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宗调禽图》明宪宗为何头戴胡帽?从一场国博书画展看宫廷趣闻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宪宗调禽图》明宪宗为何头戴胡帽?从一场国博书画展看宫廷趣闻

光明网采访人员 李政葳

宋人《辋川图卷》长达10米 , “八大山人”朱耷所绘《游鱼图轴》是典型“白眼向人”画法 , 《宪宗调禽图》中明宪宗戴帽竟有“胡服”风格 , 康熙、乾隆都曾手抄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12月17日开幕的中国古代书画展现场 , 不少珍贵展品各具特色、饶有趣味 。

这场专题展览以展示宋元以降中国古代书画的发展脉络为理念 , 以时间为主线遴选52件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和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 , 展示了近千年画坛书界的发展风貌 。


《宪宗调禽图》明宪宗为何头戴胡帽?从一场国博书画展看宫廷趣闻

《宪宗调禽图》明宪宗为何头戴胡帽?从一场国博书画展看宫廷趣闻// //

长达10米的宋人《辋川图卷》(局部)

宋高宗“二王”时期扇面录诗

在展览现场 , 宋元时期3件珍贵书法佳作亮相 。 其中 , 宋高宗赵构《草书七言绝句团扇面》尤为引人关注 。 这件作品是宋高宗赵构抄录的白居易《绝句代书赠钱员外》诗一首 , 纵24厘米、横23.2厘米 , 通篇行距疏朗 , 用笔圆劲 , 清秀中寓老练 。


《宪宗调禽图》明宪宗为何头戴胡帽?从一场国博书画展看宫廷趣闻

《宪宗调禽图》明宪宗为何头戴胡帽?从一场国博书画展看宫廷趣闻// //

宋高宗赵构《草书七言绝句团扇面》

采访人员看到 , 在画作末行左侧钤“德寿”朱文葫芦印 。 这是高宗禅位于太子赵眘 , 退居德寿宫后的常钤之印 。 因此 , 该扇面是他退位后所书 , 为着意于“二王”时期的作品 。

南宋名臣文天祥以忠义之名著称 , 但其书法作品传世不多 , 目前所见传世墨迹仅有3件 。 在展览现场 , 文天祥的一件作品《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现场展出 。 该卷为文天祥38岁时所书 , 笔力迅疾、一气呵成 , 与他同年所书《木鸡集序卷》 , 可称为“双璧” 。


《宪宗调禽图》明宪宗为何头戴胡帽?从一场国博书画展看宫廷趣闻

《宪宗调禽图》明宪宗为何头戴胡帽?从一场国博书画展看宫廷趣闻// //

文天祥作品《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

画作再现明清时期宫廷生活

明代早期 , 崇尚宋代院体画风的宫廷绘画与“浙派”流行于画坛 。 的确 , 这次不少作品描绘了宫廷生活情景 。 其中 , 明代宫廷画家所绘的《宪宗调禽图轴》 , 表现了宪宗皇帝在庭院中游玩的场景 。

这幅画出自当时一位宫廷画师之手 , 描绘了在宫廷御花园的两棵古树下 , 明宪宗便帽常服 , 一位太监双手举着鸟笼 , 内有一只小鸟 , 宪宗朱见深毡帽曳袍正在逗弄鸟笼中的小鸟玩赏 , 另一小太监立其身后 。

据记载 , 明宪宗追求新奇、喜爱艺术 。 这幅《宪宗调禽图》里的皇帝 , 头戴短檐有顶帽 , 帽顶有顶珠 , 是沿袭元代帽式而演变来的一种帽子 , 有着“胡服”的遗风 。 然而 ,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却明令禁止胡服、胡语 。 看来 , 明宪宗显然已把祖上定下的规矩抛在脑后了 。

清代的绘画延续了元明以来“文人画”传统 , 追求笔墨情趣 , 风格技巧多变 。 尤其到了清代中期 , 宫廷绘画在皇室扶持下得到了较大发展 , 展览中也有多位供奉活跃于内廷的宫廷画家及擅画词臣的作品:画苑领袖钱维城的《云泉松坞图轴》笔墨沉厚、气韵浑穆;邹一桂着意花鸟 , 所绘《芙蓉双鹭图轴》为典型的清代宫廷绘画;宗室画家弘旿的《阅武楼阅武图卷》表现了乾隆帝弘历于西郊阅武楼阅武的真实场面 。

康熙“崇董”、乾隆“尚赵”

清代是中国书画艺术集古今大成的时代 , 名家之众、流派之丛、技法之新远超前代 。 尤其 , 清代书法以帖学的逐渐衰落和碑学的乘势崛起为趋势 。 因为康熙皇帝喜爱董其昌 , 书家皆以董字为尚;而乾隆皇帝对赵孟頫颇为欣赏 , 又使“崇董”变为“尚赵” 。


《宪宗调禽图》明宪宗为何头戴胡帽?从一场国博书画展看宫廷趣闻

《宪宗调禽图》明宪宗为何头戴胡帽?从一场国博书画展看宫廷趣闻// //


《宪宗调禽图》明宪宗为何头戴胡帽?从一场国博书画展看宫廷趣闻

《宪宗调禽图》明宪宗为何头戴胡帽?从一场国博书画展看宫廷趣闻// //

玄烨、弘历分别抄录《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采访人员看到 , 这次展览展出了玄烨与弘历分别用楷书和行书抄录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册 。 清代帝王多信奉佛教 , 祖孙二人都曾多次抄写此经 。 玄烨楷书稳健老成、笔致敦厚 , 于雍容闲雅中不失圆转柔美;弘历行书则笔划秀丽、端庄圆润 , 虽饶承平之象 , 终少雄武之风 。

清代中期 , 纳碑入帖、力图变革的书家也日趋增多 , “扬州画派”诸家堪称代表 。 展出的金农《隶书周日章传轴》通篇取法汉碑 , 又参以己意 , 已露“漆书”端倪 。 清代后期 , 帖学穷途 , 碑学大兴 , 新貌纷呈 , 形成了书道中兴的局面 , 影响直至近代 。


《宪宗调禽图》明宪宗为何头戴胡帽?从一场国博书画展看宫廷趣闻

《宪宗调禽图》明宪宗为何头戴胡帽?从一场国博书画展看宫廷趣闻// //

“中国古代书画”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院开幕

“四王”“四僧”“八大山人”作品亮相

清初 , 画坛复古与创新并存 。 崇尚复古的画家以“四王”为首 。 展览中 , 王鑑、王原祁、王翚三人佳作均为摹古之笔:王鑑中年仿元代吴镇《深山古寺图轴》风格苍秀沉郁 , 尽得元人笔意;王原祁晚年《仿梅道人溪山烟霭图卷》 , 山川林木郁茂 , 笔墨苍厚取胜 , “得力于古者深也”;王翚62岁时所作仿王蒙《卢鸿草堂图轴》为其钟爱题材 , 笔墨自如 , 化古为新 。

锐意变革的代表当属“金陵画派”与“清初四僧” 。 展览中有“金陵画派”之首龚贤的《白云锦树图轴》 , 描绘了道家“烟霞仙圣”的景致;另一位“金陵画派”名家吴宏的《仿元人山水轴》山石纵横交错 , 笔墨豁然大度 , 尽显放逸之态 。 展出的“四僧”画作山水、花鸟俱全:石涛的《仿古山水轴》仿吴镇山石汀渚圆点皴笔用法 , 展露画家的独特风格;“八大山人”朱耷所绘《游鱼图轴》图中大面积留白 , 上部绘一尾瘦鱼 , 鱼眼是其典型的“白眼向人”画法 , 画面构意造型十分新奇 。

到了清朝末期 , 活跃于上海地区的“海上画派” , 显示了“文人画”向世俗化发展的新趋势 。 这次展出了“海上四任”之一任颐的《梅雀图轴》和吴昌硕的《玉堂风格图》 , 体现了“海派”画家雅俗兼善的新风貌 。

[ 责编:李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