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陆再奇

第510期

六、宣城桓氏第六代桓振、桓亮考

宣城桓氏第六代史载男十一人、女一人 , 分别是:平南将军、镇南将军、江州刺史、湘州刺史桓亮 , 义兴郡王、辅国将军桓濬 , 西昌县王桓邈 , 豫章王桓昇 , 宁都县王桓放之 , 襄城太守桓洪 , 作塘侯桓诞 , 镇西将军、荆州刺史桓振 , 临沅县王桓穉(zhì)玉 , 中书令、吏部尚书桓胤 , 桓尹 , 史载不详;桓石虔女 , 晋桂阳太守、章武王司马秀妻 。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

桓振(?—410) , 祖父征西大将军桓豁 , 乃大司马桓温之弟 , 父亲冠军将军桓石虔 , 叔父桓楚武悼帝桓玄 。 桓玄败死后作为其继任者 , 自称“桓楚皇帝” , 领导桓楚余党对抗东晋 , 终因兵败战死 。

桓振骁勇过人 , 勇冠三军 , 每次交战都怒目进击 , 没有人敢阻挡他 , 其果敢善战为宣城桓氏宗族第一人 , 但凶狠暴虐 , 横行霸道 。 桓玄任荆州刺史时 , 桓振任扬武将军、淮南太守 , 后迁江夏相 。 因名声不佳 , 桓玄称帝后没有重用桓振 。 元兴三年(404)闰五月三日 , 与叔叔桓谦夺回桓氏家族发迹地——江陵 。 入城后 , 斩杀投晋的荆州别驾王康产及南郡太守王腾之 。 听说堂弟、桓玄之子、六岁的桓昇被斩首 , 非常愤怒质问晋安帝司马德宗 , 并欲杀之 , 在桓谦竭力劝阻下 , 晋安帝才幸免一死 。 闰五月六日 , 桓振在江陵宣布桓玄“驾崩” , 追谥为“悼武皇帝” 。 《资治通鉴?晋纪》载 , 桓振叹曰:“公昔不早用我 , 遂致此败 。 若使公在 , 我为前锋 , 天下不足定也 。 今独作此 , 安归乎 。 ”七日 , 桓谦将玉玺还给司马德宗 , 并率百官朝见 , 承认晋朝复辟 。 司马德宗任命桓振为都督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 桓谦复为侍中、卫将军 , 加江、豫二州刺史 。 司马德宗身边 , 均为桓振心腹 。 桓振自以为高枕无忧 , 纵意酒色 , 肆行诛杀 。 桓谦劝桓振引兵下战 , 自己扼守江陵 , 桓振不从其言 。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

西征将领刘毅等听说桓氏重夺江陵 , 发起进攻 。 刘毅首先攻克巴陵(今湖南岳阳) , 斩杀桓氏旧将王稚徽 。 何无忌、刘道规二将在马头(今湖北公安西北)打败桓谦 , 在龙泉(地处江陵之北)打败桓蔚 。 面对刘毅、何无忌等连战连胜 。 桓振主动出击 , 在江陵城西灵溪斩杀敌军数千 。 桓振在打退刘毅的西征军后 , 又打败了东进的益州军 , 斩益州将领柳约之 。 桓振以桓蔚为雍州刺史 , 镇襄阳 。 但是 , 梁州刺史桓希守卫汉中失守 , 桓希被毛璩斩杀 。 十月 , 车骑将军刘裕组织第二次西征 , 兵分两路 , 一路由刘毅统领 , 沿长江西上 , 连克鲁山城(今武汉汉阳)、偃月垒(今武汉武昌)、巴陵 , 打败桓家老将冯该;另一路由鲁宗之统领 , 南下进攻襄阳 。 元兴四年(405)正月 , 雍州刺史桓蔚逃回江陵 。 刘毅与两军 , 南北呼应 , 夹击荆州 。

《资治通鉴?晋纪》载 , 桓振挟持晋安帝出兵屯据江津 , 派遣使节请求割据江、荆两个州 , 以送回安帝作为交换条件 。 刘毅等人没有答应 。 辛卯(初九) , 鲁宗之在柞溪将桓振的部将温楷击败 , 进屯纪南 。 桓振留下桓谦、冯该镇守江陵 , 率部与鲁宗之决战 。 刘毅等人又在豫章口击败桓氏主力 , 桓谦慌忙和桓蔚、桓怡等桓家兄弟 , 以及何澹之、温楷等弃城出逃 。 晋安帝司马德宗和琅琊王司马德文被遗弃在江陵城中 , 摆脱了桓家的控制 。 刘毅率部进入江陵 , 抓住卞范之等人 , 全部杀掉 。 桓振回师 , 望见城中大火四起 , 知道江陵已经被攻陷 , 只得逃走 。 戊戌(十六日) , 晋安帝大赦天下 , 改年号为义熙 , 只有桓氏家族的成员不加原宥 。 因为桓冲一心忠于王室司马家族 , 特别赦免了他的孙子桓胤 。 桓冲之子桓谦、桓豁之子桓石绥、桓石虔之子桓振相继称帝 。 晋安帝任命鲁宗之为雍州刺史 , 任命毛璩为征西将军及都督益梁秦凉宁五州诸军事 , 任命毛璩的弟弟毛瑾为梁、秦二州刺史 , 毛瑷为宁州刺史 。 桓家老臣卞范之江陵城失陷后被刘毅斩首 。 老将冯该在石城被刘怀肃杀害 。 桓谦、桓怡、桓蔚、桓谧、何澹之、温楷等人逃奔后秦 , 被后秦主姚兴收留 , 得到暂时的安全 。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

义熙元年(405)三月 , 桓振自郧城(今湖北安陆)发兵袭击江陵 , 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败走襄阳 , 桓振自任荆州刺史 。 建威将军刘怀肃从云杜(今湖北京山县新市镇)带兵迅速赶到 , 在江陵之北沙桥与桓振展开决战 。 桓振身中数箭之后 , 被刘毅的部将广武将军唐兴斩杀 , 晋军重新夺回江陵 。 五月 , 桓玄的余党桓亮、苻宏等人 , 裹胁百姓 , 侵扰为祸地方郡县 , 被刘毅、刘道规等人带兵剿灭 。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

桓亮(?—405) , 桓济之子 。 元兴二年(403)七月 , 荆州刺史桓伟卒 , 南阳郡相桓石康接任荆州刺史、西中郎将 。 九月 , 南阳太守庾仄见桓玄为楚王、加九锡 , 趁桓石康尚未正式接任荆州刺史之机 , 聚众起兵反抗 , 袭击桓玄部下雍州刺史冯该 , 冯该败走 。 庾仄有七千多人 , 设坛祭七庙 , 声称讨伐桓玄 , 江陵震动 。

桓亮于罗县起兵 , 自号平南将军、湘州刺史 , 攻讨庾仄 。 南蛮校尉羊僧寿与桓石康联合攻打被庾仄占据的襄阳城 。 庾仄败退后 , 桓亮被长沙相陶延以擅自乘乱起兵遣散收编 。 《晋书?桓玄传》载:“长沙相陶延寿以亮乘乱起兵 , 遣收之 。 ”同时 , 被其叔父桓玄迁徙至衡阳 , 其同谋桓奥等被诛 。

桓玄篡晋称帝 , 建立桓楚 , 次年兵败被杀 。 桓亮及桓振、桓谦等子侄仍四处领兵扰袭荆州、湘州、江州、豫州等地 。 桓亮自号江州刺史 , 攻打豫章 , 被江州刺史刘敬宣击败 。 《资治通鉴?晋纪》载 , “桓玄兄子亮自称江州刺史 , 寇豫章 , 敬宣击破之 。 ”义熙元年(405)正月 , 桓亮再次聚众于长沙 , 自号镇南将军、湘州刺史 。 《世说新语?桓亮传》载“(桓亮)杀太宰甄恭及前衡阳太守韩绘之义等十余人” 。 五月 , 桓亮攻陷湘州 , 杀郡守、长史等数人 。 后在与荆州刺史刘毅部作战时 , 被广武将军郭弥斩杀于益阳 。

七、宣城桓氏第七代及后续考

宣城桓氏第七代 , 史籍仅载有楚武悼帝桓玄之孙、北魏襄阳王桓诞(472-—492)之子桓晖、桓叔兴及东晋征虏将军、江州刺史桓修之孙、桓尹之子桓崇之 , 其九世孙为唐中宗时宰相桓彦范 。 《新唐书?宰相世系(五上)》载 , 晋宣城内史桓彝生子桓冲 , 桓冲生子桓修 。 桓修生子桓尹 , 桓尹生子桓崇之 , 桓崇之七世孙桓法嗣 , 郇王府谘议参军 。 桓法嗣生子桓思敏 , 少府丞 。 桓思敏生两子 , 长子桓彦范 , 唐中宗朝宰相;次子桓臣范 , 京兆尹 。 桓臣范生子桓庭昌 , 刑部郎中 。

八、宣城桓氏家族文学考

清人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五“累世经学”条指出:“古人习一业 , 则累世相传 , 数十百年不坠 。 盖良冶之子必学为裘 , 良弓之子必学之箕 , 所谓世业也 。 工艺且然 , 况于学士大夫之术业乎 。 ”广州大学曾大兴教授对先秦至辛亥革命期间中国6769名文学家地理分布考证后认为:东晋时 , 宣城就已产生了桓温、桓玄两位文学家 。 宣城桓氏家族文学 , 除玄言诗外 , 所著文章多与军事有关 , 且以章表奏议为主 。 宣城桓氏家族文学 , 除玄言诗外 , 所著文章多与军事有关 , 以章表奏议为主 , 风格平实典雅 。 两晋之际 , 桓彝广交名士 , 位列八达 , “雅好辞章 , 谈论辨 , 明理义” , 与当时著名文人王导、阮放等人交往过甚 , 经常参与文学创作活动 , 为晋明帝“咸见亲待” , 只可惜流传至今仅存作于太宁二年(324)的《上疏乞宣城郡》一文 。

桓温 , 有文武识度 , 其玄言诗成就较高 , 在东晋文学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 《旧唐书》《新唐书》均载:“《桓温集》二十卷 。 ”《通志》载:“晋大司马《桓温集》四十三卷 , 《桓温要集》二十卷 。 ”清代严可均辑佚的《全晋文》卷118收录有桓温的表、疏、文、笺、书共18篇 , 其《檄胡文》《荐谯元彦表》等为东晋名作 。 《檄胡文》全文以四言为主 , 开篇即曰:“胡贼石勒 , 暴肆华夏 , 齐民涂炭” , 文辞直白 , 文风刚健 , 事理明白 。 “一朝荡定 , 拯抚黎民 , 即安本土 , 训之以德礼 , 润之以玄泽 , ”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 《文心雕龙》评价桓温《檄胡文》赞曰:“桓公檄胡 , 观畔尤切 , 并壮笔也 。 ”桓温不仅好文学 , 精书法 , 《宣和书谱》称其“颇长于行草”“字势遒劲 , 有王、谢之余韵 , 亦其英伟之气形之于心画也”;而且特别喜好音乐 , 《太平御览》卷46引《宣城图经》载:宣州白纻 , 在县东五里 , 本名楚山 , 桓温领妓游此山 , 奏乐好为白纻歌 , 因改为白纻山 。 ”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

桓温《大事帖》

桓温幼子桓玄文思敏捷 , 《全晋文》收录了其作品35篇 。 《世说?文学》注引《晋安帝纪》载 , 桓玄“文翰之美 , 高于一世” 。 太元末年(396) , 桓温去世后 , 朝廷以桓温有不臣之迹 , 对其一直疑而不用 。 桓玄《上疏理谤》以明其志 , 开篇即“周公大圣而四国流言 , 乐毅王佐而被谤骑劫 , 《巷伯》有豺兽之慨 , 苏公兴飘风之刺”的历史典故说明历代耿直忠正的人都受过流言非议 。 对其父桓温辅助朝政 , 不仅不被理解 , 反而被视为不臣之迹 , 以商朝太甲、汉代昌邑为例进行对比 , 说明其父的功劳比伊尹、霍光还高 。 “太和之末 , 皇基有潜移之惧 , 遂乃奉顺天人 , 翼登圣朝 , 明离既朗 , 四凶兼澄 。 向使此功不建 , 此事不成 , 宗庙之事岂可孰念!昔太甲虽迷 , 商祚无忧;昌邑虽昏 , 弊无三孽 , 因兹而言 , 晋室之机危于殷汉 , 先臣之功高于伊霍矣 。 ”让人读来颇觉其有惊人的胆识和辛辣的文风 , 直击问题的要害 。

元兴元年(402) , 司马元显下诏讨伐桓玄 , 命刘牢之为前锋都督 , 桓玄率兵下 , 发布的《讨司马元显檄》 , 开篇直指司马元显天性凶暴 , 悖离朝礼 , 僭越名分 , 非法征役 , 遗祸人间 。 《文心雕龙》赞其“气盛而辞断” , 《世说?文学》载 , 桓玄初并西夏 , 领荆、江二州 , 二府一国 。 于时始雪 , 五处俱贺 , 五版并入 。 玄在听事上 , 版至即答版后 , 皆粲然成章 , 不相揉杂 。 ”而且常以音乐激发作诗的灵感 ,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六十八《仪饰部?俗说》曰:“桓玄作诗 , 思不来 , 辄作鼓吹 , 既而思得 , 云鸣鹄响长阜 , 叹曰:鼓吹固自来人思 。 ”此外 , 桓玄颇有玄学修养 , 《世说新语?文学》引周祗《隆安记》曰:“玄善言理 , 弃郡还国 , 常与殷荆州仲堪终日谈认不辍 。 ”《隋书?经籍志》载 , 桓玄曾著有《周易系辞注》二卷 , 可惜散佚 。

除桓温、桓玄父子外 , 《全晋文》辑桓氏作品最多者 , 当属桓冲 , 总计六篇 , 且都是章表 。 《表救凉州》作于桓冲与苻坚对抗时期 , 全文条理清晰 , 用词严谨又不失文采 。 《上言吉挹忠节》 , 魏兴太守吉挹死节一幕 , 采用四五句式 , 一气呵成 , “会襄阳失守 , 过情沮丧 , 加众寡势殊 , 以至陷没 。 挹辞气慷慨 , 志在不辱 , 杖刃推戈 , 期之以陨 , 将吏持守 , 用不即毙 , 遂乃杜口无言 , 绝粒而死 。 ”语言婉转动人 , 令人读之不觉动情落泪 。 宁康三年(375)上表晋孝武帝司马曜纳王蕴之女法慧为后 , 盛赞王法慧“天性柔顺 , 四业允备 。 且盛德之胄 , 美善先积 。 ”并以大禹在涂山娶妻 , 夏朝从此光明;妊姒嫁于周室 , 姬姓从而昌盛 , 说明纳法慧为后的重要性 。 全文用词绮丽 , 善于比兴 , 其文学功底由此可见 。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

桓冲子桓谦 , 元兴元年(402)任左仆射 , 上疏《奏止百僚拜陵》 , 《世说新语?品藻》八十八条载:“旧以桓谦比殷仲文 。 ”又注引《晋安帝纪》曰:“仲文有器貌才思 。 ”桓温弟弟桓秘 , 少有才气 , 不伦于俗 , “与谢安书及诗十首 , 辞理可观” 。 桓温侄子桓石秀“幼有令名 , 风韵秀澈 , 博涉群书 , 尤善老庄 , 常独处一室 , 简于应接 , 时人方之庚纯 , 甚为简文帝所重”;桓嗣“少有清誉”;桓胤“少有清操”;桓石虔“超捷绝伦”皆有可观 , 纯然名士家风 。

宣城桓氏家族文学存世罕见 , 与桓玄称帝失败 , 家族被诛关系极大 。 如中国文选学研究会会长曹道衡《中古文史存稿》所言:一个家族在兴盛的时侯 , 更能为子弟创造研习学术和艺术的条件 , 及时至败落 , 往往流离四散 , 不会有闲情雅致 。 衰落之后 , 其子弟从师、交友及接触图籍的条件 , 也必会受限制 , 使之较难取得成就 。 另一方面 , 一些兴盛的家族由于社会地位提高 , 其作品易于传播和留存 , 相反地 , 衰败的家族由于贫贱而作品亦难于得到人们的重视 , 文集亦难于流传和得到著录 。

《晋书》对宣城桓氏家族赞曰:“矫矫宣城 , 贞心莫陵 , 身随露夭 , 名与云兴 。 虔豁重世 , 冲秀双美 。 国赖忠臣 , 家推才子 。 振武谦文 , 寻邑为郡 。 归之篡乱 , 曷足以云 。 ”

宣城桓氏家族世系表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

参考文献:

1.【西汉】司马迁 , 《史记》 , 中华书局1959年版

2.【东汉】班固 , 《汉书》 , 中华书局1962年版

3.【晋】陈寿 , 《三国志》 , 中华书局1959年版

4.【南朝宋】范晔 , 《后汉书》 , 中华书局1965年版

5.【南朝宋】刘义庆撰 , 【梁】刘孝标注 , 余嘉锡 , 《世说新语笺疏》 , 中华书局1983年版

6. 【南朝梁】沈约 , 《宋书》 , 中华书局1974年版

7 . 【唐】房玄龄 , 《晋书》 , 中华书局1974年版

8.【唐】李吉甫 , 《元和郡县志》 , 中华书局1983年版

9.【唐】余知古 , 《渚宫旧事》 , 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10.【唐】杜佑 , 《通典》 , 中华书局1988年版

11. 【北宋】司马光 , 《资治通鉴》 , 中华书局1956年版

12.【北宋】李眆等撰 , 《太平御览》 , 中华书局1960年版

13.【南宋】王应麟编 , 《玉海》 , 清光绪十年(1884)重刊本

14. 【元】马端临 , 《文献通考》 , 中华书局2006年版

15.【清】顾祖禹 , 《读史方舆纪要》 , 中华书局2005年版

16.【清】纪昀等编 , 《四库全书》(文渊阁本)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17.【清】李兆洛编 , 《纪元编》 , 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18.【清】严可均 ,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 中华书局1958年版

19.【清】陈梦雷编 , 蒋廷锡校 , 《古今图书集成》 , 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5年联合出版

20.【清】王夫之 , 《资治通鉴》 , 中华书局1975年版

21.【清】嘉庆《宁国府志》 , 黄山书社2007年版

22.民国《当涂县志》 , 黄山书社2011年版

23.民国 , 罗振玉编 , 《校增纪元编》 , 民国铅印本

24.陈寅格 , 《金明馆丛稿初编》 , 三联书店2001年版

25.吕思勉 , 《两晋南北朝史》 ,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26.王素:《试述东晋桓彝之功业》 , 《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1期

27.杨恩玉:《东晋宣城内史桓彝墓考辨》 , 《东南文化》2010年第1期

28.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29. 吕肖霞:《东晋门阀政治中的桓氏父子》 , 《南京晓庄学院报》2004年第20卷第1期

30.丁振伟:《关于东晋桓氏家族的几个问题》 ,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8.李园园 , 《汉晋龙亢桓氏研宄》 , 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宣城桓氏家族续考(下)// //

(作者系宣城市档案馆副馆长 , 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