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唐高祖——李渊(二)为政举措30、——政治经济军事制 , 李渊时期具规模 。

李渊称帝后 , 百废待举 。 他一面组织力量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 , 一面注意加强政权建设 。 唐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 , 在李渊时期基本上初具规模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政治31、——尚书下属有六部 , 吏户礼兵刑和工 。

政治体制方面 , 李渊继承了隋朝的制度 , 又有一些发展 。 唐朝中央建立政治制度概括地说是三省六部二十四司 。 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 尚书省掌管全国政令 , 是命令的执行机关 。 下属共有六部 , 即吏、户、礼、兵、刑、工 。 吏部掌管官吏的选用、考核与奖惩;户部掌户籍和赋税;礼部掌礼仪和科举;兵部掌军事;刑部掌刑狱;工部掌土木工程;每部又分四司来作为办事机关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32、——监察机关御史台 , 监督弹劾文武官 。

中书省负责皇帝诏书的起草 , 是决策机关 。 门下省则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书 , 不合适的驳回修改 。 监察机关是御史台 , 职责是监督、弹劾文武百官 。 地方的政权机构基本是两级 , 即州和县 。 长官分别是刺史和县令 。 刺史每年要巡查各县 , 考核官员政绩 , 还负责举荐人才 。 县令要负责一县的各种事务 , 官很小 , 却是最繁忙的官员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军事制度33、——太原起兵进长安 , 军队纳入府兵制 。

唐朝军事制度为府兵制 , 是一种职业兵制 。 这种制度创始于西魏的宇文泰时期 , 经过北周、隋朝 , 沿用至唐朝 。 在太原起兵进军长安的途中 , 李渊就逐步将手下军队纳入了府兵制度中 。 府兵制将练兵权和领兵权分离 , 以防止将领拥兵自重 , 对抗中央 。 府兵制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上 , 是兵农合一的制度 , 士卒平时在家生产 , 战时出征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34、——士兵免除租和调 , 兵器衣粮自筹备 。

农闲时由兵府负责操练 , 提高战斗力 。 在隋文帝时期 , 曾实行过这种制度 。 府兵的重要职责是轮流到京师或者边塞服役 , 叫做“番上” , 战时则出征御敌 。 在服役期间 , 士兵可以免除自身的租和调 , 但不论“番上”还是出征 , 所需的兵器和衣服粮食等都要由自己负责筹备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35、——虽然数量占优势 , 战斗力弱打败仗 。

府兵制从根本上减轻了国家的负担 , 它不但能扩大兵源 , 也能保证战斗力 。 而北方的游牧民族如突厥 , 其骑兵来源和府兵制相似 , 但都是牧民组成 , 平时没有什么军事训练 , 所以 , 在和训练有素的内地军队的较量中 , 虽然他们总在数量上占优势 , 但战斗力却很弱 , 经常打败仗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对外战争36、——唐朝开国分裂中 , 隋朝残余据各地 。

唐朝开国后 , 许多地方还在分裂之中 , 农民起义军和隋朝残余将领割据各地 。 李渊在长安安定之后便开始了长达10年的统一战争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经济37、——各级官员职分田 , 作为俸禄一部分 。

唐朝赋役制度主要是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 均田制:丁男授田一顷 , 包括口分田八十亩 , 永业田二十亩 。 对于贵族田地也有限制: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 , 授田数从一百顷到五顷不等 。 在职的官员从一品到九品 , 授田数从三十顷到二顷不等 。 此外 , 各级的官员还有职分田 , 用地租补充 , 作为俸禄的一部分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38、——均田买卖做限制 , 永业赐田可买卖 。

均田制对土地的买卖也做了限制 , 官僚和贵族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买卖 , 百姓在贫穷无法办理丧事时可以卖永业田 , 从人多地少的地方往人少地多的地方搬迁时也可以出卖永业田 。 唐高祖李渊在实行均田制的基础上 , 又实行了租庸调制:受田的农民 , 每丁每年要交粟二石 , 这是租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39、——庸替服役条件宽 , 有利农民事农业 。

每年交绢二丈、绵三两 , 或者交布二丈五尺 , 麻三斤 , 这是调;每丁每年服役20天 , 不服役可以折算为每天绢三尺 , 这是庸 。 假如官府额外加了役期 , 加够15天则免调 , 加30天免租调 。 每年的加役最多30天 。 唐朝的租庸调制与隋朝的相比 , 用庸代替服役的条件放宽了很多 , 更有利于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文化40、——科举制度渐完备 , 文化教育崇儒学 。

隋朝灭亡后 , 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 , 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 。 由此 , 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 在文化教育方面 , 李渊推崇儒学 , 儒家的经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 如《周易》、《左传》、《礼记》、《尚书》 。 在文化贡献方面 , 李渊下诏编撰了《艺文类聚》 , 这是一部类编图书 , 引用的古籍共有一千多种 , 为后人保存了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 。 李渊还下诏开始修订各朝历史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宗教41、——儒家忠孝固政权 , 佛教与此背道驰 。

李渊对佛教采取抑制政策 。 在唐朝初年 , 最早反佛的是相州邺人傅奕 。 李渊在做隋朝地方太守时和傅奕结识 , 李渊建立唐朝后任命他为太史令 。 武德七年(624年) , 傅奕请求灭佛 , 认为佛教宣传的是“不忠不孝”的思想 , 迷惑百姓 。 傅奕所提倡的儒家思想是用忠孝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 , 而佛教却与此背道而驰 。 但李渊最后没有采取措施实施傅奕的灭佛思想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人物评价史书评价42、——讴谣允属揖受终 , 攫金有耻莽知非 。

《旧唐书》:“有隋季年 , 皇图板荡 , 荒主燀燎原之焰 , 群盗发逐鹿之机 , 殄暴无厌 , 横流靡救 。 高祖审独夫之运去 , 知新主之勃兴 , 密运雄图 , 未伸龙跃 。 而屈己求可汗之援 , 卑辞答李密之书 , 决神机而速若疾雷 , 驱豪杰而从如偃草 。 洎讴谣允属 , 揖让受终 , 刑名大刬于烦苛 , 爵位不逾于珝轴 。 由是攫金有耻 , 伏莽知非 , 人怀汉道之宽平 , 不责高皇之慢骂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43、——高皇创图若摧枯 , 国运神武家圣谟 。

然而优柔失断 , 浸润得行 , 诛文静则议法不从 , 酬裴寂则曲恩太过 。 奸佞由之贝锦 , 嬖幸得以掇蜂 。 献公遂间于申生 , 小白宁怀于召忽 。 一旦兵交爱子 , 矢集申孙 。 匈奴寻犯于便桥 , 京邑咸忧于左衽 。 不有圣子 , 王业殆哉!”赞曰:“高皇创图 , 势若摧枯 。 国运神武 , 家难圣谟 。 言生床笫 , 祸切肌肤 。 《鸱鸮》之咏 , 无损于吾 。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44、——受命之君有德王 , 夏后以来始传世 。

《新唐书》赞曰:“自古受命之君 , 非有德不王 。 自夏后氏以来 , 始传以世 , 而有贤有不肖 , 故其为世 , 数亦或短或长 。 论者乃谓周自后稷至于文、武 , 积功累仁 , 其来也远 , 故其为世尤长 。 然考于《世本》 , 夏、商、周皆出于黄帝 , 夏自鲧以前 , 商自契至于成汤 , 其间寂寥无闻 , 与周之兴异矣 。 而汉亦起于亭长叛亡之徒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45、——而其后世浸隆昌 , 遽以坏乱渐陵迟 。

及其兴也 , 有天下皆数百年而后已 。 由是言之 , 天命岂易知哉!然考其终始治乱 , 顾其功德有厚薄与其制度纪纲所以维持者何如 , 而其后世 , 或浸以隆昌 , 或遽以坏乱 , 或渐以陵迟 , 或能振而复起 , 或遂至于不可支持 , 虽各因其势 , 然有德则兴 , 无德则绝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46、——太宗之治纪纲法 , 凭藉扶持永天命 。

岂非所谓天命者常不显其符 , 而俾有国者兢兢以自勉耶?唐在周、隋之际 , 世虽贵矣 , 然乌有所谓积功累仁之渐 , 而高祖之兴 , 亦何异因时而特起者欤?虽其有治有乱 , 或绝或微 , 然其有天下年几三百 , 可谓盛哉!岂非人厌隋乱而蒙德泽 , 继以太宗之治 , 制度纪纲之法 , 后世有以凭藉扶持 , 而能永其天命欤?”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历代评价47、——及克长安诛锄盗 , 天下为一功太宗 。

苏辙:唐高祖起太原 , 其谋发于太宗 , 诸子不与也 。 及克长安 , 诛锄群盗 , 天下为一 , 其功亦出于太宗 。 盖天心之所副予 , 人心之所归向 , 其在太宗者审矣 。 至立太子 , 高祖以长立建成 , 建成当之不辞 。 于是兄弟疑间 , 卒至大乱 。 夫建成不足言也 , 其咎在高祖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48、——倜傥豁达性真率 , 宽仁容众无断制 。

张燧:古今杀降之甚者 , 莫甚于唐高 , 而项羽、白起弗与焉 。 薛仁杲降则杀之 , 王仁本降则杀之 , 萧铣降则又杀之 , 其他盖不胜数也 。 或谓出太宗意 , 然而太宗未尝杀颉利也 。 独当时何无一言救止 , 岂其力不能得之 。 文静之死 , 而无及于数子耶!毛泽东:倜傥豁达 , 任性真率 。 宽仁容众 , 遇事无断制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49、——前是坏蛋隋炀帝 , 后面完人唐太宗 。

《剑桥中国隋唐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唐高祖是中国一切史书中最受贬低的一位君主 。 他的声誉之所以蒙受损失 , 第一是因为事实上他的统治时期很短 , 而且是夹在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突出的人物的统治期的中间:他前面的统治者是大坏蛋隋炀帝 , 他后面的则是被后世史家视为政治完人的唐太宗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太原起事他策划 , 引导唐军进隋都 。

第二 , 已如上述 , 是因为他建立唐王朝的功绩被他的接班人精心地掩盖了 。 实际上 , 唐高祖举兵反隋时尽管已年过五十 , 上了年纪 , 他仍然不失为一个有雄心壮志而又生气勃勃的和干练的领袖人物 。 有充分材料可以证明 , 他具有不凡的抱负 , 而且毫无疑问 , 恰恰是他策划了太原起事 , 并胜利地引导唐军进抵隋都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助于王朝得支援 , 促成全国重统一 。

他对李密和东突厥人的外交攻势使得唐军能夺取大兴城 , 并且使得唐军能组织和加强在陕西的力量而无虞敌军的阻碍 。 后来 , 他的大赦、封官许愿和大加赏赐的政策 , 再加上李世民在战场上的胜利 , 有助于使新王朝取得很多必要的支援 , 并且促成了全国的重新统一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任何标准来衡量 , 都算取得大成就 。

也正是唐高祖其人建立了初唐的制度和政治格局 。 武德之治 , 从任何现实标准来衡量 , 都算得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其结果来看 , 唐王朝已经打下了坚实的行政、经济和军事基础 。 总而言之 , 唐高祖为他儿子的辉煌统治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轶事典故史公相面50、——骨骼惊奇国之主 , 自爱不忘鄙人话 。

有一个叫史世良的人 , 善于给人相面 , 告诉李渊说:“您的骨骼惊奇 , 必为一国之主 , 愿您自爱 , 不要忘记鄙人说的话 。 ”于是 , 李渊有了远大的目标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唐公阿婆51、——前边人都没射中 , 李渊两箭都射中 。

窦氏是京兆平陵(今陕西兴平)人 , 父亲窦毅在北周是上柱国 , 母亲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 。 窦毅认为自己的女儿不是等闲之辈 , 在选佳婿时想了一个办法:让人在门屏上画了两只孔雀 , 凡是两箭各射中一只孔雀眼睛的 , 就招为女婿 。 前边有几十人都没有射中 , 到李渊这儿两箭都射中了 。 窦毅欢喜不已 , 便让女儿嫁给了李渊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52、——你继承是唐国公 , 阿婆面是指堂主 。

窦氏的聪明超出了一般人 。 隋炀帝看到李渊的脸上皱纹多 , 便戏称李渊是“阿婆” , 李渊回了家很不高兴 , 窦氏问清原因 , 马上贺喜道:“这是吉兆啊 , 你继承的是唐国公 , ‘唐’便是‘堂’ , ‘阿婆面’就是指‘堂主’啊!”窦氏指的是李渊将来要做皇帝 , 取代隋炀帝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相关争议反隋争议53、——晋阳起兵谁首功 , 历史答案不确定 。

唐朝建立第一件事就是晋阳起兵 。 晋阳起兵谁是首功 , 历史上有两个答案 , 或者是李世民 , 或者是李渊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李世民首谋论54、——世民出钱数百万 , 稍以输之寂大喜 。

《资治通鉴》记载:渊与裴寂有旧 , 每相与宴语 , 或连日夜 。 文静欲因寂关说 , 乃引寂与世民交 。 世民出私钱数百万 , 使龙山令高斌廉与寂博 , 稍以输之 , 寂大喜 , 由是日从世民游 , 情款益狎 。 世民乃以其谋告之 , 寂许诺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55、——与寂有旧加亲礼 , 延之宴语间博弈 。

《旧唐书·裴寂传》是另外的一种记载:大业中 , 历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 。 高祖留守太原 , 与寂有旧 , 时加亲礼 , 每延之宴语 , 间以博弈 , 至于通宵连日 , 情忘厌倦 。 时太宗将举义师而不敢发言 , 见寂为高祖所厚 , 乃出私钱数百万 , 阴结龙山令高斌廉与寂博戏 , 渐以输之 。 寂得钱既多 , 大喜 , 每日从太宗游 。 见其欢甚 , 遂以情告之 , 寂即许诺 。 寂又以晋阳宫人私侍高祖 , 高祖从寂饮 , 酒酣 , 寂白状曰……高祖曰:“我儿诚有此计 , 既已定矣 , 可从之 。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李渊主谋论56、——提出反隋渊本人 , 李渊起兵世民幼 。

有历史学家根据当年的纪录考证 , 提出反隋是李渊本人意思的说法 。 依据是李渊起兵时 , 李世民年纪尚幼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

陵墓57、——座北朝南土为陵 , 呈覆斗型长方形 。

唐献陵为唐高祖李渊的陵寝 。 李渊死后 , 唐太宗李世民依东汉光武帝原陵之规格修筑献陵 。 该陵座北朝南 , 封土为陵 , 呈覆斗型 , 平面呈长方形 , 陵园为夯筑城恒 , 四面各壁一门 , 门外各置石虎一对 。 陵墓陪葬区位于陵园东北 , 现存有封土67座 , 除襄邑李神符在三原县境内外 , 其余均在渭南市富平县境内 。


唐高祖——李渊(二)

唐高祖——李渊(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