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朱自清笔下的东海县与海州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正确理解朱自清笔下的东海县与海州
正确理解朱自清笔下的东海县与海州
——朱自清出生地(东海县)再探
江苏 苗蔚林
朱自清的出生地如何表述 , 《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民国人物传·朱自清传》(中华书局1978年版)、《朱自清传》(陈孝全 著)等权威资料都有定论:表述为“江苏省东海县” , 也有资料具体到“江苏省东海县平明镇” 。
但也有一种争议的观点 , 认为:应当将朱自清的出生地表述为“江苏省海州” , 也就是现在的连云港市海州区 。 归纳其依据主要有两个 , 其一 , 朱自清在《我是扬州人》中的一句话:“我家是从先祖才到江苏东海做小官 。 东海就是海州 , 现在是陇海路的终点 。 我就出生在海州 。 ”其二 , 通过朱自清作品的只言片语 , 找出其受“海州”方言影响的例子 , 来证明朱自清是海州区人 。 除此以外 , 还有一些主观猜测、不足为旁证的依据 。
笔者以为 , 表述为“江苏省海州”是不合适的 , 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 和大家一起讨论 。
一、关于对朱自清生活时代的出生地的名称基本认知 。
第一、朱自清出生时 , 其出生地的行政区划属于“海州直隶州” 。
《东海县志》记述:“东海”作为行政区划 , 始于秦始皇26年(前221年)设东海郡 。 之后 , 历经变革 , 大多是在“东海”、“海州”两个名称更迭 。 清朝雍正二年(1724年) , 海州升格为海州直隶州 , 一直延续到民国元年(1912年) 。
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 , 也就是说 , 朱自清出生一直到他14岁 , 他的出生地区域名曰“海州(直隶州)” 。 少年时代朱自清的脑海里 , 出生地是“海州(直隶州)” 。
第二、朱自清写《我是扬州人》时 , 其出生地的区域已改称“东海县”达34年之久 。
《我是扬州人》写于1946年 , 当时朱自清48岁 。 民国元年(1912年) , 改海州直隶州为东海县(县治设于“海州”城) 。 直到朱自清1948年去世 , “东海县”一直存在 。 成年之后 , 他理解的出生地就是“东海县” 。
“海州直隶州”和“东海县”是两个具有先后、同等关系的地理概念 , 与今天的“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几乎是天壤之别 。 打个比方 , 如果说“海州直隶州”和“东海县”相当于今天的省辖市的话 , “连云港市海州”只是一个小城镇 。
二、对“我家是从先祖才到江苏东海做小官 。 东海就是海州 , 现在是陇海路的终点 。 我就出生在海州 。 ”表述的正确理解 。
第一 , 如何理解“我家是从先祖才到江苏东海做小官 。 东海就是海州……”
1946年 , 朱自清的出生地称为“东海县”已经34年 , 海州直隶州早已烟消云散了 。 所以 , 句子中的“江苏东海”就是当时地理现状的陈述 , 应当理解为:我家是从先祖才到(现在的)江苏东海做小官 。 (现在的)东海就是(过去的)海州(直隶州) 。 每个人对自己出生时期的所在地都会很在意 , 所以 , “东海就是海州”不过是朱自清对自己出生地名称更换的一个顺便解释而已 。
需要说明的是 , 朱自清语言中的“海州”的内涵只是“海州直隶州” , 因为只有“海州直隶州”才和“东海”是同级区域概念 , 而县治“海州”城从属于“东海” 。 有研究者将朱自清语言里的“海州”(海州直隶州)理解为“海州”城 , 甚至是今天的海州区 , 完全不符合基本认知和语言逻辑 , 显然不妥 。
陈武先生在其《朱自清童年“背影”留在了哪里》认为“我家是从先祖才到江苏东海做小官 。 东海就是海州……”一句中“东海”与“海州”顺序不对 , 是朱自清的笔误 。 笔者以为这种看法是不确切的 , 朱自清所表述的是他生活时代时空坐标上的地理现状 , 而不是从今天读者的时空坐标去审视 。
第二、如何正确理解“东海就是海州 , 现在是陇海路的终点 。 ”
有研究者认为 , 现在的海州区是当时陇海铁路的终点 , 甚至在研究文章中配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后的海州火车站图片 , 这是不符合史实的 。 我们需要首先对陇海铁路的建造历史有一个全面了解 。
《清末陇海铁路研究》(郭少丹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2015年版)有这样的记载:民国10年(1921年) , 陇海铁路徐州至海州段、观音堂至灵宝段同时开工建设 , 民国14年(1925年)7月1日 , 陇海铁路运河至海州段竣工通车至新浦、大浦 。 也就是说 , 海州站以东还有新浦、大浦两站 , 陇海铁路的东终点站是大浦(今猴嘴 , 旧称大浦港) 。 1933年之后 , 铁路修至今天连云港港口区域 。 有研究者以为1946年朱自清说的“陇海路的终点”就是海州火车站 , 就大错特错了 。
正确理解朱自清笔下的东海县与海州// //
1925年前后的陇海铁路站点时刻表 , 海州以东还有新浦、大浦两站但是 , 1946年的朱自清文中表述没有问题:“东海就是海州 , 现在是陇海路的终点 。 ”所说的“终点”不是一个车站 , 而是一个区域——东海县 。 就像我们今天说“京沪线”的终点是上海(指上海市) , 而不是上海的某个火车站 。 前文论述过:朱自清写《我是扬州人》时 , 其出生地已称“东海县” 。 因此 , 此处表示应当理解为:(1946年的)东海就是(清末民初的)海州(直隶州) , 现在(的东海)是陇海路的终点 。
三、用朱自清作品中的只言片语来狭义地证明其出生地的准确位置 , 有牵强附会之嫌 。
陈武先生在其《朱自清童年“背影”留在了哪里》列举了细读朱自清文章中 “当间”“老在行”“腻得慌”和“浑淘淘”等词语 , 认为是“地道的海州话” , 其实不然 。 比如 , “当间”是近现代汉语标准词语 , 《现代汉语词典》都有详细解释 , 主要是用于口语 , 意思指正中 , 中间 。 例句:堂屋当间儿放着一张大方桌 。 现代文学作品中也很常见 , 如: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十:“灵柩停在操场的当间 。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三段:“姚志兰夹在女同志当间 , 随着一群背红十字包的人跑上桥去 。 ”而作为表达“正中 , 中间”含义的苏北方言词是“当央(阳)” , 比如 , 堂屋当央(阳)放着一张大方桌 。 限于篇幅 , 本文就不对“老在行”“腻得慌”和“浑淘淘”等词语一一解释 , 读者有兴趣的话 , 可以查阅现代汉语有关资料 。
四、朱自清家族与东海县平明镇的关系
《档案与建设》(2018年08期)刊登刘成文先生的《朱自清与连云港》一文有这样的表述:新浦区临洪村的卞光成老人说:“当年 , 我爷爷进城做生意的时候 , 经常看到朱自清的祖父 , 他非常有学问 , 老百姓都说他是皇帝的老师呢 。 ……朱自清旧居临水面街 , 是青砖筑就的两层小楼……”
此处所描述的“朱自清的祖父”故事属以讹传讹 , 完全是张冠李戴了 。
清朝末年的海州直隶州确实有一位知名乡绅是皇帝的老师 , 但不是朱自清的祖父 , 而是住在海州城内的朱璐 。 朱璐(1856~1929) , 东海县平明镇平明村人 , 光绪十五年(1889年)及第进士 , 次年授内阁中书 , 历任邮传部主政 , 后任太子少傅 , 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启蒙老师 , 曾出任高丽的大使 , 中日甲午战争前后 , 曾两次出使日本 。 朱璐为人刚直 , 目睹朝廷腐败 , 于清末毅然辞官回乡 , 当时朱璐回乡后就住在海州城内 , 他是当时远近闻名的“朱大老爷” , 今天海州地区还有关于这位“朱大老爷”的一些传说故事 。 《朱自清与连云港》所说的“旧居临水面街 , 是青砖筑就的两层小楼”如果存在的话 , 应当是朱璐的寓所 。
正如所有研究朱自清的人们都知道的:朱自清的曾祖父朱子擎娶了苏北涟水(连云港市灌南县)花园庄首富乔氏女为妻 , 并搬到花园庄居住 , 他给儿子起名叫朱则余(朱自清的爷爷) , 号菊坡 。
光绪年间 , 朱则余经人引荐 , 前往海州城拜会和他同姓的、东海知名乡绅朱璐 , 当时的朱姓为海州城外西郊的平明镇大姓家族 。 作为外乡人的朱则余 , 举家搬至距海州城很近的平明居住 , 以图同姓庇护 , 朱则余的居所大概位置在位于今天的东海县平明镇埠上村东北、蔷薇河畔的海州城西门外 。 清朝末年的平明镇包括了今天东海县张湾乡、海州区新坝乡和锦屏镇的部分区域 , 与海州城接壤 。 在朱璐的提携下 , 朱则余出任海州承审官 , 负责这一地区民刑案件的审理工作 。 其间 , 朱则余的儿子朱鸿钧与妻周氏成婚 , 1898年11月 , 朱自清出生 。 这也是有文献资料将朱自清出生地注释为“江苏省东海县平明镇”的缘由 。
至此 , 朱自清《我是扬州人》说自己“我就生在海州”的一段话就非常好理解了:1946年 , 朱自清说:我家是从先祖才到江苏东海做小官 。 (1946年的)东海就是(清末民初的)海州(海州直隶州) , 现在(的东海)是陇海路的终点 。 我就生在海州(海州直隶州) 。
综上 , 有关权威资料关于朱自清的出生地的表述完全正确 , 毋庸置疑:
朱自清 , 原籍浙江绍兴 , 1898年11月22生于江苏省东海县 , 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 自称“我是扬州人” 。
如果表述得更准确一些 , 就表述为:朱自清 , 原籍浙江绍兴 , 1898年11月22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平明镇 , 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 自称“我是扬州人” 。
因朱自清祖辈、父辈是一般士大夫家庭家族 , 直至朱自清成名后才引起社会关注 , 家族资料存世稀少 , 有的只能是靠走访了解 , 并无文字考据 , 这或许是有关争议存在的原因 。 只要本着尊重史实、实事求是的原则 , 以学习、继承、发扬朱自清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目的 , 这样的讨论就很有意义 。
- 王春晖画笔下的战疫英雄
- 蒲松龄笔下的济南风情
- 朱自清: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 小雪节气刚过,大风寒潮来袭!古今文人墨客笔下的冬天,到底有冷?
- 作为金庸笔下的两大强者,郭靖与张无忌,谁的资质好?
- 漳州记忆:王安石笔下的宋代漳州
- 当年广岛原子弹爆炸有多惨?看看日本小学生笔下的真实记载!
- 易金通谈金庸笔下的拍马厚颜神功
- 司马迁笔下的酷吏郅都,为何比李广更强,更让匈奴人畏惧?
- 金庸笔下有3人学全六脉神剑,第三位败给一位高人,导致此功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