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寒武纪早期软舌螺化石属种再现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多个寒武纪早期软舌螺化石属种再现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南京8月27日电 (金凤)近日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潘兵等人与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Skovsted博士合作 , 对采自华北地台南缘寒武纪早期地层中的软舌螺化石开展了系统分类学研究 , 发现了10属14种 , 包括2新属3新种 , 揭示了该时期华北地台软舌螺动物组合面貌 , 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古生物期刊Alcheringa上 。
软舌螺动物是地史上出现最早的、具矿化外壳的两侧对称动物代表之一 , 在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非常繁盛 。 软舌螺包括直管螺类和软舌螺类两大亚群 , 二者都具有钙质锥状管壳及口盖 , 其中后者还具有一对从锥壳内伸出的弯曲附肢 。
“在寒武纪早期 , 软舌螺通常以二维压扁状态保存于碎屑岩中和三维立体保存于碳酸盐岩中 。 但保存于碳酸盐岩中的化石多数都被磷酸盐化 , 它们的锥壳与口盖通常都以离散的形式保存 , 铰合标本很少 。 ”潘兵说 , 这也导致长期以来寒武纪早期软舌螺的系统分类较为混乱 。
潘兵表示 , 在该研究中 , 他和其他研究人员通过醋酸酸泡处理的方式 , 在分布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的寒武纪早期辛集组与猴家山组中 , 发现了大量以三维磷酸盐化方式保存的软舌螺化石标本 。
“更为重要的是 , 这次发现的软舌螺标本 , 还有大量的口盖 。 尤为难得的是许多锥壳口端保存了口盖的外模 , 这也使得将离散的锥壳与口盖限定为同一种更为可靠 。 ”潘兵说 , 通过总结分析这些软舌螺的地层时代与古地理分布 , 发现它们应属于寒武纪第三期晚期至第四期早期 , 属种组合与当时冈瓦纳东缘的澳大利亚最为相似 , 同时与劳伦大陆的格陵兰也较为相似 。 这也说明在5.15亿年前左右 , 华北板块可能与澳大利亚以及格陵兰具有较为接近的古地理位置 。
- 这些人早期是满清的立国之本,到了后期却成了满清的“蛀虫”
- 他早期因诗出名但怀才不遇,创作《长生殿》引起轰动,却被劾下狱
- 《延禧攻略》番外主角福康安,历史上有多个面孔
- 三国蜀汉王朝的衰败:多个致命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 古代真实恐怖操作:他紧紧抱着尸体,就让70多个仇人全部死光
- 如果你在寒武纪,要怎么才能生存下去?
- 比勾践之父还早,罕见越国早期大墓安吉初揭面纱
- 比勾践之父还早,罕见越国早期大墓墓安吉初揭面纱
- “丝绸之路”的前身:“彩陶之路”与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 满清遗落关外的“三京四陵”:末代王朝的早期都城与陵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