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躬耕地官方最权威解释: 南阳!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诸葛亮躬耕地官方最权威解释: 南阳!


诸葛亮躬耕地官方最权威解释: 南阳!

诸葛亮躬耕地官方最权威解释: 南阳!// //


诸葛亮躬耕地官方最权威解释: 南阳!

诸葛亮躬耕地官方最权威解释: 南阳!// //

10月2日 , 中宣部主办的“学习强国”APP发布了关于诸葛亮躬耕地和三顾茅庐发生地的具体位置——河南南阳 , 古称“宛” 。 这个是目前最新的、最官方的、最权威的关于诸葛亮躬耕地和三顾茅庐之地的结论 。


诸葛亮躬耕地官方最权威解释: 南阳!

诸葛亮躬耕地官方最权威解释: 南阳!// //


诸葛亮躬耕地官方最权威解释: 南阳!

诸葛亮躬耕地官方最权威解释: 南阳!// //


诸葛亮躬耕地官方最权威解释: 南阳!

诸葛亮躬耕地官方最权威解释: 南阳!// //


诸葛亮躬耕地官方最权威解释: 南阳!

诸葛亮躬耕地官方最权威解释: 南阳!// //

2019年秋期 , 全国统一使用的九年级语文教科书(教育部统编教材)中《出师表》和《三顾茅庐》部分表述违背基本史实 , 诸葛亮躬耕地南阳卧龙岗被划入湖北襄阳隆中 , 现在总算有了结论 , 必须赞一个!

【相关链接】

中国国家正史史料对诸葛亮躬耕地的记载千百年来几乎没断过代

一、西晋正史陈寿《三国志》的记载

1. 《三国志》第548页卷三十五 蜀书五《诸葛亮传第五》诸葛亮的《出师表》第六自然段白纸黑字写得清清楚楚:

”臣本布衣 , 躬耕于南阳 ,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不求闻达于诸侯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猥自枉屈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咨臣以当世之事 , 由是感激 , 遂许先帝以驱驰 。 后值倾覆 , 受任于败军之际 , 奉命于危难之间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 “

——诸葛亮躬耕在南阳铁证如山 , 这是诸葛亮出征前上书后主刘禅的奏表 , 官方文书 , 这是不争的史实!

2.曹魏时期 , 曾经在诸葛亮身边工作过的黄权大将 , 在获悉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之后 , 专程来到南阳 , 和南阳籍的仁人志士们一起在诸葛亮曾经躬读生活的地方——南阳卧龙岗 , 为诸葛亮修建”武侯祠“ , 隆重祭祀这位为匡扶汉室殚精竭虑、担当大汉统一大业、壮志未酬身先死的伟大智圣诸葛亮 。

3.东晋官宦大儒顾和浴手敬书的《诸葛武侯躬耕歌》碑刻清代康熙年间在南阳方城拐河出土现世 。 详细记述了诸葛亮当年在南阳躬耕的生活细节 , 勾画出一个有血有肉、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谋的出山前的贫民时期的诸葛亮形象 。

尽管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大地战事频繁 , 血流漂杵 , 但对诸葛亮躬耕在南阳的记载信息几乎没有断 。

4. 唐宋时期的李白、杜甫、刘禹锡、王安石等几十位大诗人来到南阳 , 以诗歌的形式来回顾重温纪念祭奠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 爱国将领岳飞到南阳时干脆把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挥笔书写了以示崇敬和祭奠 。

二、中国第一部词典记载的南阳古称隆中

中国辞书之祖《尔雅》的第11篇《尔雅·释山》中注解道:“宛中 , 隆 。 ”说的是八百里伏牛山到南阳这里戛然而止 , 在南阳盆地中间隆起 , 让南阳的地形中隆起岗 , 所以南阳古时称“隆中” , 蜿蜒起伏的伏牛山余脉 , 酷似伏卧的巨龙 , 因此称“卧龙岗” 。 所谓”隆中“南阳卧龙岗也 。 诸葛亮也因此号称“卧龙” 。

即便是硬将诸葛亮《草庐对》篡改成《隆中对》 , 刘备三顾茅庐也是发生在南阳的事情!

三、元代正史关于诸葛亮躬耕南阳的记载

1. 据元代官修历史地理志书《大元一通志》卷三“河南江北行省 古迹”记载:”卧龙岗在南阳县境内 , 诸葛孔明躬耕之地“ 。

2.元代儒学教授王谦在《汉丞相诸葛武侯庙碑》称:”距南阳治城西七里 , 而近有岗曰卧龙 , 俗以武侯隐居之所 , 前人卜地一区 , 起屋四楹 , 绘像而祠焉 。 “

3. 元代翰林学士程钜夫撰写的《敕修南阳诸葛书院碑》称:”南阳城西七里 , 有岗阜然隆起 , 曰卧龙岗 , 有井渊然淳深 , 曰诸葛井 , 相传汉丞相忠武侯故居 , 民岁祀之 。 “(注:敕chì 嘱咐之意)

4. 据《元音》卷十记载:元朝人吴漳写《武侯庙》(《题南阳诸葛庙》)有诗云:”卧龙岗上拜荒祠 , 惆怅当年枉顾时 。 “

四.明代官方正史关于诸葛亮躬耕地南阳的记载

1.大明官修历史地理专著《大明一通志》卷三十南阳府《山川》条目记载:“卧龙岗在府西七里 。 起自嵩山之南 , 绵耕数百里 , 至此截然而住 , 回旋如巢 , 然草庐在其中 。

2.明《敕赐忠武侯庙规祭文祭品檄文碑记》称:”南阳郡城西七里许 , 有阜卓然 , 绵亘四十余里 , 名曰卧龙岗 , 乃汉丞相忠武侯诸葛孔明躬耕之地也 。 “

3.明李东阳在《重修诸葛武侯祠记》称:”南阳城西五里 , 卧龙岗 , 为草庐旧址 , 汉史称侯躬耕南阳 , 又曰寓居襄阳隆中 。 “

4.明末朱瓘在《重修诸葛武侯祠记》称:”南阳县治之西 , 去城六七里许 , 有岗曰卧龙 , 旧有诸葛武侯祠 , 岁久就圯 。 ”(圯 , 读音为yí , 释义:桥)

5.明代叶桂章在《武侯记》中称:“嘉靖乙酉岁仲冬 , 予奉命使唐府之南阳 , 暇日得拜武侯祠于卧龙岗 , 岗在郡西南可十里许 , 地势四面稍下 , 惟中岗隆起 , 故曰隆中 , 盖南阳伟观也 。 ”

6. 明朝学者杨慎在《升庵诗话》里说:正德戊寅 , 于武侯祠见壁间有诗 , 始终皆武侯事 , 虽子美或未过之 , 对《武侯庙》一诗作了很高的评价:

剑江春水绿沄沄 , 五丈原头日又曛 。

旧业未能归后主 , 大星先已落前军 。

南阳祠宇空秋草 , 西蜀关山隔暮云 。

正统不惭传万古 , 莫将成败论三分 。

7. 明代赵均的《金石林时地考》记载:“登其顶可瞰南阳 , 因势隆然 , 蜿而起伏 , 其为隆起之中 , 故名隆中 。 ”

五.清代官方正史关于诸葛亮躬耕地南阳的记载

1.清代官修《大清一通志》记载:“诸葛草庐 , 在南阳县西七里卧龙岗 。 ”同书卷一百六十五“南阳府 山川”条目记载:“卧龙岗 , 在南阳县西南七里 , 起自嵩山之南 , 绵亘数百里 , 至此截然而止 , 回旋盘绕 , 相传诸葛草庐在焉 。 ”

2.顾炎武《肇域志》记载:“河南 南阳府 南阳县条目:卧龙岗 , 在西南七里 , 起自嵩山之南 , 绵亘数百里 , 至此截然而住 , 回旋如巢 。 诸葛孔明草庐在内 。 今即其为祠 。 ”

3. 清代陈梦雷编《古今图书集成》所载“南阳府”古迹曰:“诸葛庐 , 府城西南七里卧龙岗 , 昭烈三顾处 , 有祠 , 春秋祭焉 。 ”

4.雍正九年 , 所修《河南通志》卷七 山川 南阳府条目记载:“卧龙岗 , 在府城西南七里 , 即汉诸葛亮躬耕处 。 ”

5.清汪介人的《中州杂俎》卷八《人纪》记载:“诸葛亮本琅琊人 , 徙于顺阳之石峡口 , 结庐而隐 , 寻徙入南阳之卧龙岗 。 ”

6.清雍正九年所修《河南通志》卷七“山川·南阳府”条记载:“卧龙岗 , 在府城西南七里 , 即汉诸葛亮躬耕处 。 ”

7.清嘉庆《南阳府志》卷一“舆地志·古迹”记载:“诸葛庐 , 在府城西南七里卧龙岗 , 昭烈三顾处 , 有祠 , 今春秋祀焉 。 ”

8.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卷二“疆域志·古迹”记载:“诸葛庐 , 在县西南七里卧龙岗 , 汉诸葛忠武侯故居 。 ”

9.康熙四十四年(1705) , 南阳知府罗景专门编撰了《卧龙岗志》 , 记载了卧龙岗武侯祠的兴衰、变迁及修葺的历史 。 其卷一“胜迹”记载:“卧龙岗 , 在南阳府城西南七里 , 起自嵩山之南 , 绵亘数百里 , 至此截然而住如巢然 , 草庐在其内 。 ”

10.柯彩在《重修武侯祠院碑记》称:“侯祠宇遍天下 , 而最著名者有三焉 , 考其遗迹 , 於琅琊则遡所生也 , 蜀与滇 , 报其功而怀其德也 , 至南阳又功其躬耕养晦地也 , 古亘至今 , 遂相传宛有卧龙岗云……”

11.彭而述在《重修诸葛丞相忠武侯祠记》称:“史称建安十三年 , 昭烈三顾诸葛亮于南阳 。 南阳西七里许 , 相传为卧龙岗 , 即躬耕旧处…… 。 ”

12. 闫兴邦在《重建南阳卧龙岗诸葛书院碑记》中曰:“去南阳城西七里许 , 有卧龙岗 , 公所隐居乐道处 。 ”

以上是官方正史各个时期的几十条关于诸葛亮在南阳的记载条目 。 历史对诸葛亮躬耕于南阳和刘备三顾茅庐事件的记载几乎没有断代 , 这充分证明 , 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卧龙岗 ,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帮助匡扶汉室发生在南阳 , 诸葛亮审时度势的《草庐对》当然也是发生在南阳卧龙岗的诸葛草庐 。 三国后的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已经闻名天下了 。 各类演义、春秋和野史关于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的记载更是多不胜数 。

诸葛亮躬耕地在南阳 , 诸葛亮本人的话就是最好的证据:”臣本布衣 , 躬耕于南阳“ 。 这是铁的史实 , 决不容篡改!

任何篡改诸葛亮躬耕地的行为都有可能涉嫌行贿受贿贪污腐败!

南阳不仅不在襄阳附近 , 而且南阳和襄阳没有半毛关系! 请看史料:

一、东汉行政区划明细显示:襄阳和南阳从来都没有半点关系

1.东汉时期南阳郡的地图


诸葛亮躬耕地官方最权威解释: 南阳!

诸葛亮躬耕地官方最权威解释: 南阳!// //

这是一张东汉时期南阳郡的地图 , 图中嫩黄色部分就是南阳郡辖区 。 显而易见 , 襄阳在南阳郡管辖之外 , 襄阳一直都不属于南阳郡 , 襄阳属于南郡;南阳郡和南郡一字之差谬之几百里 , 隔着汉水 , 两地相距260多里 。 襄阳从未归属过南阳郡管辖 。 为什一而再再而三地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 把《三国志》正史上白纸黑字所写的“臣本布衣 , 躬耕于南阳”弄错成襄阳呢?是襄阳人不识字还是教育部教材编纂司不识字吗?!是襄阳人读不懂历史还是教育部教材编纂司读不懂历史?还是你们干脆把世人都当成了不识字的瞎子?!

2. 东汉行政区划郡县隶属关系细则:

从东汉行政区划可知 , 当时的东汉政府下设有十四州:司隶校尉部(治雒阳)、徐州刺史部(治郯县)、青州刺史部(治临淄)、豫州刺史部(治谯县)、冀州刺史部(治高邑)、并州刺史部(治晋阳)、幽州刺史部(治蓟县)、兖州刺史部(治昌邑)、凉州刺史部(治陇县)、益州刺史部(治雒县)、荆州刺史部(治汉寿)、扬州刺史部(治历阳)和交州刺史部(治龙编) 。 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 , 又分凉州置雍州刺史部 。 则至汉亡 , 全国有十四州 。

其中 , 荆州刺史部管辖着七个郡:南阳郡、江夏郡、南郡、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桂阳郡 。

南阳郡治宛县(今河南南阳)管辖36县:宛县、西鄂、博望、堵阳、雉县、叶县、犨县、鲁阳、郦国、析县、丹水、南乡、顺阳、武当、冠军、酂县、阴县、筑阳、山都、邓县、蔡阳、章陵、襄乡、湖阳、朝阳、新野、安众、穰县、涅阳、棘阳、 育阳、舞阴、比阳、平氏、复阳、随县 。

南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管辖17县:江陵、华容、州陵、枝江、夷道、夷陵、当阳、鄀国、编县、宜城、邔国[qǐ]、中卢、襄阳、临沮、秭归、巫县、佷山 。

由上面的东汉郡县隶属关系可以清楚地看到 , 东汉的襄阳县属于南郡 , 和南阳郡没有半毛关系 。 南郡和南阳郡相隔137.8公里 , 270华里的路程 , 这诸葛亮躬耕地隔州跨县好几百里 , 八竿子打不着的 , 怎么会把南阳弄错成襄阳呢?而且屡次有人篡改《三国志》正史上白纸黑字所记载的诸葛亮躬耕地:“臣本布衣 , 躬耕与南阳”!

来源:《学习强国》、《采访人员爆点》、网络综合

责编:王一民

新闻热线:1590148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