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可燃冰

比较近南海可燃冰测试成功 。什么是可燃冰?我做一个小系列,给大家一些科普 。
甲烷气水包合物,又名甲烷水合物,甲烷冰,天然气水合物或可燃冰,是一种固态水,晶格中含有大量甲烷(水合物) 。起初,人们认为只有在太阳系周围的低温易冰地区才有可能出现,但后来发现,许多海洋甚至地球大陆的沉积物下都存在可燃冰,其储量也很丰富 。甲烷-水包水化合物有望成为新时代石油和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
甲烷-水包水复合体存在于低温高压环境中,是海洋浅水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组成部分 。它们通常出现在深海沉积物结构中或暴露在海底 。甲烷-水包水复合体被认为是由于深层地理断层中的气体迁移、沉淀和结晶作用,上升气流与深海冷水接触而形成的 。
在高压下,甲烷气水复合体在18下仍能保持稳定.甲烷气水化合物的一般组成是1摩尔甲烷和每5.75摩尔水,然而,这个比例取决于有多少甲烷分子嵌入晶格的不同涂层结构中 。观察到的密度约为0.9克/厘米 。在标准条件下,1升甲烷气体水包水固体平均含有168升甲烷气体 。
甲烷形成了一种结构一型水合物,它有两个十二面体(20个端点,因此有20个水分子)和六个四面体(24个水分子) 。
可燃冰分子示意图
理化性质
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后几乎不产生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得多 。从物理性质来看,天然气水合物的密度接近并略低于冰,其剪切系数、电解质常数和热导率均低于冰 。天然气水合物的声波传播速度明显高于含气沉积物和饱和水沉积物,中子孔隙度低于饱和水沉积物 。这些差异是地球物理方法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的理论基础 。此外,天然气水合物的毛细管孔隙压力较高 。
可燃冰的燃烧方程为:
ch4 8h2o2o2==co210h2o(反应条件为“点火”)
可燃冰的分子结构就像几个水分子组成的笼子 。
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温度、压力、原料 。
第一,温度低 。可燃冰形成于0-10,超过20会分解 。海底温度一般保持在2-4左右 。
第二,压力大 。可燃冰在0只有30个大气压就能产生,但在海洋深处,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气压越高越不容易分解水合物 。
比较后,充足的空气供应 。富碳生物转化的海底有机沉积物可以产生充足的气源 。海底地层是多孔介质 。在温度、压力、气源等条件下,介质的间隙会形成可燃冰晶 。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在苔原和深海中发现了一种可燃的“冰” 。这种“可燃冰”在地质学上被称为气体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广泛分布于大陆长期冻土、岛屿斜坡、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隆起、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泊的深水环境中 。在标准条件下,单位体积的天然气水合物可以分解产生高达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 。
天然气水合物是20世纪科学研究中发现的一种新的矿产资源 。它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下混合时产生的固体物质 。看起来像冰雪或者固体酒精,点燃后会燃烧 。被称为“可燃水”、“气冰”、“固体气体”,被誉为21世纪具有商业发展前景的战略资源 。
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是现有天然气和石油储量的两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美国、日本和其他国家在各自海域发现并开采了天然气水合物 。据估计,南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为700亿吨石油当量,约占中国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总量的一半 。
可燃冰
海底可燃冰
可燃冰
常规油气资源消耗巨大,即将枯竭 。科学家的评估结果表明,可燃冰的分布面积仅在海底区域就有40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4 。2011年,上发现了多达116个可燃冰分布区,矿层的厚度和规模是常规天然气田无法比拟的 。科学家估计,海底的可燃冰储量至少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