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年、13代国君,大秦帝国一步步陷入衰落,从中梳理了3条主线
引子
秦穆公去世后 , 从公元前620年到公元前385年 , 大秦帝国遭遇了3次亡国之险:
公元前578年 , 晋国为了报复秦桓公的背信弃义 , 晋厉公亲自率领晋国精锐 , 联合齐、宋、卫、鲁、郑、曹、邾、滕等国军队 , 以2比1的绝对优势 , 一路势如破竹 , 在麻隧大败秦军 , 一路挺进泾河流域 , 秦国丢失了一半以上的国土 。
公元前559年 , 为了报三年前栎之战的耻辱 , 晋国荀偃率领鲁国叔孙豹、齐国崔杼、宋国华阅、仲江、卫国北宫括、郑国公孙虿、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郳国13国联军气势汹汹的向秦国杀来 , 一口气攻到泾河 。 秦国通过在泾河上流下毒的卑鄙手段 , 才阻止了联军的继续前进 。
公元前389年 , 秦后惠公为了阻止魏国向西扩张、收回河西失地 , 组织了50万大军向魏军扑来 , 结果被吴起率领的5万精锐打败 , 秦国迎来了建国几百年来最黑暗的日子 。
灭国二十 , 拓地千里的大秦帝国是怎样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原因在哪里?请往下看:
第一阶段:在战争中逐步衰落
从公元前620年到公元前546年 , 秦国为了东出崤函 , 和晋国小战几十次 , 大战十几次 , 虽然互有胜负 , 秦国却是越来越衰败、越来越落后 。
一、秦康公时期
公元前620年 , 晋国不讲信用 , 埋伏秦军 , 秦国损失惨重 , 史称“令狐之役”;
公元前619年 , 秦国为报令狐之役 , 攻打晋国 , 夺取武城;
两年后 , 晋国反过来攻打秦国少梁;
再过两年后 , 秦国企图夺取桃林、崤山 , 秦晋爆发河曲大战 , 秦军虽胜但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
235年、13代国君 , 大秦帝国一步步陷入衰落 , 从中梳理了3条主线// //
秦康公在位时 , 常年大战 , 秦国开始衰弱
杀敌一千 , 自损八百 , 整个秦康公时期 , 秦晋两国战争不断 , 今天你打我 , 明天我打你 , 秦国在一次次战争中 , 霸业开始衰落 。
二、秦共公时期
秦共公在位仅3年 , 也不消停:公元前608年 , 晋国攻打秦国的盟国崇国;第二年 , 秦国包围了晋国的焦 。
这又是一次报复战 。
三、秦桓公时期
之前的秦晋交战中 , 晋国胜多败少 , 就不想继续打了 。 公元前581年 , 晋厉公为了试探秦国的和平意愿 , 决定和秦桓公在令狐结盟 , 秦桓公到达黄河边上就反悔了 , 临时派了个大夫去和晋君结盟 , 晋国也派了个大夫来和秦君结盟 。
刚刚订下和平盟约 , 秦桓公就反悔了 , 打算联合楚国、白狄进攻晋国 。 楚国不愿参加 , 秦国就和白狄开始备战 。
公元前579年秋天 , 秦、白狄进攻晋国 , 晋国击败侵略者;第二年春天 , 为了报复 , 晋国利用中原霸主的影响力 , 联合齐、宋、卫、鲁、郑、曹、邾、滕等国 , 共同讨伐背信弃义的秦国 。 秦国一路撤退 , 晋国联军一路进攻 , 直到泾河旁边 , 联军由于战线太长 , 才退兵返回 。
235年、13代国君 , 大秦帝国一步步陷入衰落 , 从中梳理了3条主线// //
不讲信誉的秦桓公招来了大敌
秦国面临如此绝境 , 纯粹是因为秦桓公不讲信用、自作自受 , 秦国给中原诸侯留下了十分恶劣的印象 。
四、秦景公时期
公元前562年 , 秦国趁晋国、楚国、 郑国、宋国打成一锅粥之时 , 偷袭晋国栎地 , 晋军守将大意 , 结果大败 。
三年后 , 晋国再次联合中原十几个国家组成联军 , 讨伐秦国 。 这一次秦国形势比麻隧之战更危险 , 为了阻挡联军 , 秦国干了一件十分没底线的事情:在泾河上游放毒!之后联军撤兵 。
五、小结
秦国在战斗中处于弱势 , 一方面是对手晋国太强 , 另一方面则是自秦武公开始 , 历代国君盛行人殉 , 尤其是秦穆公 , 导致人才断层 。 近百年的秦晋对抗中 , 秦国逐渐处于弱势 , 国家越来越贫弱 , 原因在于:
1、不停地发生报复战 , 消耗巨大 , 劳民伤财;
2、秦国国君不讲信义、往河里下毒 , 败坏了国家形象 , 阻止了人才的到来;
3、秦国和楚国联盟 , 和老大晋国做对 , 很不明智 。
通俗的说 , 秦国陷入了“战争——封闭——贫穷——战争”的死循环 。
235年、13代国君 , 大秦帝国一步步陷入衰落 , 从中梳理了3条主线// //
秦国陷入了死循环
第二阶段:和平中再次崛起
公元前549年 , 疲惫不堪的秦晋两国决定罢兵 , 公元前547年两国再次结盟 , 一直到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53年) , 百年间两国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争 。 有两件事可以证明秦国并没有消沉下去 , 反而再次崛起:
一、大国进贡
秦厉共公时期 , 秦国的国力再次达到高峰 , 不少中原士子到秦国避难 , 连楚国、晋国等大国也先后向秦国进贡:
公元前475年 , 蜀国向秦国进贡;
公元前472年 , 楚国进贡;
公元前471年 , 义渠进贡;
公元前463年 , 晋国、楚国同时向秦国进贡 。
诸侯进贡 , 是实力强大的标志 。 提起中国历史 , 大家都知道汉唐盛世 , 为什么汉朝、唐朝这么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邻近各国纷纷来朝贡 。 向秦国进贡可都不是小国 , 楚国、晋国就不用说了 , 几十年前都还在称霸中原;蜀国地处偏僻 , 基本不参与中原事务 , 但领土面积、人口数量都不容小觑;至于义渠 , 更是了不得 , 直到秦昭襄王年间还在作乱 , 足见实力之强悍 。
除了其他国家进贡外 , 楚国、晋国逃亡的精英也有一部分进入了秦国:公元前470年 , 楚国王子英逃亡秦国;公元前452年 , 晋国智家智开逃到秦国;公元前448年 , 智家智宽率智家剩余的精英投奔秦国 。 残余的智家势力先后投奔秦国 , 除了秦国与晋国是老对头外 , 也间接地说明了秦国实力强大 , 有保护他们的资本 。
为什么在这一阶段秦国又开始强大呢?原因就在于:
1、秦国有两个长寿君王 , 秦哀公和秦共厉公 。
2、楚国陷入动乱 。
3、晋国卿大夫掌权 , 陷入内斗 。
当周围的强大邻居开始内斗作乱时 , 秦国开始了慢慢的恢复 , 秦国的势力又扩大到黄河边上 , 史料记载 , 公元前461年 , 秦国沿黄河修建防御工事 , 说明已经巩固了黄河以西的地盘 。
二、狂虐西戎
秦国在向东扩张时 , 也没忘记西边的老邻居 。
公元前461年 , 秦共厉公率领2万大军讨伐西戎大荔 , 攻占王城 。
(秦厉共公)十六年 , 巉河旁 。 以兵二万伐大荔 , 取其王城 。 (《史记·秦本纪》)
公元前457年 , 秦共厉公亲率大军讨伐绵诸 。 14年前绵诸曾向秦国求援 , 如今自然不是对手 。
235年、13代国君 , 大秦帝国一步步陷入衰落 , 从中梳理了3条主线// //
秦国大军出动 , 西戎已经不是对手了
公元前444年 , 秦国派兵征讨义渠 。 27年前 , 义渠向秦国进贡 , 估计之后又开始作乱了 。 这一次 , 秦军战果丰硕 , 俘虏了义渠王 。
第三阶段:权臣乱舞 , 陷入困境
秦共厉公去世后 , 秦国面临着和其他诸侯一样的问题:大臣势力强大 , 君权受到威胁 。 虽然秦国世家贵族不像晋国、齐国那样替而代之 , 但也一度架空了秦君 , 甚至逼杀了两任国君:秦怀公和秦出公 。
一、秦躁公、秦怀公兄弟俩过得很不好
秦共厉公去世后 , 他的两个儿子先后登上君位 , 开始了很憋屈的国君生涯 。
秦躁公登位后的第二年 , 前几年刚建好南郑就反了 , 9年后 , 义渠大规模入侵(报复前国王被俘虏之仇) , 一口气攻到渭河流域 , 虽然秦军后来击退了侵略者 , 却也损失惨重 。
史料是这样的 , 但越看越觉得不对劲 , 为什么呢?因为两年前秦国还非常强大 , 为什么突然间就垮了呢?既平叛不了内乱 , 也没有及时反击侵略者 。
结合当时诸侯国普遍面对的问题 , 得出了一个结论:国君控制不了局势 , 指挥不动军队 。
秦国遇到了和其他诸侯同样的问题:大臣尾大不掉 , 控住不住了 。
235年、13代国君 , 大秦帝国一步步陷入衰落 , 从中梳理了3条主线// //
秦躁公、秦怀公兄弟成了傀儡(意同)
秦躁公很窝囊 , 很郁闷 , 不久就挂了 。 接着他的弟弟登位 , 这位过的更窝囊:在位3年后 , 被庶长鼌联合其他贵族活活逼死!
为什么秦国在这时候遇到这个问题?从他们父亲身上找原因 。 秦共厉公 , “厉”是一个很不好的称呼 , 意思就是“杀戮无辜” , 说明他在位时杀了很多无辜的人 , 他在位时秦国还很强大 , 去世不久突然就垮了 , 结合秦国历代国君的葬礼风格 , 可以得出了一个结论:秦共厉公让很多贵族陪葬!
剩下的贵族心惊胆战 , 与其将来白白遇难 , 还不如先下手为强 , 趁新君上位 , 架空他!秦国的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
二、秦灵公被迫离开雍州
秦怀公被逼杀后 , 他的孙子秦灵公继位 , 爷爷都不是那些贵族老家伙的敌手 , 自己要是还待在雍州 , 那不是等死吗?
继位后第二年 , 精明的秦灵公就带兵出征 , 之后在泾阳待了9年 , 再也没回去 。
235年、13代国君 , 大秦帝国一步步陷入衰落 , 从中梳理了3条主线// //
秦灵公跑到泾阳 , 很明智的决策
在泾阳的9年里 , 秦灵公干了两件很有影响力的大事:
一是恢复祭祀黄帝、炎帝 。 祭祀炎黄 , 有三层含义:首先强调秦国并非蛮夷之邦 , 和中原诸侯同出一源;其次试探民心 , 看一看究竟有多少人愿意跟着自己走;最后呢 , 教育老贵族 , 不要起歹心 。
二是给河伯娶妻 。 给河伯娶妻这件事 , 现在看起来很扯 , 很傻 , 可在当时很有市场 。 黄河中游有信奉河神的部族 , 相信河神威力广大 , 无所不能 , 被魏国打怕了的秦国(魏国先是打过黄河 , 在少梁筑城 , 秦国连续攻打两年 , 无果) , 只好出此下策 , 希望河神来助一把力 , 可见秦国当时是多么的狼狈 。
三、嬴悼子乱政
秦灵公去世后 , 本来该10岁的公子连继位 , 结果他的叔爷爷嬴悼子给抢了 , 顺便说一句 , 嬴悼子辈分很高 , 当时年仅14岁!14岁的孩子自然没这个能力 , 还是那些老贵族在后面兴风作浪 。
客观的说 , 嬴悼子的还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 。 公元前409年 , 允许官吏佩剑 , 理由看起来很搞笑:防止被刺杀 。 在以前 , 普通官吏是没有资格佩剑的 , 只有那些贵族可以 , 让官员佩剑防身 , 防谁这不一目了然吗?一年后 , 将佩剑范围扩大到民间 , 普通百姓也可以佩剑了 。 简简单单一个措施 , 就削弱了贵族的特权 。
然后开始按亩收税 , 类似于魏国的“初租禾” , 变相承认了土地私有 。 由于贵族反对声音太大 , 这项措施实施得很不彻底 , 直到商鞅变法后 , 才开始大规模普及 。
嬴悼子生不逢时 , 魏国实力过于强大 , 秦国没能挡住魏国西进的步伐 , 再加上抢的是秦孝公父亲的君位 , 所以名声一直不大好 。
四、阴晋大败 , 秦国最黑暗的时光
嬴悼子去世后 , 儿子秦后惠公继位 。 这位更惨 , 因为他遇到了一个超级牛人 , 吴起 。
公元前389年 , 忍无可忍的秦后惠公组织了50万大军 , 准备把魏国赶出河西 , 收回失地 。 很遗憾 , 吴起实在太牛 , 仅仅用5万军队就打垮了他的50万大军 , 结果河西尽失 , 秦国遇到了几百年来最黑暗的时刻 。
235年、13代国君 , 大秦帝国一步步陷入衰落 , 从中梳理了3条主线// //
秦惠公有心无力(意同)
嬴悼子、秦后惠公在位时岁数都不大 , 不可能彻底控制局势 , 秦军如此不堪一击 , 那些老贵族要负很大的责任 。
秦后惠公去世后 , 两岁的儿子继位 , 不久后 , 就被庶长菌改做掉了 。
之后 , 秦献公回国继位 , 秦国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 , 直至一统天下 。
总结
公元前620年至公元前385年 , 大秦帝国的衰落过程 , 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公元前620年到公元前546年 , 秦国在和晋国交战中 , 逐步衰落 , 秦国陷入了“战争——封闭——贫穷——战争”的死循环 。
2、从公元前545年到公元前443年 , 秦国基本上没有发生大战 , 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恢复 , 东临黄河 , 西逐义渠 , 周围大国纷纷来进贡 。
3、公元前442年到公元前385年 , 秦国贵族掌权 , 内政混乱 , 崛起的魏国占领了河西之地 , 秦国陷入低谷 。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图片来自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 。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从战功简析夏侯渊、曹仁、徐晃、张辽四将的能力
- 火神山、雷神山、钟南山,三座大山力压肺炎疫情
-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寥寥数语便可以颠倒乾坤、纵横环宇
- 三峡系列六:才访三游洞,又观天然塔,宜昌半日闲,走马观花行、2
- 永乐款釉里红缠枝花卉纹玉壶春瓶、乾隆款粉青釉浅浮雕描金双耳蒜头瓶赏析!
- 说说《水浒传》中的婚俗文化:娶妻、纳妾、休妻
- 盘点《三国演义》中的神仙、高人以及隐士
- 青面兽杨志:为何押运花石纲、护送生辰纲却都一一失败?
- 牡丹花一开,月季、玫瑰等花卉通通靠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