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古代书画“出山” 专家教你欣赏千年书画脉络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国博古代书画“出山” 专家教你欣赏千年书画脉络

新京报快讯(采访人员 倪伟) 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书画”展今天(12月17日)开幕 , 近10米宋代《辋川图卷》首次全部展开 , 宋高宗赵构、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八大山人等名家画作携手走出国博库房 。

“中国古代书画”将成为国博立足馆藏推出的又一专题展览 。 展览遴选52件作品 , 包括宋元名家和明清各派 , 较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降千年来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 。

据悉 , 该专题展览将长期展出 , 定期进行展品轮换、改陈设计 。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介绍 , 国博未来将继续深入梳理和研究馆藏书画作品 , 陆续展出更“惊人”的作品 。

观众欣赏10米宋代画卷《辋川图卷》 。 摄/新京报采访人员 侯少卿

看点1

六件宋元珍品亮相 , 十米辋川图全卷展开

此次展览共展出6件宋元书画 , 汇聚在展览第一部分 , 绘画、书法各3件 。 中国书画卷轴始于魏晋 , 由于年代久远 , 宋代以前的名家作品流传甚少 。

一进展厅 , 第一件展品就是全卷展开的宋人《辋川图卷》 , 该图卷近10米长 , 是首次全部展开展出 。 《辋川图卷》以唐代王维《辋川图》或其他宋人所摹王维《辋川图》为蓝本摹绘 , 王维《辋川图》现已不存 。 辋川是王维隐居处 , 他在此留下了大量诗文和画作 。 这幅宋画以水墨笔法 , 将辋川二十景绘于一卷 , 是研究王维绘画和南宋美术的重要资料 。

另一件宋人绘制的《果熟来禽图团扇面》 , 与故宫藏宋代林椿《果熟来禽图》及台北故宫藏宋代佚名《苹婆山鸟图》 , 在构图与设色上均所差无几 , 设色雅致 , 工笔细致 , 具有典型宋代院体画特征 。 元人任仁发绘画才能全面 , 对鞍马造诣尤高 , 此次展出的《饮饲图卷》绘有骏马九匹、人物五人 , 造型精准、勾勒劲细 , 展现了臻于成熟的绘画技巧 。

观众欣赏南宋名臣文天祥传世作品《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 。 摄/新京报采访人员 侯少卿

南宋名臣文天祥作品传世仅3件 , 此次展出的《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即为之一 。 展厅里另有一副元代赵孟頫作品《行书致张景亮信札册》 , 这是赵写给外甥的一封家书 , 整体较为随意 , 富于变化 , 给人以酣畅淋漓之感 。

看点2

明清名家聚首 , 八大山人“白眼向人”再现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分别展出16件明代书画和30件清代书画 。 明清两代多位大师汇聚 , 包括“吴门画派”、董其昌、“四王”、石涛、八大山人等 。

明代书画部分展示了多件“吴门画派”作品 , 如文徵明88岁时的画作《真赏斋图卷》 。 此外 , 晚明董其昌《北固山图卷》、徐渭《杂画卷》、陈洪绶《携杖观画图扇面》也齐聚展厅 。 明代书法部分则有文徵明《行书〈乙卯元旦〉诗扇面》、祝允明《草书七绝三首卷》、董其昌《行书李颀诗卷》等 。

清代绘画延续元明以来“文人画”传统 , 清初画坛崇尚复古的画家以“四王”为首 , 展览展出了王鑑仿元代吴镇《深山古寺图轴》 , 王原祁晚年《仿梅道人溪山烟霭图卷》 , 王翚仿王蒙《卢鸿草堂图轴》 。

另外 , 石涛《仿古山水轴》仿吴镇用法 , 展露了石涛的独特风格;八大山人朱耷所绘《游鱼图轴》 , 图中大面积留白 , 鱼眼是其典型的“白眼向人”画法 , 画面构意造型新奇 。

宋高宗赵构《草书七言绝句团扇面》 。 摄/新京报采访人员 侯少卿

看点3

宋高宗领衔 , 四位帝王之作同场展出

《果熟来禽图团扇面》一侧展示着体量相似的另一幅扇面:宋高宗赵构《草书七言绝句团扇面》 。 该书法抄录了白居易《绝句代书赠钱员外》诗一首 , 是他退位后的作品 。

早起宋高宗 , 晚至乾隆皇帝 , 此次展览一共展出了四件古代帝王作品 。

明宣宗朱瞻基雅好诗文书画 , 尤其擅长绘画 , 涉猎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等类别 , 有“点墨写生 , 遂与宣和(宋徽宗)争胜”的美誉 。 此次展出了朱瞻基《三封老喜图轴》 , 画中一只喜鹊回首立于湖石之上 , 三只蜜蜂盘旋其上 , 石头后面衬着修竹、兰草 。 该画粗中有细 , 劲健中含有工秀 。

展览中还展出了康乾祖孙的同题之作 。 康熙皇帝喜爱董其昌 , 而乾隆皇帝对赵孟頫十分欣赏 , 两人书法一个“崇董” , 一个“尚赵” 。 此次展出了两人分别用楷书和行书抄录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册 。 清代帝王多信奉佛教 , 祖孙二人都曾多次抄写此经 。 康熙楷书稳健老成、笔致敦厚 , 雍容闲雅中不失圆转柔美;乾隆行书则笔画秀丽、端庄圆润 , 雄武之风已经不如康熙 。

观众参观展览 。 摄/新京报采访人员 侯少卿

专家:国博“压箱底”珍品出山 , 呈现书画演变脉络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于洋认为 , 此次展览虽然规模不大 , 但出现了一批美术史上耳熟能详的珍贵作品 , 如《辋川图卷》《饮饲图卷》和赵孟頫信札等 , 都是国博“压箱底”的藏品 , 难得一见 。

展品的选择也颇具考量 , 涵盖丰富的宋元明清几代作品 , 绘画方面兼有人物、山水、花鸟等类型 , 工笔、写意等风格均有 , 可为现代学术领域提供典范的观摩体验 。

此次展览的理念 , 是全面展示宋元以降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 。 据于洋介绍 , 从展品中就能看出古代书画的演变端倪 。 宋代宫廷画院出现 , 画风走向工谨 , 山水画成就突出 , 花鸟画追摹自然 , 人物画注重传神;到了元代 , 文人画兴盛 , 强调笔墨与意趣 , 其后写意风格一直流传 , 经明清不断发展 。

于洋以展出的书画为例 , 解释了这种流变 。 例如宋代《辋川图卷》 , 已经体现出工笔和写意结合的特点 , 在唐人的写意中融入宋人的严谨;而元代任仁发的《饮饲图卷》 , 又能看出从宋人的工谨向元人的散淡转变 , 同时又有宋人对格物的追求 。

明代董其昌曾提出南北宗论 , 南宗是文人画传统 。 于洋表示 , 这次展览可谓呈现了南宗文人写意画系统最精华的部分 , 呈现了元四家、赵孟頫、吴门四家、清初四王等著名书画家的贡献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倪伟 摄影采访人员 侯少卿

编辑 李国君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