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武:当兵三年 为兵一生

新华社郑州8月26日电 题:李学武:当兵三年 为兵一生

李国利、郭仕骏

自部队退伍之后的20多年间 , 他凭借军人永不服输的精神创业成功 , 又始终坚守军人本色 , 致富不忘本 , 回报社会帮助他人 , 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优秀复转军人等众多荣誉 , 今年“八一”前夕又被表彰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 。

他就是48岁的洛阳牡丹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学武 。

1989年 , 李学武从洛阳参军入伍 。 服役期间 , 他刻苦训练 , 曾创造全团四项训练纪录 , 即五公里第一、战术第一、障碍跑第一、攀登第一 。

3年后 , 他离开部队 , 回到以牡丹闻名于世的家乡洛阳 。

牡丹花雍容华贵 , 娇艳俏丽 , 但每年“花开花落二十日” , 无数游人因错过花期而遗憾不已 。 李学武希望家乡的牡丹能够千年常开 , 便萌生创意 , 开始研制“永不凋谢的牡丹花” 。

有了梦想 , 说干就干 。 于是 , 他开始转战大江南北 , 遍访全国名窑 , 到处拜师求艺 , 踏上了创业之路 。

然而 , 创业谈何容易 。 为了捏好牡丹花型 , 李学武把牡丹花的花瓣一片一片掰开照着捏 , 整夜守在窑边随时盯着烧制情况 。 艰难处境之下 , 他从不言放弃 。 他说:“火热的军旅生活虽然短暂 , 却锤炼了我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性格 。 ”

经过近3年潜心研究与探索实践 , 历经数百次反复试验改进后 , 2009年底 , 李学武以唐代白瓷技艺为基础 , 创造性地将牡丹文化元素与中国陶瓷技艺相融合 , 成功研制出独具特色的牡丹瓷 , 瓷盘之上绽放出一朵朵千姿百态的“牡丹花” 。

10年来 , 这些纯手工制作的爆款牡丹艺术精品 , 市场好评如潮 , 每年销售5万余件 , 销售额稳定在6000万元左右 。 值得一提的是 , 牡丹瓷还被当成国礼 , 赠送给了上百位外国政要 。

成功有道 , 李学武时常感慨:“在部队 , 做什么都要扛红旗争第一 。 如果没有部队的洗礼 , 就没有今天的李学武 。 ”

在部队期间 , 表现优异的李学武加入了党组织 。 几十年来 , 他始终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 把公司党建工作放在首位 , 搭建“党建学习室” , 为员工和游客提供参观见学服务 , 还经常开展“最美党员”“党员先锋队”等活动 , 夯实公司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 。

李学武说 , 只有强化党组织的导航和引领效果 , 企业才能正确发展 。

一支队伍只有凝聚成团 , 才能爆发出最强大的力量 。 经历过军旅生涯的李学武深深懂得 , 一个企业的战斗力 , 来自上下一心的凝聚力 。

为此 , 李学武坚持每月开展“员工生活大会” , 解决员工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问题;设立员工“帮扶基金” , 在员工遇到大事难事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每年组织体检 , 关心员工的身体状况;与员工同吃同住 , 对伙食的营养搭配要求严格 。

前不久 , 公司员工陈晓玉的母亲生病住院 , 李学武得知后 , 亲自去医院看望老人 , 并从“帮扶基金”中拿出5000元钱交给了陈晓玉 。 陈晓玉的母亲感动地对女儿说:“孩子啊 , 你可要跟着人家好好干啊 。 ”

李学武说:“只有设身处地去关心每一位员工 , 员工才能把你当家人 , 才能把企业当家看 。 ”

退伍军人张强因企业破产而下岗 , 家中有老有少 , 生活困难 。 李学武了解情况后 , 特意安排张强夫妇一起到公司上班 。 聋哑人郝静多次找工作碰壁 , 李学武主动找到她 , 并手把手地教她制作牡丹瓷 , 如今她已成为生产车间的技术标兵 。

“当兵三年 , 为兵一生 。 ”有着浓厚军人情结的李学武说 , 每年公司都会为退伍军人预留岗位 , 目前已接收安置了100多人 。

在公益事业上 , 李学武更是不遗余力 。

今年5月29日 , 洛阳一名13岁女孩发生车祸 , 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休克 。 由于女孩的病情严重 , 需要做开颅手术 , 可面对巨额手术费 , 女孩父亲只好上网求助 。

看到这条消息后 , 李学武立即在公司组织捐款 。 两天后 , 当他把捐款交到女孩父亲的手上时 , 女孩父亲眼含热泪 , 不停地说:“谢谢 , 谢谢你们 。 ”

文化兴则国运兴 , 文化强则民族强 。 近年来 , 李学武带领团队反复学习中国文化精髓 , 深挖历史资源 , 形成了以“陶瓷文化、牡丹文化、太极文化”有机结合的企业文化理念 , 并最终形成文化品牌效应 , 让牡丹瓷“花”开五洲、“香”飘世界 。

“不断汲取中国文化养分进行研发创新 , 是一个传统行业的不竭动力 。 ”李学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