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开元盛世带向战乱的泥潭,唐玄宗做错了什么?犯错根源又在哪里?
唐玄宗 , 一个将大唐带向巅峰 , 却又将大唐从极盛带向战乱 。 他并非无能之辈 , 因为他治下的开元时期堪称盛世 , 历史上被称为盛世的不多 。 所以他是明君 , 但他又是昏君 , 因为他亲手缔造了安史之乱 , 将大唐从强盛带向了衰败 , 使百姓承受苦难 。 他到底都干了什么呢?为什么会这样呢?根源在哪里?
很多古人对此进行反思 , 并且寻找原因以及根源 , 知常容斗胆也想来分析一二 。
将开元盛世带向战乱的泥潭 , 唐玄宗做错了什么?犯错根源又在哪里?// //
因为女人?
南宋重臣郑清之与宋理宗在交谈之时 , 他认为唐玄宗将好牌打烂的主要原因:
唐玄宗手锄太平、逆韦之难 , 而败于女宠_——《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一百六十四》
女宠自然指的是武惠妃和杨贵妃了 , 在他看来唐玄宗清除太平公主 , 韦后这两个女人之乱 , 最终还是败在了女宠身上 , 这或许是一种天意和循环 。 当然提这个观点与宋代理学开始兴盛有关 。 此时郑清提出这个观点也有自己的目的 , 希望皇帝不要受后宫影响 。
郑清说的也有依据 , 因为武惠妃的关系 , 使得李林甫受宠 , 因为杨玉环的关系使得杨国忠受宠 , 此二人是大唐有名的奸相 , 杨国忠是李林甫的继任者 , 论能力杨国忠比李林甫更弱 。
李林甫为相 , 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 , 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 , 或阳与之善 , 啖以甘言而阴陷之 。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一》
李林甫用的是矮人政策 , 凡比自己弱的都重用 , 凡比自己强的都毁去 , 这种执相权者是大唐之重灾难 。 李林甫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林九郞的原型 。
将开元盛世带向战乱的泥潭 , 唐玄宗做错了什么?犯错根源又在哪里?// //
罪在弃贤任奸?
唐宪宗是一位相对比较有作为的皇帝 , 有一次他问宰相崔群 , 为什么唐玄宗治理天下会造成先盛世后乱世呢?
崔群他提出一个独特的观点 , 因为在崔群之前 , 所有人都认为唐的乱是从安史之乱开始 , 但崔群不这样认为 , 他认为就是从李林甫开始 。
臣独以为开元二十四年罢张九龄相 , 专任李林甫 , 此理乱之所分也 。 愿陛下以开元初为法 , 以天宝末为戒——《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五十七》
前期重用的是姚崇、宋璟、卢怀慎、苏颋、韩休、张九龄这些名相 , 所以才有了开元盛世 。
为什么先治后乱 , 宋仁宗也提出过这样的疑问 。 殿中侍御史里行吴中复也提出相同的观点:
明皇初任姚崇、宋璟、张九龄为宰相 , 遂致太平 。 及李林甫用事 , 纪纲大坏 , 治乱于此分矣 。 虽威福在于人主 , 而治乱要在辅臣——《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五十四》
所以不管是唐代的自我反思 , 还是南宋北宋的经验总结 , 都得出一个结论 , 那就是唐玄宗用人错误 , 重用小人 , 才最终使得大唐从开元盛世走向战乱 。
将开元盛世带向战乱的泥潭 , 唐玄宗做错了什么?犯错根源又在哪里?// //
为什么会喜欢任用小人?
唐玄宗为什么从开始喜欢用贤臣到最后喜欢用小人呢?
唐玄宗为什么要弃张九龄呢?
这个要从唐玄宗废太子李瑛开始 , 这个太子当了二十多年 , 从开元三年就被立为太子 。 但后来因为宠信武惠妃 , 武惠妃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立为太子 。 唐玄宗因为想立武惠妃为后 , 但被大臣以她是武则天的族人而反对 。
自己儿子立为太子 , 自己的地位就能保住 , 李林甫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投靠武惠妃 , 说他有能力保寿王当上太子 。
太子李瑛就在武惠妃的陷害之下被废了 。 但张九龄作为执相者 , 提出反对意见 。
陛下奈何以一日之间废弃三子?伏 惟陛下思之 。 且太子国本 , 难于动摇 。 昔晋献公惑宠嬖之言 , 太子申生忧死 , 国乃大乱 。 ——《旧唐书.列传·卷五十七》
这一段话很长 , 他还列举了汉武帝 , 晋惠帝 , 隋文帝的教训 , 同时指出太子没有过失 , 不该如此 。
将开元盛世带向战乱的泥潭 , 唐玄宗做错了什么?犯错根源又在哪里?// //
玄宗当时的表情是默然 , 他在想什么呢?没有人知道 , 但看下面的行为 , 就可以猜想到他在想什么 。
同样的问题问李林甫 。
此盖陛下家事 , 臣不合参知 。 ——《旧唐书.列传·卷五十七》
李林甫的回答得满分 , 取代了张九龄 , 从此开启了长达十数年的为相之路 , 大唐的败落也由此开启 。
唐玄宗已经听不得逆耳之言 ,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防太子 。 这个我在《太子越能干 , 皇帝越害怕 , 这才是《长安十二时辰》中圣人真实想法》有详细论述 , 就不展开了 。
李林甫的特长是什么?
柔佞多狡数 , 深结宦官及妃嫔家 , 侍候上动静 , 无不知之 。 由是每奏对 , 常称旨 , 上悦之 。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
这就是唐玄宗喜欢李林甫的真正原因 , 因为李林甫能让他开心 , 而且李林甫为相这么多年 , 大唐的确看上去像个承平天下 , 当然他埋下很多祸乱的地雷也是属实 , 这也要等到安史之乱暴发之后才看得出 , 那时李林甫已经死了 。
将开元盛世带向战乱的泥潭 , 唐玄宗做错了什么?犯错根源又在哪里?// //
这仅仅是开始 , 承平盛世久了 , 唐玄宗居然开始想偷懒 , 十年没有出长安城了 , 民间到底怎么样了 , 唐玄宗已经不清楚了 , 不但不清楚 , 而且他还想将权力交给李林甫 。 《长安十二时辰》就是围绕这个背景展开 。
上从容谓高力士曰:“朕不出长安近十年 , 天下无事 , 朕欲高居无为 , 悉以政事委林甫 , 何如?——《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一》
不是别人给他灌蜜汤 , 使得他不出长安 , 而是他自己懒得出去 , 现在更是想懒得管国家 , 当高力士说这个权力是天子的 , 天子应该巡视天下 , 唐玄宗马上黑脸冷落高力士 。
但有朋友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懒得管国家 , 为什么不把权力放给太子 , 而是给李林甫呢?
这个问题击中了要害 , 唐玄宗想把控权力 , 但又不想做事 。 李林甫抢不走他的权力 , 只是代理 , 但是太子能 。 所以抓权又懒得管事造成唐玄宗把盛唐带入战乱的又一重要原因 。
将开元盛世带向战乱的泥潭 , 唐玄宗做错了什么?犯错根源又在哪里?// //
这群武将 , 如安禄山等人是怎么得到唐玄宗的宠信的呢?
文臣为将 , 怯当矢石 , 不若用寒畯胡人;胡人则勇决习战 , 寒族则孤立无党 , 陛下诚心恩洽其心 , 彼必能为朝廷尽死 。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三十二》
这是李林甫告诉唐玄宗 , 任用寒族和胡人的好处 。 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孤立无党 , 也就是说他们没有力量能够团结起来威胁到你的权力 , 而且你对他们好 , 他们会对你更忠心 。
只忠于皇帝 。 这是唐玄宗的软肋 , 他很担心有人会忠于太子而分散甚至动摇到他的皇位 。 因为唐朝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很多次了 。
后来驻守边关的全是胡人将领 , 本来统帅边关的大将是他的养子——大唐名将王忠嗣 , 也就是《长安十二时辰》中王韫秀的父亲 。 仅仅因为李林甫告诉玄宗说他可能要拥立太子 , 然后就要被处死 , 幸好被当时胡人将领哥舒翰劝阻 , 才保住一命 , 贬官不久抑郁而死 。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此时说话管用的就是胡人 , 原先跟唐玄宗亲近的人说话都不管用了 , 唐玄宗变了 。
将开元盛世带向战乱的泥潭 , 唐玄宗做错了什么?犯错根源又在哪里?// //
因为唐玄宗认为他们忠于自己 , 只要不忠于太子 , 这样就足够了 , 他后期主要就是防太子 。 所以安禄山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都没有问题 , 包括当时宫中传出他与杨贵妃的绯闻等等 。
安禄山红到什么程度呢?
时安禄山恩宠特深 , 总握兵柄 , 国忠知其跋扈 , 终不出其下——《旧唐书·列传·卷五十六》
杨国忠有杨贵妃作靠山都感觉到危机 。 很多人都说要将他杀掉
从最初的张九龄 , 到后来的太子也就是即位的唐肃宗 , 再到杨国忠等人 。
安禄山来朝 , 太子识其有反相 , 请以罪诛之 , 玄宗不听 。 ——《新唐书·本纪·卷六·肃宗 代宗》
但唐玄宗根本不听也不信 , 直到后来逃到蜀地 , 才回忆起最早张九龄劝说他杀掉安禄山来的话而掉泪 。 宠信的根本原因就是他觉得他是胡人 , 与朝中关系简单 , 不会盘根错节 , 不会忠于太子 , 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 , 当时读书人对他们并不亲近 , 朝中重臣大多是读书人 。 这样利于他搞均衡 , 轻松控制局面 , 但他却没有想到这个受宠的安禄山居然想抢他的位置 。
这些或许就是唐玄宗将开元盛世带向战乱泥潭的主要原因吧 。
将开元盛世带向战乱的泥潭 , 唐玄宗做错了什么?犯错根源又在哪里?// //
结语及启发
对比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 , 给人的一种错觉就是这完全是两个人 , 因为那个时候的唐玄宗以百姓为重 , 愿意听到不同声音 , 喜欢纳谏 。
或许这就是权力的魔力 , 任何人在权力上呆长了都会这样 , 秦始皇 , 汉武帝 , 唐太宗等雄才大略之主到晚年都变得多疑好杀 。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晚年昏庸还有人能来弥补 , 但唐玄宗直接铸成大错 。 这样的大错在历史上同样不贬其人 , 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在沙丘宫变中活活饿死 , 春秋第一霸齐桓公死了几月无人埋葬 , 梁朝开国皇帝萧衍文武全才 , 三次出家 , 最终也是活活饿死 。
权力会放大自我 , 当自我放大之时 , 那世界就会变少 , 呆的时间越久 , 受侵害越厉害 , 或许只有传说中的上古圣王才能抗衡权力的诱惑吧 。
《道德经》中说知人者智 , 自知者明 。 胜人者有力 , 自胜者强 。 看似简单 , 实则很难做到 , 因为稍一放松就会前功尽弃 , 这是一辈子的事情 , 唐玄宗就是例子 , 这例子也足以给我们借鉴与自醒 。 这才是知常容觉得分析唐玄宗的得失能得到的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
战胜自己到底难不难 , 这个案例足以说明一切 。
- 美国陆军首位女上将,参加过海湾战争,一生钟情于伞降事业
- 他是四野三纵的政委,曾因升迁速度太快不得不请示,后授衔中将
- 太史慈:助孙策扫荡江东的三国名将
- 从战功简析夏侯渊、曹仁、徐晃、张辽四将的能力
- 古代没有狂犬病疫苗,被狗咬了怎么办?历史说人类终将战胜疫病
- 胡惟庸被杀之后,大将蓝玉又被杀,明朝文武功臣诛杀殆尽
- 盘点三国时期的三大智将
- 徐荣:三国时期一个被低估的将领
- 太平天国悍将悲歌:血战百色 陶兆恩玩命,兵变田州 石镇吉灭门
- 希特勒的阿登战役初战告捷,敦刻尔克撤退真的即将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