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二〇一五年的秋天 , 我来到西安(也就是当年的长安城) , 距离二十二岁的玄奘首次跨入这座城市的大门将近一千四百年 。 西安这个与玄奘齐名的城市拥有超过八百五十万人口 , 这是玄奘伟大西行之旅的起点和终点 , 西安市最重要的建筑大雁塔就是玄奘遗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 。

大雁塔建于公元六百五十二年 , 由当时年逾五十岁、从印度回国的玄奘主持兴建 。 那时的玄奘已远不如二十二岁时那般热切而机敏 , 但肯定比当年更睿智 。 唐高宗(唐朝的第三位皇帝)要他造一座建筑物来安置他从印度请回的经文和佛像 。 大雁塔是依照玄奘在印度所见的佛塔设计建造的 , 完工后即成为长安城内最宏伟的建筑 。

一般观光客都会登上大雁塔 , 我也不例外 , 登上去看着整个西安 , 俯视着熙熙攘攘的街道和源源不断涌来大雁塔的参观者和朝圣者们 。 当时年迈的玄奘在塔建成后 , 一定也曾站立于此 。 我想象着他站在同一个地方 , 在历经百千磨砺后该感到多么自豪 。 他挑战皇帝 , 远离家乡成了通缉犯 , 横越最艰苦的沙漠和高山 , 到了一个陌生国度 , 十七年后返回家乡 , 受到英雄般的欢迎 。


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

中国陕西 西安从大雁塔看出去的西安城

玄奘在长安的那几年学习了佛教哲学 , 并深入学习了印度的古老语言梵文 。 他向许多来自西方佛土的伟大上师学习 。 在他的记录中特别提到了两位上师 。 这两位上师蜚声海外 , 信徒如云 。 但正如在洛阳和四川时 , 玄奘很快就娴熟于所有的学业 。 其中一位老师甚至赞叹说:“玄奘将圆满释迦的法教 , 他将成为日行千里之驹 , 他将令智慧之日更为灿烂 。 可叹我们年迈体衰 , 恐将无法见证那样的一天 。 ”

玄奘对佛法经典的精通娴熟令他如夏日夜空中的明星般闪耀 。 他非常轻易地就能掌握最复杂的教义 , 这样的能力再度勾起他在四川时的渴望 , 这份渴望一直驱动着他 , 最终让他决定前往印度这个神秘的国度 。 从许多住在长安的学者口中 , 他听说了伟大的那烂陀佛学院 , 那儿聚集了最伟大的佛法心灵;那烂陀寺的伟大住持、全知的戒贤大师对经典及论典非常精通 。

公元六百二十七年 , 玄奘决心前往印度 , 然而唐朝的政治在短暂稳定后再度动荡 。 年轻的唐太宗在杀了自己的兄弟 , 并强迫自己的父皇退位后登上了皇位 。 因为新登基的皇帝年纪尚轻 , 来自不同背景的势力想要利用他的治国经验不足颠覆唐朝政权 。 西域诸国的叛乱几乎一触即发 , 空气中弥漫着猜忌和恐惧 。 皇帝为了巩固政权 , 平定局势 , 降旨关闭边境 。 为了防范间谍进出长安 , 商人们必须接受严苛的检查 , 而当地人则被禁止离境 。 玄奘反复提出申请 , 请求皇帝允许他到印度去学习 。 他提到中国寺庙迫切需要接触佛教的原始经典 , 希望能把真正的佛经带回中国 , 他强调了这对于中国佛教未来的重要性 。 玄奘去印度学习的请求一 再被太宗皇帝拒绝 , 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 , 他决定挑战皇令 。

跨越须弥山

公元六百二十八年 , 一个寒冷的秋日傍晚 , 夕阳余晖在长安城西边的地平线轻舞 。 融入在众多不同商人中的玄奘走出了玉门关 。 这是一个挑衅的行为 , 也是一个虔诚的行动 。 他挑战太宗皇帝 , 因为皇帝一再拒绝授予玄奘前往印度的许可 。 玄奘知道 , 这个叛逆的旅程如果被知晓 , 他将背上叛国之名 , 但年轻的僧侣并未被此后果所吓阻 。

根据玄奘的记载 , 在到达边境城市 , 踏上他的生命旅程前 , 他回首长安 , 并向观世音祈请:“请保佑我 , 我已启程 , 为寻佛法甘露 , 在这充满未知的黑暗中 , 请如明灯般指引我 。 让这次成为我最后一次回首长安 。 我在此发誓 , 若未亲抵证悟之树 , 决不回迈长安一步 。 ”


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

中国甘肃

踏上丝路

玄奘踏上了古老的丝绸之路 , 这是一条贸易路线 , 将东亚的长安与西方连接起来 。 这条路线形成了一条横穿中亚的走廊 , 途经中国的陕西、甘肃和新疆 , 越过天山山脉的雪峰 , 进入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 , 再一路延伸至土耳其和希腊 , 最终到达欧洲 , 也就是当时的罗马帝国 。 还有一条贸易路线向南穿过喀什噶尔古城通往阿富汗 , 途经著名的开伯尔山口进入巴基斯坦后 , 与另外一条同样闻名于世的贸易路线(即印度大干道)会合 。

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贸易往来 , 也是不同地域之间意识形态、宗教哲学和各种发明的交流通道 。 正是丝绸之路将中国发明的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世界上第一部活字印刷品就是《金刚经》)传向了世界 。 当时中国以外的国家对纸钞完全陌生 , 因为所有人都使用硬币 , 贸易商经由丝路将纸钞从中国介绍出去 。 罗马人通过丝路认识了中国面条 , 探险家马可·波罗把中国面条引介给罗马人 , 这些面条日后就演变为现在的意大利面 。 在数学领域 , 印度将“0”这个数字介绍给世界 , 而阿拉伯人则教会了我们代数 。 在丝路上的朝圣者会停留在沙漠的洞穴中创作 , 比如高昌和敦煌石窟;阿富汗的佛教徒则因着虔诚心的启发 , 在巴米扬的岩石上首创岩石油画 。 丝路也因这所有的创新与想法 , 而成为人文的生命线 。 佛教也经由丝路 , 从其发源地印度传至阿富汗 , 继而传至中国西域 , 再缓缓进入中国东部 , 最终到达朝鲜和日本 。


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

中国甘肃 位于兰州的千佛洞

玄奘沿着这条丝路抵达今天的兰州 。 兰州这座城市因位于黄河沿岸 , 而成为一个受欢迎的贸易中转站 。 根据记载 , 玄奘就是从兰州渡过黄河的 。

在玄奘的记录中 , 渡过黄河是一个小小的里程碑 , 但它重大的象征意义却不容低估 。 在当时 , 文明开化的天朝大国和西域蛮夷地之间的天然分界线就是黄河 。 跨过黄河 , 玄奘便正式离别了他所熟悉的中原 , 进入了充斥着敌意的异国他乡 。 在不同的历史记载中 , 通常视兰州为一个坐落在中国边境的贸易城市 , 既繁荣又有着丰富而多样的文化 , 是一个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 。

我来到的地方据说是当年玄奘渡河的地点 , 如今这里建有玄奘与小说《西游记》中他的三位同伴的塑像:孙悟空、猪八戒和沙悟净 。 《西游记》是明朝人吴承恩的著作 , 创作时间晚于玄奘的实际旅行时间好几个世纪 。 小说将玄奘描述为 一位软弱的僧侣 , 他一再陷入困境 , 总需要他的三位随行徒弟来拯救自己 。 塑像伫立在泥泞的黄河岸边 , 紧邻着一个拥堵的交叉路口 , 来来往往的人群路经被汽车尾气淹没的玄奘 , 对他的塑像视若无睹 , 似乎他们早已忘了兰州这座城市辉煌的过往 。


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

中国甘肃 玄奘跨越黄河开启了西行之旅 。 如今 , 玄奘师徒四人的雕像伫立于此 , 记录了这一壮举 。

从兰州开车两小时就到了炳灵寺石窟 , 玄奘在记录中没有提到这个石窟 , 但在他西行的时代 , 这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地标 。 石窟是在玄奘出生前一个多世纪建造的 , 它有一尊高达三十米的弥勒佛像 , 文献上记载 , 它与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很相似 。

从兰州渡过黄河后 , 玄奘在进入瓜州前到了沙漠城市凉州 。 这时皇帝已经发现了玄奘的挑衅举动 , 因此颁布皇命捉拿“叛僧” , 传令将他带回长安问罪 。 边境守卫都收到了命令并开始捉拿他 。 为了躲过这一切 , 玄奘日藏夜行 。

玄奘抵达瓜州时已伤痕累累 , 筋疲力尽 。 他的脚上起满了水疱 , 皮肤在烈日灼晒及风沙摧残下粗糙得像皮革 , 甚至他的马匹在到达瓜州后也因沙漠的恶劣条件而丧生 。 他的旅程才开始 , 他尚未离开国境 , 就已被逼到绝境 。

石磐陀和沙之海

瓜州是坐落于戈壁沙漠里的一个边防前哨 , 也是穿越大戈壁前补给饮水和食物的最后停靠站 。 然而玄奘一到达瓜州 , 立即被州吏认出并逮捕 。 这位州吏恰巧是一位佛教徒 , 对玄奘的西行追寻之举很是同情 。 他告诉玄奘 , 虽然他收到长安的通缉令 , 但决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玄奘通过 , 但玄奘必须在政府发现他前穿越戈壁 。 横跨戈壁绝非易事 , 除非玄奘能找到一位有经验的向导 , 引领他跨越如海的沙漠 。

如今的瓜州是沙漠中的一座小镇 , 只有一条主街贯穿镇中央 , 街的两边零散分布着一些小商铺 。 当然 , 这是一座近几十年来新建设的乡镇 , 当年玄奘停留过的瓜州已被时间的长河吞噬 , 唯有沙中重叠的废墟可以作为它曾经存在的证据 。

古老的瓜州镇跟中国电影里所呈现的沙漠驿站很像 。 整个镇子是用长方形护城墙围起来的 , 城墙四角有高的瞭望台 , 显然那是军事哨站 , 用来抵御来自沙漠的外敌 。 我从其中一个瞭望台看出去 , 除了辽阔的沙漠 , 什么也看不见;除了静默 , 什么也听不见 , 这些就是玄奘接下来的挑战 。

在瓜州的废墟中 , 留存着摇摇欲坠的瓜州寺 。 玄奘提到过这座寺庙 , 以及寺中巨大的弥勒佛像;玄奘会在佛像前长时间地祈请 , 他诚挚而热烈地祈请菩萨给予他指引 。 他的旅程才开始 , 却已遇到如此多的障碍 。

正是在瓜州的这座弥勒殿里 , 玄奘第一次与名为石磐陀的胡人相遇 。 石磐陀是一位健壮的中亚商人 , 他正在瓜州为接下来的行程补充所需 , 当他在寺庙中遇见玄奘后 , 就请求僧人为他传授在家居士的“五戒” 。 玄奘加持了他 , 在谈话中玄奘告诉石磐陀 , 自己急着去印度 , 石磐陀同情玄奘 , 同意引领他跨越戈壁 。 石磐陀告诉玄奘 , 在玄奘迫切需要向导的时候 , 他恰好因缘际会地来到这里 , 由他为玄奘担任向导应该是上天的安排 。 这般幸运的时刻 , 让玄奘回想起那个海上绽放石莲花的梦境 , 他打心底里相信 , 石磐陀是弥勒菩萨赐给他的加持 , 菩萨确实在回应他的祈求 。


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

中国甘肃 瓜州寺玄奘初见石磐陀的弥勒殿

玄奘跨越戈壁 , 是他印度之旅中最值得庆贺的篇章 。 这段旅程也启发了小说 《西游记》的创作 。

玄奘和石磐陀在一个凉爽的沙漠夜晚启程 , 在黑暗的掩护下迢迢而行 。 石磐陀已经在这条路上多次往来 , 因此对路线很有把握 。 他告诉玄奘 , 他们在到达玉门关前绝不可以歇脚 , 否则到了天亮 , 他们会完全暴露在烽火台守卫们的眼皮底下 。 玄奘提到他和石磐陀卸下马背上的行李 , 各自打开铺盖准备休息 , 等待下一次天黑时再次启程 。 玄奘心中充满喜悦 , 他已置身于戈壁沙漠深处 , 离印度更近了一步 。 然而此刻他筋疲力尽 , 很快便在漫天繁星下的沙漠里进入梦乡 。

然而 , 他被一阵窸窸窣窣的脚步声惊醒了 。 假寐中 , 他看到自己深信不疑的向导正手持一把短剑向他走来 。 玄奘意识到 , 石磐陀正准备趁他睡觉时杀掉他 。 此时玄奘的性命危在旦夕 , 却一筹莫展 , 他唯有迅速起身坐直 , 并开始念诵《心经》 。 看到一位僧人为求保命而诵经祈祷 , 石磐陀犹豫着停下脚步 , 并且扔掉手中的短剑 。 听着《心经》中的偈文 , 石磐陀为自己竟然试图杀害一位在睡眠中的僧人而感到羞愧难当 。

第二天早上 , 玄奘见到充满悔恨的石磐陀 , 他拜倒在玄奘脚下 , 并坦言自己后悔做出协助玄奘穿越沙漠的决定 。 他解释说 , 如果不能在五座烽火台中的一座获得补给 , 接下来的沙漠之旅很可能是死路一条 , 而这些烽火台一定已经接到了逮捕玄奘的命令 。

如今所有人都知道 , 玄奘是朝廷通缉的叛国犯 , 而他 , 石磐陀 , 很可能因帮助叛国犯出逃而被处死 。 他向玄奘忏悔 , 说自己出于沮丧 , 以及对协助叛国者而可能被治罪处死的恐惧 , 才试图趁玄奘睡觉时将他杀掉 , 但是听见玄奘念诵《心经》 , 让他无法下杀手 。

石磐陀恳求玄奘:“前面的路充满了危险 , 如果继续往前 , 我们都会丧命 。 大师啊 , 我们还是休息一下 , 然后返回瓜州吧!”玄奘拒绝了石磐陀的请求 , 他说自己不在乎前途有多危险 , 无论石磐陀是否做他的向导 , 他都要继续西行 。

玄奘与石磐陀彼此协商后 , 决定分道扬镳 。 石磐陀家有老小 , 他无法像玄奘一样置生死安危于不顾 。 他也请求玄奘 , 要是在某个烽火台被守卫逮捕 , 万万不要供出他的名字 , 否则他将被以共犯之名治罪 。 在玄奘孑身一人启程之前 , 石磐陀尽可能详细地为玄奘讲解了走出戈壁的路线 。


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

中国新疆 戈壁沙漠

玄奘西行印度一共十七年 , 一路上曾与许多像石磐陀这样的人有过交集 。 这一次的短暂交往 , 不只对玄奘的旅程 , 甚至对他的历史遗产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而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

很多人相信 , 是石磐陀的故事激发出有关孙悟空的创作灵感 , 也就是《西游记》 中人人津津乐道的猴王 。 现代人更熟悉小说中虚构出来的玄奘 , 而不是那位令我试图一路寻访、追溯其旅程的真实的玄奘 。 很显然 , 在小说虚构的情节里有着所有令人兴奋的元素 , 好人打败坏人、正义战胜邪恶等我们渴望看到的情节 。

孙悟空与石磐陀有着显而易见的相似点:他们都是在玄奘最绝望无助时出现的 , 不仅提供向导 , 也担任护卫;玄奘真切地相信石磐陀为菩萨所赐 , 而孙悟空恰恰被刻画为观世音菩萨派来辅佐玄奘的护卫;他们都曾向玄奘发起反叛的攻击 , 偏离了自己护卫的角色;有意思的是 , 他们也都被玄奘借由念诵《心经》而收服 。 顽皮不羁的猴王孙悟空力大无穷、所向披靡 , 然而只要玄奘念起《心经》 , 他便俯首听命 。

寻找自己内在的观世音

在石磐陀离开后 , 玄奘深入戈壁 。 他是孤独的 , 形单影只 。 天无鸟踪 , 地无兽迹 , 水尽草竭 。 他无法辨认方向 , 只能靠日出日落的指引 。 石磐陀强调 , 他存活的唯一希望就是直接抵达野马泉 , 那是一小片可供他休息的沙漠绿洲 , 在那里可以找到解渴的水源和喂马的青草 。

“如果错过野马泉 , 你将会死 。 ”石磐陀如此警告 。

穿越戈壁的第三天 , 一场猛烈的沙暴袭来 , 玄奘完全失去了方向感 。 浓厚的沙云完全吞蚀了太阳 , 他连前方几米都看不清 。 混乱中 , 他把水袋弄掉了 , 然后看着最后一丁点儿水渗入干燥的沙中 。 他已经把在瓜州补给的所有食物全部耗尽 。 水尽粮绝 , 而距离野马泉尚有数日的行程……如果他的方向是正确的话 。

玄奘记载 , 自己漫无目的地游荡了五天四夜 , 没有食物 , 滴水未进 。 从时间上来看 , 他不只应该已经到了野马泉 , 而且应该已经走出戈壁了 。 无可避免的是 , 沙漠中的魔鬼开始慢慢吞噬他 。 他开始失去信心 , 怀疑自己是在原地绕圈 , 在没有围墙的沙漠迷宫里打转 。 这样的念头折磨着他 。 他大口地喘息 , 导致嘴唇开裂 , 却渗不出一丝血液 , 因为他的身体已严重脱水;吸入的空气炽热得几乎在灼烧他的双肺 。 他一直为自己坚强不摧的意志力感到自豪 , 如今当他直面死亡时 , 却被恐惧逐步吞噬 。

他一直以为自己的佛法修持会让他在面对死亡时从容不迫 。 他简直是大错特错 。 死亡的焦虑和恐惧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击垮了一个意志最为坚强的人 。 玄奘说自己像孩子一样痛哭 , 滚烫的泪水火辣辣地划过他起满水疱的面颊 。

玄奘已一无所有 , 更严重的是 , 他已经放弃了求生的意愿 。 他将丧命于此 , 他的身体将渐渐被沙漠吞噬 , 如同此前无数葬身荒漠的旅人一样 。 玄奘躺在地上 , 准备迎接死亡的降临 。

念诵《心经》的偈文让他忆起佛陀的开示:生命如花蕊上的晨露般短暂 , 亦如梦境般虚幻无实 , 生命短暂且没有自性 , 不过是一场幻觉的奇幻显现 。 为何要恐惧死亡?玄奘开始意识到 , 是的 , 他已濒临死亡 , 而他所经历的痛苦 , 源于他对当下情境的焦虑和恐惧 。 对当下情境的焦虑和恐惧 , 这本身就是一场幻觉 。 佛陀的教导让玄奘冷静下来 。 在将惊恐抛开之后 , 他得以攒起最后一点儿力气 , 从沙中站了起来 。 他爬上马背 , 勉强抓住缰绳 , 试图朝向自己以为的西方前进 。 但无论他怎么牵拽 , 这匹马都坚持走另一个方向 , 最终他放弃了和马的较量 , 任由马带着自己去向它想要去的地方 。

经过几小时梦境般的游荡 , 突然间 , 玄奘被地平线上某种闪烁的光惊醒 。 他看见了绿草和闪烁着波光的池水 。 马儿竟然认识来这里的路——他们找到了野马泉!玄奘跳进水塘 , 和马儿痛饮池水 。

对我来说 , 玄奘在戈壁中活下来的故事 , 表现出祈祷和发愿的力量是如何产生的 。 祈祷平息了玄奘的焦虑 , 使他得以冷静地评估形势 , 而不被情绪淹没;他得以掌握当下的情形 , 而不受制于情绪 。 能观照当下 , 而不沉醉于情绪之中 , 一个人便得以与他的内在相连 , 对于玄奘来说 , 那便是他自身内在的观世音菩萨 。

玄奘在戈壁中的经历让他真正认识到自己将会面对的挑战 , 意识到自己可能有为之赔上性命的危险 。 他勉强死里逃生 , 但也因此认识到 , 他不仅是走在一条通往印度的外在道路上 , 同时也是走在一条通往自我发现的内在道路上 。 这是一条自我探索之路 , 一次内心的朝圣 , 一段丝毫不亚于外在挑战的旅程 。 而这段内心旅程中他所要战胜的最强大的敌人就是他自己 。

在通往野马泉的沙漠之路上 , 玄奘发现自己内心有着对佛法无可动摇的信仰 , 以及决不放弃的决心 , 这份信仰和决心不仅是支撑他一路去往印度的动力 , 也一步步将他塑造成我们今天所知的模样 。


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

本文摘自《皓月当空:重走玄奘之路》 , (不丹)帕武 著 , 丁乃竺 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