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遗址

第三节革命活动遗址

达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桥 位于小金县东南达维村东部 , 东南至西北走向横跨沃日河 。 民国24年6月13日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于长征途中在此桥上会师 。 1961年7月 , 四川省人民政府将会师桥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7月 , 四川省人民政府将此桥与小金美兴镇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会议会址合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征时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遗址” 。

红一、四方面军会师遗址——懋功(今小金县)天主教堂 位于小金县美兴镇中共小金县委大院内东侧 , 北临小金川河 , 东俯美沃沟 , 系法国传教士于民国13年初建造 , 建筑物坐西向东 , 呈四合院布局 , 占地1022平方米 , 左厢房已拆 , 其余均保存完好 。 教堂正堂平面呈长方形布局 , 正面为哥特式建筑 。 主体重檐硬山式顶 , 抬梁式梁架用6柱 。 室内施卷棚天花 , 墙用青砖砌就 , 开卷拱窗 , 面阔5间13.7米 , 进深5间26.1米 , 通高12.58米 。 两侧砖色木方形廊柱各5根 。 砖砌走廊梅花栏杆高0.98米 。 正面台基高0.45米 , 垂带式踏道4级 。 前厅与厢房结构相同 , 前厅为木石结构 , 单檐硬山式屋顶 , 穿逗式梁架2穿用3柱 , 面阔3间17.5米 , 进深2间8.75米 , 通高4.2米 , 石墙厚0.5米 。 当年红一、四方面军干部同乐会在正房召开 , 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住在厢房和前厅内 。 196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懋功会师遗址天主教堂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并立了保护标志 。

两河口会议会址位于小金县城北部70公里两河口镇的关帝庙 , 为小金至马尔康交通中继站 , 北靠梦笔山 , 民国24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此召开 。 两河口会议会址关帝庙建于清代 , 原为四合院为主体的群体建筑 , 坐北向南 , 解放后先后作两河小学、县二轻局木器厂 。 1978年木器厂拆除主体建筑 , 仅存后部马房 。 1980年7月 , 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并建立了保护标志 。 会址残存部分为单檐悬山式 , 屋顶盖小青瓦木结构穿逗式梁架 , 二穿用圆柱 , 面阔3间6米 , 进深3间6.25米 , 通高5米 。

芦花会议会址位于黑水县芦花镇泽盖村芦花中学内 。 为木石结构单体建筑 , 坐南向北 , 硬山式屋顶 , 横梁平置边墙 , 共二层 。 民国24年7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于长征途中在此召开会议 , 针对张国焘的错误进行批评、教育 , 团结红四方面军集中主力向毛儿盖地区挺进 。

毛儿盖会议会址 位于松潘县城西部160公里毛儿盖上八寨乡索花喇嘛寺 。 北靠布仑山 , 东、南、西三面皆为草地民居建筑 。 索花喇嘛寺建于清代康熙年间 , 属格鲁派寺院 , 坐北向南 , 土木结构建筑 。 占地1050平方米 , 平面呈“凸”形 , “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 今残存部分墙体 。 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毛儿盖会议会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巴西会议会址 原名班佑寺 , 位于四川同甘肃省东南交界的若尔盖县巴西乡(1956年以前属松潘县)境 , 靠近草地边缘 , 距若尔盖县城32公里 , 寺宇紧邻巴西河 , 四周群山环抱 , 森林茂密 , 始建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 , 原貌为四合院布局 , 山门为重檐歇山式顶结构 , 正殿为藏式平顶式建筑 , 皆木梁柱 , 夯土墙 , 会址现存正殿墙垣 。 1978年 , 四川省人民政府将巴西会议会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中共大金省委(金川省委)旧址位于金川县城西部1.5公里张兴臣家 , 属民国早期建筑 。 木结构穿逗式建筑 , 屋前方为木装板壁 , 方格花窗 , 板壁、门皆有精美花鸟雕刻 。 现保存完好 。 中共大金省委存在于民国24年10月至民国25年7月 。 于民国25年2月在金川沙耳召开了全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 。 1989年 , 中共大金省委旧址被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 成为金川红军革命纪念建筑群的一个保护点 。

马岭山狙击战遗址位于汶川县绵虒镇草坡片区马岭山梁子 , 西临岷江 , 东、南、北三面环山 , 遗址分布在南北走向1500米、东西宽20多米山梁上 。 现存部分石垒工事 。 不时拾到子弹壳、手榴弹 。

民国24年8月13日 , 红四方面军99师297团一个连约200余人在此与国民党军三个团的兵力从凌晨激战到下午5点 , 打退国民党7次进攻 , 歼敌数百名 , 俘敌营长1名 , 掩护了主力部队转移 , 100多名红军官兵牺牲于马岭山上 。

包座战役遗址位于若尔盖县求吉乡和包座乡交界处 , 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6公里范围内 。 包座位于松潘县北 , 今若尔盖县境东侧之包座河畔 , 分上、下包座 , 多为高坡、森林地带 , 扼松(潘)甘(肃)故道要冲 , 是红军长征时北出四川的唯一通道 。

包座战役遗址现存国民党军地堡、战壕密布 。 国民党军指挥部驻达基寺院 , 为石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顶 , 抬梁式梁架6椽 , 用5柱 , 通面阔20米 , 通进深21米 , 通高11米 。 民国24年8月中旬 , 胡宗南部派新补充第2团第3营在达基寺驻防 , 1、2营占据包座以北求吉一带地区 , 妄图阻止红军北出四川 。 后又派49师伍诚仁部增援 。 中共中央派红四方面军主力30军和4军歼灭驻守包座一带和增援之敌 , 于8月29日发起进攻 , 于8月31结束战斗 , 全歼驻防之敌和国民党军49师 , 伍诚仁负伤逃脱 , 缴获国民党军大量物资 。 战斗中红军10师师长王有均牺牲 , 时年24岁 。 1989年1月29日 , 阿坝州人民政府将包座战役遗址列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

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 位于红原县刷经寺镇北13公里亚克夏大雪山 , 海拔4800米的亚克夏山高耸入云 , 空气稀薄 , 气象变化无常 , 红军先头部队开路过此 , 殚精竭虑 , 备极艰辛 , 病、弱者多牺牲于此 , 后续部队红一军团政治部收登山烈士遗体165具合葬于此 , 立木碑为志 , 碑上墨书楷体竖写“工农红军烈士之墓——红一军团政治部立” 。 1961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将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1982年拨款重建 。 现烈士墓建于73平方米室内 , 墓室为石木平顶式建筑 , 墓用钢筋水泥构筑 , 平面呈长方梯形 , 墓碑穹窿顶长方形 , 水泥铸成 , 高2.1米 , 上刻“工农红军烈士之墓” , 墓壁两侧有藏汉文刻的保护标志 。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位于松潘县川主寺 , 背靠岷山主峰雪宝顶 , 面临草地边缘 , 岷江从碑园脚下向南流去 , 碑园居元宝山上 , 山顶标高3104米 , 高于岷江河床124米 。 此坡植被较好 , 有大片松林及桦林 , 山下岷江与其支流羊峒河交汇 , 形成大片河漫滩地 。 其地东距黄龙寺42公里 , 西接川西北草地46公里 , 北往九寨沟97公里 , 南距松潘古城17公里 , 距川西平原350公里 。 红军长征纪念碑于1985年6月奠基 , 1990年8月25日竣工 。 竣工典礼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洪学智主持 。 红军长征纪念碑及碑园总面积为19.27公顷(289亩) , 碑区东西长620米 , 南北宽371米 , 相对高差124米 。 碑园由主碑、碑园及展览厅三部分组成 。 纪念碑总高44.8米 , 重达10吨 。 碑座汉白玉贴面 , 碑体为三角柱体 , 亚金铜贴面 , 上端每面嵌一红星 , 象征三大主力紧密团结坚不可摧 。 主碑上为塑像 , 高73.8米 , 造型为一红军战士 , 挺双手成“V”字形 , 左手执花束 , 右手执步抢 , 背衬蓝天白云 , 金光璀璨 , 挺拔庄严 。 碑园用7300多块花岗石 , 构3组雕塑:告别苏区 , 艰苦历程 , 团结胜利 。 艰苦历程一组长70多米、高10多米 , 人物形象刚毅有力 。

·州志办提供资料采访人员李祥珍程萍整理·

文物名胜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