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二十四年的魔幻现实:只要表面功夫做到位,你就是大忠臣

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 , 朝堂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吏部尚书孙丕扬一次性递交了二十多封奏章 , 表示自己身体欠安 , 希望提前退休 。

史书在记载此事的时候 , 描述了事件背景:孙丕扬是一个正直又能干的官员 , 当他看到官员越来越少 , 自己的担子越来越重的时候 , 自己多次要求增加官员 , 万历皇帝朱翊钧却对此置之不理 。 孙丕扬的不满达到了顶点 , 于是发生了“二十多封辞职信”的事件 。

秋七月丁卯 , 吏部尚书孙丕扬请发推补官员章疏 , 不报 。 ——《明史》·卷二十·本纪第二十·神宗一

这次事件肯定不会是虚构的 , 但史书画蛇添足的背景描述却靠不住 。 无论在哪个年代 , 官僚都是彻头彻尾的政治生物 。

在官僚政治中 , 对于这群政治生物而言 , 提前退休是一件难以忍受的事情 , 他怎么可能主动辞官呢?能主动辞官的人 , 通常是有把握随时能复出的 , 否则他干嘛要辞官?

孙丕扬提出辞职 , 主要原因是他觉得压力太大 , 希望能够换一个不太敏感的岗位 , 顺便也逼一下万历皇帝 , 看皇帝能否服个软 。

在官场上 , 这种现象太常见了 。 对于一个位高权重的官僚而言 , 皇帝一般都不会选择撕破脸的 , 到时候皇帝安抚一下孙丕扬 , 然后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 。

而按照官场的惯例 , 官僚们也会为了官场的共同利益 , 积极声援孙丕扬 。 比如说 , 他们可以集体向皇帝情愿 , 希望皇帝放弃错误的国策 , 多任命一批官员 , 然后好好挽留忧国忧民的孙尚书 。

可孙丕扬这次辞职明显玩砸了 , 因为他的政敌——内阁次辅张位动手了 。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的魔幻现实:只要表面功夫做到位,你就是大忠臣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的魔幻现实:只要表面功夫做到位 , 你就是大忠臣// //

张位看到孙丕扬想用辞职的方式威胁皇帝 , 立刻顺坡下驴:你身体不好?那你好好回家休息吧!反正你那个位置是肯定不会空缺的 , 我们刚好补人 。

回籍调理 , 痊可起用 。 ——《万历邸钞》·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卷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张位的确和孙丕扬不对付 , 但他为什么敢在这个节骨眼上 , 同意孙丕扬辞职的请求呢?因为按照官场潜规则来看 , 这个时候大家应该团结一致对付皇帝 , 你张位这么做 , 不是心甘情愿地要当反骨仔吗?

张位之所以敢这么做 , 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

一、孙丕扬和张位有宿怨 , 张位不愿意放弃打击孙丕扬的机会 。 这个原因肯定有 , 但所占比重应该不会太大 。 因为政治生物们更看重眼前的利益 , 而非个体间的龃龉 。

二、张位应该是通过某个渠道 , 得知了皇帝的态度 , 皇帝对孙丕扬相当不满 。 在这种背景下 , 张位用同意孙丕扬辞职的方式 , 传递了一个信息:大家适合而止吧 , 皇帝发火了!

翻开明朝历史 , 官员集体威胁皇帝 , 结果皇帝翻脸大开杀戒的事情屡见不鲜 。

如果皇帝主动使用怪招和邪招 , 官员们自然敢于联合起来对付皇帝(比如说事关矿税) , 皇帝对此也很难下手 , 因为他没有一个具体的对手 。

可如果出现了具体的对手(比如说孙丕扬) , 皇帝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把柄 , 把主动掺和进来的人全部收拾一遍 , 罪名是挑战皇权 , 这样做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 。

只要了解到这一点 , 我们再看张位的反应 , 他顺水推舟同意了孙丕扬辞职 , 不但没有受到其他官僚的批判 , 反而使得许多人取消了对孙丕扬的声援 , 回去老老实实工作了 。 张位绝不可能无缘无故站在官僚集团的对立面 , 那么张位的反应就成为了大家的风向标 。

官僚们的反应完全正常 , 因为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 , 皇帝真发火了 。 他们这帮官僚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 好不容易才当上官 , 要是被孙丕扬一案牵连 , 瞬间被打回原形 , 那得多冤啊?

此时的场面极具戏剧性 , 原本大家说好了 , 孙丕扬打前锋 , 其他人当策应 。 现在策应集体回撤 , 只有孙丕扬一个人还在孤零零地向前冲 。 政敌张位阴魂不散地跟在身旁 , 孙丕扬想回撤都不行了 。

张位是内阁次辅 , 他最初用一种走流程的方式 , 再三挽留孙丕扬 , 这种举动成功地麻痹了孙丕扬 。 可就在孙丕扬不依不饶的时候 , 张位给了孙丕扬重重一击 。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的魔幻现实:只要表面功夫做到位,你就是大忠臣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的魔幻现实:只要表面功夫做到位 , 你就是大忠臣// //

但张位的这种做法也有缺陷 , 那就是内阁的批示 , 并不完全具有法律效力 。 如果按照正常流程来走 , 在内阁批示同意之后 , 还要由内廷(皇帝及相关太监)划勾盖印 , 这封文书才具有法律效力 。

此时 , 张位已经代表内阁 , 同意了孙丕扬的辞职要求 , 可皇帝还没划勾盖印 , 但孙丕扬显然已经快要被判出局了 。 在这个关键时刻 , 不甘心出局的孙丕扬开始胡乱出招了:他直接上书 , 痛骂张位是奸臣 , 逼迫自己辞职 , 要求皇帝出面主持公道 。

臣之心病 , 实见大学士张位结党弄权 , 畏而疑避之耳 。 ——《万历邸钞》·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卷

孙丕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从表面上看 , 他自然是对张位这种行为感到愤怒 。 但其深层的原因 , 则是孙丕扬通过这种方式向皇帝讨饶 。

此时孙丕扬的潜台词应该是:陛下 , 我并没有针对您 , 张位这个奸臣结党营私 , 我以为您被蒙蔽了 , 所以才写辞呈 。 可张位这个奸臣太坏了 , 他居然离间我们君臣的伟大友谊 , 我要检举揭发他!

客观地说 , 孙丕扬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

官僚们通过张位的表现 , 判断出皇帝可能打算动真格的 , 于是纷纷抛弃了孙丕扬 。 如果孙丕扬继续执迷不悟 , 还要和皇帝顶牛 , 那就不是撤职能了账的 。 万一真把皇帝惹怒了 , 皇帝派锦衣卫一查 , 那没事也得查出事来 , 哪个官僚顶得住这么查呢?

所以 , 孙丕扬痛骂张位 , 就是试图通过这种方式 , 把自己和皇帝的矛盾 , 转化为自己和张位的矛盾 。

张位是内阁次辅 , 肯定能看到这份奏章 。 当时的张位是什么想法?勃然大怒吗?不 。 张位会欣喜若狂 。

孙丕扬明显已经开始胡乱出招了 , 为了不被溺毙 , 看到根稻草都想抓 。 这样一来 , 张位随便动动手 , 都能把孙丕扬清理出局 。

于是张位满脸委屈地求见万历皇帝 , 把孙丕扬的二十多风辞职报告全部上交 , 并当场痛骂孙丕扬 。

张位的说辞没有记载 , 但我模拟了一番 , 大致如下:孙丕扬这个家伙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 以为大明离不开他 , 所以我肯定不敢得罪他 , 一定会挽留他 。 最初 , 我抱着团结同事的想法 , 一直在安抚挽留他 , 但他还是不依不饶 。 我觉得他这种做法 , 是对陛下的大不敬 , 所以我就批准了他的辞呈 。 可他现在居然想倒打一耙 , 冤枉我排挤他 。 孙丕扬是朝廷重臣 , 他说他之所以会辞职 , 完全是因为我结党营私 。 为了让他能安心工作 , 请陛下允许我辞职吧!

万历皇帝最初并未对孙丕扬的二十封辞呈做出批示 , 但对于孙丕扬攻击张位的的奏章 , 却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批示 。 万历皇帝的大意是说:你们之间不要闹矛盾嘛 , 这样影响多不好 。

览奏内事情 , 多涉鄙亵影响 , 非朕倚任之意 。 今后宜协恭和衷 , 毋得自相抵牾 , 以伤国体 。 著照旧供职 , 不准辞 。 ——《万历邸钞》·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卷

可当万历皇帝听过张位的话之后 , 立刻意识到 , 这是分裂官僚集团的好时机 。 只要自己站在某一方 , 另一方肯定要被打压下去 , 这样一来 , 双方的死仇就结定了 。

在这种背景下 , 万历皇帝认为孙丕扬含血喷人有失体面 , 全无大臣风度 , 就想着用辞职要挟皇帝 。

因疑使气 , 逞忿诬蔑 , 甚失体面 , 正所谓含血喷人 , 全无大臣风度 。 可见屡次疏乞休 , 乃矫情饰誉 , 原非本心 。 ——《万历邸钞》·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卷

同时也认为张位为人小心谨慎 , 是个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好臣子 , 不许辞职 。

卿辅弼重沃 , 忠诚清慎 , 朕所鉴知 。 奏辩诬情 , 朕知道了 。 卿不必以此介意 , 宜即出安心辅政 , 用付眷怀 , 不允辞——《万历邸钞》·万历二十四年丙申卷

至此 , 孙丕扬再无回天之力 , 直接被踢回家乡养病去了 。 但数年之后 , 孙丕扬又被起用 , 重回官场 。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的魔幻现实:只要表面功夫做到位,你就是大忠臣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的魔幻现实:只要表面功夫做到位 , 你就是大忠臣// //

孙丕扬之所以有机会反咬张位 , 完全是因为明朝那奇葩的工作流程 。 内阁先过一遍 , 给出建议之后再交给内廷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工作流程呢?这是皇帝为了把矛盾往下转移所想出来的办法:当出现任何争议事件时 , 内阁先给出一个具体的提案 , 再由皇帝来决定是否同意内阁的提案 。

如果内阁的提案符合皇帝心意 , 皇帝自然会划勾盖印 , 将来出了问题 , 完全可以把责任推给内阁:总而言之 , 我只是同意了内阁的提案 , 有问题你们找内阁啊!

如果内阁的提案不符合皇帝心意 , 皇帝自然不会划勾盖印 , 然后把提案扔回内阁:我养你们这帮废物有什么用?给我重新想办法!

在官僚政治下 , 这是皇帝拴住官僚的一个重要方法 。 当然了 ,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 所以从表面上看 , 皇帝永远喜欢奸臣 。

为什么呢?因为所谓的奸臣都愿意替皇帝背黑锅 , 也愿意干得罪人的事 。 比如 , 张位一看皇帝想收拾孙丕扬 , 立刻就帮着皇帝收拾孙丕扬 , 即使为此得罪整个官场也在所不惜 。 虽然官僚们都能通过张位的举动判断时局 , 但这一点也不妨碍他们痛骂张位是奸臣 。

忧国忧民的孙尚书 , 为了改变官员越来越少的现状 , 不惜拿辞职威胁皇帝 。 可张位竟然在背后给孙丕扬使绊子 , 这个家伙不是奸臣 , 谁是奸臣?

如果张位是奸臣 , 那么所谓的忠臣又是什么货色呢?他们就是一群喜欢扯淡的玩意 , 什么责任都不想承担 , 就想当一个看上去像忠臣的人 。

他们最喜欢给皇帝讲大道理 , 然后处处装好人 , 有了责任就往皇帝身上推 。 如果你是皇帝 , 你会喜欢这种“忠臣”吗?

这种人 , 才是自私到了极点 。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的魔幻现实:只要表面功夫做到位,你就是大忠臣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的魔幻现实:只要表面功夫做到位 , 你就是大忠臣// //

人都是群居动物 , 身处社会难免要经常协调与旁人间的关系 。 如果谁都是一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腔调 , 那还怎么做事呢?

只要做事 , 必然会出现利益纠葛 。 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人 , 才敢用得罪人的方式把事做好 。 个别高明的人 , 在特定的客观环境中 , 还可以不得罪人把事做好 , 但这可遇不可求 。

大家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人 , 很多能力强的人 , 都喜欢摆出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嘴脸 。 其实这未必是他们本性多么狂傲 , 而是这副嘴脸可以给他们帮大忙 。 在需要得罪人的时候 , 只要摆出这副嘴脸 , 通常不会招致最大的怨恨 。 因为大家都会想:这货平时就这个毛病 , 他现在乱咬人也不出意料 。

最容易招恨的是什么人?老实人 。 因为他老实 , 大家习惯了欺负他 。 可当老实人爆发之后 , 大家又会怨恨他 。 因为大家都会想:你特么一个窝囊废 , 居然敢朝我发火?不给你点颜色看看 , 以后就没人把我当回事了!

张位或许不是什么有担当 , 敢于得罪人的人 , 但孙丕扬同样不是什么忧国忧民的大忠臣 , 看他那副气急败坏反咬张位的样子 , 简直令人作呕 。

孙丕扬身为吏部尚书 , 看到皇帝想精简官僚机构 , 不但不积极协助皇帝干好这项工作 , 反而与皇帝大唱对台戏 。 作为皇帝委任的官员 , 却时刻和皇帝唱对台戏 。

一旦事情没有按照孙丕扬所预料的那样发展 , 他就立刻恼羞成怒:总而言之 , 这把我没准备好 , 不算 , 重新来!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的魔幻现实:只要表面功夫做到位,你就是大忠臣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的魔幻现实:只要表面功夫做到位 , 你就是大忠臣// //

客观地说 , 孙丕扬也有他的无奈 。

孙丕扬是吏部尚书 , 本身就是管理官僚的 。 如果他一味顺着皇帝的意思玩精兵简政 , 下面的后补官僚肯定会天天和他抱怨 。

更何况 , 孙丕扬作为吏部尚书 , 居然整天围着皇帝转 , 为此导致政府长期处于缺员状态也不在乎 , 他还怎么维持好名声呢?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的魔幻现实:只要表面功夫做到位,你就是大忠臣

明朝万历二十四年的魔幻现实:只要表面功夫做到位 , 你就是大忠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