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错了吗?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 , 错了吗?

在美国首都的中心位置 , 国会大厦和林肯纪念堂的轴线上 , 有一座地标建筑 , 那是为了纪念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而修建的华盛顿纪念碑 。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错了吗?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 , 错了吗?// //

纪念碑高169.3米 , 总共50层 , 内部中空 , 在其内墙镶嵌着188块由全球各地捐赠的纪念石 。 在纪念碑的第十层 , 有一块来自中国的石碑 ,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 , 这块石碑并不为中国人所知 , 直至1998年 , 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访华时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后方才引起广泛关注 。

这块碑来自清朝时的浙江宁波府 , 1853年由美国传教士制作 , 并于1853年7月12日至1864年3月7日间捐赠给华盛顿纪念碑 。 碑文主要内容如下:

钦命福建巡抚、部院大中丞徐继畬所著《瀛寰志略》曰:按华盛顿 , 异人也 。 起事勇于胜广 , 割据雄于曹刘 , 既已提三尺剑 , 开疆万里 , 乃不僭位号 , 不传子孙 , 而创为推举之法 , 几于天下为公 , 骎骎乎三代之遗意 。 其治国崇让善俗 , 不尚武功 , 亦迥与诸国异 。 余尝见其画像 , 气魄雄毅绝伦 , 呜呼 , 可不谓人杰矣哉 。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 , 幅员万里 , 不设王侯之号 , 不循世及之规 , 公器付之公论 , 创古今未有之局 , 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 , 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

内容大意是说 , 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勇武胜过陈胜吴广 , 割据一方雄才胜过曹操刘备 。 像刘邦那样开疆万里 , 创立国家 , 却不登帝位 , 不搞世袭 , 而采用选举制度 , 简直就是天下为公 , 像是中国上古时期尧舜禹三代禅让的遗风……美国疆域纵横达到万里 , 却不设置王侯之类的封号 , 不遵循世袭权位的常规 , 而将国家的权力交给公众来行使 , 开创了从古到今从未有过的局面 , 西方从古到今的人物 , 不能不以华盛顿为第一 。

这段评价华盛顿的文字内容选自徐继畬(yú)所著《瀛寰志略》 , 这本书及其作者徐继畬就和这块石碑一样 , 长久以来没有受到中国人的重视 , 除了在近代史教科书上偶尔能见到 , 许多人应该对这个人和这本书都很陌生 。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错了吗?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 , 错了吗?// //

▲石碑照片及徐继畬画像

但是历史上的徐继畬 , 可以称得上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批人中的佼佼者 。

1795年 , 乾隆六十年 , 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的最后一年 , 徐继畬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一个书香门第 。 家学渊源加之本人的勤奋好学 , 徐继畬弱冠中举 , 道光六年(1826年)中进士 , 朝考第一 , 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步入仕途 。 在担任陕西江南两道监察御史期间他直陈时弊弹劾贪官 , 所作《为政宜崇简要疏》深受道光帝赏识 , 召其询问国策民瘼 , 据传徐继畬的应对使道光帝“至为流涕” 。 次日道光帝即委任徐继畬为广西浔州知府 , 次年升福建延津邵道道台 。

1840年鸦片战争期间 , 他被派往海防前线抗敌 , “清明廉达 , 有守有为” , 战后接连升至两广盐运使、广东按察使 。 1843年任福建布政使 , 道光帝命他办理厦门、福州两口岸的通商通行事务 。 正是在任福建布政使期间 , 徐继畬和美国传教士雅裨理结识 , 打开了他认识世界的大门 。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错了吗?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 , 错了吗?// //

▲美国传教士雅裨理(1804-1846)

亲历过鸦片战争 , 又负责通商事宜 , 这让徐继畬对西方国家的来龙去脉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 天朝上国竟被打败 , 对当时的有识之士来说 , 弄清楚“洋夷”何以如此强大是很迫切的需求 。

徐继畬在福建做官时间比较长 , 与外国人有比较多的接触 , 徐继畬经常向这些外国人询问世界各国的地理和风土人情 , 和美国传教士雅裨理交往颇深 。 雅裨理对中国比较友好 , 很熟悉中国的情况 , 会讲福建方言 。 他随身携带着绘制精美的世界地图 。 徐继畬仔细地向雅裨理询问了地图上所绘各地的情况 , 并将其地图临摹了十余幅 , 这些信息为徐继畬写作《瀛寰志略》打下了基础 。

历时五年 , 增删考证 , 拾遗补缺 , 数十易其稿 , 徐继畬终于写成了近代世界地理历史巨著——《瀛寰志略》 。 对于此书的信息来源 , 徐继畬自述“诸国疆域、形势、沿革、产物、时事 , 皆取之泰西人杂书 , 有刻本 , 有抄本 , 并月报新闻纸之类……亦有晤泰西人时得之口述者” 。

《瀛寰志略》共10卷、约14.5万字、内含42张插图 。 这本书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 , 开篇先列地球两半球图 , 述地球概貌和五大洲、五大洋(有南冰洋)概况 , 然后是《皇清一统舆地图》(卷一) 。 接着述亚洲(卷二、卷三)、欧洲(卷四至卷七)、非洲(卷八)和北南美洲(卷九、卷十) , 分别介绍各国的疆域形势、气候物产、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典章制度、政治得失、兵力强弱、兼并征伐、海外扩展以及与中国的交往等方面的情况 。 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各个国家 , 基本上都得到了反映 , 内容则包括方位、疆域、地形、山脉、河流、气候、物产、风俗及历史沿革等等 。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错了吗?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 , 错了吗?// //

▲《瀛寰志略》书影 , 插图为书中东半球地图

在全面介绍基础上 , 重点介绍的是与中国关系密切的东南亚及欧洲各国 。 特别是英、法、俄、美等欧美国家,《瀛寰志略》用于介绍欧美国家的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一半 , 而在这一半的篇幅中 , 介绍英国、法国、俄罗斯和美国的文字又占了近十分之六 。 重点介绍南洋各国 , 因为它们是中国的近邻 , 如今已相继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

“南洋诸岛国 , 五印度……汉以后明以前 , 皆弱小番部 , 朝贡时通 。 今则胥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码头) , 此古今一大变局 , 故与此两地 , 言之较详……中土之多事 , 亦遂萌芽于此” 。

徐继畬已经意识到了欧洲的殖民扩张打破了世界的隔绝状态 , 这是中国无法阻挡的趋势 , 尽管他依然不能认清这种扩张背后的原因 。 但这部经过徐继畬阅读大量资料结合采访而成的著作 , 依然在近代中国“看世界”的潮流中领先 , 更具有难得的准确和超前的视野 。

在当时 , 不止有徐继畬一家著书立说介绍外部世界 。 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及其好友魏源所做的《海国图志》也是一部重要的著作 。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错了吗?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 , 错了吗?// //

▲魏源《海国图志》

主持禁烟的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失败后被道光帝贬谪到新疆伊犁充军 , “苟利国家生死以 , 岂因福祸避趋之”正是写于此途中 。 去往新疆的路上 , 林则徐与魏源在镇江京口巧遇 。 因为鸦片战争命运发生巨变的二人抚今追昔 , 对国家的前途未来忧心忡忡 , 林则徐将自己在广州时搜集、翻译、出版的一部分外国资料及《四洲志》的手稿交给魏源 , 嘱托他进一步搜集研究外国的情况和资 。

魏源在此基础上 , 参以历代史志、明以来《岛志》及当时夷图夷语编成《海国图志》50卷 , 后经修订、增补 , (增加内容包括了徐继畬的《瀛寰志略》) , 到咸丰二年(1852)成为百卷本 。 内容也是介绍世界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内容 。 但是魏源著书时采用拿来主义 , 凡是能找到的资料都放进自己书中 , 因此书的质量存在问题 , 其为人称道的很多内容 , 不少来自于《瀛寰志略》 。

从《瀛寰志略》和《海国图志》这两本书的比较 , 可以看出徐继畬与林则徐及魏源的区别 。 在“睁眼看世界”方面 , 《瀛寰志略》有三点要超前于《海国图志》:

1、对传统的华夷观念的突破;

2、对西方政治制度制度的介绍;

3、对工商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认识 。

林则徐在与友人的信件中曾总结过自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 , 若我炮不能及彼 , 彼炮先已及我 , 是器不良也 。 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 , 连声不断 。 我放一炮后 , 须辗转移时 , 再放一炮 , 是技不熟也 。 ”

“器不良 , 技不熟” , 是林则徐也是魏源对于中国战败的认识 , 他们没有看到经济和制度上的差距 , 而是认为问题出在了英人的这些器物技术上 。 所以在魏源的《海国图志》中 , 开宗明义: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 为以夷款夷而作 ,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

为此 , 《海国图志》中有12卷内容专门用来介绍“夷之长技”——轮船、洋炮、炮弹、炮台、水雷等原理、制法和用法 。

徐继畬在写作《瀛寰志略》时 , 就是把它当做一部相对客观的知识著作 , 因为当时清朝的闭关锁国状态已经被打破 , 各国纷纷来华 , 而大多数人对这些国家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 由此差异 , 《瀛寰志略》在内容上有三点超前于时代:

第一 , 徐继畬没有像《海国图志》那样将英法美等国视为“夷” , 基本上把这些国家放在一个和中国平等的地位 。 写作时也没有以“攻夷、款夷、制夷”为目的 。

第二 , 对西方政治制度的介绍 。 这是《瀛寰志略》的一大特色 , 没有专注于器物、技术 , 而是用了相当篇幅介绍了西洋诸国的政治制度 , 比如英国国会制度和美国选举制度 , 而且徐继畬本人对这些制度是持肯定和赞许的态度的 , 正如本文开头所引用其对于美国总统华盛顿的评价 , 可以说不吝赞美 。 还有徐继畬称“推理乡官理事 , 不设王侯”的瑞士为“西土之桃花源” 。 而魏源在将《瀛寰志略》中西方政治制度相关内容辑入《海国图志》时删去了徐继畬对华盛顿的这一段评价 , 不知是否出于华夷观念的影响 。

第三 , 徐继畬初步分析了欧洲各国发展迅速的原因 。 徐继畬认识到国土面积小而富强的欧洲靠的不是农业 ,

“泰西人善于行远 , 帆樯周四海……欧罗巴诸国 , 皆善权子母 , 以商贾为本计 。 关有税而田无赋 , 航海贸迁 , 不辞险远 , 四海之内 , 遍设埔头 , 固因其善于操舟 , 亦因其国计全在于此 , 不得不尽心力而为之也 。 ”

小如荷兰 , “通东西上万里之海市 , 故国虽小 , 而富甲于西土” 。 对于成长在以农业立国 , 重农抑商的清朝的徐继畬来说 , 这种对于商业的肯定可以说是十分大胆了 。

可以说 , 徐继畬对于西洋诸国的认识 , 是很开放的心态和视角 。 因此《瀛寰志略》甫一出版 , 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 可谓毁誉参半 , 徐继畬本人招致了不少士大夫的批判 , 也影响了自己后半生的仕途 。

1850年6月 , 两名英国人(医生和传教士)到福州神光寺租屋居住 , 地方官因不知道按照中英《南京条约》的有关规定 , 只有英国领事和附属官员可以入城 , 批准了他们的租房请求 。 这招致以林则徐(林则徐当时已经从新疆戍边三年回内地并历任陕甘总督、云贵总督因病开缺回到福建老家)为代表的乡绅们不满 , 要求驱逐这两个英国人 。 徐继畬认为此事中英双方都有过错 , 所以准备采用外交手段 , 让英国人自行搬出 , 而林则徐则认为这种做法太过软弱 , 主张发动群众强行驱逐这两个外国人 。

其实徐继畬早就试过这个法子 , 但是并不管用 。 1843年《南京条约》刚签订完 , 英国就派遣了领事准备入住福州城 , 当时徐继畬就号召绅民阻止英国领事入城 , 然而并无人响应 , 最后不得不派衙役驱赶 , 这些违背《南京条约》规定的做法险些酿成冲突 。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错了吗?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 , 错了吗?// //

▲福州 , 摄于1880年 。 福州城是近代较为现代化的城市 , 最早开放的五口之一 , 1866年设福州船政局于此 。

所以当“神光寺事件”发生的时候 , 徐继畬就打算用这种柔和的方式来处理 , 更何况当时英国本就欲寻衅发动战争 。 在今天看来 , 这也是符合国际交往原则的 , 这一主张也得到了徐继畬的上司闽浙总督刘韵珂的支持 。

然而这让主张强硬的林则徐等士绅极为不满 , 林则徐一边采取直接行动 , 招募乡勇 , 进行操练 , 一边发动朝内福建籍官员给咸丰皇帝上奏 , 弹劾刘、徐二人庇护下属 , 强迫百姓服从夷人 , 更虚构徐继畬荒废海防疏于防备的罪过 。 几经弹劾 , 神光寺事件最终以徐继畬被罢官告终 , 刘韵珂上书为其鸣不平 , 不但没用 , 自己也受牵连被撤闽浙总督之职 。 同年 , 病情未愈的林则徐被委任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剿灭太平军 , 一路奔波病情加重于广东逝世 。

徐继畬被降职召回北京 , 咸丰帝召见时问及林则徐为人 , 徐直言“忠正 , 惟不悉外情 , 致误事机” 。 而在徐继畬与兄长的信中评价则更为直接:“今年夏间 , 有夷人租住城内寺屋一事 , 事本细微 , 系侯官县兴令一时疏忽 , 误与用印 。 从容劝谕 , 本可了结 。 乃巨绅林少穆则徐 , 意在沽名 , 急欲驱逐 。 ”同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批人 , 同样在朝为官 , 却又如此不相容 。

徐继畬仕途受到打击 , 回乡在平遥超山书院教学十年 。 1860年 , 咸丰十年 , 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 , 清朝的“开放”更加深入 。 1865年 , 年过七旬的徐继畬被召回北京 , 担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 兼总管同文馆大臣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清外交部前身 , 此前 , 对外事务都是由礼部和“理藩院”负责 , 哪怕在战争中失败 , 当时的清政府还认为“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 , 而英法等国自然不愿意以“番邦蛮夷”身份和中国交往 , 于是要求清政府设立专门中央机构 。 而同文馆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高等专科院校 , 专为培养翻译人才 , 后并入京师大学堂 , 京师大学堂为北大前身 。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错了吗?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 , 错了吗?// //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 牌匾“中外禔福” , 语出《汉书》 , “遐迩一体 , 中外提福 , 不亦康乎?”

然而徐继畬的这次复出 , 却并不顺利 。 1866年 , 恭亲王奕?、徐继畬等人奏请在同文馆设立天文算学馆 , 因为洋人船炮制造 , 机器火器之术 , 都来自天文算学 , 现在中国如果想制造 , 应该首先研习天文算学 。 奏请虽得批准 , 却遭到保守派的疯狂攻击 。 大学士倭仁上折表示反对添设天文算学馆 。 倭仁的观点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保守势力:

“窃闻立国之道 , 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 , 在人心不在技艺 。 ”

时刻牢记“夷夏大防”之传统信条不动摇 , 坚决反对以洋为师 。 话说得很好听 , 立意也足够高远 , 虽然我们今天知道这没什么用 。 在这场持续了两年的论战中 , 徐继畬受到了保守派大量的攻击 , 他目睹国是日非 , 顽固势力依然盲目排外 , 郁郁不得志 , 1869年告老还乡 , 1873年去世 。

尽管徐继畬和林则徐在政治上不相容 , 《瀛寰志略》与《海国图志》也颇有差异 , 他们还是殊途同归走上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道路 。 从1859年起 , 《瀛寰志略》在日本一版再版 , 风行东瀛 , 被日本有识之士当作通行世界的指南 , 对明治维新起到了推动作用 。 《海国图志》更为夸张 , 这本书因为其推崇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正迎合了经历黑船事件同样面临列强入侵的日本 。 日本维新时期的重要人物几乎全都是《海国图志》的读者:吉田松阴、西乡隆盛、坂本龙马、伊藤博文、东乡平八郎 。 这本书可以说启发了日本明治维新打出“尊王攘夷”旗号 。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错了吗?

他见过这个世界真正的样子 , 错了吗?// //

▲魏源(1794-1857) , 《海国图志》在国内刊行不多 , 魏源晚年隐居杭州 , 潜心学佛

《瀛寰志略》因为其行文更加客观 , 内容精细 , 在国内传播的更多一些 。 曾国藩、李鸿章、郭嵩焘、王韬都对其予以肯定 , 康梁也称他们是以《瀛寰志略》为起点对西学产生兴趣 。 阎锡山在辛亥革命光复山西后通电全国:

“锡山生长边郡 , 愚愍性成 。 髫年入塾 , 窃读乡先正《瀛寰志略》书 , 每思航海西渡 , 考察华盛顿、拿破仑之战迹 , 研究卢骚、孟德斯鸠之法理 , 有志未逮……负笈日本 , 矢精卫填海之心 , 坚愚公移山之志” 。

徐继畬对华盛顿的肯定也漂洋过海传到了美国 。 1867年10月27日 , 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代表美国政府向徐继畬赠送了华盛顿画像 , 并对其赞誉有加 。 1868年3月29日 , 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报道 。 称一位清朝官员因研究科学被撤职 , 并遭到皇帝放逐 , 长达18年 。 其科研成果是一部世界地志专著 , 名为《瀛环志略》 。 因为这本书的诞生 , 从此“中国历史悠久的地志体系 , 被这位东方伽利略改革了……对中国人来说 , 研究夷人历史 , 肯定险象环生 , 而这位地理学家 , 正直勇敢 , 不怕重蹈伽利略的覆辙” 。

《瀛寰志略》成书距今已经170年 , 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更好吗?

移不移民跟钱没关系 , 主要看决心 。 了解海外华人真实生活 , 关注最新出国动态 。 低成本快速移民、留学指南 , 有态度不忽悠 。 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西洋参考(iwestwor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