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是什么的支流

发生在公元383年的淝水之战,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由前秦朝向东晋南部发起的一系列侵略兼并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 。前秦出兵伐晋,在肥水(今安徽寿县东南)作战,比较后东晋只用八万大军就打败了八十多万前 。
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斗案例 。拥有优势的前秦被东晋打败,国家衰落 。北方民族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裂成几个以后秦和后燕为主的政权 。而东晋则借此机会进行北伐,将边界线推到黄河以南 。
在古代战场上
然而,这场改变格局的战斗并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 。其实淝水之战很小,小到不能称之为战役,只是一场战役 。时间往前推了五年,前秦东晋淮南之战比淝水之战更有活力 。
到底发生了什么?一场小小的战斗竟然让强大的前秦朝分崩离析!
这要从西晋后期说起 。西晋末年,政治腐败引发社会大动荡 。在南方,晋朝邪恶的国王司马睿于公元317年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帝,建立了东晋王朝,占领了汉水和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在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的政治纠纷层出不穷 。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叫魏晋南北朝 。
前秦天王傅坚
北朝(公元357年)寿光三年六月,傅坚自立为大秦王 。重用孟,大大增强了国力 。公元373年,活捉东晋梁(今陕西汉中市)、易(今四川成都市),并吞北鲜卑拓跋氏世代国 。在西部合并前,他远征西域,统一北方 。因为前秦刚刚统一北方,时机尚未成熟,东晋又有长江天险,所以前秦丞相王蒙一直在阻挠傅坚的南进计划 。
王蒙死后八年,傅坚认为时机成熟,决定攻打东晋 。这就为前秦的覆灭铺平了道路 。傅坚之所以敢攻打东晋,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个完整的安排 。这里就要说一下西晋吴的灭亡 。西晋初年的内战,准确而恰当,几乎成了后世所有北方政权攻击南方政权的模板 。
西晋歼灭吴,采取三管齐下的策略,大兵团打歼灭战,从西线、中线、东线三个方向向当时吴的都城建业进发 。然而,在如此强大的攻击下,吴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直接投降了 。是的,你猜对了 。傅坚也是按照这个模板安排的,前期的战略目标几乎都实现了,唯*的偏差在东线 。
西晋灭吴
西晋灭吴时,西晋控制了东线长江北岸 。而前秦现在攻打东晋,长江北岸在东晋手里,东线秦晋和中国的边界基本上是沿淮河 。当然,傅剑没有想到这一点 。毕竟他沿袭了西晋灭吴的现成经验,做好了战前准备 。他肯定是想完美再现西晋灭吴的胜利场面 。所以前秦东晋曾经在东线作战 。傅坚希望控制长江北岸 。可惜,他的前秦军被马超
水上作战地图
公元383年,对峙了七年的秦晋和中国终于走到了历史设定的舞台 。同年8月,傅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全军87万(实际上到达战场的只有30万) 。东晋以谢玄为先锋,率领八万战斗力极强的“北伏兵”经过七年的沿淮训练,迎击秦军主力 。
东晋谢玄像
原来前秦诸将都不同意傅坚亲自上前线,都劝傅坚指挥洛阳大局,傅坚不同意,诸将只好作罢 。但正是这个小细节,给了前秦军致命的一击 。
同年12月,东晋大将谢玄,诱傅坚、傅戎同意晋军渡河,决定生死 。前秦将领以为堵死敌人的水比较安全,但是傅坚打算一路打下去,等晋军打到半渡的时候,就可以大获全胜了 。
当秦军向后移动时,晋军渡水突袭 。秦军会战后,襄阳将军朱序、张天喜大叫:“前线秦军败北!”当时秦军前线有近30万人,朱旭、张天喜等人在后方扰乱军心,后方无从考证 。他们所能确认的是,前军队确实正在撤退 。而在消息不通的情况下,傅剑的安全当然是第一位的,傅剑也立即撤退 。士兵们见上司都跑光了,还有精气神互相厮杀,然后又跑回来,原来的秦军彻底乱了 。谢玄率领“北府兵”8万,击败了傅坚、傅容指挥的前秦30万军队,斩断了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