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个问题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汉臣还是汉贼 , 这是个问题

众所周知 , 中国经历过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急剧动荡的历史时期 , 但唯独三国故事家喻户晓 , 不得不说 , 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如果不是因为《三国演义》 , 曹操可能不会如此尽人皆知 , 也不会如此声名狼藉 , 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 , 休教天下人负我”就奠定了其阴险狡诈的基调 , 可谓“成也萧何 , 败也萧何” 。

此外 , 在戏曲舞台上 , 曹操永远都是一张白脸 , 成了最著名的奸臣形象 。


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个问题

汉臣还是汉贼 , 这是个问题// //

然而 , 这些被塑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 真的就是曹操本人吗?


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个问题

汉臣还是汉贼 , 这是个问题// //

毫不夸张地说 , 曹操堪称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 对其评价总是来在奸臣和枭雄之间摇摆 , 要么嗤之以鼻 , 譬如周瑜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操虽讬名汉相 , 其实汉贼也 。 ”刘备也与之不共戴天:“汉贼不两立 , 王业不偏安 。 ”要么推崇备至 , 譬如东汉名臣桥玄曾点评道:“今天下将乱 , 安生民者 , 其在君乎!”南阳名士何颙同样给出了高度评价:“汉家将亡 , 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 ”汝南人王鉨则表示英雄所见略同:“济天下者 , 舍聊复谁 。 ”

事实上 , 相较于野史和小说 , 正史对曹操的评价就正面得多 , 无论是《三国志》所述的“抑可谓非常之人 , 超世之杰矣” , 还是《资治通鉴》所载的“芟刈群雄 , 几平海内” , 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曹操洗白 。


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个问题

汉臣还是汉贼 , 这是个问题// //

而曹操亦曾豪情万丈地表示:“设使国家无有孤 , 不知当几人称帝 , 几人称王” , 此话虽有王婆卖瓜之嫌 , 但事实胜于雄辩 , 曹操自陈留起兵反董以来 , 镇压黄巾军、徐州打陶谦、下邳灭吕布、宛城战张绣、淮南讨袁术、临河破眭固、徐州败刘备、官渡破袁绍、冀州灭袁谭、壶关斩高干、乌桓灭蹋顿、荆州降刘琮、潼关战马超、渭水斗韩遂、汉中平张鲁 , 历时十七年 , 终于一统北方 , 并为后来西晋一齐天下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

对此 , 位列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赞声不绝道:“魏武用兵 , 仿佛孙吴 。 临敌制奇 , 鲜有丧败 , 故能东禽狡布 , 北走强袁 , 破黄巾于寿张 , 斩眭固于射犬 。 援戈北指 , 蹋顿悬颅;拥旆南临 , 刘琮束手 。 振威烈而清中夏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信超然之雄杰矣 。 ”


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个问题

汉臣还是汉贼 , 这是个问题// //

如果仅限于此 , 曹操也不过是一位穷兵黩武之人罢了 , 关键还在于曹操文能提笔安天下 , 武能上马定乾坤 , 不仅开创了建安文学 , 掀起了我国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 , 还改革了东汉的诸多恶政 , 推行屯田 , 兴修水利 , 改革户籍 , 轻徭薄赋 , 戒奢尚俭 , 抑制豪强 , 扭转了东汉末年“白骨露于野 , 千里无鸡鸣”的悲惨景象 , 濒临崩溃的自耕农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 社会秩序也逐渐步入正轨 。

此外 , 曹操知人善察 , 唯才是举 , 曾先后三次发布求贤令 , 广纳天下英才 , 既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 , 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门阀制度 。

以此观之 , 曹操功在社稷 , 完全称得上是“大军事家、大文学、大政治家” , 连刘备和孙权都只能望其项背!


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个问题

汉臣还是汉贼 , 这是个问题// //

那么问题来了 , 如此英雄人物 , 为何总是被黑出天际呢?


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个问题

汉臣还是汉贼 , 这是个问题// //

应该说 , 除了《三国演义》中所记载的一系列“黑料”之外 , 最大的黑点就在于“篡汉” 。

当然 , 这一切都只是竞争对手的蓄意抹黑 , 曹操虽有野心 , 却一直以汉臣自居 , 始终没有踏出实质性的那一步 。 《魏氏春秋》中记载:夏侯惇劝进之时 , 曹操果断拒绝:“若天命在吾 , 吾为周文王矣 。 ”

关于这一点 ,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认定:“以魏武之暴戾强伉 , 其蓄无君之心久矣 。 乃至没身不敢废汉而自立 , 岂其志不欲哉?犹畏名义而自抑也 。 ”


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个问题

汉臣还是汉贼 , 这是个问题// //

此言并非没有道理 , 曹操固然雄韬伟略 , 却也为流言蜚语所迫 , 曾作《述志令》以明其志:“恐私心相评 , 言有不逊之志 , 妄相忖度 , 每用耿耿 。 ”

值得讽刺的是 , 当初将曹操贬低到尘埃里的刘备和孙权却相继称帝 , 所谓的“兴汉”不过是用来拉大旗作虎皮的口号而已 。

只不过 , 曹丕终究还是代汉自立 , 始作俑者“周文王”自然不可避免地背了锅 。


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个问题

汉臣还是汉贼 , 这是个问题// //

诚然 , 曹操在汉献帝最狼狈的时候伸出了援手 , 让风雨飘摇的汉室稍稍挽回了一点尊严 , 但一开始打的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如意算盘 , 一手把持军政大权 , 所有朝廷事务皆由一人说了算 , 根本没将汉献帝放在眼里——先以丞相自居 , 参拜不名 , 剑履上殿 , 如萧何故事 , 随后受封为魏公 , 加九锡 , 建魏国 , 最后进爵为魏王 , 打破了刘邦“非刘氏而王 , 天下共击之”的白马之盟 , 只差一步就要步王莽之后尘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去要求 , 必须把历史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来进行评价 , 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


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个问题

汉臣还是汉贼 , 这是个问题// //

鲁迅就曾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篇演讲稿中说过:“我们讲到曹操 , 很容易就联想起《三国演义》 , 更而想起戏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 , 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 。 历史上的曹操与戏曲小说里的曹操是不相同的 。 应该还曹操以本来的历史面目 。 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 , 至少是一个英雄 。 我虽不是曹操一党 , 但无论如何 , 总是非常佩服他 。 ”

的确 , 要想正确、全面地认识曹操 , 就应该切入到当时的历史环境 , 循着曹操的人生印记 , 厘清曹操的真实面目 。


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个问题

汉臣还是汉贼 , 这是个问题// //

必须得承认 , 曹操一开始还是心存汉室的 , 刚出仕时就立志做一名“治世能臣” , 担任洛阳北部尉时 , 不畏强权 , 秉公执法;担任谏官时 , 屡次上书 , 为先前被冤杀的窦武、陈蕃等忠臣平反;后来关东联军讨伐董卓 , 各路诸侯惧于凉州军的威势 , 无人敢向关西推进 。 唯有曹操一腔热血 , 主动出击 , 最后差点战死沙场 。

随后 , 曹操靠着黄巾军的鲜血染红了顶戴 , 先是除“济南相”、任“典军校尉” , 后是封“镇东将军” , 个人实力节节攀升 , 逐渐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本 , 欲望就像冲出牢笼的困兽 , 再也挡不住 。


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个问题

汉臣还是汉贼 , 这是个问题// //

衣带诏事件就是一个导火索 , 标志着曹操与汉献帝走向对立面 。

《三国演义》第二十回中写道:谋士程昱说操曰:“今明公威名日盛 , 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操曰:“朝廷股肱尚多 , 未可轻动 。 吾当请天子田猎 , 以观动静 。 ”

这一段虽非信史 , 却也如实地折射出曹操的心态变化 。

不管是野心使然 , 还是真的为子孙计也罢 , 曹操显然不可能重蹈周勃、霍光的覆辙 , 只能紧握权柄 , 一条道走到黑 。


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个问题

汉臣还是汉贼 , 这是个问题// //

对于汉献帝乃至普罗大众来说 , 曹操简直就是欺君罔上 , 大逆不道!

另外 , 曹操虽功勋卓著 , 亦不能掩盖其屠城杀俘、残民害士的大过 。

以此观之 , 曹操又完全当得起“奸臣”二字!


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个问题

汉臣还是汉贼 , 这是个问题// //

归根结底 , 曹操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 因此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 , 恰如罗贯中在《邺中歌》里所写的一样:“功首罪魁非两人 , 遗臭流芳本一身 。 ”


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个问题

汉臣还是汉贼 , 这是个问题// //

为文 , 可成改造文章之祖师;为武 , 可一统北方;为政 , 可拨乱反正 。 文能安邦 , 武能定国 。 文韬武略 , 彪炳史册 。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 千秋功过 , 任人评说 。 雄心万丈 , 终化作一抔黄土 。


汉臣还是汉贼,这是个问题

汉臣还是汉贼 , 这是个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