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干了一件什么事,让安徽到现在都耿耿于怀?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顺治干了一件什么事 , 让安徽到现在都耿耿于怀?

安徽省位于华东 , 省会合肥 , 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 , 人口约6254万 。 安徽人杰地灵 , 要历史有历史 , 要文化有文化 , 名人更是多如星云 。 但如果一定要找出安徽的“短板” , 可能就是经济了 。


顺治干了一件什么事,让安徽到现在都耿耿于怀?

顺治干了一件什么事 , 让安徽到现在都耿耿于怀?// //

2017年 , 全国各省GDP , 也就是经济总量的排名 , 广东继续第一 , 约89879亿元 , 但第二江苏已追了上来 , 约85900亿元 。 第三是山东 , 第四浙江 。 安徽呢 , 前十都没进去 , 只排全国第13位 , 约27518亿元 。

安徽有6个邻居 , 其中和江苏的关系最为紧密 , 甚至是江苏省省会南京都被人戏称为“徽京” 。 江苏13个地级市 , 全部进入全国百强 , 宿迁和泰州还是1996年才成立的 。 江苏经济高度发达 , 经济布局合理 , 属于一线大省 。

这个时候 , 安徽也许就要“恨”一个人 , 要不是这个人 , 安徽也许现在也是一线大省 。 谁呢?就是康熙的爸爸、雍正的爷爷——清世祖顺治 。

这事要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 。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 , 为了确保南京的绝对安全 , 朱元璋在现在江苏(包括上海)、安徽的区域成立了省一级的直隶 。 这个时候的安徽 , 和江苏是一个省 , 南京不但是首都 , 还是安徽的省会 。

直隶是首都区 , 可以享受一切国家资源 , 安徽自然跟着吃香的喝辣的 。 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造反 , 从北平出兵南下 , 消灭了建文帝的南京朝廷 。 朱棣的政治基础在北平 , 所以他要把国都从南京迁到北平 , 改称北京(京师) 。 南京没有了首都地位 , 但毕竟还是明朝的发家之地 , 政治地位依然是全国第二 。 直隶省的建制并没有被撤销 , 只是为了区别北京新成立的直隶 , 南京的直隶改称南直隶 。


顺治干了一件什么事,让安徽到现在都耿耿于怀?

顺治干了一件什么事 , 让安徽到现在都耿耿于怀?// //

南直隶是明朝经济的核心 , 经济发达 , 北京再牛 , 也要仰仗着南直隶的粮草 。 安徽作为南直隶一部分 , 继续吃香的喝辣的 。

到了公元1644年甲申之变 , 明朝灭亡 , 清军入关 , 形势就完全不一样了 。

清朝定都北京后 , 也有副都 , 但不是南京 , 而是他们起家的关外盛京(沈阳) 。 虽然最终消灭了明朝残余势力 , 但清朝意识到 , 必须削弱南京的政治地位 。 公元1645年 , 顺治二年 , 清朝在南京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 , 南京不再有副都地位 。

不过 , 江南省还是面积太大 , 经济太强 , 依然能对清朝产生威胁 。 顺治决定拆分江南省 。 公元1661年 , 也就是顺治十八年 , 顺治把江南省拆成东、西两部分 。 东边的叫江南右布政使司 , 西边的叫江南左布政使司 。 这时还没有出现江苏和安徽这两个省名 , 但江南左布政使司就是安徽的前身 , 从此和经济发达的江南右布政使司(江苏)分了家 。

到了康熙六年 , 公元1667年 , 正式的省名被批了下来 , 江南左布政使司改名安徽 , 取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 。 江南右布政使司改名江苏 , 取江宁府和苏州府的首字 。 江苏省会当时不在南京 , 而在苏州 , 一直到1760年 , 乾隆二十五年 , 江苏省会才迁到南京 。 有意思的是 , 从1667年到1760年这近百年间 , 安徽省会却一直留在南京 , 虽然名义上的省会是安庆 。


顺治干了一件什么事,让安徽到现在都耿耿于怀?

顺治干了一件什么事 , 让安徽到现在都耿耿于怀?// //

强大到“变态”的江南省被拆分 , 江苏其实是愿意的 , 想甩掉安徽这个“包袱” 。 江南省存在的时候 , 明显的苏强徽弱 。 江南省在明朝时 , 江苏部分的南京应天府 , 常州府、苏州府、松江府(上海)、扬州府 , 都是全国一线城市 。 安徽部分的府 , 比如合肥的庐江府、朱元璋出生的凤阳府、宁国府、安庆府、徽州府 , 整体实力要弱于江苏部分 。

苏皖分家后 , 江苏本就是雄厚的经济基础 , 又靠海 , 经济继续强势 。 但安徽分家后成了内陆省 , 劣势一下子就出来 , 只能以农业为主 。 江苏农业也发达 , 同时还有发达的工商业 , 生意都做到全国了 。 有人说安徽有徽商啊 , 没错 , 但徽商只是籍贯在徽州 , 他们更多的是在江苏经商 , 赚的钱都肥了江苏 。


顺治干了一件什么事,让安徽到现在都耿耿于怀?

顺治干了一件什么事 , 让安徽到现在都耿耿于怀?// //

安徽和河南都是内陆省 , 但河南地理位置好 , 处在国家之“中” 。 安徽虽然离长三角更近 , 但长三角的辐射到了安徽明显弱了下来 , 还让安徽偏离了河南、湖南这样的“国家中轴线” , 吃了大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