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今年是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诞辰100周年 , 这所在历史上只有短短14年的现代设计的学校 , 其教育理念至今仍被探讨和采用 , 设计风格融入现代生活各处 , 生产模式深深影响着现代工业生产 。 本文将介绍包豪斯在关闭后 , 多彩和裂变的局面 , 以及一个现代主义乃至国际主义风格的衍生和发展 。

1919年4月 , 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在魏玛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设计的学校——国立魏玛包豪斯学校 , 它是在新艺术创始人、比利时的亨利·范·德·维尔德为校长的原魏玛艺术学校与艺术工艺学校合并的基础上 , 由格罗皮乌斯聚集当时一些前卫的现代艺术家们 , 共同就建筑、室内、家具、平面、纺织品、饰品的设计及工业化生产方面 , 实行教学和实践理念的全盘革新而成 。

包豪斯理念具有三个核心点: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进行 。 这些观点在当时是前卫的 , 其理论付诸的实践对于二战后的工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 。 只可惜 , 1933年4月 , 包豪斯学校止步于纳粹的压迫和被关闭 , 只经历了短短的14年 。

塞翁失马 , 焉知非福 。 那些移民和流转到美国及其他欧亚地区的包豪斯教师和学生 , 犹如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 由于他们在其后的传播和实践 , 使得包豪斯的教育理念至今仍被探讨和采用;设计风格已融入我们的产品各处;生产模式也深深影响着现代工业生产 。

对于包豪斯的历史 , 在就教师、教学和作品成果的介绍分析方面 , 我们多少耳熟能详 , 以至于我们很容易把它定格在1919-1933年那个黑白的、默片时期的认知中 。 在此 , 笔者将介绍包豪斯在关闭后的、多彩的和裂变的、一个现代主义乃至国际主义风格的衍生和发展 。

魏森霍夫住宅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斯图加特的魏森霍夫住宅

1927年 , 就在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在德绍重建包豪斯学校 , 亲自设计了包豪斯风格的校舍和教师住宅的第二年 , 由德意志制造联盟的领袖人物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和雨果·海林等人在德国西南部城市斯图加特的市郊魏森霍夫发起了一场现代主义建筑的成果展 。 得益于斯图加特的支持 , 密斯总体规划了世界上第一处包豪斯“白盒子”风格的住宅群落“魏森霍夫住宅” , 也称为“魏森霍夫白院聚落” 。 密斯邀请了当时欧洲当红的现代风格建筑设计师 , 如德国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布鲁诺·陶特、汉斯·帕尔茨希、彼得·贝伦斯、汉斯·夏农 , 还有在巴黎的瑞士人勒·柯布西耶、荷兰人J.J.P·奥德等来共同参与设计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魏森霍夫住宅

虽然这些建筑的风格都是白墙、平顶、钢筋混凝土和大玻璃窗 , 但每栋都有设计师自己的个性风格 。 柯布西耶设计了两层楼的双体住宅 , 奥德设计了独栋的连体排屋 , 夏农设计的是独栋住宅 。 格罗皮乌斯则采用了自己的预制板建造方式 , 而密斯的设计巧妙在于建筑内部采用了模块化装配 , 除了厨卫是固定的 , 其他空间都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

可以说 , 魏森霍夫住宅是欧洲现代主义建筑的试验成果展 。 那一次的展览得到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 它已不是以格罗皮乌斯为代表的包豪斯的个体宣言 , 而成为了以密斯为代表的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师们的集体宣言 , 同时也为包豪斯的现代主义风格在今后走去美国、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菲利普·约翰逊

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策展人菲利普·约翰逊对包豪斯的大师们非常崇拜 , 自从去过欧洲后 , 他就积极筹划把包豪斯风格引荐给美国 。 1932年 , 他与建筑评论家希区柯克一起举办了一场在世界现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价值的展览——现代建筑国际展览 。 在那次展会上 , 他不仅把包豪斯的设计风格 , 还把包豪斯的教师、教学理念和方式都详尽的展示了出来 , 并第一次用“国际风格”来形容这些前卫的设计师和他们的作品 。

这真可谓是“墙内开花 , 墙外香” 。 在德国颇受争议、甚至因政局原因而日趋举步维艰、最终被纳粹政府勒令永久关闭的包豪斯学校 , 在美国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 得到了他们建校初衷的那份乌托邦理想的归属感 。

包豪斯学校的关闭

1933年 , 德国魏玛共和国在内忧外困的积贫积弱中垮台了 , 取而代之的是带有强烈的、激进的民族情绪的政治右翼势力-纳粹党(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 第三帝国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是崇尚新古典主义的 , 对于公共建筑 , 要求达到把国家政权包裹在一个宏伟的、令人生畏的集权系统里的目的 。 他认为包豪斯建筑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阿尔贝特·斯佩尔设计的齐柏林运动场

尽管之前已是包豪斯第三任校长的密斯改变了学校非传统的教学方式、极力摆脱包豪斯对外的社会主义嫌疑(德绍时期的第二任校长汉斯·迈耶因是马克思主义者而被解雇) , 并多方奔走游说 , 但学校还是在那年8月被永久关闭了 。

那一刻 , 很难说这是包豪斯理想的覆灭 , 还是凤凰即将涅槃 。

我一直觉得包豪斯的发展要感谢三个人 。 第一位是新艺术风格的发起人 , 比利时的亨利·范·德·维尔德 , 是他推荐了格罗皮乌斯成为魏玛艺术和应用学校校长 , 才使得格罗皮乌斯因此而创建了更为纯粹的、功能主义的现代主义设计学校 。 第二位要感谢的是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策展人菲利普·约翰逊 , 是他把包豪斯引荐进了美国 , 并推崇为国际主义 , 为包豪斯之后在美国 , 继而走向世界奠定了契机 。 第三个就是纳粹党的元首阿道夫·希特勒 , 没有他反对 , 那些包豪斯的先驱原本是没有主观动机去往另一片陌生的 , 但事实证明是更适合生根发芽的沃土-美国 , 并借助二战后崛起的美国国力和科技的发展 , 进一步将包豪斯的影响力最终扩展到了全世界 。

“原教旨主义”

在以色列的首都特拉维夫有一个4000栋包豪斯风格白房子的住宅群落 , 它的区域面积东到伊本·戈维罗街 , 西到海边 , 南到阿伦比街 , 北到雅孔河 。 每栋楼房的占地面积不大 , 大多也几层楼高 , 方盒子形状 , 白色墙壁 , 水平玻璃窗 。 统一的包豪斯风格建筑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特拉维夫白城

为什么在这里会有与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风格运动相关联的建筑群落呢?

有个“原教旨主义”理论 , 就是当一个宗教传入其他国家 , 当地的教徒会比宗教原生地的教徒更为崇信这个宗教教义 。 在上世纪30年代 , 正是因为有一批从德国来的犹太建筑师 , 他们由于受到纳粹迫害 , 于是在返乡的行程中成为了包豪斯理念的“传教士” , 在特拉维夫盖起了这些包豪斯风格的住宅群落——特拉维夫白城 。 他们中有19人曾在德绍包豪斯学校学习 , 师从汉斯·迈耶 , 而另一些则是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和埃里希·门德尔松的学生 。

2000年 , 特拉维夫建立了一个包豪斯中心 , 2008年又建立了一个小小的包豪斯博物馆 。 因此 , 现在特拉维夫白城已成为了当地一个重要的旅游景区 。

移民美国

1928年 , 格罗皮乌斯离开了德绍包豪斯 。 他先去了柏林 , 但迫于纳粹压力 , 不久后又不得不离开柏林 , 去其他国家游走和演讲 。 1934年他加入英国国籍 , 继续从事教学和建筑工业化的研究 。 但由于国际局势动荡 , 他在伦敦的生活和工作并不如意 , 一些设计项目都只停留在纸面上 , 无法得以实施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格罗皮乌斯的住宅

跟同时期的笼罩着战争阴云的欧洲相比 , 美国可谓是安宁的天堂 , 人们都向往去到美国 。 1937年 , 格罗皮乌斯携家人和他当年的得意门生、设计钢管椅和家具的马赛尔·布劳耶来到美国 , 他们在马萨诸塞州的林肯为自己建了房子 , 同时也建造了几处集群住宅 。 设计风格自然是包豪斯的白色方盒子、钢筋水泥和水平大玻璃窗 , 而屋内的家具依然是布劳耶的钢管桌椅 。

之前提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策展人菲利普·约翰逊 , 多亏他把包豪斯风格介绍到美国 , 使得美国人对此趋之若鹜 , 继而又将其升华为一个属于全世界的国际主义风格 。 约翰逊之后又师从于密斯 , 并著书《密斯·凡·德·罗》 。 正是由于约翰逊 , 使格罗皮乌斯在1938年收到了美国哈佛大学的聘请 , 担任哈佛建筑研究院教授 。 同年 , 他加入美国国籍 , 第二年年又出任了研究院院长 。 马塞尔·布劳耶也同时期任教于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 。

同年 , 格罗皮乌斯推荐了当年包豪斯志同道合的同事 , 奥地利犹太裔人——拉兹洛·莫霍利·纳吉去到芝加哥 。 在那里 , 纳吉成立了新包豪斯学校 , 并成为校长 。 纳吉延续了在魏玛和德绍时期的包豪斯教学体系 , 并增加了自己喜爱的摄影课程 。

1938年 , 当年魏玛包豪斯的出色学生赫尔伯特·拜尔也来到美国 , 在纽约从事平面设计工作 。 拜尔是设计理性主义的倡导者之一 , 他的非衬线字体“通用字体”和他在平面设计上象征性的、简洁的表现手法 , 使之成为了现代平面设计的先驱 。

1939年 , 密斯受邀担任了芝加哥伊利诺伊技术研究院的建筑学院院长 , 并在其后把芝加哥作为了玻璃幕墙摩天大楼的试验田 。

上世纪50年代 , 起初是包豪斯学生 , 后来成为编织工坊师傅的阿尔伯斯夫妇也受邀来到美国北卡罗莱纳州阿什维尔的黑山学院 , 黑山学院素有“自由的黑山”之称 , 如果说包豪斯学校模糊了手工、设计和艺术之间的界限 , 那黑山学院是将这种审美观念融入美国艺术界的开始 , 并使欧洲现代主义与美国的自由精神完美融合 。

包豪斯的师傅们终于凤凰涅槃 , 移民美国 。 在美国这片沃土上 , 他们积极传播包豪斯学校开创的教育体系 , 尤其是基础教育和工作坊的学习 , 并通过不断实践 , 给后世起到了深远影响 。

建筑标准化的缔造者

在哈佛大学执教期间 , 格罗皮乌斯广泛传播包豪斯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理论 。 他强调在建筑中运用精确的数学计算 , 推崇机器批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 认为这样可以进行大规模建设并降低造价 。 他还提出了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 , 并在上世纪40年代初 , 和K·瓦许曼合作研制了供装配用的大型预制构件和预制墙板 。 1945年 , 格罗皮乌斯与同行合作创办了协和建筑师事务所 , 其后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为主的设计事务所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1949年, 格罗皮乌斯和协和建筑师事务所的同事们设计了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 中心位于哈佛大学校园北部的一块楔形地上 。 建筑群由7栋学生宿舍和1栋设有交谊厅和餐厅的公共建筑组成 。 建筑群构图自由、空间流敞 , 单体分散构成错落的庭院 , 互相以走廊连接 。 这样 , 既维护了哈佛校园的空间布局风格 , 又体现了格罗皮乌斯所追求建筑造型的简洁与优雅 。 中国国内建筑界称其为:“理性主义”的充实与提高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 , 此外他对玻璃幕墙的构造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 这些都大大促进了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柏林包豪斯设计档案馆

晚年的格罗皮乌斯在德国的最后一个为大众熟知的建筑设计是柏林的包豪斯设计档案馆(1963-1969年) 。 虽然这栋建筑被后人诟病是完全风格化的俗套 , 但笔者认为 , 格罗皮乌斯应该是最后一次表明自己的设计立场 , 一个包豪斯学校从魏玛创办 , 到柏林关闭的一代伟大的设计风格的立场吧 。 1970年 , 格罗皮乌斯在马萨诸塞州家中去世 。

摩天大楼的推波者

密斯是著名建筑师彼得·贝伦斯的门徒 , 他的另两位同门师兄弟是格罗皮乌斯和柯布西耶 。 作为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建筑总监 , 1927年 , 密斯组织和策划的那场魏森霍夫住宅群的现代建筑展可说是不同凡响 。 为了传播思想 , 密斯还在当时创办了先锋艺术和建筑杂志G 。 正是于此 , 密斯第一次阐述了自己的理论观点:用最少的方式创造最大的影响 。 后来 , 密斯进一步提出了著名设计原则:少即是多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密斯·凡·德·罗

与格罗皮乌斯不同 , 密斯并不关心什么人人平等和为大众服务观念;也与包豪斯第二任校长迈耶不同 , 密斯对建筑的政治性一点不敢兴趣 。 他的包豪斯学校就是纯粹的建筑和技术学校 。 只可惜在当时的政体下 , 密斯无力回天 。

1937年 , 密斯第一次游历美国 。 和其他包豪斯的“传教士”一样 , 他受到了贵宾礼遇 , 并在第二年受聘于芝加哥伊利诺伊技术研究院的建筑学院院长职务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范斯沃斯住宅

1945年 , 慕名而来的单身女医生伊迪斯·范斯沃斯请密斯为她在伊利诺伊州普兰诺的乡间建造别墅 , 这就是著名的范斯沃斯住宅 。 住宅坐落在福克斯河右岸 , 四周是一片平坦的草地和间隔的树林 。 与其他住宅不同的是 , 范斯沃斯住宅只有一间大屋子 , 并以钢结构和四面玻璃幕墙取代了传统的砖墙 。 住宅视觉通透的效果与周围风景融合 , 置身其中视野开阔 , 成为真正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巴塞罗那世博会的德国馆

范斯沃斯住宅于1951年建造完工 , 可以说这是密斯继1927年设计的西班牙巴塞罗那世博会的德国馆的设计理念的延续 , 也是私宅设计的一个实验品 。 这个著名的玻璃盒子到最后使得雇主把设计师闹上了法庭 。 原因是密斯不允许伊迪斯装窗帘 , 因为这样会破坏设计效果 。 而这让生活在这样毫无隐私的居家环境里的伊迪斯寝食难安 , 她觉得自己更像是一个被参观的动物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密斯·凡·德·罗与湖滨公寓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湖滨公寓

范斯沃斯住宅之后 , 密斯开始了更多的摩天楼梦想的实践 。 1948-1951年 , 密斯主持设计了位于芝加哥密歇根湖畔的湖滨公寓的建筑设计 。 该公寓由两幢26层高的“方盒子”组成 , 全部由钢结构和玻璃标准件构成 , 内部空间可由住户自由分隔 。 这是早期高层建筑的代表作 , 这种形式的建筑成为后来美国 , 乃至全世界流行的玻璃盒子式摩天楼的“样板” , 被人们称为“密斯风格”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

1954-1958年 , 密斯与其引荐人和追随者的约翰逊一起合作设计了纽约市中心的西格拉姆大厦 。 大厦高158米 , 共38层 。 外形呈竖直的长方体 , 外表幕墙采用了当时新发明的染色隔热玻璃 , 钢结构无屏障的设计 , 实现了内部空间可自由分隔的灵动性 。 整个建筑的细部都经过审慎的推敲 , 突出材质和工艺的审美品质 , 也完美演绎了“少即是多”的建筑理论 。 由此 , 玻璃摩天楼在美国人心中的地位大幅提高 , 各式各样的类似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兴建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

其实 , 早在1919-1925年密斯已经有了摩天楼的理论 , 并做了4个现代主义极简设计的方案 。 在1921年柏林弗里德里希大街车站的竞赛方案里 , 他设计了一幢全玻璃的摩天楼 。 这些早期方案可说都是后来芝加哥摩天楼的雏形 。 1922年 , 格罗皮乌斯也以玻璃摩天楼的设计方案 , 参加了芝加哥论坛报大厦的竞赛 。 陶特在1925年的巴黎新精神展馆展示了自己的摩天楼城市模型 。 1946年 , 柯布西耶参与筹备了联合国总部项目 , 他策划设计的也是一幢摩天楼 。

现代主义的世界性传播

由密斯推动的芝加哥摩天楼模式极大影响了美国的城市发展规划 。 这一时期的芝加哥被称为摩天楼的实验田 。 其后 , 这种形式也逐步影响到了其他国家 , 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 如亚洲的日本、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上海和北京 。 北京近乎成为了继芝加哥后的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实验田 , 以至于早些年国人认为我们继承的是纯正的美国风格 。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美国德州-沃夫兹堡现代美术馆 , 日本安藤忠雄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新加坡翠城新景 , 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前合伙人奥雷·舍人设计 网络图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香港中银大厦 , 法籍华裔贝聿铭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百年包豪斯(上)| 走出德国 , 开启欧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

中国中央电视台 , 荷兰雷姆·库哈斯 网络图

上世纪70年代以来 , 西方建筑界虽然对格罗皮乌斯创立的包豪斯学校在现代建筑教育上的贡献一致肯定的 , 但也出现了批判现代主义建筑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现象 。 认为它片面讲求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 而忽视人的个性与情感需求 。 没错 , 物极必反 。 历史是渐进的 , 对于这样的批判 , 我们还是应该设身处地用辩证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一个曾经超前创新和激发时代发展的事物 。

密斯曾说过:我们不应该根据结果来评价 , 而应该根据创造的过程来评价 。

(本文作者系德国魏玛包豪斯大学设计硕士、德国包豪斯设计中心中方代表 。 本文图片除注明外 , 由作者提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