁心想:老爷让我送一万两银票给这位主考官 , 现在主考官既然收了信 , 便应该打个回执给我去交差 , 否则老爷还以为是我私吞了银票呢 。

一念及此 , 那家丁忍不住大声嚷嚷道:“大人 , 您收了一万两的银票 , 应该打个收条给小人啊!”


清代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竟然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清代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 , 竟然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

此言一出 , 语惊四座 。 殷如璋为了避嫌 , 只得当场拆开书信 。 据史料记载 , 那封信里是:“内计纸两张 , 一书凭票洋银一万元等语 , 一书考生五人:马官卷 , 顾、陈、孙、章 , 又小儿第八 , 均用‘宸衷茂育’字样 。 又周福清名片一纸 , 外年愚弟名帖一个各等” 。

原来周福清只是开了张空头支票 , 信里只说若是周伯宜中举了 , 就可以凭借这封信找周福清拿银子 , 可真正的银票却是一张都没有送来 。

可惜 , 再巧妙的算计也架不住家丁的莽撞 。 周福清的科场舞弊计划 , 就此完全破产 。

03家道中落

科场舞弊案发后 , 身处漩涡中心的殷如璋 , 不得不一边立刻将那名家丁下狱审问 , 另一边火速向光绪皇帝汇报 。

那名家丁很快就供出了周福清父子 , 光绪皇帝听说后 , 下旨:“案关科举舞弊 , 亟应彻底查究 , 丁忧内阁中书周福清 , 著即行革职查拿到案” 。


清代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竟然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清代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 , 竟然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

周福清就这么下了大狱 , 紧接着 , 光绪皇帝又批示说:“科场舞弊例禁綦严 , 该革员辄敢遣递信函 , 求通关节 , 虽与交通贿买已成者有间 , 未便遽予减等 , 周福清着改为斩监候 , 秋后处决 , 以严法纪 , 而儆效尤 。 ”

周福清被判为斩监侯之后 , 周伯宜的秀才身份也被革去 , 从此再也无缘仕途 。

主动上报这次科场舞弊案的殷如璋 , 也因为涉嫌舞弊及“出卖”同年为人诟病 。 浙江学子甚至写下了“殷礼不足征 , 业已知聩如聋 , 那有文章操玉尺”的对联来讽刺殷如璋 。

殷如璋的尴尬处境周家人已无暇理会 , 此刻 , 风雨飘摇中的周家正在全力营救周福清 。

为了保住周福清性命 , 周家倾家荡产去贿赂官员 , 以便在报送光绪皇帝处决名单时 , 周福清的名字可以尽量出现在角落中 , 不引起光绪的注意 。

在周家的斡旋下 , 周福清果然一连八年都没有被勾决 。 这八年里 , 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 清廷在义和团运动之后已现败相 , 无心过问周福清一案 , 新任刑部尚书薛允升趁机请求赦免周福清 。


清代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竟然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清代最后一场科举舞弊案 , 竟然改变了鲁迅家族的命运// //

1901年 , 周福清终于被赦免出狱 。 此时他的长子周伯宜已忧郁而亡 , 周家也家道中落 , 再不复昔日荣光了 。

1904年 , 周福清在绍兴去世 。 次年 , 清廷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 这项给了周福清无数辉煌与遗恨的科举制度 , 终于随着周福清一起埋没进历史的尘埃中 。

参考资料:《周福清科场案略述》 , 《光绪朝东华录》

作者:竹映月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