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

我国古代拥有翩跹多彩的历史绘卷 , 在绵延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 , 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王朝也轮番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 每一段历史时期、每一个兴衰国度 , 都值得后人慢慢研究、细细品味 , 不同的朝代总有着不同的特点 , 有的朝代繁荣兴盛 , 在四海之内当属强国;有的朝代当属乱世 , 中原被战火烧灼 , 生灵涂炭 。 无数内涵底蕴不同的精彩故事在历史长河的淘洗中上演 , 每一段故事都有着不同的韵味 。

而对于一个王朝、一代强国来说 , 让国家得到治理肯定是必要条件 。 历史上的乱世与治世存在大不同 , 只有民安才能国泰 , 大部分统治者都深知这一点 , 兢兢业业地为百姓谋求福祉 , 这不仅是身为统治者的良知 , 更是封建制度之下身为统治阶级的义务与责任 。

自古以来 , 凡处在封建制度之下的古典王朝 , 皇帝的统治与官僚的管理无不相互挂钩 。 毕竟虽然皇帝是至高无上、掌握所有权力的存在 , 但如果仅凭皇帝一人的话 , 依旧不足够处理每日堆积成山的公文和事务 , 也不能管理到地方每一个角落 。 所以皇帝才需要一批得力的官职人员 , 无论是中央内部的官职 , 还是替中央管理地方的地方官员 , 如果这些官员办事效率极高、勤政为民 , 那么整个权力体系就会运行得行云流水 , 自然国泰民安 。


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

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 //

但是历朝历代 , 哪怕是最繁荣昌盛的唐朝都经常出现懒政的“庸官” 。 所谓天高皇帝远 , 庸官多多少少还是会存在的 , 那么朝廷是怎么处理这些庸官的呢?

内外兼修——编制严密的唐朝官制

其实如果要说一个朝代的官职 , 就不免要谈到这个朝代的官制 。 从官员制度上看唐朝 , 我们分为中央、地方两个方面 , 中央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 , 而在地方方面 , 唐朝最初实行的是州、府二级制度 , 而到了安史之乱后 , 又在原先二级制度的基础上添加了“道” , 最终变成了道、州和府的三级制度 。

先说说唐朝的中央制度 , 中央制度顾名思义就是行使在中央 , 从皇权中分割出的一部分权力 , 交到官员们手里 , 由官员代皇帝处理繁杂的中央政事事务的官制 。 好的中央官制能够最高效地调动人力 , 让人才得到发挥 , 也让繁杂的事务得到妥善恰当的处理 , 一方面分担了皇帝的繁重事务 , 另一方面由各个不同的部门互相配合、极大地提高了办事能力 。


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

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 //

而在地方官制上则更好理解 , 唐代的州、府划分都是根据地方的情况进行的 , 唐代时地方的耕地多少、人口多少都会被如实记录 , 最后再被设州或府 。 地方官制催生了地方长官与其旗下各种官员 。 地方长官例如牧、府尹等等 , 都是受到中央下派遥领、管理地方的官员 。 虽说唐朝后期 , 统治者为了应付愈逐烦乱的少数民族来扰 , 在疆域周边设立了多个节度使 , 从此唐朝的地方制度也逐渐崩坏 , 直到后来 , 节度使势力的强大也直接导致唐朝灭国 。

历史上无数分裂割据的实例也为统治者敲响了警钟 , 政治权力、军事权力、财务权力和检察权力合为一体 , 必然导致地方势力的增强 , 而地方势力的日趋强大 , 也必然会导致最后影响到统治的稳固 。 那么如果反观 , 不给官员足够的权力会发生什么?答案也很简单 , 稍微联想一下后来宋朝的冗官冗兵现象 , 我们就能会意一二 。


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

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 //

而其实并不是官员多了就会发生冗官现象 , 比如说官员没有动力做事 , 处理业务也不那么勤快 , 这些都是十分常见的现象 。 不仅是宋朝出现过这种现象 , 凡是在官僚制度之下 , 官员或多或少都会有偷懒的心思 。 其实说到底 , 官员们也都是人 , 而人类的惰性总归是有的 , 既然没有实力去搞一波大事情、扰乱扰乱皇权 , 那么坐享其成、抱着官僚的铁饭碗安乐无忧 , 也是不少庸官的选择 。

唐朝出过哪些懒官?带来何种影响?

有的朋友或许就会问了 , 唐朝这么繁荣、经济水平高度发达 , 那怎么还会有庸官存在呢?但这种问题其实是不客观的 , 怎么能说唐朝就没有庸官呢?庸官多少还是有的 。

唐朝正因为社会各方面的高度繁荣 , 中央与地方的官制完善 , 给官员们的俸禄也都不差分毫 。 既然每天做着一样的工作 , 而每年能拿到的俸禄也就那么多 , 有些为官久了的人肯定也会心生惰性 , 既然能够少做一点轻松一点 , 何必不让自己轻松一点是一点呢?拥有这种想法的官员通常都会不再一根筋地往死里忙 , 能让人代为行事就代为行事 , 能偷懒一点是一点 。

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就是在唐玄宗时期 , 一名名叫卢怀慎的宰相 。 虽说和其他人比起来不是那么的有名 , 但对唐朝历史有所了解的朋友也会立马反应过来 , 这是唐朝尸位素餐、庸官懒政比较著名的一位了 。 其实在唐玄宗时期 , 这位卢怀慎还是十分勤政为民、恪尽职守的 , 每天按时上下班 , 有的时候甚至还加班 , 从来不迟到早退 , 积极起草奏章进谏 , 也解决过不少政治问题 。

直到后来 , 到了开元初期 , 这位原本兢兢业业的御史卢怀慎却不知道怎么 , 虽然初入为相 , 但在政绩上却愈发懒惰了 。 而同时期有另一名宰相名叫姚崇 , 卢怀慎在与姚崇相识之后 , 就事事推崇引荐姚崇 , 以“政见不如他”为由进行自谦 , 以方便让姚崇揽下大部分的政事 。


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

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 //

但是卢怀慎的不作为并没有持续多久 , 虽说当时政界的人们都将卢怀慎视为“伴食宰相” , 在背地里调侃和嘲讽 , “伴食宰相”指的也就是类似于寄生虫一样的存在 , 虽说每年拿着一样的俸禄 , 但是自己却不干事 , 依靠着别人的政绩端着饭碗 。 结果“好景”不长 , 卢怀慎一直依靠的姚崇突然请假回家了 , 白发人送黑发人 , 皇帝念及姚崇的儿子早年去世 , 姚崇肯定不好受 , 所以准许姚崇告了假 。

姚崇一去就是十几天 , 关键是这姚崇不在了 , 卢怀慎也没有把本来推开的政务给揽回来 , 姚崇缺席 , 卢怀慎负责的政务方面也瞬间瘫痪 。 不仅堆积如山的政事无人处理 , 更是随着每一天过去 , 人们对他的异议愈来愈大 。


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

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 //

直到后来 , 如此偷懒的卢怀慎还是被皇帝找了训话 , 卢怀慎终于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 赶忙向皇帝磕头谢罪 , 承认自己的不是 。

由此可见 , 懒政庸官其实是每个朝代都有所出现的现象 。 一方面懒政的庸官会遭到同僚的鄙视、受到明面上的弹劾或者背地里的诟病 。 另一方面 , 如果朝廷的庸官太多 , 造成冗余现象 , 更有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 比如说群相冗余、百姓遭殃 。 所以说控制好朝廷官员的数量和效率 , 其实是每个统治者都需要考虑的事情 , 如果人员任用不当 , 所造成的后果依旧要由统治者承担 。

监察检举都在线 , 唐朝对官吏进行严格要求

说到底 , 既然要防止庸官变得猖獗 , 那么唐朝采取什么措施来对待这些庸官呢?

首先是从良好的吏治价值观上入手 。 唐朝严格地秉持以儒学思想为基础的官德教育 , 告诫所有官员都应该勤政为民、励精图治 , 并十分清楚地树立了吏治是王朝统治的基础这样的价值观 , 每个官员如果要上任 , 都会被事先考察是否拥有良好的吏治价值观 。 长久以来 , 虽然唐朝经常发生政变 , 但是官员们的吏治价值观是根基十分稳固的 , 相比之下 , 唐朝出现的庸官比起其他王朝也较少一些 。


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

唐朝如何治理懒政庸官?// //

观念是根基 , 而惩处就是保障了 。 除了稳固的价值观外 , 唐朝对于懒政的官员也有着很严苛的惩罚制度 , 上到一年半或者更久的有期徒刑 , 下到杖笞 , 如果有官员违反了《唐律》中规定的官吏的义务 , 比如说该奏的事情不上奏 , 或者是把不该上奏的事情禀报给上级 , 都会受到杖笞 。 而比如说上文我们提到的哪位卢怀慎的行为 , 就属于典型的滞留公事不处理、拖延处理的情况 , 针对这一点 , 《唐律》中也有所规定 , 像这类玩忽职守的官员 , 最高能被处以一年半的有期徒刑 , 并被免去官职 。

除了作为根基的观念、作为保障的惩处 , 完善完备的监察制度也是唐朝杜绝庸官懒政的核心制度 。 众所周知 , 唐朝负责监察和监督的机构叫御史台 , 而其中的长官就叫御史长 。 御史台的职务就是负责上下官制中的自查自纠 , 从庸官懒政到贪污腐败等所有官吏身上或可能出现的问题 , 御史台的官员们都会负责检察并检举 。 而无论大小官职 , 御史长都可以直接发起弹劾 , 不必要上报当地长官 。

深厚的观念奠基、严格的惩罚制度和完备的监察制度 , 这些都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唐朝官员们的行事效率 , 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庸官的诞生 。

参考资料:

《唐律疏议》

《唐代官制详考》

《通鉴》

《细说大唐》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