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革命故事】舍生忘死的爆破英雄周成荣(第二篇)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包头革命故事】舍生忘死的爆破英雄周成荣(第二篇)

包头由国民党绥远省主席董其武率部镇守 , 总兵力1.2万余人 。 龟缩在城里的国民党守军凭借坚固的城墙、强大的炮火和充足的粮草 , 正等待和我军打一场棋逢对手的对攻战 。

11月2日 , 晋绥野战军独一旅和三五八旅率先向包头发起攻击 , 由黄新廷和王尚荣指挥攻城 。 战斗打响后 , 我军部队长驱直入 , 勇往直前 , 其中独一旅的第二团和三五八旅的第七一五团迅速突入城内 , 攻占了约1/3城区 。 但因兵力不足 , 后续部队没有及时跟上 , 攻入城里的部队被反攻的守敌紧紧咬住 , 面临被分割蚕食的危险 , 不得不退出 。 首次攻城经过一昼夜的殊死搏斗 , 就这样功亏一篑 。 11月14日 , 父亲率晋绥野战军主力和晋察冀野战军一部兵临包头 。 16日 , 中央军委再次电示务必攻克包头 。

根据部队连续作战未得到休整、新补充的俘虏兵尚未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 , 攻城技术战术和各项组织工作也必须准备得更加充分 , 父亲率部到达包头后 , 命令休整10天 , 把攻城战斗推迟至11月28日 。 但是 , 在部队即将发起进攻的时候 , 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敌人的增援部队赶到了 , 包头守军的地位更加稳固;二是气温骤降 , 包头城外滴水成冰 。 到了夜间 , 气温降至零下40摄氏度 , 枪炮冻得拉不开栓;地上冻得一镐挖下去 , 火星四溅 , 根本修不成工事;甚至出现了个别体弱的支前民工被冻死的现象;同时 , 前线指战员的被服和着装也成问题 , 许多人还穿着秋天的衣服 , 部队的御寒能力极差 , 不少干部战士被冻伤、冻病 , 仗还没有打便出现了减员 。 当地老乡看见解放军穿着如此单薄的衣服 , 在寒风呼啸的旷野里准备打仗 , 非常惊奇 。 父亲和聂司令员考虑到我方不得天时、地利 , 决定先不发动进攻 。 但部队士气正旺 , 旅里和团里的主官们摩拳擦掌 , 都说晚打不如早打;基层指战员更是群情激昂 , 纷纷向野司请战 , 表示坚决打下包头 。 在这种情况下 , 第二次攻城战斗于12月2日打响 , 部队按选定的突破点像潮水般向包头城扑去 。

正在这时 , 父亲因几天几夜殚精竭虑 , 劳累过度 , 导致胆囊炎和重感冒并发 , 连续数小时高烧不止 。 万般无奈中 , 只好让部下把自己抬到前线 , 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 。

与我军进攻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 包头敌军以逸待劳 , 做好了充分的防御准备 。 他们不仅在城外构筑了坚固的防卫工事 , 而且随时能关上城门 , 退回城里坚守 。 总攻开始后 , 他们把囤积的炮弹如同冰雹般砸向我攻城部队 , 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 。 但各攻城部队毫不畏惧 , 前仆后继 , 只几番冲击 , 就把敌人的前沿防卫工事踩在了脚下 。

二十七团战士周成荣就在这个时候脱颖而出 。

那天 , 这个当时谁也叫不出名字的士兵 , 抱着爆破城墙用的那种沉甸甸的炸药包 , 在轰轰烈烈的攻击中 , 迎着枪林弹雨、炮火硝烟 , 像一头豹子那样腾挪跑跳 , 又像一道闪电那般奋勇前插 。 但是 , 当他完成对那段死亡地带的冲击后 , 同样被结冰的城墙难住了 。 他的使命是把城墙炸塌 , 为部队开辟一条血路 。 为保证爆炸效果 , 必须把炸药包搁在高出地面的位置 。 然而 , 冰墙坚硬如铁 , 既无法悬挂炸药包 , 又找不到东西作支撑 , 怎么办呢?他一时手足无措 。 此时战斗正酣 , 城头上的子弹就像水那样泼下来 , 我攻城官兵纷纷倒下 , 如果不迅速拉响炸药包 , 打开攻城的缺口 , 不知道要牺牲多少战友 。 情急之下 , 但见他把炸药包按在城墙上 , 再转过身子用脊背死死顶住 。 大家还在猜测他想干什么 , 突然轰的一声 , 一团巨大的浓烟伴随一声巨响 , 冲天而起 。 再看原来的位置 , 除去城墙被炸出一个黑洞 , 什么都没有了 。 英雄的出现 , 就在这一瞬之间 。 至于他为什么能如此坚定地以身殉国;他在拉响炸药包时曾经想了些什么 , 没有人知道 , 永远没有人知道!也就是在这时 , 这个普通战士迅速走完了他的人生道路 , 从此一去不返 。

图文来源:《包头革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