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征文( 二 )


好的家风家教 , 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 , 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 , 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 , 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 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 , 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 , 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 。
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 , 传承父辈们持家养家的精华 , 建设培育新时代下小家的现代文明!让积极健康的思想氛围 , 勤劳的立家之本 , 节俭的生活氛围 , 和文明的习惯 , 处处在生活中闪耀 。
2、传承好家风
中国历来特别重视家族传承与家庭教育 , 自古就有许多家训 , 甚至是今天个别有名望的大家族依旧延续着祖上的谆谆教导 , 一经提起这些家风、家训来聊聊时 , 自然会别有一番滋味和特别自豪的情感 。
记得小时候每每外出时 , 父母会百般叮咛:紧睁眼、慢张口、谦虚谨慎、待人接物要有礼貌如此云云 。父母的这些教育使我领悟到的无怪乎是:谨言慎行、为人低调 。这些教导的话语虽不大气 , 但也相当的适用中肯 , 在普通民众间为人处事去使用也是恰到好处的 。
每当穿梭在文化名城的小巷深处时 , 不经意间就会看到“忠厚传家久 , 诗书继世长”的匾额 。尽管房屋已是老旧简陋 , 但有了这些穿越历史的家训 , 才更能显示出房屋主人曾经沧桑的经历以及世代延续家风所带来的家业平安的传承 。细细品味这十个字 , 不免让人陷入沉思 , 回味深远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家风”传承的重要性 , 不亚于血缘的传承 。“忠厚”与“诗书” , 就是中国古人所强烈追求的理想精神与文化特质 。古人渴望这种精神与生活方式能够世代相传 , 也就把它作为家族兴旺与骄傲一种图腾符号 。
中国古代重农桑 , “耕读传家”是古人世世代代最理想的生活方式 。耕田既事稼穑 , 又丰五谷 , 既养家糊口 , 又安身立命 。读书则是既知诗书 , 又达礼义 , 既能自强不息又能厚德载物 。然而中国历史上大多数老百姓虽与名门望族无缘 , 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家风传承 。透过历史来看 , 每个家族好的“家风”都称得上是中国人千百年来薪火相传的信仰 , 所以“耕读传家”就是在以农耕文明著称的中华民族中所有中国人共同的家风了 。“耕读传家”不但让国人学会做人 , 而且还让国人学会谋生 , 从古至今已经深深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了 。
历史上能够传承数十代、辉煌不灭的家族是不多见的 。大多是显赫一时 , 后因家风不继 , 子孙不能够维系家风 , 或是世事变迁大难临头 , 使得家族分崩离析 , 瞬间灰飞烟灭 , 给后人留下“俱往矣”的无限慨叹 。正如《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唱得一样苍凉 , “陋室空堂 , 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 , 曾为歌舞场”一曲残香 , 就会又给我们漂浮出了历史上曾经的那份感伤和苍凉 。然而在今天千千万万个家庭中 , 还能有多少“蛙鸣稻浪 , 诗书吟唱”可言呢?渐行渐远的“耕读传家”也许就只能成为当今世人的无限乡愁吧 。
有幸读到《曾国藩家书》 , 全书以“重德修身”为宗旨 , 真实细密 , 平常而又深入地教化着子孙后代 。曾国藩对自己及家人要求非常高 , 不仅在封建的清王朝末期成为修身治家道德楷模 , 也让崇尚礼仪的儒士大家称誉为“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要注意以下十事 , 勤理家事 , 严明家规;尽孝悌 , 除骄逸;习劳苦为要义;不可有余财;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家事忌奢尚俭;治家注重:考、宝、早、扫、书、疏、鱼、猪八字;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不可厌倦家常琐事;择良师以求教 。《曾国藩家书》可谓概括了中国古代持家立业的基本生活理念和世代相传的传统 。无论是从修身持家、交友教子、还是处事理财、为政治学等都十分的详实细致 , 对于我们现世也不愧为一部生动的生活宝鉴 。这些教导对现代人仍有教育指导意义 , 也令现代的“纨绔子弟”以及那些被“官二代”“富二代”坑过的“爹”们感想颇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