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盘古、伏羲、女娲、黄帝、炎帝、蚩尤、后羿 , 这些人物真的存在?

日中为市 , 致天下之货 , 交易而退 , 各得其所 , 盖取诸噬嗑 。 神农氏没 , 黄帝、尧、舜氏作 , 通其变 , 使民不倦 , 神而化之 , 使民宜之 。 《易》 , 穷则变 , 变则通 , 通则久 。 是以自天佑之 , 吉无不利 , 黄帝、尧、舜 , 垂衣裳而天下治 , 盖取诸乾坤 。

以中午作为集市的时间 , 招致天下民众 , 聚集天下货物 , 相互交易后回家 , 各自获得所需要的物品 , 这大概取象于《噬嗑》卦 。 这将全面使各个都得到了衣、食、住、行的用品 。 神农氏寿终 , 黄帝、尧、舜氏兴起 , 通畅地实施他们的变革 , 致使民众不松懈懒惰 , 神奇地教化民众 , 致使民众感觉变革很适合他们 。 《易经》的法则就是事物发展到极点就要变革 , 变革就会通达 , 通达了就会保持长久 。 所以“本来就是自然规律的佑助 , 吉祥如意 , 没有什么不利的 。 ”黄帝、尧、舜依照衣裳各主要部位的名称设职位使天下得到治理 , 取法乾、坤二卦 。

这段话向我们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 , 炎帝神农氏 , 始作集市 , 首创贸易 。 这可谓有史料记载以来 , 中国最早的市场贸易活动 。 日中时设立集市 , 聚集四方货物 , 进行以物易物 , 这是社会分工出现后所产生的贸易活动 。

世界的不同文明 , 都有着自己的创世神话 。 举例来说 , 《圣经》的第一卷就是著名的《创世纪》 , 其中记载了上帝用六天时间创造万物 , 并把第七天作为了休息日 , 这也是现在一周七天 , 周末休息制度的由来 。 在古印度神话中 , 至高无上的梵天创造了世间万物 。 希腊神话中 , 则是象征大地的万神之母盖亚作为创世女神 。

在中国 , 关于天地初开、万物诞生 , 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 。 举例来说 , 人们耳熟能详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造人、伏羲创造八卦 , 发明渔猎之法 。 黄帝、炎帝共同教化百姓 , 成为人文始祖 。 此外 , 还有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后羿射掉九个太阳 , 拯救为酷热所苦的百姓等神话故事 。 这些或是神灵 , 或是圣贤的著名人物 , 共同缔造了中华文明早期的灿烂文明 。

那么 , 他们互相之间都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先来说说盘古 。 盘古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吴国人徐整所著的《三五历纪》中 , 书里写道:"天地混沌如鸡子 。 盘古生在其中 , 万八千岁 , 天地开辟 。 "最初 , 天地就像是一个鸡蛋一般 , 后来盘古在其中被孕育 , 随着他的长大 , 天地逐渐分开 。 其中 , 清者上升为天 , 浊者下沉为地 。

历经一万八千年后 , 天地之间距离很远了 , 盘古便倒地而死 。 其双目化为日月 , 四肢化为大山 , 血液流成江河 。 总之 , 世间最初的模样全都是盘古一己之力所创造的 。

不过 , 成书于战国中期的《楚帛书》中 , 则认为伏羲才是创世神 , 他是天地间最早诞生的神灵 , 是"三皇之首" 。 因为他的出现早于盘古在史料中的登场 , 这一说法或许更早被人认可 。

关于女娲 , 《山海经》、《楚辞》中就已经有了初步记载 。 在宋代类书《太平御览》中 , 更是有着女娲七天造出各种生物 , 在第七天创造人类的说法 。 唐代典籍《独异志》中 , 记载了伏羲和女娲的关系 , 传说他们二人自天地初开便诞生于世 。 因为世间仅此二人 , 于是他们便结为了夫妻 , 并创造了生活在中原大地上的华夏先民 。

《三家注史记三皇本纪》中曾写道 , 伏羲与女娲都是华胥氏的后代 , 他们本是兄妹 。 但这一说法的出现时间远远晚于伏羲、女娲形象出现的时间 , 所以价值并不高 。

总的来说 , 伏羲和女娲也算是中华神话中的创世神 , 且二人有着类似兄妹的关系 。

在女娲造人之后 , 天地之间人类凭借智慧逐渐繁衍生息 , 并形成了一个个部落 。 其中 , 黄帝所在的部落最为强大 。 于是 , 当骁勇善战的蚩尤带领东方的九黎部落 , 不但不对黄帝表达敬意 , 还欺压其盟友炎帝的部落时 , 黄帝便与之爆发了战争 , 双方在涿鹿大战 , 最终蚩尤兵败身死 。

一种说法认为 , 蚩尤与炎帝本是一个部落 , 后来他自立了门户 。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 , 黄帝、炎帝大体上是盟友关系 。 而黄帝因为实力比较强大 , 所以地位也相对高一些 , 而蚩尤则是站在这两人的对立面 。 历史上各种不同的史料对三者关系的记载五花八门 , 有的说蚩尤是炎帝的后代 , 有的说炎帝昏庸 , 曾被黄帝所攻打 。 总之 , 三人大约处在同一时期 , 关系则是非常复杂 。

后羿在我国神话和历史上都有存在 。 在神话中 , 他是五帝之一的尧的老师 , 曾教他射箭 。 其代表事件或许便是射日了 , 当时天上有十个太阳 , 导致地面上万物和百姓都受到荼毒 , 于是后羿拔箭怒射 , 将其中九个都射掉 , 拯救了凡间的苍生 。 此外 , 他与嫦娥的凄美爱情也常常被后世的人们所提起 。

在史书中 , 也记载有一位后羿的故事 , 他是夏朝时期一个名叫"有穷"的国度的君主 , 还曾经趁着爱游玩的夏朝国君太康在外游乐时攻打夏朝 , 并创造了名为"太康失国"的历史事件 。

后来 , 后羿把持了夏朝的大权 , 但因为贪图享乐、不理政事 , 被其子寒浞取代 。

准确来说 , "后羿"这一名称应该是专指历史上的羿的 。 但因为名字相同 , 且都擅长射箭 , 于是后人便将神话里的羿误传为后羿 。

在神话里 , 盘古最早开天辟地 , 但创世后死去 , 后来 , 伏羲、女娲在初开的天地中诞生 , 他们结为夫妻 , 共同创造了人类 , 建立了社会规则 。

这之后 , 人类发展成了一个个部落 , 其中 , 最为强大的黄帝带领炎帝战胜了蚩尤 , 将华夏民族大体创造 。

黄帝之后 , 天下历经了帝喾、颛顼等领袖 。

到了尧帝时 , 其老师后羿射箭十分厉害 , 他英勇射日 , 拯救了苍生 。

大体来说 , 这几人的关系便是如此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

标题与内容之间有些出入……庄子在孔子没(公元前四百七十九年)之后110年(公元前三百六十九年)出生 , 比孟子(公元前三百七十二年)小三岁 。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道 , 增加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 德 , 和自己的想象 , 精神:逍遥游 。 “仁义之端 , 是非之涂 , 樊然淆乱” 。 是非只是源自于每个人的成见 , 没有统一标准 , 无人能够评判 。 有是就有非 , 因是因非 , 因非因是 , 争辩是非不如包容调和是非 。

不在乎功用成败尊卑荣辱 。 无用即是大用 , 成就和亏败通一 。 不用而寓诸庸 。

不纠结于生死 。 生死一条 , 都只是躯体的变化而已 , 都是造物者的安排 , 善生则善死 , 安排去化 。

不刻意求知 。 生有涯 , 知无涯 , 人固有所不知 , 知止其所不知 。

养生 , 天养 , 保全天赋的德性 。 不得已而为之 。 安之若命 , 安排去化 , 顺其自然 。

治国之道 , 无为自然 , 无私心成见 , 使物自喜 。

与老子思想体系一脉相承……表现形式上创造性转化 , 创新性发展 。

老庄一体 , 要深刻认识庄子 , 就不能孤立起来看待 , 所以必须得研究下庄子与老子的关系 , 先看看一个有趣的故事吧 。

“话说周末时 , 有一高贤 , 姓庄 , 名周 , 字子休 , 宋国蒙邑人也 , 曾仕周为漆园吏 。 师事一个大圣人 , 是道教之祖 , 姓李 , 名耳 , 字伯阳 。 伯阳生而白发 , 人都呼为老子 。

庄生常昼寝 , 梦为蝴蝶 , 栩栩然于园林花草之间 , 其意甚适 。 醒来时 , 尚觉臂膊如两翅飞动 , 心甚异之 , 以后不时有此梦 。

庄生一日在老子座间讲《易》之暇 , 将此梦诉之于师 。 庄子老师却是个大圣人 , 晓得三生来历 , 向庄生指出夙世因由 , 那庄生原是混沌初分时一个白蝴蝶 。 天一生水 , 天三生木 , 木荣花茂 。 那白蝴蝶采百花之精 , 夺日月之秀 , 得了气候 , 长生不死 , 翅如车轮 , 后游于瑶池 , 偷采蟠桃花蕊 , 被王母娘娘位下守花的青鸾啄死 。 其神不散 , 托生于世 , 做了庄周 。 因他根器不凡 , 道心坚固 , 师事老子 , 学清净无为之教 。 今日被老子点破了前生 , 如梦初醒 。 自觉两腋风生 , 有栩栩然蝴蝶之意 。 把世情荣枯得丧 , 看做行云流水 , 一丝不挂 。 老子知他心下大悟 , 把《道德》五千字的秘决 , 倾囊而授 。 庄生嘿嘿诵习修炼 , 遂能分身隐形 , 出神变化 。 从此弃了漆园吏的前程 , 辞别老子 , 周游访道 。 ”

故事出自明朝冯梦龙的小说《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 故事自然虚诞夸张 , 但是也表达出一个事实:就是历史上往往是老庄并谈 , 这个思想根深蒂固 , 乃至影响到小说家 , 才会有以上附会之说 。

庄子与老子的思想确实是一脉相承 , 但是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 , 庄子曾跟随老子学道 。 在庄子以书里面 , 多次出现关于老子的典故 , 却并没有庄子直接与老子交汇的文字 。 不过 , 从庄子一书对老子的推崇程度 , 是可以看出 , 他们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 看看庄子的怎么推崇老子的:

“以本为精 , 以物为粗 , 以有积为不足 , 澹然独与神明居 。 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 , 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 。 建之以常无有 , 主之以太一 。 以濡弱谦下为表 , 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 。 ” “关尹、老聃乎 , 古之博大真人哉!”

——这就到极点了 。

反过来 , 看看庄子对孔子、惠子及与之同时期的各家学说 , 大多持批判态度 , 甚至略先于庄子之前的同为道家真人的列子 , 庄子也是不太佩服的 。 唯独对老子 , 是推崇备至的 。 二者一对比不难得出结论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

事实上 , 细读庄子通篇 , 就会发现 , 庄子是老子《道德经》最好的注脚 , 我们看看《庄子》各篇:

内篇第一篇“逍遥游”讲得是什么了?它表达了一个重要思想:要想达到真正的逍遥 , 必须达到“无所待”的境界 , 所谓“无所待” , 就是个人的修行可达到不依靠外界任何条件 , 就可以获取身心极致的幸福圆满的时候 , 才是无所待 , 用庄子原文来说就是“夫乘天地之正 , 而御六气之辩 , 以游无穷者 , 彼且恶乎待哉!”否则 , 即是是达到了宋荣子那样不为荣辱所动 , 像列子那样可以御风而行 , 也是不合格的——因为还需要有所凭借 。

如果我们读《道德经》 , 觉得老子说的“清静为天下正”太过大而无当 , 抽象而不可理解 , 请试着用庄子的逍遥代入 , 就很好理解了 。 只有真正达到逍遥 , 可以驾驭天地正气变化 , 遨游于无穷无尽的时空 , 不为任何外界事物 , 乃至不为个人身心所拖累 , 这不就是老子“清静”的形象解读吗?

内篇第二篇“齐物论” , 表达了道学最究竟的悟道真理:以道眼而玄览 , 宇宙万事万物 , 都是一体齐平 , 而无法区分 。

庄子说:“举(j)莛(tíng)与(y)楹(yíng) , 厉(lì)与(y)西(x)施(sh) , 恢(hu)诡(gu)谲(jué)怪(guài) , 道(dào)通(tng)为(wéi)一(y)” ,

举莛就是细小的草茎 , 楹就是高大的庭柱 , 历就是丑陋的癞头 , 西施是举世闻名的美人 , 合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细小的草茎和高大的庭柱 , 丑陋的癞头和美丽的西施 , 宽大、奇变、诡诈、怪异等千奇百怪的各种事态 , 从大道的高度而玄览之 , 它们都是相通而浑一的 。

物质最小而不可分割的状态 , 就是老子《道德经》里面所说的“精” , 宇宙之至精 , 就是“道炁”的基本单位 , 既然万事万物都是由“道”构建 , 只是组成的方式——就是五运六气、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组合有所不同 , 那么事物的本质 , 实际上是了无分别的——这就是“齐物”的精义 。

由此也可以看出 , 庄周之齐物 , 实际上就是认识到宇宙事物最基本的构成 , 它的高度及视角 , 与老子是何等一致!

老子说:“道之为物 , 惟恍惟惚 。 惚兮恍兮 , 其中有象﹔恍兮惚兮 , 其中有物 。 窈兮冥兮 , 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 其中有信”这里说的“精” , 就是“道”的本质;“信” , 就是主宰“精”进一步构成万事万物具体形态的根本规律 。

老子还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 斯恶已 。 皆知善之为善 , 斯不善已 。 ”美与丑 , 善与恶 , 本来没有区别 , 只是作为个体的生命 , 有了分别心 , 当他先定义了某某事物是“美”的时候 , 其对立面 , 必然是丑的 , 当他把某某事物认为是“善”的时候 , 不善的定义也就随之产生了 。 所以说 , 站在道的高度 , 是没有美丑善恶的区别的——这不就是“齐物论”的精炼版吗?

庄子齐物论还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 , 鸟见之高飞 , 麋鹿见之决骤 , 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毛嫱丽姬都是人类眼里倾国倾城的大美女了 , 但是鱼类、鸟类及却深林里的麋鹿却不会迷于她们的美色——恰恰相反 , 他们看到这些人间的美女 , 第一反应肯定是逃之夭夭 。 可见在悟道者看来 , 万物齐平 , 并没有善恶美丑的区分 。 这是老子道论的形象版 。 庄子的齐物 , 实际上就是老子的玄览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

道德经第十章说“涤除玄览 , 能无疵乎?”疵就是瑕疵 , 有分别之心灵就是有“瑕疵” , 只有深入洗涤我们心灵这面明镜 , 才可以慢慢恢复它本来的光明 , 才可以达到“齐物”的境界 。

这里补充一点:大道家园传授悟道心法里面 , 第一步就是以无分别之心而真常应物 , 如果达不到 , 其次才是雌雄慧剑 , 再次才是太上三观 。

庄子内篇第三章是“养生主” , 其主题思想是“缘督以为经 , 可以保身 , 可以全生 , 可以养亲 , 可以尽年” 。 所谓“缘督” , 缘 , 是顺着的意思 , 督 , 是道的别名词 , 因为只有大道是宇宙根本规律的源头 , 只有大道才可以督查、监督、管督宇宙的一切规律 , 乃至总督万物;有注家将“督”解释为督脉 , 意境未免偏低 。 经者 , 常也;合起来 , 缘督以为经 , 其根本意义 , 指守中合道 , 顺应自然之常法 , 循天蹈理 , 就可以保存生命 , 尽终天年 。

养生主至少表达了两大思想:一、是贵生;二、是道法自然 。 这两个思想与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是吻合、相贯的 。

道德经第七十五章曰:“夫唯无以生为者 , 是贤于贵生 。 ”道学传统里面的尊重生命思想由此而出 , 经由庄子的发挥 , 形成独特的道家养生思想与实践 。

老子又有“贵以身为天下”、“爱以身为天下”的说法 , 以身为天下 , 以身为贵 , 庄子继承这个思想 , 进一步发挥 , 说:“吾生也有涯 , 而知也无涯 。 以有涯随无涯 , 殆已!”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 , 而后天的知识是无限的 , 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 , 危险啊 。

老庄之爱身贵生思想 , 经庄子发扬光大 , 在后期道教里面形成“仙道贵生 , 度人无量”的标志性口号 。

贵以身为天下 , 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 , 若可托天下 。

能像珍贵自身一样珍贵天下的人 , 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能像爱惜自身一样爱惜天下的人 , 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

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 , 天下就可以托付之;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 , 天下就可托付之 。

身:私 , 欲 。

生有涯 , 知无涯 , 人固有所不知 , 知止其所不知 。

身:私欲是社会属性 。 人之道 。

生:天地之大德曰生 。 自然属性 。 天之道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

第四章是“人间世” 。 庄子不回避现实人生 , 这一章提出的重大命题 , 就是解决修道者该如何直面人生的问题 。 孔子是入世弘道者的代表 , 这一章主要借孔子与颜回、孔子与楚国大夫叶公子高的对话 , 及卫国贤大夫蘧(qú)伯玉教导颜阖(hé)的故事 , 表达了修道行道者 , 在红尘浊世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的几个原则:

一是通过心斋 , 达到“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的境界 , 当修道者凝神一志 , 心斋忘我的时候 , 他耳目内观、精神内守 , 将有分别的识神之心摒弃在外 , 就可以“鬼神将来舍 , 而况人乎!”这时候 , 鬼神都会来到归附你 , 何况是人呢?“是万物之化也 , 禹、舜之所纽也 , 伏戏、几蘧(qú)之所行终 , 而况散焉者乎!”这是万物变化的枢机 , 禹舜等圣人相互授受、修身治国两不误的要领 , 是伏羲、几蘧(qú)等古帝王终身遵循的秘诀 , 遵循这个原则 , 身国尚可同治 , 何况其他杂碎事呢?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 , 上面剖析过的“心斋”法是在本章提出的 , 并且这里的心斋 , 是用于真常应物、内圣外王的核心要领 , 不仅仅是打坐的时候运用 , 而是贯彻到整个日常生活的大大小小方方面面 , 这是广义的心斋 , 是最透彻的悟道境界 。 在庄子眼里 , 悟道者是没有山林与红尘的区别 , 没有世间与出世间的区别的 , 这个高远的见解和气魄 , 与老子无二 。

老子说:“为无为 , 则无不治” , 庄子的心斋让“无为”成了可以落地、实现的修炼境界 , 而不再是艰深枯涩的道学词汇 。 心斋达至个体的无为 , 则天下没有不可以治理的 。 庄子让老子的学说开花结果了 。

老子又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 侯王若能守之 , 万物将自化 。 ”如何可以“守之”而万物自化呢?庄子明确指出:“万物之化也 , 禹、舜之所纽”的奥秘 , 就是使得“耳目内通而外于心知”的心斋法 。 大道家园传授的太乙心咒 , 其实也是心斋法的继承与升华 , 可见以太乙心咒为核心的道家大成净土是顿渐结合的古法、大法 。

后面的孔子与叶公子高的对话 , 核心在于“乘物以游心 , 讬不得已以养中 , 至矣 。 ” 顺应自然而使自己的真心自由自在的遨游,世间事物或有许多无可奈何而又不得已要做的事情 , 我把这些事情当着涵养中央之本心的依托 , 这是将出世入世合一而达到极点的心法啊——这是心斋法的进一步发挥与应用了 。

第五章“德充符” 。 道为体 , 德为用 , 德行充实 , 即可合道 。 符 , 是证验的意思 , 也有符合、契合的含义 。 本篇描写了几位形体残疾却德行完美的人 , 王骀(tai)、申徒嘉、叔山无趾 , 他们都受过刑罚失去一条腿 , 其中核心的一句话最有代表性:“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 , 命物之化而守其宗”;躯体是假 , 无假者 , 大道也;命 , 在这里是动词 , 任由的意思 。 能够清清楚楚地审视、看见大道 , 而不为一切形形色色的外物所迁移 , 任由事物变化而牢牢守住其中万变不离其宗之大道 , 找到“尊足者存”——比缺失的脚更珍贵的大道——就可以做到“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

肢体的残缺 , 不影响“德”之完美 , 这里说的“德” , 是人得之于大道的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真心 , 或者说是先天元神 。 真心乃是大道之精华 , 把自然赋予的真心 , 进一步扩充、充实 , 就可以重新认识大道的全体 , 回归大道之中——此乃“德充”之真义;而上面列举的几个残疾人例子 , 就是“符”——验证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

《道德经》说“失道而后德” , 失去、远离了大道 , 可以通过充实内在的“德” , 来重新回归大道之中心 。 大道者 , 大道家园也 , 大道家园之中央就是神洲 。 庄子“德充符”又一次注解并发挥了老子的核心思想 。

第六篇叫“大宗师” , 上文说了 , 它给到达至道修炼最高层次的真人下了定义 , 除此之外 , 还给“道”下了准确的定义:“夫道有情有信 , 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 , 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 , 未有天地 , 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 , 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 , 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 , 先天地生而不为久 , 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 ”大道无为、无形 , 但是其中有情有信 , 体用不二 , 先天地生而生育天地 。

我们联系老子的道论:“视之不见 , 名曰夷﹔听之不闻 , 名曰希﹔搏之不得 , 名曰微 。 ”不就庄子的“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 , 可得而不可见”吗?老子的“道之为物 , 惟恍惟惚 。 惚兮恍兮 , 其中有象;恍兮惚 , 其中有物;窈兮冥兮 , 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 其中有信 。 自今及古 , 其名不去”不就庄子说的“有情有信”?老子的“有物混成 , 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不就庄子说的“生天生地……先天地生而不为久”吗?在对大道本体的根本认识上 , 庄子与老子也是根本一致的 。

第七篇“应帝王” 。 应 , 含有应该、应当之义 。 从字面的意义理解 , 就是:什么样的人应该成为帝王?或者说:真正的帝王应该怎么做了?古道家向来有身国一体的传统 , 从三王五帝开始 , 国家最高领导人 , 实际上也是修道层次达到大成地步的真人 。 本篇实际上是进一步描述如何治国或者是如何将修身和治国结合起来的篇章 。

庄子借助无名人的口来作了言简意赅的回答:“汝游心于淡 , 合气于漠 ,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 , 而天下治矣 。 ”你把心遨游于恬淡虚无的状态 , 将气合于清静无为、淡漠自然的境界 , 顺从万物的自然规律 , 不要让私欲夹杂其中 , 那么就天下大治了 。 乍一看 , 没有只言片语是说治国的 , 但是这恰恰是最高的治国至理 。

我们看看老子 , 身国一体 , 借治国来喻修身 , 借修身来比拟治国 , 正是老子全书的特色 。 如:“以身观身 , 以家观家 , 以乡观乡 , 以邦观邦 , 以天下观天下” , 这里前面的身、家、乡、邦、天下 , 从丹道修炼角度来看 , 分别指代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 , 粉碎虚空、炼虚合道着五个阶段的不同内景及所用窍位 。

从根本上说 , 老子希望人人修至道 , 至道修炼推行得范围越大越远 , 德行就越大越高 , 天下也就越太平越安宁越祥和 。 在这里 , 老子和庄子这两位相差两百余年的道家巨子 , 又一次在“天下”的高度 , 达成了共识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

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

月15日上午10:30 , 文庄谐集书法展在辽博开幕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文怀沙与钱钟书合影

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有着很多的称谓 , 活“屈原”、红学家、书画家、金石家……他的每一个头衔都足够别人奋斗一生;庄廷伟 , 一位沈阳书坛的青年书法家 , 尊师重道的他 , 在辽沈地区小有名气 , 也是同辈中的智者 。 文老几乎每天都在给别人写字 , 他的字流传很广但价值很高 , 其字古朴厚重 , 风骨丰赡 , 神明自在;而庄廷伟的字淳朴自然 , 充满灵动之美 , 在书界已小有名气 。 这一老一少的书法联展如奇妙的乐章 , 有灵动 , 有浑厚 , 有小河流水 , 也有大河奔腾 , 这奇妙的乐章吸引着众多的辽沈书家 , 为之痴迷 , 为之神往 。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路庆良 总策划 刘先银 编著 邓世华 绘画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河图洛书道家修炼的最高法脉——羲黄老庄无为法图鉴// //

刘先银书法题写书名《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