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民窑青花瓷特征

1、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
2、胎体,琢器指立体造型,如瓶,尊等,都较厚重 。圆器指平面造型,如盘,碗等,其胎体也较清代厚重 。
3、明代青花瓷器,早期晕散,中期漂亮,晚期发灰,暗淡 。
4、永乐,宣德瓷器的里子很规矩,俗称净里,其他时期的盘,碗类,内壁欠平整,有凹凸不平之感 。琢器的腹部有多至肉层的衔接痕迹 。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在明显,正德以后,到嘉靖,隆庆,万历及明末各朝,胎体接痕特别显露,民窑器尤甚 。
5、明代所有瓷器露胎处(底足,器口等)多有火石红斑痕迹的现象 。
6、釉面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青花品种除成化,弘治,正德三朝少数器物釉面洁白外,其余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 。这种白中闪青釉面贯穿于整个明代的始末 。器口及足边微有垂釉痕迹 。
【明代民窑青花瓷特征】7、纹饰多为写意,画面豪放生动,画龙多凶猛,咀巴象猪咀,俗称猪咀龙,怒发前冲,爪部团成圆形,有三爪,五爪,晚期龙纹有衰老之态 。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在龙,狮及兽身上多带有火焰纹 。嘉靖以后所画儿童形象,头部很大,额角及后脑勺凸出 。八宝图案为轮,螺,伞,盖,花,鱼,罐,肠 。文字装饰有回纹,百寿字,富字 。
8、器足,大件器足,多为砂底,永乐,宣德大盘均为白砂底 。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 。器足形状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深圈足,浅圈足,刮削平足等 。
9、款识,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书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物上书写本朝年号款,在民窑器上有图记款,吉祥语款,私家人名款,款字多以青花书写,兼有暗刻,凸印,朱书等 。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有篆书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为主,亦有极少数为单行横款,环形款,竖款,一般格式为大明某年制,隆庆时期多为大明隆庆年造,书写位置,一般写于器足底面口沿或器身上 。所有青花书写的款字,色调都较深沉,无飘浮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