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消费降级还是商业套路的穷尽?

看到家乐福被苏宁收购,有人担心外资的衰落 。看到竞争的兴起,我们在讨论消费的退化 。这一切看似简单的背后,是整个业务的动荡 。怎么才能找到真正的生意?
什么是商业?它是商品流通的重要环节,简单来说就是从工厂到消费者的所有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商业 。我们熟悉的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电商,都是中间的一些环节 。的商业环境体现在消费者可以享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但是,消费者对商业不是很了解 。他们只能通过简单的需求、品牌和价格来区分生意的好坏 。商业是商品流通中比较重要的事情 。虽然有人整天叫嚣着要消灭“中间商”,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这个商业中间商的一部分 。贼喊捉贼 。商业利润的来源是流通给消费者的商品之间的利润差,因为生产控制成本,而市场竞争控制合理的销售价格,导致商业利润空间非常有限 。所以,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商业创造了各种非常奇怪的商业行为,也就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商业套路 。回想每年的双十一,各种算法,补贴,受助,红包,懂吗?
的家乐福改变了所有权,或者说每天都在崛起,无论是关闭河马店还是物种店,都是商业行为的详尽表达 。商品流通的方式有很多种,没有比较低成本的交易方式,只有不同商品的对应方式 。如:生产者-消费者(商品流通受地域限制)、生产者-零售商-消费者(地域限制扩大)、生产者-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受地域限制较少) 。当然还有很多一级代理,二级代理等 。有些业务会产生很多环节,而这些环节又会产生成本,比如运营成本、人工成本、资金成本等等 。一个好的商业环境并不在乎这期间产生的链接,更在乎的是每一个链接能够高效的工作并获得自己的利润 。
良好的商业环境有明确的分工和竞争目标,其竞争对象是垂直的,比如生产者与生产者竞争开发更好的产品 。品牌所有者与品牌所有者竞争创造更好的品牌价值,零售商与零售商竞争提供更好的商业服务 。无序的商业环境打乱了这一切,竞争变得非常无序 。首先,来自零售端 。零售商不直接和零售商竞争,而是和品牌、厂商玩游戏 。为了从中榨取更多的利润,结果就是商品价格高,商品质量差 。简单来说,零售商之间的竞争主要取决于如何在有限的利润下进行,需要规模化、高效化、简单化 。1998年,我第一次接触到现代零售业的龙头沃尔玛,当时它是中国第一家店,深圳洪湖店 。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太新颖,效率很高,生意兴隆 。沃尔玛的成功反映了它的规模 。它拥有全美比较多的店铺,很多产品都是工厂批量采购的 。高效,所有商品流通必须严格要求,货架上经常有空位,因为当时的沃尔玛对商品陈列有严格的规范,空位是其他商品无法填补的 。如果空置的商品到了,把填满的商品搬走就是一种重复的、无效的行为 。更不用说简化了 。对于沃尔玛选择的商品,厂家只需要生产出来,送到沃尔玛就可以了 。可以收到钱,进行下面的制作 。但现在这些都不存在了 。中国的沃尔玛已经完全中国化了,还收入场费,付款期也越来越中国化 。还有dm费,促销人员管理费等等 。
我们来看看乱商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 。一、入门成本、合同成本、条码成本、销售扣分等 。这些可预测的成本约占销售额的5%-20% 。我该怎么办?当然是加到价格里了 。原厂计划商品零售价格在10元左右,供货价格在7-8元左右 。考虑到这些成本因素,零售价直接变成了16.8以上 。不仅仅是涨了20% 。怎么会这么高?一是零售商需要正常差价的30%,也就是利润,不会少,二是需要加上20%的成本,就变成50% 。另外,目前商业逻辑比较头疼的不是成本计算,而是预期利润 。不是8元加50%利润,也就是4元 。卖12块就够了 。就是你要卖16元,我的利润占50%,也就是8元 。因此,制造商或经销商的价格保持不变,但无序零售导致价格异常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合同费、条码费、入场费等 。不是通过零售赚取的,而是在您签署合同时收取费用 。即使开合同后一分钱都不卖,要继续的话还要等这些费用,不然收不到销售款 。第二,原来的业务行为是现金和现货,为了方便业务行为,在一周或一个月内结算双方交换的资金是正常的业务逻辑和规则 。但是无序经营就成了,如果你想和大零售商合作,他们的条件是按月结算,或者更长的时间 。而且这里的月结单不是你1号发货的,可以下个月1号结算 。而是根据他们的要求,对文件进行审核和批准,并遵循流程 。很少会少于两个月才比较终收到付款 。当然也有人说这是弱肉强食 。不合作,很多人会等着合作 。没错 。所有的合作伙伴都看穿了这些逻辑,所以他们可以相应地增加商品的成本,比较终只有消费者会受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