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緌饮清露怎么读

垂(chuí)、緌(ruí)、饮(yǐn)、清(qīnɡ)、露(lù) 。出自唐代虞世南的《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 。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
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 。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诗的关键是把握住了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到了艺术上的契合点 。
【垂緌饮清露怎么读】咏蝉这首诗包含着诗人虞世南的夫子自道 。他作为唐贞观年间画像悬挂在凌烟阁的二十四勋臣之一,名声在于博学多能,高洁耿介,与唐太宗谈论历代帝王为政得失,能够直言善谏,为贞观之治作出独特贡献 。为此,唐太宗称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并赞叹:“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忧不理!”从他不是以鲲鹏鹰虎,而是以一只不甚起眼的蝉来自况,也可见其老成谨慎,以及有自知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