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益民 死而谢民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生而益民 死而谢民

导语

“正月里来是新年 , 陕北出了个刘志丹 , 他带上队伍上横山 , 一心要共产……”

上世纪三十年代 , 陕北地区人人都爱唱的信天游中提到的“刘志丹” , 就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

“我要生而益民 , 死而谢民 。 这次上前线 , 是再去为我的信念而奋斗 , 又一次表白我对国家 , 对人民 , 对党的忠诚 , 为救国救民我可以献出一切 。 这一去时间可能很长 , 战斗也一定很残酷 , 过去我对你和孩子关心得不够 , 你要谅解……”

1936年1月,为了打通抗日战线 , 巩固、扩大现有的苏区 , 刘志丹被任命为红军东征北路军总指挥兼二十八军军长 , 率军东征 。 临走之前 , 他给妻子和六岁女儿留下一份嘱托 , 饱含着于国的坚定和于家的歉疚 。

4月13日晚 , 刘志丹所率领的部队在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附近与军阀阎锡山的部队展开激战 。 4月14日 , 刘志丹在战斗中亲临前线 , 爬上前沿阵地的山顶观察敌情 , 不幸左胸中弹 , 壮烈牺牲 。

刘志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3岁 , 正如他当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时许下的入党誓言:“加入党 , 就要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 。 作为个人来说 , 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 , 刘志丹用生命践行了这句铮铮誓言 。


生而益民 死而谢民

生而益民 死而谢民// //

面对国民党的几次反围剿 , 全国十几块根据地先后沦陷 , 只有西北这块硕果仅存的革命根据地 。 这块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 正是刘志丹 。

刘志丹出生在这片土地上 。 他在陕北有个外号 , 就叫“活地图” 。 哪个地方住了哪些人 , 哪个村有几个锅、几个炕他都知道 。 对于这片土地 , 他爱得深沉 。

当时随着红军长征顺利在陕北会师后 , 陕甘苏区的情况并不好 , 中央红军减员极大 , 装备也差 , 所以需要东征扩大现有的苏区 。 刘志丹满怀着抗日救国的信念 , 离开这片生他养他的故土 , 义无反顾地带着队伍东渡黄河 , 开辟新的根据地 。

在东征之前 , 刘志丹让妻子仔细看看自己腿上的伤疤 , 如果将来自己牺牲在战场上了 , 头颅被敌人割掉了 , 妻子也能认出自己 。

当刘志丹阵亡的噩耗传来时 , 妻子同桂荣正患伤寒躺在医院里 , 闻讯后她因伤心惊愕而昏死过去 。


生而益民 死而谢民

生而益民 死而谢民// //

看到要下葬的棺木时 , 妻子撕心裂肺般地痛哭 , 在场的人无不落泪 。 当时刘志丹被安葬在瓦窑堡城南的一座果园里 , 那个时候满园的梨花开得很盛 , 白茫茫一片 。 此时 , 女儿力贞才6岁 。

刘志丹牺牲后 , 力贞也时常站在黄土梁上眺望远方 , 可随着她长大 , 慢慢也有了概念 , 知道那个“看不着”、“摸不着”的父亲再也见不到了 。

力贞像父亲一样 , 从小对陕北这片土地就很热爱 。 长大后 , 因为见过太多的生离死别 , 所以力贞决定从医 , 救死扶伤 。

上世纪60年代 , 陕西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灾 , 大灾过后 , 必有大疫 。 当时生病的力贞坚持率领医疗队 , 回到生她养她的陕北老区巡回医疗两年 。

父老乡亲闻讯 , 奔走相告 , “老刘的女儿回来啦” 。

那时的陕北农村 , 医疗卫生条件很差 , 水、电、路都不通 , 力贞吃住都在老乡家里 , 不但为老乡们治病 , 还组织农民办养牛场 , 增加收入 。

从那以后 , 陕北不仅有了老刘、刘嫂子 , 更多了一个“刘队长” 。


生而益民 死而谢民

生而益民 死而谢民// //

刘志丹不仅影响了女儿 , 还是一个家庭前进的方向 。 刘志丹牺牲后 , 二弟刘景范继续留在革命队伍里 , 毫不退缩 。 家里的每个人都以刘志丹的事迹教育子女 , 从他往下五代 , 出了上百名党员 。 小辈们都在靠自己的努力 , 为国家贡献力量 。

在《跨越时空的回信》舞台上 , 小妹夫张瑞文代表全家给刘志丹回了一封信:“从我进刘家门的第一天起 , 大嫂就给我讲老刘的故事 。 她说你叫老刘最符合你的样子 。 所以我就很好奇 , 老刘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呢?”

“在您牺牲以后不久 , 您的家乡就改名为志丹县 , 您的墓前每天会有人来拜祭 , 有军人、有群众、有党员、有少先队员 。 他们来自于全国各地 , 他们对您的敬意就是为祖国奋斗的力量 。 所以我明白了 , 老刘的样子就是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样子 。 志丹大哥 , 请你放心 , 我们都在努力成为老刘 , 努力成为像您那样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