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忠、秦亚平:《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秦忠、秦亚平:《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按】本文是父亲秦忠(原红四方面军老红军战士)主旨和口述 , 我(秦亚平)执笔成文 。 原始于2008年9月 , 我随同父亲去看望武汉军区孔庆德副司令员 , 两位老红军谈起了许多当年红四方面军的事情 。 红四方面军长征始发地是其中一个问题 。 回来后我让父亲重述了其观点 , 2008年10月撰写成文 。 2010年该文刊载于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的期刊杂志 。


秦忠、秦亚平:《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秦忠、秦亚平:《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

《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原红四方面军老红军战士 秦忠 口述

秦亚平 记录整理

2008年10月】

近年来 ,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史成为党史军史研究的又一个话题 , 其中有些问题 , 应该用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来看待 , 比如“密电码问题”“西路军问题”等 。 就以红四方面军1932年西征为题 , 也是一个值得重新重视的问题 。 1932年红四方面军的西征应该看作长征的组成部分 。 作为当年参加过这次西征 , 并亲历红四方面军整个长征全过程的老战士 , 我(秦忠)在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

多年来 , 无论是党史军史还是教科书 , 都将中国工农红军当年开始长征的出发地和时间作了明确的界定 。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 , 于1934年10月上、中旬 , 分别从福建长汀、宁化、江西瑞金、于都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

红二、六军团(后称红二方面军) , 于1935年11月19日 , 从湖南桑植、永顺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

红四方面军 , 于1935年3月28日 , 从四川苍溪、阆中等地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 。

红二十五军 , 于1934年11月16日 , 从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

这四支队伍的长征 , 虽然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出发 , 但有着一些共同点 , 那就是:在敌军反复围剿的严重形势下 , 为了生存被迫撤离根据地的转移;开始都不知道自己队伍要到达的明确的目的地;出发后的行进大方向都是西行;最后都到达了陕甘宁地区并重新建立新的根据地 。 这四支队伍的长征 , 开始并不叫长征 , 都称为战略转移 , 后来又称为西征 , 此后才称长征 。

什么是长征?从长征的定义来看 , 我认为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 中国工农红军从各自的根据地向陕甘宁地区实行战略转移 。 也就是说 , 长征出发地是指各红军部队自己原来所建立的初始根据地 , 长征开始的时间也就是从撤离初始根据地的时间开始算起 。 另外 , 各红军部队的撤离 , 都是在敌军围困万千重 , 不断围剿 , 在危及生存的严重形势下被迫撤离初始根据地 , 开始的战略转移 。

在这里 , 暂时不说其他三支红军队伍的长征 , 根据上面的定义 , 现在专来谈谈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起始 。


秦忠、秦亚平:《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秦忠、秦亚平:《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

黄麻起义后 , 大别山地区掀起了红色革命风暴 , 红四方面军诞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 , 并在鄂豫皖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革命根据地 , 这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初始根据地 。 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根据地实行了四次疯狂围剿 , 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 , 1932年10月 , 为了生存 , 红四方面军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据地 , 开始了没有明确目的地的战略转移 。

当年红四方面军主力从黄安(今红安)黄柴畈撤离根据地时 , 我在少共国际团任通信班长 。 部队跳出根据地后一路向西 , 突破敌人平汉铁路的封锁线 , 在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下 , 沿途战斗频繁 。 枣阳新集和土桥铺连续战斗 , 我军损失严重 。 少共国际团减员太大 , 不得不撤销建制 , 将剩余人员编到其他主力部队 。 我(秦忠)被编入红10师29团(进入四川后部队互换番号 , 我所在部队换番号为红73师219团) 。 漫川关突围是西行的红四方面军生死存亡的一仗 , 我军以血的代价突出重围 , 进入陕西 。 部队翻越秦岭后 , 在子午镇和盩厔(现周至)等地激战 , 长途的战略转移 , 没有兵员和物资的补充 , 部队极度疲惫 。 必须建立根据地 , 这一主导思想很快就在全军上下一致形成 。 在渭河流域 , 由于敌情还有地理区域等情况都不适合 , 也不可能长期立足 , 部队不得不往南再次翻越秦岭 , 进入汉中 , 继而又翻越大巴山 , 进入四川 。 在陕南及川北的通(江)、南(江)、巴(中)地域创建了新的根据地 。 从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到进入川陕 , 行程大约有3000多里路 。

红四方面军的突围转移 , 被称之为西征 , 是各路红军中最早开始的战略转移 , 这实际为其他各路红军做了一个先行的范例 。 毛泽东同志早在1934年1月就指出 , 红四方面军在1932年的西征是“有名的远征” 。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 , “西征”和“远征”都曾经是长征的表述名称 。 此后 , 其他红军部队也都在国民党军对红色根据地的数次围剿中 , 为了生存陆续突围 , 被迫撤离了各自初始的根据地 。 根据上述对长征的定义 , 红四方面军的这3000里西征就应该是长征的组成部分了 , 也可以说这就是红四方面军长征的起始 。


秦忠、秦亚平:《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秦忠、秦亚平:《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

前些年 , 我们一些尚还健在的老红军战士 , 在一起时也说到这个问题 。 不管党史军史如何定义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起始 , 在我们这些老战士的心里 , 始终都认为从撤离鄂豫皖根据地西征就算长征的开始 。

红四方面军到达川陕边 , 建立了川陕根据地 。 刚开始的目的就是找块地方休养生息 , 但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 , 部队一直不间断地同四川各军阀以及国民党中央军胡宗南部战斗 , 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 1935年3月 , 为了接应中央 , 并与红一方面军会合 , 红四方面军放弃了川陕根据地向西转移 , 发动了嘉陵江战役 , 全军渡过嘉陵江 , 控制了嘉陵江以西的川西大部分地域 。 嘉陵江战役后的西征(暂且称为第二次西征) , 不是红四方面军被迫撤离川陕根据地 , 而是为了会合中央红军 , 主动放弃的 。 从以上的长征定义来说 , 这第二次的西征不能作为长征的开始 , 而应该算作长征的继续 。

红四方面军主力当年撤离鄂豫皖根据地时不足两万人 , 到达川陕地域只剩一万四千余人 。 建立川陕根据地后 , 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就发展成近十万人(包括地方政权) , 这给继后同样是为求生存被迫撤离各自根据地的各路红军做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 红四方面军的将士们对红军长征、对创建川陕根据地、对接应一、二方面军乃至整个红军与革命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

综上所述 , 我主要的论点有二 , 那就是:

1.长征开始的时间也就是从撤离初始根据地的时间开始算起 。 红四方面军的初始根据地是鄂豫皖根据地 , 而不是川陕根据地 。 2.撤离根据地是在敌军数次反复围剿的严重形势下 , 为求生存 , 被迫撤离转移的远征 。 红四方面军被迫撤离的是鄂豫皖根据地 , 而川陕根据地是主动放弃的 。

根据以上的关于长征的定义 , 以及当年的历史情况 , 红四方面军是中国工农红军最先开始长征的部队 。 所以说1932年10月 , 红安县二程乡黄柴畈就是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 。 而这次3000里西征的战略转移就是长征的开始 , 是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组成部分 。

原红四方面军老红军战士 秦忠 口述

秦亚平 记录整理 , 2008年10月


秦忠、秦亚平:《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秦忠、秦亚平:《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

秦 忠

秦忠 , 湖北黄安(今红安)县人 。 1928年参加革命 , 1930年参加红军 。 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 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一至四次反围剿斗争;参加了长征;参加了抗日战争;抗战胜利后及解放战争时期 , 曾任中原军区团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 新中国成立后 , 任沙市纱厂、油厂、电厂总经理兼党委书记 , 湖北省工业厅副厅长 , 省公路厅党委书记 , 省交通厅厅长兼党委书记、省交通邮电局局长兼党委书记 , 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


秦忠、秦亚平:《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秦忠、秦亚平:《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

孔庆德

孔庆德 , 山东省曲阜市保宁村人 , 孔子73代后裔;1911年2月14日出生 , 1927年参加国民革命军 , 1930年12月入红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 参加长征 , 抗日战争时历任营长、团长、冀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 , 参加了阳明堡、百团大战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历任旅长、纵队副司令员、军长等职 , 参加了上党、邯郸、邓县、襄阳和进军大别山等战役战斗;新中国成立后 , 历任河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 中南军区炮兵代理司令员 , 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3年10月离休;1988年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10年9月29日在武汉逝世 , 享年100岁 。

秦亚平 , 湖北红安人 , 1952年1月出生 , 196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 退役军人 , 中共党员 , 原湖北省国际贸易公司业务经理 , 现已退休 。


秦忠、秦亚平:《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秦忠、秦亚平:《论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定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