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死亡 心向胜利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无惧死亡 心向胜利

导语

“培之 , 忘掉我!不要为我的牺牲而伤痛 , 集中精力进行战斗 , 继续努力完成党的事业 。 ”

1932年1月 , 在冰冷监狱中受尽折磨的共产主义战士王若飞 , 给妻子写下了这封诀别信 。

87年后 , 王若飞的孙子王强作为一名现役军人 , 来到《跨越时空的回信》的节目中 , 为祖父写下一封饱含情感的回信 。

“您心中坚信屹立不倒的革命红旗 , 如今已化身成永远飘扬的五星红旗 。 当年您亲历的那个积贫积弊、国土沦丧、尊严被践踏的年代 , 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1931年夏天 , 王若飞奉命来到被白色恐怖笼罩的内蒙古地区 , 领导陕、甘、宁、绥一带的武装斗争 。 他化名为黄敬斋 , 以商人身份为掩护 , 进行革命工作 , 但不幸被捕 。

在狱中 , 王若飞受尽了酷刑 , 但他并不屈服 , 他把法庭变成了揭露国民党的罪恶与黑暗 , 宣扬马克思列宁主义、共产主义的战场 。 敌人为此气急败坏 , 但又想获取更多信息 , 无奈只好把他押回监狱 。

1932年1月 , 受尽折磨的他 , 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 , 在狱中给妻子李培之写下了文章开头的那封诀别信 。 他告诉妻子 , 要永远跟着党走 , 要坚持真理 , 经得起各种各样的考验 , 要用生命来护卫党的团结 , 捍卫党的利益 。


无惧死亡 心向胜利

无惧死亡 心向胜利// //

“培之 , 别了 , 我们在红旗下聚齐 , 又在红旗下分手 。 战士们虽然在红旗下倒下 , 但革命的红旗永远不倒 , 它随着战士的血迹飘扬四方!这 , 就是我们的胜利!请你伸出双手 , 来迎接我们胜利吧!”

这封诀别信中没有一丝哀伤 , 即使面对死亡 , 王若飞想到的依然是对革命胜利的向往 。 然而 , 这封信“寄”出后 , 并没有送到李培之手中 , 辗转一年多之后李培之才收到 。

“这封信是我爷爷在监狱当中把西服肩衬上一块白绸子撕下来 , 写在上面 , 当时托狱友带出来的 。 ”王强说 , 收到信之后他的奶奶李培之没有丝毫的消沉 , 也没有掉眼泪 , 就像王若飞信里嘱咐的一样 , 她努力为党全心全意地工作 , 在上海沪东领导工人运动 。

“他们两人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 所以看到这封信的时候 , 奶奶就觉得 , 既然我爷爷都已经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了 , 自己也应该做好准备迎接更严峻的考验 , 她也就很坚强 。 ”

1937年4月 , 王若飞在党组织的营救下出狱 , 在五年零七个月的分别之后 , 经历生死考验之后的王若飞与李培之重逢了 。

“听到我爷爷在太原要出狱了 , 我奶奶欣喜若狂 , 马上乘飞机飞往太原 。 ”要见到日夜思念的妻子 , 王若飞也很激动 , 早早地就去了太原机场接她 。 “我奶奶去见他 , 说我爷爷苍老了很多 , 又瘦 , 她当时难过得流出了眼泪 , 我爷爷当时说话很困难 。 ”


无惧死亡 心向胜利

无惧死亡 心向胜利// //

原来 , 在狱中 , 为了不让王若飞把身边的人都变成了党的同志 , 敌人就把他单独一个人关在一间小屋子里 , 长期与人隔断囚禁 。 这种非人的摧残 , 导致他语言能力丧失很厉害 。 “他当时没有人说话 , 就一个人每天单调地数‘12345’ , 很多话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 ”

出狱之后 , 王若飞又与李培之一同继续投入到了革命中 , 并有了孩子 , 那时候 , 王若飞已经42岁了 。 中年得子 , 王若飞非常疼爱这个孩子 。 “他很爱我的父亲 , 对我父亲的宠爱 , 在延安是人人皆知的 。 ”

然而 , 美好总是那么短暂 。 1946年1月 , 王若飞代表中共方面出席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 , 4月8日 , 王若飞等人登机从重庆返回延安 , 准备向党中央汇报工作 , 途中飞机失事 , 王若飞不幸牺牲 , 时年五十岁 。

4月10号下午 , 李培之收到王若飞遇难的电报 , 犹如晴天霹雳 。 “很多人都悲痛不已 , 当时在追悼大会上 , 周恩来悲痛地报告了遇难烈士的生平事迹 , 在介绍我爷爷时 , 他说:失掉了他 , 好像失掉了一种力量 , 失掉了一种鼓励 , 失掉了一个帮手 。 ”


无惧死亡 心向胜利

无惧死亡 心向胜利// //

“我奶奶真的很坚强 , 她当时正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 , 很多同志都担心她会承受不住这致命的打击 , 但她为了孩子 , 挺住了 , 为了压抑自己的悲痛 , 她拼命地工作 。 ”

王强的父亲得知王若飞遇难的消息 , 已是一年以后 。 “我爷爷遇难时 , 我父亲才8岁 , 我奶奶瞒了他一年多 , 追悼会的时候也是瞒着我的父亲 。 他们父子感情非常深 , 我爷爷遇难的时候 , 他的上衣口袋都放着一张我父亲的照片 , 在胸口的位置 。 ”

在《跨越时空的回信》节目中 , 王强给从未谋面的爷爷写了一封信 , 他在信中写道:“在和平年代 , 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就显得更加平凡 , 但我们也在传承着您的精神遗产 , 做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 努力为国家、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无愧于共产党人的身份 , 无愧于烈士后代的身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