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楼的形成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土楼的形成

因为喜欢一种历史厚重感 , 所以对土楼情有独钟 , 这几年和有共同爱好的大联君一起游历过很多土楼 , 对土楼的知识也渐渐丰富了起来 , 有朋友戏称我“土楼砖家” 。

土楼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 但很多土楼由于年代久远 , 保护不力 , 已经面临困境 。 曾和县摄影协会会长老林哥谈及土楼现状 , 老林哥用“触目惊心”一词形容 , 他说对比几年前拍摄的照片 , 有的土楼损毁特别严重 , 甚是痛惜 , 比如云霄县和平乡宜谷径村的“树滋楼” 。 有幸得到保护的占比不高 , 比如云霄县下河乡内龙村的“陶淑楼” 。 参考文献资料 , 普及一些土楼知识 , 希望能引起重视 。

先说说土楼是如何形成 。


土楼的形成

土楼的形成// //


土楼的形成

土楼的形成// //

唐代以来 , 漳州一带战乱频繁 , 人民起义 , 倭寇侵扰 , 族群抗争 , “寇贼生发” , 家族械斗 , 猛兽出没 , 具有突出防卫性能的土楼于是应运而生 。

土楼的形成经历从山寨、城堡到土楼的过程 。 明代倭寇的入侵 , 是漳州土楼兴起的重要契机 。

明代嘉靖二十八年 , 倭寇骚扰漳州 , “到处攻破寨堡劫掠” , 百姓深受其苦 。

明洪武二十年 , 江夏候周德兴奉诏在福建沿海筑城立所 , 用以防倭备海 。 随后 , 民间仿效政府、官军的做法 , 组织起来筑造土堡和土楼 , 用以抵御倭寇的侵扰;继而乡里之间相互模仿 , 土堡、土楼越建越多 。

明嘉靖四十四年 , 漳籍进士、翰林院编修林偕春 , 是福建土楼萌芽时期的历史见证人 , 其名著《兵防总论》云:“坚守不拔之计 , 在筑土堡 , 在练乡兵……凡数十家聚为一堡 , 寨垒相望 , 雉堞相连 , 每一警报 , 辄鼓铎喧闻 , 刁斗不绝 , 贼虽拥数万众 , 屡过其地 , 竟不敢仰一堡而改 , 则土堡足之明验也 。 ”云霄县火田乡的明代古堡“菜埔堡”是典型圆形城堡的例子 , 菜埔堡于天启三年始建 , 该村进士张士良于天启五年任浙江宁波太守后建成 。 其平面大体呈椭圆形 , 周长600米 , 畗4.5-6米 , 由高两层楼的单元式土楼围成 , 形成建筑与土墙结合的环形城堡 , 可以算作沿海圆楼的滥觞一例 。

从唐、宋 , 直到元、明、清连续的战乱 , 漳州地区出现防卫性极强的山寨、城堡 , 继而仿照城堡、山寨建造便于防卫的土楼 , 促使土楼的发展并保存下来 , 明末清初 , 郑成功领导人民进行抗清战争 , 土楼发挥了巨大的抵御与防卫作用 。

土楼另一重要作用 , 高大坚固的土楼 , 可以抗御洪涝 , 地震等自然灾害 。 民国7年发生的海底7.3级地震 , 在距震中不及十海里的云霄县陈岱镇聚星楼安然无恙 。

在土楼分布较多的山区 , 大多是河谷低山丘地貌 , 山峦起伏 , 可耕地很少 , 在这样的山地里开发出层层梯田已经不易 , 在河谷山坡中整出些许平地上建房 , 只得尽可能减少占地增加层数 , 才能同时满足聚居与防卫两大要求 。 因此产生这种占地少、层数多、防卫性好的方形、圆形土楼就顺理成章 。


土楼的形成

土楼的形成// //


土楼的形成

土楼的形成// //


土楼的形成

土楼的形成// //


土楼的形成

土楼的形成// //


土楼的形成

土楼的形成// //


土楼的形成

土楼的形成// //


土楼的形成

土楼的形成// //


土楼的形成

土楼的形成// //


土楼的形成

土楼的形成// //


土楼的形成

土楼的形成// //


土楼的形成

土楼的形成// //


土楼的形成

土楼的形成// //

原创:陈财顺

本文来源:今日头条 陈财顺头条号 2019年12月15日发布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