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A Basic History

of

Western Art

说艺术鉴赏太沉重

说美化人生太慎重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西方

轻松玩转

美术史

——摘自章伊秀、邱建一、水瓶子

《写给入门者的西方美术小史》

如果用一幅电影海报作为比喻 , 那么艺术品是画面中最清晰可见的前景部分 , 紧接在后面的是它的艺术家 , 而画面中淡去的背景则是影响艺术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

常常听到人们说 , 喜欢这个风格 , 讨厌那种风格 。 们必须承认 , 面对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 随意说出讨厌或不欣赏 , 是一种对艺术的偏见;我们可以欣赏米开朗基罗创作的俊美运动健将——“大卫”雕像 , 当然就可以喜爱罗丹那座有如披着浴袍的“巴尔扎克”雕像;而丢勒的“自画像” , 精细的毛发清晰可见 , 我们认为它很美很真;但梵高的“自画像”不论在笔触还是色彩 , 狂乱一如他的心灵 , 我们也觉得它很动人 。

所谓伟大的艺术品就是能呈现出各种动人的面貌 , 在不同的时代中 , 又被赋予不同的精神 。

1

渴求永生的古埃及艺术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埃及艺术是一个通向永恒、渴求永生的努力过程 。 大约从五千年前开始 , 尼罗河两岸所产生的文明 , 经由艺术大师传授给门徒 。 一代又一代门徒的艺术作品 , 吸引了无数埃及艺术的爱好者和临摹者 , 其中包括希腊人和罗马人 。 这种直接传承的结果 , 是埃及美术的风格数千年 , 几乎是不变的、固定的 。 柏拉图说:“ 埃及的艺术一万年来都没有过任何变动 。 ”埃及艺术的严谨 , 来自埃及文明的信仰 , 因宗教信仰而形成的艺术观念几千年来虽然没有重大的变化 , 但它持续的努力却深深影响了希腊和罗马的艺术 , 并与现代美术相衔接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使死人续活的雕刻家

古埃及文中 , “雕刻家”的意思就是“使死人续活者” 。 古埃及的金字塔和雕刻都是几何学的具体展现 , 埃及的几何学发达是因为每年尼罗河泛滥就会把两岸的土地田界全部冲毁 , 因此人们就必须再次分配土地 , 用直线和三角形重划农田 。 而几何学用在艺术上则成就了埃及艺术风格 , 例如古王国第四王朝的海夫拉王坐像 , 即充分发挥了雕刻家的立体感 。

虽然有些人认为埃及雕像太过接近几何式而显得僵硬 , 但是这些“使死人续活”的雕刻家并未刻意去讨好帝王 , 或刻意去刻画出怎样的神情 。 只要能掌握重点 , 保留这些帝王的相貌 , 就是帝王能永远长存的保证 , 这也是为什么古埃及雕像几乎都是用最坚硬永恒的花岗石雕成的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陪伴灵魂的浮雕和绘画

所有埃及的艺术都不是为了让活着的人欣赏 , 当然它们也不是用来让金字塔中的灵魂观赏用的 , 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灵魂获得永生 。 在最早的时候 , 埃及是用活人陪葬 , 后来才用浮雕和绘画取代真人 , 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说 , 这些在墓中所发现的艺术 , 不管是男女老少或花草树木都是墓中灵魂的伴侣 。 因此 , 埃及艺术并不是用来装饰和观赏的 , 它任重而道远 , 目的是为了帮助死者重生 , 使人续活 。

埃及的绘画并非写生 , 而是将所看到的事物进行一个完整的记录 。 埃及的艺术家和后世各国画家的绘画目的不一样 , 他们并不特别在意画得美不美 , 而是在意画得完不完整 , 是否可以永久地将画保存下来 。 因此 , 他们会从各种角度去描绘景物 , 如此一来 , 绘画呈现的不再是某个特定时刻的单一景象 , 而是艺术家们脑中累积的记忆 。 所以画家不是画出他们所看到的 , 而是画出他们所“知道”的 , 例如 , 阶级较高的人 , 埃及人就把他画得比仆人或奴隶的形体大一些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埃及的绘画语言说明了他们的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 纳赫特墓中的壁画和画中的文字 , 清楚地告诉了人们纳赫特的地位、官阶 , 得过什么荣誉、头衔 , 过着怎样的生活 。 在此壁画中 , 我们可以像观赏水族箱一样清楚地看到河中的鱼群 , 画家甚至使泉水从芦苇丛中上升 , 让两条被纳赫特用矛刺杀的鱼在画中清晰可见 , 毕竟它们也算是主角 。 壁画上的文字写道:“独木舟划过了巴比鲁斯河床 , 越过野鸟栖息的水池 , 越过沼泽与河流 , 他用两只双叉矛刺杀三十条鱼 , 这样打猎的日子是多么快乐啊!”这样的绘画风格就是埃及的特殊风格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2

美的呼唤

希腊文明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帕特农神殿

希腊人的艺术天分是与生俱来的 , 一直到现在 , 我们还是受到希腊艺术的影响 , 艺评家认为:“ 我们都是希腊人的学生 。 ”

然而 , 与当时强大繁荣的古埃及文明比较 , 希腊人则被视为未开化的野蛮民族 , 直到亚历山大大帝读了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后 , 才稍微承认希腊人也是有一点文明、有一些文化的 。

艺术风格的产生 , 来自对艺术持续而长久的努力 , 所以在强大的专制君主统治下 , 埃及艺术风格深远而恒久地矗立在东方的沙漠上 , 并且影响了邻近的希腊与罗马 。 相对于埃及艺术的一致性和保守谨慎 , 由大小岛屿环绕的希腊 , 情形大大不同 。

希腊古瓶的哀悼仪式

希腊最初的几个世纪 , 艺术还显得相当生硬僵直 , 他们的建筑和雕刻都还停留在粗糙、朴拙、野蛮的阶段 。 希腊这时期的绘画并没有被保存下来 , 但我们可以通过希腊古瓶了解他们严谨的绘画构图和几何形式 。 有关希腊古瓶的绘画 , 一直流传着一则美丽的传说 。

传说最早在陶器上画画的人 , 是一位陶器店东的女儿 。 有一天 , 她在房里思念远行的情人 , 突然间 , 她看见墙上映出一个人影 , 定神一看 , 竟然是她朝思暮想的情人身影 。 之后 , 当她想念情人时 , 就开始用黑墨在陶器上涂画出情人的影子 。

检视希腊古瓶的绘画就能够了解这个传说的起源 。 在绘有古老社会的哀悼仪式里 , 所有的画中人物都被涂成黑色 , 像是一幅人影画 。 绘画的风格比埃及艺术看来似乎更加朴拙 , 线条更为僵硬 。 死者躺在棺架上面 , 左右两边排排站的妇女把双手举到头上作恸哭状 , 动作整齐划一 , 没有任何意外之笔 , 仿佛只是一种表达哀悼的图腾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黑绘风格是把主体人物涂成黑色 , 背景保持陶土的赭色 , 使形象轮廓突出 , 有如剪影 , 细部稍用勾线表现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红绘风格出现于公元6世纪末 , 它恰好与黑绘风格相反 , 是在背景上涂以黑色 , 留下主体部分的赭色 , 人物细部用线来描绘 , 这种风格在古典时期很流行 。

雅典的帕特农神殿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希腊人虽然没有留下这个时期的绘画作品 , 但是他们的建筑和雕刻成就却震惊了后世的艺术爱好者 。 希腊人可说是天生的雕刻家和建筑师 , 他们所创造的科林斯式(Corinthian)、多拉克式(Doric)、爱奥尼亚式(Ionic)等建筑 , 不仅美轮美奂 , 而且气势磅礴 , 具有原创性 。

希腊民族里 , 以刻苦严谨而知名的斯巴达人是多拉克族 , 以这个民族的性格所建立的建筑风格 , 可想而知一定是相当的素朴简单 。 例如 , 雅典的帕特农神殿就是多拉克的建筑风格 。 这类型的建筑有极高的实用性 , 多拉克族人在建造它时就设想了它的每一个功能 , 使建筑的每个部分都不会被浪费 。

约莫前480年 , 波斯人侵略雅典 , 并且烧毁了当时的神殿 , 后来 , 雅典人击退波斯人 , 马上就在原地用坚硬不灭的花岗岩重建起一座更为庄严伟大的帕特农神殿 。 当时的神殿 , 其功能和现代教堂并不完全相同 , 希腊人将祭坛设在露天处 , 祭拜仪式当然也在神殿之外举行 , 所以 , 帕特农神殿这类的建筑设计 , 特别重视梁柱的设计 , 让它从外面看来有一种宏伟、从容的气质 。

多拉克式的帕特农神殿 , 用圆柱来支撑强而有力的石头横梁 , 这些横梁称为“楣梁”(Architrave) , 置于圆柱上的横梁整体被称为“柱顶线盘”(Entablature) 。 建筑师伊克蒂诺斯把柱顶线盘设计得较为低矮 , 因此使柱子显得高耸 , 而且他发现如果改用一般的方形柱或筒状柱 , 神殿会显得笨重 , 所以他小心而巧妙地使柱子中段稍稍隆起 , 而在接近顶端时逐渐变细 。 这样看来 , 柱子本身似乎有了弹性 , 没有被压得变形、喘不过气来 。 因此 , 我们在观赏帕特农神殿时 , 只觉得它尽管宏伟壮丽 , 却没有埃及建筑硕大无朋的压抑感 。 或许这表达了当时的希腊现状 , 每个神殿都是供人民使用的 , 并非是帝王君主一个人的私器 。 小国林立的希腊 , 没有一个君主能够强迫全族的人受他的役使 , 于是 , 位于雅典市中心的神殿 , 因四周连绵起伏的山峦而更显庄严雄伟 , 但人们仍觉得它是由人所建造的 , 而不像埃及金字塔一样 , 仿佛来自“神”的奇迹 。

希腊众神之美

希腊诸神的神话 , 仿佛开天辟地以来就流传在地中海大小岛屿和城邦中 , 科学与哲学也在爱琴海萌芽 。 这时 , 每年为庆祝酒神狄俄尼索斯复活仪式所发展出来的戏剧 , 开启了希腊戏剧的黄金期 , 自此 , 希腊神话与艺术变得息息相关 。 无论是在建筑浮雕、古瓶绘画、雕塑人物或其他的艺术作品上 , 希腊众神都是艺术家最喜爱的题材 , 也是一般大众最熟悉的形象 。

雅典人击退来犯的波斯人后 , 便很快地在卫城原地重建了帕特农神殿 。 伊克蒂诺斯(Iktinos , 活跃于前5世纪中)担任重建神殿的建筑师 , 知名的天才雕刻家菲狄亚斯(Phidias,前480—前430)负责塑制神像 , 并监督神殿的装饰工作 。 菲狄亚斯为神殿设计、塑制了许多希腊众神 , 但其实我们目前在博物馆看到的菲氏作品 , 都是罗马人的大理石仿作 , 而原作则是用黄金和象牙做成的 。

菲狄亚斯手中的雅典娜 , 不再是一个有神秘魔法、随便就可以置人于死地的女神 , 世人在感受到雅典娜的力量时 , 知道她的力量不是因为有个神灵住在雕像中 , 而是纯粹来自雕像本身的美丽 。 于是 , 当人们以欣赏美的艺术品的心态 , 来对待这些被艺术家绘制的希腊众神时 , 当人们真正领悟了菲狄亚斯的艺术之美时 , 希腊人就有了非常不同于先民信仰的神明观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雅典娜穿着垂到地板的战袍 , 胸前装饰的梅杜莎头是以象牙制成 , 她一手捧着胜利女神雕像 , 另一手持长矛 , 脚边有一面盾牌 , 靠近长矛处还雕了一条蛇 。

重建帕特农神殿的雅典人创造了希腊世界 , 这时不仅是雅典的鼎盛期 , 也是希腊美术的黄金期 , 一般人称之为希腊的“古典时期” 。 也是这个时期 , 希腊人终于掌握了埃及艺术或亚述艺术在“古老法则”与“原创性的自由”两者之间的平衡;希腊人在美的道路上 , 愈走愈稳健 。 例如菲狄亚斯为宙斯神殿所创作的希腊神话雕刻作品 , 便流露出原本埃及雕刻艺术特有的宏伟、优雅、宁静和严谨 , 可是 , 人们却又能明显地看得出来它们都是希腊艺术风格 。 这是因为希腊人已经知道如何巧妙运用“固有法则限度内的自由” , 知道如何让艺术作品既古典优雅 , 又流畅有创意 。 这个时候的希腊人对科学充满热情 , 对人体组织产生兴趣 , 这刺激了艺术家去学习解剖学 , 研究骨骼和肌肉组织之间的关联 , 塑造一个更令人信服的人体雕像 。 他们的作品中 , 人物就算是穿着长袍 , 体态仍清晰可见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3

天国的荣耀

哥特时期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从历史观点看 , 哥特艺术是罗马式艺术的延长线 , 两者在某些形式上有其相似性 。 然而 , 在性格和意念上它们是呈对立的 。 哥特艺术可说是对罗马式艺术的反动 , 这种巨大反动的原因是因为社会环境有了明显变化 。 在罗马式时期 , 知识的拥有者和文化的经营者仅限于修道院或教堂神职人员 , 民风保守 , 经济活动也不活跃 。 但是到了13世纪 , 欧洲社会离开了“黑暗时代” , 社会的其他阶层渐渐抬头 , 如富裕的商人和知识分子 , 他们关心的不只是精神上的宗教信仰 , 还有更贴近生活的现实问题 。

哥特建筑精粹:圣德尼修道院

巴黎圣母院被公认是哥特艺术的精华 , 不过诞生于法国近郊的圣德尼修道院则是这个充满彩绘玻璃的建筑风格的典范 , 也是在之后几个世纪里被争相模仿的对象 。

负责这座修道院修建工程的苏杰院长 , 在路易六世和路易七世时均被重用 。 路易七世带领十字军东征时 , 由他出任法国摄政王 。 文献中记载 , 他一直梦想能把他从小习教的皇家教堂 , 重建为一栋美轮美奂的建筑 , 以彰显法国的势力 。 平常苏杰院长就喜欢解说光的重要性 , 这是他引导人们信仰神的方法 。 他觉得 , 一个充满光的教堂才是真正神的教堂 , 才能赞美神的荣光 。 苏杰院长用了15年的时间把圣德尼修道院改建成华丽、优美 , 并充满光线的建筑 。 它的棱角拱顶、高耸尖突的拱门、似乎轻轻跃起的飞梁 , 以及沿线四周的彩绘窗户 , 引得当时人们一阵惊呼赞叹 , 甚至欧洲各地建筑师也先后模仿 , 而其中最为人知的就是巴黎圣母院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163年 , 之后花了大约100年时间才完成 。 它最为壮观的部分是西面墙(图48) , 上面除了某部分浮雕曾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受到损毁之外 , 其他都还保留着原来的面貌 。 这里有苏杰院长所强调的一切元素:荣耀、光明和秩序 。 其门廊和窗户的配置和谐简明 , 而不再笨重单调;回廊的彩绘玻璃窗明亮温柔 , 而不再是沉重石堆;整个建筑的主体仍是石头构造 , 但观者只会觉得它是如此神奇轻盈 , 似乎就要在我们的眼前飞升而上 。

哥特式教堂如临天国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还记得纪元开始不久时 , 基督徒被迫逃到罗马的地下墓室中躲藏吗?那些苦修的教徒在黑暗冰冷的洞穴中虔诚祈祷 , 墙壁上画满了宗教主题的绘画 , 那是基督徒最初的教堂 。 之后 , 他们以巴西利卡式建筑为教堂雏形 , 容纳众多的信徒 , 而木造的屋顶、一方天井 , 使教堂看来朴实无华 。 这就是黑暗欧洲的教堂 , 内部甚至没有任何绘画、浮雕 。

哥特式建筑宣告了教会的胜利和光荣 , 人民从此相信“赞美诗”里所提到的 , 他们看到哥特教堂 , 似乎也看到了天国的一切 。 那华丽灿烂的彩绘玻璃、轻巧流畅的肋拱支柱 , 使得尘世庸俗平凡的一切都消失了 。 沿着哥特式大教堂的美丽尖塔 , 可以看到天堂与教堂合为一体 , 再顺着华丽的簇柱 , 望见美丽的圆拱屋顶 , 感受神的伟大 。 从教堂建筑风格的变化中 , 我们也好似窥见到了一千年来基督教徒的宗教情感历程 。

哥特式教堂是建筑技术和美学的完整呈现 。 位于法国皮卡第的亚眠圣母院 , 虽然不像巴黎圣母院那样为世人所知 , 但它却是哥特风格盛期的代表 。 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到高远圆拱顶、棱肋拱和支柱间的复杂牵引关系 , 它的整个内部仿佛是由无数纤细柱子和棱肋拱交织而成的网 , 这张细密的网罩满了整个屋顶 , 然后沿着墙面垂直撒落下来 , 到了中途又由一排排细长的石柱捧聚起来 。 这使哥特风格几乎完全独立于以往的建筑形式 。 身处于亚眠圣母院大教堂里 , 人们会拥有完全不同的宗教经验 , 光是那看似无限延伸的空间 , 就让人觉得其他的凡俗事物是如此渺小及微不足道 。

戏剧化的生动浮雕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圣母之死

史特拉斯堡大教堂圆拱门门楣建的浮雕

有了彩绘玻璃的哥特建筑还需要浮雕来增加光彩吗?当然需要!这个时期的雕刻是希腊化时代后近一千年的鼎盛之作 , 雕刻家们的主要工作是为了大教堂而忙碌 , 他们赋予石头更生动的生命以及更大的任务 。 史特拉斯堡大教堂门廊上雕刻有描述圣母之死的作品 , 雕刻家像是将生命力灌注在了这些人像里 , 有些使徒双眉微蹙 , 神情哀伤 , 另外一些使徒用手抚颊 , 眼睛凝视圣母 。 这是最传统且“古典”的哀悼姿势 , 我们在古典时期的希腊艺术中常常见到 。 这些使徒悲恸不已的神情和哀痛的肢体动作 , 与圣母安详静谧的面容形成奇妙而戏剧化的对比 。

浮雕上人体的长袍一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在古典时期表现躯体的曲线 , 而在哥特艺术中它有更重要的任务 , 成了浮雕中很重要的元素 。 雕刻家利用长袍的皱褶流动来塑造更精致美丽的人像 , 而且希望能借由这美丽动人的人像和长袍传达圣经主题 。 基本上 , 这些衣服上规律细致的皱褶就像哥特教堂那些纤细的支柱 , 它们能使身体曲线更动人 , 情绪更逼真 。

雕像人物的情感在哥特雕刻家的手中很受重视 , 被雕刻出的使徒仿佛真人一样岁岁年年保护着教堂 。 此外 , 这时的建筑已发展成为华丽灿烂的风格 , 建筑师在教堂尖塔上做出花饰石雕 , 看起来有如火焰般光辉耀目 , 如圣马克劳教堂所示 。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荐书 | 轻松玩转西方美术史// //

圣马克劳教堂

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

点击图片即可优惠购买

书名:写给入门者的西方美术小史(典藏版)

作者:章伊秀、邱建一、水瓶子

定价:98.00元

这本书写给所有想要认识西方艺术的人 , 没有艰涩的学术用语 , 只有轻快的创作故事 。

说艺术鉴赏太沉重 , 说美化人生太慎重 。

轻松的文笔 , 丰富的图片 , 让轻盈动人的创作故事 , 带你恭逢"文艺复兴""巴洛克""印象派"等艺术风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