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樊建川:2005年开了五个馆,创造了一个奇迹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口述︱樊建川:2005年开了五个馆 , 创造了一个奇迹

博物馆是神圣的 , 高不可攀 , 我怎么可能建一个呢

尽管有这么多的收藏品 , 但我当初没有想到可以建博物馆聚落 , 对自己信心不够 。 1999年9月 , 建川博物馆成立 。 申办博物馆 , 主要是以博物馆的名义购买文物可以避免一些法律上的纠纷 , 比如东西是抄家抄出来的 , 卖给房地产公司 , 就是犯法 。 当时并没有想马上要有一个物质形态的固化的博物馆 , 只想在哪个地方修一个房子 , 两间 , 几百平方米 , 东西搬进去就叫博物馆了 , 不敢想一个大的博物馆 , 大的博物馆是神圣的 , 高不可攀 , 我怎么可能建一个呢?从来没有想过 。

2001年觉得很有必要搞一个展览 , 就花了二十万 , 4月在成都四川省博物馆租了一个场地 , 办了一个展览 。 我请了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馆长、军事博物馆的馆长来剪彩 , 他们看到我的藏品就吓倒了 。 卢沟桥的馆长说 , 建川 , 你能不能到我们卢沟桥来做一次展览?卢沟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纪念中国抗战的顶级殿堂 。 我说 , 我这些东西可以吗?他说很好 , 我便到卢沟桥去做了一个月展览 。 我发现我的东西不比别人的差 。 展览完后 , 国家文物局的领导专家过来看 , 也大为吃惊 。 他们有点搞不懂了 , 民间收藏怎么有那么高的水平 , 一方面怕是赝品 , 另一方面也想鼓励民间收藏 , 问我能不能做一次鉴定 。 那一次 , 在北京当场就鉴评了十四件国家一级文物 。 我想 , 卢沟桥可能有成百上千件国家一级文物吧 , 顺便问了卢沟桥馆长 , 他说 , 只有几件 。

我忽然有了底气 , 一下子觉得自己的文物不比别人差了 , 不管怎么说 , 办博物馆首先是文物 。 我又仔细观察了卢沟桥的房子 , 我是做房地产的 , 觉得也没有什么了不起 。 后来我们又到香港办展 , 影响也很大 。

到香港去展览 , 我是用拉杆箱把文物直接拉去的 。 在香港展出后 , 回来就被理抹(追究)了 。 开玩笑 , 未经报批就把国家一级文物拉到香港 , 文物局就通报批评我们 , 要我写检查 。 我只有写 , 还盖了我们的章 。 也是万幸 , 没有丢失 。 丢失一件都会被判刑—那是国家一级文物呀!

这时 , 我才开始有自信—我也可以建博物馆了 。 本来想收藏后捐给一个博物馆就完了 , 在北京、香港展览之后 , 我完全改变了想法 。 第一 , 原来我的藏品那么好 , 第二 , 原来我也可以修博物馆 , 这两点让我觉得我也可以做 。

知道博物馆做出来一定是赔钱的 , 但我一直想做 。 200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 这是一个甲子 , 是我们民族的一个大事 , 我想 , 我必须有所舍弃了 。

因为我是控股的嘛 , 我说服我的股东 , 大家一起来做博物馆 , 他们也很支持这个想法 。 四川有两千家房地产开发商 , 少我一个没关系 , 收藏战争更有意义 。 中国十三亿人 , 要有一部分人去承担责任 , 去考虑一些更长远的事情 。 其实我有点蠢 , 有种使命感 , 觉得这个事就该我干 。

博物馆聚落

最开始想修一个大房子 , 把东西全放进去 , 但是不行 , 有“文革”时的东西 , 有抗战时的东西 , 还有一些民俗的东西 , 我就郁闷 , 这个房子很大啊!我又比较其他博物馆 , 觉得博物馆建得庄严巍峨 , 实在是有点扯 。 我又想建三个房子 , 把三类东西分别放进去 , 但还是觉得不对 。 四川天府之国那么漂亮 , 能不能把景观、建筑和题材融合 , 让博物馆小型化?于是三个系列的博物馆变成了三八二十四个 , 加上还有一些题材要放进去 , 就形成了更多的博物馆 。

有了这样的想法 , 理念就建立起来了:一定要多 。 让别人来看 , 不要看一个馆跑很远 , 像我在北京、上海 , 包括外国 , 跑很远看一个奥斯维辛 , 跑很远看一个诺曼底 。 在一起就好了 , 可以省时间 。

那么 , 一个馆要建多大呢?小时候我觉得一节课四十五分钟是老师说的 , 大了看书才知道是科学 。 于是 , 我就很明确地按四十分钟的参观时间来建馆 , 保证新鲜感 。 我不建大博物馆 , 转四个小时 , 最后疲惫不堪 。 另外 , 不要把不同内容的文物放在一起 , 一定要细分 , 不要一幢大房子里边装许多东西 , 像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 , 包括埃及的 , 中国的 。 当时这样做有道理 , 今天我再这样做 , 就没有道理了 。

有人可能觉得奇怪 , 樊建川为什么没有把抗战系列、红色年代系列、民俗系列放在一起?其实这是生活常识 。 我们读书的时候 , 课程的安排都是分开的 , 数学完了语文 , 然后是美术、体育 , 没有一个学期全讲化学 。 为什么分开上课?就是转移兴趣 。 那么 , 观众看完川军抗战馆 , 换个题目看兵器馆 , 看完兵器馆 , 又换个题目看三寸金莲馆 , 看完三寸金莲馆后看红色瓷器馆……我想让观众一直保持新鲜感 。

现在叫博物馆聚落 , 是一个很文质彬彬的词语 。 刚开始的想法是叫“博物馆超市” , 即把博物馆的神圣性打破 , 使之成为一个邻家的普通的文化业态 , 每一个馆花几块钱看 , 价廉物美 。 我们中国有博物馆的时间很短 , 百年左右 。 在欧洲 , 博物馆也不过几百年历史 。 我总觉得博物馆被赋予太多神圣性 , 很庄严 , 我觉得博物馆要扑下身子 , 卸下架子 。 平时我需要买一个可乐或者火腿肠 , 就去超市 , 这是生活的需要 。 有心理需要的 , 就去博物馆超市 , 博物馆就是提供精神产品和文化产品的超市 。 我一直认为“博物馆超市”比“博物馆聚落”好 , 但是大家都反对 , 就随了大流 。 “博物馆聚落”这个名字也是我想出来的 。

既然是博物馆超市 , 就可以通过十年二十年慢慢扩大 , 做一些配套 , 像客栈、酒店、餐厅、影视、夏令营、培训、茶馆、古玩店、旅游商店、会议室等 , 这样就可以发展旅行商业地产 , 养活自己 , 博物馆就可以存活下去了 。

这些问题想清楚了 , 博物馆聚落是个什么样子也就清楚了 。 第一 , 建筑应与题材和文物吻合;第二 , 我的馆聚集多了 , 就有更多的商业空间;第三 , 符合人们的文化休闲需求 。

然后就考虑规划用地 , 先想一百亩 , 又想两百亩 。 看了宋城 , 觉得五百亩是适中的 。 筹建博物馆的时候 , 别人最不理解的就是为什么要五百亩地 。 一般省博物馆三五十亩地 , 一般市博物馆二三十亩地 , 我坚持要五百亩地 , 我的想法非常超前 。 但现在看来还是偏小 , 如果当时再敢想一点 , 有八百亩地 , 一千亩地 , 更有余地和空间 , 那就更牛了 。

哪有五百亩地给我做博物馆

为了选择落户的地点 , 我去北京、上海、重庆等很多地方考察过 。 因为我是房地产商 , 他们认为我是骗他们的—五百亩地拿到手后 , 二十亩地用来建博物馆 , 剩下的四百八十亩地来搞房地产开发 。 当时我是都江堰市区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 , 也找了都江堰市很多次 , 他们怎么也不相信建博物馆需要五百亩地 。 领导们觉得我是在圈地 , 以建博物馆的名义忽悠他们 , 甚至有官员明说 , 我们这点经验是有的 , 你建川也当过市长 , 别来害我们嘛 。 我口水说干了也没有人相信 。 后来大邑县相信了我 , 他们相信我就是对了 , 我果然就把五百亩地全部用于建博物馆 。

建川博物馆落户安仁 , 有时候我觉得这是天意 , 老天爷安排的事情 , 一个人想努力是办不到的 。 大邑县安仁古镇 , 是“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名之 , 始建于唐朝 。 安仁镇的人文环境和我们的博物馆一脉相承 。 一是安仁公馆群是民国建筑 , 与我百年收藏的方向吻合 。 二是刘湘是抗战名将 , 它又是一个抗战之镇 , 与我抗战系列馆吻合 。 三是刘文彩是阶级斗争人物 , 刘文彩的庄园在“文革”期间是拿来做阶级斗争教育的 , 所以它是一个“文革”之镇 , 与我“文革”系列馆吻合 。 四是2003年时 , 只有安仁镇能拍卖到五百亩地 , 价格也便宜 , 几万元一亩 。 五是安仁镇是历史文化名镇 , 建筑高度不能超过十三米 。 这样 , 永远没有烟囱、高楼来压迫我的馆 。

2003年4月 , 安仁建川文化公司在大邑县注册成立 。 同年 , 我们出资五千万收购了十几个老公馆 。 安仁建川文化公司最初在刘文辉公馆办公 , 一办好几年 , 奢侈哟 , 又很气派 , 博物馆修好后才搬离 。 2003年的安仁镇 , 黑灯瞎火 , 从成都过来开车要两个多小时 , 很多人都觉得没有希望 , 都认为我会彻底栽在这个镇上 。

作为商人 , 赚钱是本职工作 , 但安仁这个项目我确实是求名不求利 。 我相信安仁这个项目肯定会被记入史册 , 哪怕有一天我离开了 , 人们都还会来安仁 。 如果有人给樊建川竖个大拇指 , 而不是说樊建川糟蹋了安仁 , 我就心满意足了 。 我把户口迁到安仁镇树人街44号 , 正儿八经是安仁镇居民了 , 县委县府聘我为安仁镇荣誉镇长 。 “樊镇长” , 我很喜欢 , 可惜没有人这样称呼我 。

一生最忙的九个月 , 完全是拼命了 , 硬是打开了五个博物馆

公司4月成立 , 5月 , 建川博物馆聚落项目被列为成都市人民政府重点项目 。 6月 , 《安仁文化旅游策划》方案通过省市县有关部门及专家审定,在建川博物馆的建设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后 , 我在2003年12月的员工述职报告扉页上写道:

安仁项目是特别的 , 在中国、在全世界也是特别的 。 是空前绝后的事情 。 我们从事这项工作 , 充满了挑战与创造 。 当然 , 大家都有自己不同的岗位 , 将自己的本职工作搞好 , 就是参与这个伟大的事业了 。

元月七日


口述︱樊建川:2005年开了五个馆,创造了一个奇迹

口述︱樊建川:2005年开了五个馆 , 创造了一个奇迹// //

2003年12月员工述职报告扉页

我的第一个目标:2005年8月15日开八个馆加一个广场 , 后来改为五个馆:中流砥柱馆、正面战场馆、川军抗战馆、援华美军馆、抗日战俘馆 。 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日 , 建川博物馆必须在这天开馆 , 这五个馆必须抢出来 。 虽然时间紧了一点 , 但觉得问题不是很大 , 因为我们已经冲上跑道了 , 可后来谁也没有想到遇到了土地问题 。

2004年4月开始挖地撬土 , 中途等了几个月的土地批文 , 真正大规模的开工 , 已经快年底了 。 2004年11月到2005年8月15日 , 前后不到九个月 。 九个月建五个博物馆 , 那完全是拍着脑袋说干就干 , 还干出来了 。 从打桩修房子 , 到最后陈列好 , 灯光什么都做好 , 真是不可思议 。 当时 , 每个馆的工地上都立着倒计时的木牌 , 我经常晚上睡在工地上 , 垫几张建材包装用的纸板 , 睡两三个小时 。 我有一张照片 , 晒那么黑 , 天天在建筑工地上骂人 , 死打难缠 , 这边装电梯 , 那边装玻璃 , 顶还没有封 , 就开始布展柜 , 8月15号开馆 , 三天前都觉得不行 , 就是这么拼出来的 。

全世界都没有九个月建了五个博物馆的 。 说实话 , 现在让我拼也拼不出来了 。 不是因为年龄 , 是无知者无畏 。 留下许多隐患 , 开馆后再慢慢来改造 。 改警报 , 改通道 , 改安全设施 , 一塌糊涂地改 。 我一直认为 , 这是我一生中最忙的九个月 , 硬是打开了五个博物馆 , 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 。 当时人人都不相信 , 没有人相信能完成 , 包括成都市的市长书记 。 他们说 , 九个月 , 把房子修好都不错了 , 还要陈列 , 陈列至少要几个月呀 。 现在我们陈列一个馆也要几个月 。 那时还不知道陈列、布展、灯光、安防等有如此麻烦和复杂 , 真正是乱干、蛮干 , 好在抗战先烈的在天之灵保佑 , 干成了 。


口述︱樊建川:2005年开了五个馆,创造了一个奇迹

口述︱樊建川:2005年开了五个馆 , 创造了一个奇迹// //

2005年抢工期 , 晒那么黑

预展是一个借口 , 实际上是硬干 , 硬上

五个博物馆于2005年8月15日如期开放 , 我叫“预展” 。 为什么呢?因为还未审批下来 。 中流砥柱馆相对简单一些 , 正面战场馆、川军抗战馆、援华美军馆、抗日战俘馆、壮士广场、手印广场都有麻烦 , 都是新鲜东西 , 上面没遇到过 , 程序走得慢一点 , 可以理解 。

审批可以慢慢走程序 , 但“八一五”这个日子到了 , 怎么办?“预展” , 征求观众意见嘛 , 开了再说 。 预展是一个借口 , 实际上是硬干 , 硬上 。 这需要胆量 , 如果其间出个问题 , 哪怕出个公共事件 , 比如一个人摔死了 , 可以直接判你的刑 。 这个很危险 , 但我把它开了 。

开馆前 , 8月1日《人民日报》有报道:“樊建川先生筹资建立的大型系列博物馆 , 是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隆重献礼 。 拟于今年开馆的其中五个分馆:共产党抗日军队馆、国民党抗日军队馆、川军抗战馆、援华美军馆和抗日战俘馆 。 专家们还认为 , 该馆规模大、实物多、品级高、陈列新颖、建筑精美 , 完全有条件成为高规格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学术研究基地 。 ”8月13日 , 中央7台《乡约》栏目播出了有关我们的四十分钟的专题节目 。 8月16日 , 中央1台晚间节目有我们的专题报道 。 陕西电视台《开坛》栏目也播出了专题节目 。

8月17日 , 《人民日报》要闻版刊发了《从历史走向未来》的评论员文章 。 文章说:

四川建川抗战博物馆在8月15日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里如期开馆了 , 这是对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的纪念 。

…………

尤为令人感动的是 , 这个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博物馆 , 是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先生个人筹资建立的 。 为此 , 他付出了二十多年的努力 , 所属企业几乎所有的经营收入都投入到博物馆的建设之中 。 二十多年来 , 从收集文物到整理陈列 , 从筹集资金到购地建馆 , 樊先生经历了怎样的曲折与艰辛 , 耗费了多少的心血与精力 , 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 对于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义举 , 人们表示由衷的敬意 。

…………

预展三个月 , 参观人数近十万 。 我们收到很多留言 , 相当一部分人与我们联系 , 要将家中多年保存的抗战文物捐给我们 。 预展后 , 我们根据上级部门的意见做了一些整改 , 比如一些馆名改了 , 共产党抗日军队馆改成中流砥柱馆 , 国民党抗日军队馆改成正面战场馆 , 抗日战俘馆改成不屈战俘馆 。 12月27日上午 , 在红色广场有一个千余人的开馆仪式 , 算是正式开馆 。

开馆那天很奇怪 , 开馆仪式上我有个简短的发言 , 讲话时忽然下大雨 , 刚讲完话 , 就不下了 , 稿子上还有雨点子 。 我在稿子上写了几个大字:“苍天有眼” 。 后来 , 了解到就博物馆这块地下了雨 , 我不是摆玄龙门阵 , 有录像为证 , 还有上千人作证 。 巧合吧 , 锣鼓喧天 , 鸣放礼炮惊动老天爷了 。

馆长自白

这是开馆时写的 。 因为很多人不太理解 , 方方面面的 , 说什么的都有 。 我想 , 总得告诉人们为什么要办这个馆 , 同时想把它传承下去 , 交给国家 。 大概半个小时就写好了 。

为了未来、和平、族魂 , 收藏教训、战争、民俗 。 建川博物馆与安仁镇有缘 , 因为仁者安仁 。

厚积收藏卅年 , 借抗战胜利甲子之机 , 勃发而出 , 是人意 , 更是天意 。 不同内容、风格的博物馆聚集;不同行业、形式的服务业聚集;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融为一体 , 就是“聚落”的含义 。 可能与传统博物馆有差别 , 但这是民间博物馆的生存道理 。

社会宽松 , 政治清明 , 和谐为本 , 盛世收藏 。

建川博物馆是时代的产物 , 是社会各界关爱的结果 。 多谢了 , 多谢四方众乡亲!

举办博物馆艰难 , 维持博物馆更是艰难 。 祈愿众人继续出手相助 。 人生苦短 , 百年而已 。 而文物长寿 , 行话说:“纸寿千年” 。 木器、石器、铜器、瓷器、玉器寿命更长 , 他们应该与民族休戚相伴 , 绵绵相依 , 直至永远 。 我与同仁们的工作 , 仅仅是一个开始 。

建川收藏百年文物 , 盆地聚纳世纪风云 。 博物明志 , 宁静致远 。

博物休闲 , 身心双安 。 前车之鉴 , 后世之师 。 中华民族 , 永远平安 。

现在回过头去看 , 由朦胧地想建一两间房子放藏品 , 到做博物馆聚落 , 这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过程 , 不是什么很自觉的行为 , 它就是一种由喜欢产生的热爱 , 或者叫一种狂热吧 。 因为对文物的认识和喜欢 , 就想要把这个博物馆建起来 。

(本文摘自《大馆奴:樊建川的记忆与梦想》 , 樊建川口述、李晋西笔述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 2019年9月 。 澎湃新闻经授权发布 , 现标题为编者所拟 。 )


口述︱樊建川:2005年开了五个馆,创造了一个奇迹

口述︱樊建川:2005年开了五个馆 , 创造了一个奇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