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公与晋文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在笔者眼中 , “韩原之战”是一场十分精彩的战役 , 那么战后的形式究竟如何?这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分析 。

站在秦国的角度来看 , 得益于“韩原之战”的胜利 , 秦穆公成功抢占了“河外列城”这片险要之地 , 也终于为自己创造出了剑指诸侯、东进中原的机会 。


晋惠公与晋文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晋惠公与晋文公:失之东隅 , 收之桑榆// //

《东周列国·春秋篇》秦穆公剧照

这样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 , 之所以这么说 , 是因为自打秦穆公继位 , 他就在不断地尝试各种可能性 , 从联姻、扶持 , 到设局、攻伐 , 他用尽一切手段 , 终于为秦国创造出了一个有利的局面 。

站在晋国的角度来看 , 晋惠公虽然在韩原兵败受辱 , 但他最终还是被释放回国 , 这也使得晋国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 此后 , 他不仅没有一蹶不振 , 反而在国内实行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 , 这为未来晋文公的霸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可谓“失之东隅 , 收之桑榆” 。

那么 , 为何秦穆公没有杀掉晋惠公 , 反而放掉了他?晋文公又因何得以崛起?

带着这些问题 , 笔者来分析一下晋惠公战后的命运和晋文公崛起的缘由 。

晋惠公战后的命运

按理说 , “韩原之战”战败后 , 晋国应该民心涣散 , 并再次陷入无君的动荡之中 。 可没想到 , 就在晋惠公要被俘虏去秦国之际 , 晋国大夫竟然一路追随晋惠公前往秦国 。 由此可见 , 晋惠公并非不得民心 。 那么 , 晋惠公为何会被释放呢?笔者先从秦穆公的话来进行分析 。

寡人之从君而西也 , 亦晋之妖梦是践 , 岂敢以至 。 ——《左传》

在笔者看来 , 秦穆公“从君而西”的说法 , 实在与他的身份和地位不太相称 , 也完全看不到打了胜仗并且活捉对方国君的气势 。 究其原因 , 就是晋国大夫披头散发的疯癫形象 , 和他们对晋惠公誓死追随的态度 , 震撼到了秦穆公 , 并且让他在心中重新评估了当前的形势 。

而秦穆公口中的“妖梦” , 就是申生的鬼魂对晋国大夫狐突说“夷吾无礼”一事 。 这个“妖梦”也预示了 , 晋惠公夷吾将会受到上天的惩罚 , 在韩原战败 。 然而 , 令人疑惑的是 , 为何秦穆公会当着晋国大夫们的面提起此事?


晋惠公与晋文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晋惠公与晋文公:失之东隅 , 收之桑榆// //

《东周列国·春秋篇》晋惠公剧照

笔者大胆猜测 , 狐突与秦穆公早就有联系的渠道 , 也就是说 , 狐突很有可能是秦穆公安插在晋国的势力 。 之所以这么说 , 是因为“妖梦”这件事 , 应只有狐突自己知晓 , 不是他把这个“妖梦”告知给秦穆公 , 秦穆公怎会知道?而且在晋惠公死后 , 晋怀公即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狐突 , 难道这只是巧合吗?

由此 , 笔者推断出 , 是狐突事先就把这个“妖梦”的内容告知给秦穆公 , 并让秦穆公出兵韩原 , 在夺回“河外列城”之余 , 顺便使“妖梦”成真 , 也为秦穆公的出征附上了“顺天意、和民心”的色彩 。 不得不承认 , 秦穆公以“是践”为托词 , 仅是想要证明自己“替天行道”的意图 , 并以此来惩罚晋国而已 。

秦穆公虽然打了胜仗 , 但他又有了一个新的烦恼——究竟该如何处置晋惠公?

秦穆公之所以没有杀掉晋惠公 , 笔者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首先 , 秦穆姬以死要挟 。

虽然 , 秦穆姬曾与晋惠公有埋怨 , 但此时晋国新败 , 晋惠公生死难料 , 秦穆姬终归还是念在姐弟的情分上 , 以“登台而履薪”的方式逼迫秦穆公 。 若不是秦穆姬以自己和秦太子的生命作为威胁 , 秦穆公会怎么处置晋惠公仍是未知 , 因为 , 秦国大臣之中 , 必定有人会要求秦穆公处死晋惠公 。 也就是说 , 如若秦穆公杀掉晋惠公 , 自己的夫人和儿子也会因此而死 , 这就是得不偿失了 。

其次 , 晋国君臣一心的情况 , 让秦穆公很是担忧 。

此次秦国在“韩原之战”中击败晋国并非易事 , 倘若没有“天意” , 恐怕秦国难以取胜 。 而此时 , 俘虏晋惠公的事情已经是够麻烦的了 , 万一杀晋惠公后激怒了晋国的臣民 , 使他们同仇敌忾 , 届时秦、晋两国会再起争端 , 这绝非是秦穆公所乐见的 。 “哀兵必胜”的道理 , 秦穆公心里也很清楚 。 杀掉晋惠公就是节外生枝 , 并且很有可能会弄巧成拙 。

最后 , 秦穆公不愿成为背信之人 。

由于秦穆公这一次出兵韩原的理由 , 是讨伐晋惠公的“背信弃义” , 那么 , 他自己得“有信有义” 。 如若不然 , 他对晋惠公“立而不遂又杀之”的做法 , 必定会让他背负舆论的批评和指责 。 所以 , 如果秦穆公不愿成为晋惠公那样的“违背天地”之人 , 就一定不能杀掉他 。


晋惠公与晋文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晋惠公与晋文公:失之东隅 , 收之桑榆// //

《东周列国·春秋篇》秦穆公剧照

那么 , 如果不杀晋惠公 , 该怎么处置他呢?是放逐他另立重耳 , 还是扶持他回国继续为君?

笔者认为 , 如果另立重耳 , 那么秦穆公先前“废长立幼”、拥立夷吾的行为就会被诸侯们耻笑 , 而且 , 既然已经失掉了公信力 , 秦穆公再言“拥立之事”就没有人听了 。 所以 , 这种有始无终、立而不遂的做法 , 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

总的来看 , 扶持晋惠公回国 , 是最为稳妥的方案 。 之所以这么说 , 一方面是因为 , 如果放晋惠公回国 , 那么这种“以德报怨”的行为 , 会为秦穆公树立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是因为 , 秦国此举有恩于晋国 , 这不仅可以换来晋国赔偿的土地和财宝 , 还可以换来晋国君臣的臣服 , 这也就回归并实现了秦国的“初始计划” 。

最终 , 秦穆公与晋国讲和 , 并送晋惠公回国 , 条件是晋国让太子圉在秦为质 , 并割让河东之地与秦国 。

在笔者看来 , 此时秦穆公看重的 , 已经不再是晋惠公了 , 因为短时间之内 , 秦国仍然无法撼动晋国的地位 , 他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晋君身上 , 期待晋国太子能为秦所用 。

晋文公崛起的缘由

在晋惠公病危时 , 晋国太子圉借此机会逃回了晋国 , 自立为晋怀公 。 可想而知 , 得知这个消息的秦穆公 , 一定是“怒从心头起” 。

笔者认为 , 虽然秦穆公与晋惠公已经因“韩原之战”而决裂 , 但对于秦穆公而言 , 公子圉仍然是他手上的一步“活棋” , 毕竟 , 他为了笼络公子圉 , 先是归还河外列城 , 而后又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 其目的不就是要将公子圉留在秦国以待来日吗?只是没有想到 , 公子圉竟然抛下妻子 , 一个人逃回了晋国 。


晋惠公与晋文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晋惠公与晋文公:失之东隅 , 收之桑榆// //

《东周列国·春秋篇》晋文公剧照

?如此一来 , 秦穆公“恶向胆边生” , 转头就拥立了重耳 , 同时又将公子圉的妻子再嫁给了重耳 。 当然 , 此举也是为了秦国的利益 。 不仅如此 , 秦穆公为了确保重耳顺利回国即位 , 还主动发兵护送他 。

反观晋怀公 , 他虽贵为晋国国君 , 但此时的局势对他而言 , 却是无法解决的“内忧外患” 。

在笔者看来 , “内忧”是公子圉常年在秦国为质 , 与晋国重臣的交集有限 , 如今他空降到晋国成为晋怀公 , 必然没有内部的支持 , 也无法摆平国内的敌对卿族势力 , 因此 , 国君的宝座一定坐不稳;“外患”则是秦国虎视眈眈 , 欲除公子圉而后快 , 不仅如此 , 秦穆公立重耳为君 , 并且已经兵发晋国 , 眼看敌军就要抵达 , 而晋怀公根本无力与之抗衡 。 由此可见 , 晋怀公自保成功的几率微乎其微 。

果不其然 , 秦国大军压境 , 晋怀公迫于内外的压力出逃 , 而且最终难逃被晋文公追杀的命运 。 晋怀公仅在位一年 , 便被杀于高粱 , 被迫结束了短暂的政治生命 。

笔者认为 , 重耳能够顺利地成为晋文公的原因 , 除了秦国的大力支持外 , 寺人披的帮助也很关键 。 正是因为刺客寺人披的通风报信 , 才使得重耳免于被暗杀的命运 。

秦穆公费尽心思地安排 , 为重耳提供了顺利即位的前提条件;晋国国内大夫的支持 , 为重耳提供了稳定局势的必要条件;民心所向和奇人异士的帮助 , 为重耳提供了充分条件 。 至此 , 重耳历经重重磨难 , 终于成为了晋文公 。

晋国在晋惠公病故、晋怀公被杀之后 , 看似失去了逐鹿中原的实力 , 这就是所谓的“失之东隅” 。

然而 , 在晋文公即位后 , 晋国正式走上了强盛的道路 , 并且逐步摆脱了秦国的控制 。 不得不说 , 晋文公亲手拉开了晋国称霸的序幕 , 也实现了“收之桑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