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人来贵州的三次大迁徒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江西人来贵州的三次大迁徒

陈军

1、江西人口的三次大迁徙


江西人来贵州的三次大迁徒

江西人来贵州的三次大迁徒// //

a:之前 , 江西人口并不稠密 , 西汉平帝元二年 , 总数约37万 , 列全国十七位 , 由于战乱等种种原因 , 北方人口大批南移 , 并随着江西经济的发展 , 江西人口迅速上升 , 1290年 , 江西人口上升到1400万 , 列全国第一 , 那时的人口 , 90%是农民 。 缺田少地的农村人口为谋求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 不得不踏上迁徙的征途 。

据史料:明清两朝 , 江西省有过三次人口大迁徙 。 第一次大迁徙在明代初期 , 即所谓“江西填湖广” 。 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后 , 不断进兵湖广和云贵 , 都以江西为基地 , 当时军需给养任务繁重 。 而且税务名目繁多 , 还有派夫、派银、派物等差役 , 使得百姓难以承受 。 而为了招揽移民耕垦 , 朱元璋在两湖地区实行放宽赋税的政策 , 故许多江西农民纷至沓来 。

b:江西第二次人口大迁徙 , 在明代中期 , 又曰“流民进云贵” , 其原因起于豪富占田 。 有钱有势的大户们巧取豪夺 , 占田占地 , 并弄虚作假转嫁差役于农民 。 明嘉靖八年赣南巡抚周用上奏朝廷 , 列举了豪门向农民转嫁田赋的花样有十余种 。 官府与豪门勾结 , 致使农民走投无路 , 上山为匪者有之 , 加入农民暴动者有之 , 而大多数破产农民则背井离乡去寻找生路 。 湖广平原落户已很困难 , 不少流民只有远走云贵高原和湘鄂西部山区 。 据《中国移民史》载 , 江西在云南民籍军籍移民有70多万 , 其中军籍25万 , 流民近30万 。 在当时 , 这一数据己很可观 。

C:江西第三次人口大迁徙 , 在明末清初 。 明末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 张献忠称帝、吴三桂反清等战争不断 , 致使四川人口大减 , 田园荒芜 。 康熙年间 , 四川巡抚张德地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 , 提议迁移湖广民众来川 。 康熙十七年清政府下令各省官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其他省民在川垦荒居住者即准其子入籍考试”一系列优惠政策 , 以及相对叫轻的租税 , 吸引在江西山区落籍的客家人以及土著赣人展开了以四川为目的地的人口迁徙 。

在故乡失去耕地或耕地很少的江西农民来到这些人稀地广的地方 , 开垦土地 , 繁衍生息 , 他们将先进的耕作技术带到这里 。 明末清初 , 同时《天工开物》里总结的工农业生产经验也通过浩浩荡荡的迁徙大军带到了他们的第二故乡 。

2、多种形式的军政移民


江西人来贵州的三次大迁徒

江西人来贵州的三次大迁徒// //

黔史上最早的大规模军事移民是在明初由朱元璋发动的 。 明王朝建立后 , 敌对势力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 。 东北的纳哈出和云南的梁王把匝刺瓦尔密仍继续使用元朝年号 , 各称雄一方 。 朱元璋认为云南距蒙古极远 , 决定先重兵取之 。 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九月 , 朱元璋命颖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 , 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为左右副将军 , 挥师三十万直指云贵 , 次年将云南平定 。 这一军事行动史称“太祖平滇” , 又称“调北征南” 。 朱元璋义子沐英受命率万余官兵留守 , 其余部队在皇旨“就地屯田养兵 , 家属随后遂焉”的帝令下 , 分散于黔中广大地区 , 军士们在这里筑陇构圩 , 开荒辟地 。 据估算 , 明代先后进入贵州的官兵 , 总数为213108名 。 这些军人亦军亦民 , 为明王朝建立起了西部战略后方 , 从而也为当今贵州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屯堡文化遗产 。

参加平滇战役的官兵 , 江西籍的占有很大比例 , 从战后立功受赏者数量可估计 。 《明太祖实录》中记述 , 洪武十九年(1386)二月以白金锭赐江西等处军士戌守者千八百人 , 同年六月又赏江西袁州等卫队从征云南官军钞四万九千锭 。 据清爱必杰《黔南职方纪略·土司》记载 , 贵州各府土司中江西籍士官占绝大多数 , 大都是洪武年间“有功”的军官 。 可以肯定 , 军屯中 , 有不少军士来自江西 。 其中发展得最多得就有陈胆一只后裔分布贵州全省各地

在许许多多当代贵州人的家谱中 , 关于其祖先从江西随军来黔的记载不计其数

和军屯同时出现的还有商屯、民屯 , 这些屯堡中 , 也来了不少江西人 。 除屯堡人外 , 到贵州来的赣籍官员也有不少 , 其中一些官员还建树颇丰 , 受到百姓的爱戴和纪念 。 例如江西泰和人郭子章:字相奎 , 号青螺 , 明穆宗隆庆五年(1571)进士 。 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 , 贵州巡抚江东之“平播”失利 , 三千官兵无一生还 , 被免职 。 朝廷副都御史郭子章受命巡抚贵州 , 重组军队 , 于1600年六月破海龙屯 , 平定了播州宣慰使杨应龙的叛乱 。 郭子章在省内扩建城池 , 疏通航道 , 抚恤灾民 , 兴办社学 , 奖拨士类 , 记述文物 , 题辞纂书 。 治黔十年 , 政绩卓异 。 为了保证朝廷给贵州学子的优惠政策不让外省人侵占 , 郭子章还积极清理“冒籍” , 主张以蒙童入学开始即建立学生档案 , 从而保证了贵州人才的培养成长 。 至万历三十五年(1607) , 郭子章九次上疏 , 陈情终养得准 , 晋为兵部尚书 。 离开贵州后 , 黔人为其建生祠七所 。 清代田雯在《黔书》中评价道“黔之名宦 , 明青螺为之冠” 。

古驿道时代的贵州 , 交通闭塞 , 有道是“天高皇帝远” , 故它又成为逃难者的避难之所 , 据说明朝建文帝被四叔朱棣夺权后逃到了这里 , 贵阳金阳新区有个东林寺 , 说建寺庙的东旭和尚是被奸臣魏忠贤追杀的东林党人 。

江西有重教育的传统 , 明清时期 , 特别是明代前期 , 江西学子经科举出仕为宦者之多在全国难出其右 , 仅建文至成化年间的38个宰辅中 , 江西籍的就有12人 。 吉安府曾有过“隔河两宰相 , 五里三状元”的盛况 。 移居贵州的赣籍后裔通诗书 , 懂文墨者甚多 , 还出现过不少颇有影响的历史人物 。 其中就有江西六都河陈家湾伯倍三子陈友谅奉旨移民贵州后积极发展民族文化 , 改变贵州新天地 , 成为贵州文化推动者

3、“江右商帮”


江西人来贵州的三次大迁徒

江西人来贵州的三次大迁徒// //

江西 , 顾名思义 , 长江之西 。 据魏禧所著的《目录、杂说》上曰:“江东称江左 , 江西称江右 。 盖自江北视之 , 江东在左 , 江西在右” 。 故江西又被称为“江右” , 江西商人则被称为“江右商帮” 。

“江右商帮”驰骋商界五百年 , 是我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大商帮之一 。 而贵州又是“江右商帮”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

当明初军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 , 商屯也迅速发展起来 。 弃军从商、弃农从商、以及移民中的手工业者 , 形成了一支支以地域相区别 , 以乡情为纽带的商帮队伍 。 由经营油业、药业、酒业、布匹、文具等商人组成的江右商帮可谓人多势众 , 生意兴隆 。

据《贵阳掌故》一书介绍 , “现贵阳的主要商业区大十字至喷水池一带当时也是商业中心 , 西面的房产几乎全为江西会馆所有 。 现紫林庵至威西门一线则全部是江西会馆的田地产 。 江西丰城人几乎垄断了整个贵阳的油业” 。 在今贵阳城北上合群路和环城北路交汇处有条道路名“江西村路” , 该路段有所小学名“江西村小学” , 据说 , 这里以前集聚了许多江西籍住户 。 据史料记载 , 现今的贵阳四中前为“豫章中学” 。 崇尚“贾德”的赣籍商人用他们的智慧与汗水 , 在夜郎故地书写了一部又一部商界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