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上古音之谜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解开上古音之谜

解开上古音之谜

——当代古音学研究

作者:周及徐(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古音与今音不同 , 在今天这是常识 。 但是在十七八世纪的中国 , 这却是惊天动地的发现 。 “时有古今 , 地有南北 。 字有更革 , 音有转移”(明陈第《毛诗古音考》) , 直斥时人的蒙昧 , 开启了对古音的探索 。

以乾嘉学派为代表的清儒提出了上古韵部系统 , 摆脱今音的束缚 , 以《诗经》押韵加汉字谐声 , 逻辑井然 , 学人折服 。 然而这只是上古韵类 , 它们怎么读?无人知道 。 著名古音学家段玉裁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足下能确知所以支、脂、之分为三之本源乎?……仆老耄 , 倘得闻而死 , 岂非大幸也?”要确知古音的音值 , 在中国当时的学术背景下无法完成 。 而19世纪初的欧洲 , 已经有了一整套解决这个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 这就是刚经历了一百多年发展的历史比较语言学 。 谁能传之中国?

1910年 , 21岁的瑞典语言学者高本汉来到中国 。 多年之后 , 高本汉发表了中国现代音韵学的奠基之作《中国音韵学研究》 。 他使用历史语言学的方法 , 首次构拟了中古汉语语音系统 。 他根据中古韵书记录的汉语音类 , 调查对比现代汉语各方言的音值 , 分析语音历史演变的规律性 , 构拟(reconstruction)出汉语中古音系统 。 高氏还收集汉越语、朝鲜语和日语中的汉语借词音来证明和修订古音的构拟 。 使用国际音标描写语音系统 , 是这一研究方法的明显标志 。 此后高本汉在上古音领域继续研究 , 重要著作有《汉文典》《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 。 高本汉的成果使传统旧学中的中国学人耳目一新 , 纷纷响应学习 , 现代汉语音韵学的大幕由此拉开 。

随着研究的深入 , 中国学者开始对高氏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不同意见 , 并进而开始了自己对汉语上古音的构拟 。 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 , 先后分别有十几位学者提出了自己的上古音体系 , 如钱玄同、董同龢、陆志韦、王力、方孝岳、严学宭 , 李方桂、周法高、张琨、陈新雄、李新魁、何九盈、郑张尚芳等 。 在古韵部构拟上大致分为两派:阴阳入三分派和与高本汉相类的阴声韵带浊塞尾派 。 其中 , 王力系统在大陆最有影响 , 李方桂系统在海外和中国台湾最有影响 , 郑张尚芳系统最新 。

高本汉、王力的上古声母与中古声母并无太大区别 , 这与古汉语一千多年的变化不相符 。 李方桂把高氏34声母中只出现三等j介音前的15声母划出 , 认为它们是后来分化出的 , 只留下19母 , 这就与黄侃的古本声十九纽看法基本相似 。 以前有人说黄侃的古本韵和古本纽互证是“循环论证” , 其实考察音系的声韵配合规律是正确的方法 。

科学无国界 , 语言研究无国界 。 20世纪50年代以来 , 西方语言学家为汉语上古音研究作出许多贡献 , 许多古音难题得到突破 , 汉藏语言在历史探索中逐渐接轨 。 海外学者的重要贡献主要有:法国奥德里古在《越南语声调的起源》中论证了越南语和汉语声调的发生过程;俄国雅洪托夫《汉语史论集》(1986) 。 其中的《上古汉语的复辅音声母》(1960) , 论证了二等带1/r , 这启发了李方桂对二等介音的构拟 。 加拿大蒲立本《上古汉语的辅音系统》(1962) , 论证元文等部另有圆唇化元音韵母on、un、om、um 。

经过海内外学者百年的共同努力 , 比起20世纪初 , 汉语上古音研究取得了惊人进展 , 但还远不能说我们已经解开了上古音之谜 。 汉藏语系诸语言还有很多未深入调查和研究 , 这些在历史上与古汉语共生的语言 , 是反观古汉语的宝贵材料 。 亚洲语言历史之谜正待解开 。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23日 12版)

[ 责编:李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