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写《德龄与慈禧》 在真实历史映照下飞跃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何冀平写《德龄与慈禧》 在真实历史映照下飞跃

《德龄与慈禧》一部讲述“多栖”公主和专横老佛爷传奇故事的话剧 , 从香港一路北上 , 粤语话剧、国语话剧、粤剧、京剧 , 如今又有了京津港合作的内地版 。 两天来 , 一老一少、一尊一卑、一中一西的历史相遇 , 在保利剧院口碑爆棚 。 而这出戏的灵魂人物无疑是编剧何冀平 。

一场场见面会 , 一张张买票送亲友 , 虽然疲累 , 但被忽视了多年的编剧以如此的礼遇被请至台前 , 还是让何冀平颇感欣慰 。 如果说《德龄与慈禧》无论从导、演 , 还是舞美都呈现出了商业戏剧的顶尖格局 , 那么该剧成功的要素之一便是回归了以剧作家为主导的创作 。 导演的选择、演员的遴选以及舞美细节等每一个环节 , 制作人李东都会遵循一票否决权在何冀平手里的原则 , 而该剧的所有宣传品上 , 也都会有“何冀平戏剧作品”的字样 , 无论是江珊、郑云龙 , 还是卢燕、濮存昕 , 每一个人汇聚于此也都是因为剧本 。

“德龄没有做的我替她做”

20年前写《德龄与慈禧》时 , 何冀平已经在香港写了8年的影视剧 ,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新龙门客栈》和《新白娘子传奇》 。 而这种镜头感也延伸到了《德龄与慈禧》中 , 剧中的德龄就如一面镜子 , 照出了行将没落王朝最后的样子 。 其实这部《德龄与慈禧》的酝酿甚至还早于让何冀平一战成名的那部《天下第一楼》 。

“德龄的那部《御香缥缈录》让我开始关注晚清这段历史 , 全书的最后一句:‘我站在龙床边想应该用我所处的位置做一些事’触动了我 , 德龄没有做的 , 我替她做 。 ”

于是就有了《德龄与慈禧》在真实历史映照下的飞跃 , 比如德龄在慈禧寿诞之日递奏折的情节就完全是虚构的 , 瑾妃在历史记载上只有一句话:胖胖的 , 每天抽着廉价的烟草 , 剧本中浓缩成她每天在重复着同样的一句话:主子说得对 。 “写历史不能照本宣科 , 必须升华 。 ”

“以家事写国事不写私情”

在何冀平笔下 , 《德龄与慈禧》中没有所谓的坏人 , 就连李莲英最后和德龄告别时的那番话 , 都常常引人唏嘘:这世界有天就有地 , 有主子就有奴才 , 作为奴才 , 我算得上尽忠职守 , 不辱使命 。 “包括光绪 , 他不是一个病秧子 , 整日望天兴叹 , 要从历史上飞跃 , 他是4岁开蒙、5岁典学、6岁学骑马、8岁能双手拉弓 , 从小受到慈禧的溺爱 。 与德龄的这段交往是光绪戊戌变法后的回光返照 , 看到德龄 , 那种男性荷尔蒙喷发的状态都要演出来 。 剧中慈禧和荣禄的那段戏也是基于历史上影影绰绰的记载 , 我不是要写私情 , 而是写一个久居深宫的帝王如何打开心扉 。 ”

《天下第一楼》的结尾 , 何冀平找了一年 , 这部《德龄与慈禧》 , 她写了8个月 , 其中结尾就找了足足3个月 , 她至少设计了20种结尾 , 最终以荣禄的死来触动慈禧 , 真正兑现了“以家事写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