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失败:定都南京是个大错误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太平天国的失败:定都南京是个大错误
太平天国的失败:定都南京是个大错误// //
太平军占领江宁(南京) , 是他们造反的重大胜利 。 洪秀全、杨秀清迫不及待地在这里监理他们的“小天堂” , 于是又成为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
“建都”南京 , 是个大错误 。 当时的罗大纲、英国人呤唎 , 后来大多数的论著都这么看 。 然而 , 何以要“建都”南京 , 为什么是错误 , 大多没说到点子上 。
一般都说 , 一是由于殿前右史何震川的建议;一是照《李秀成供词》所写 , 由于杨秀清座船的老水手向杨口头亲禀 。 有些论著 , 将两者结合起来 , 认为前者代表“参加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意见” , 后者代表水营意见 。 这两人意见为洪、杨所采纳 , 就“建都”南京了 。
声名显赫的战将罗大纲力陈不可 。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 , 他的力争远比何震川和老水手的建议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 。 为什么却得不到采纳呢?
照我看 , 罗大纲虽然位高功大 , 又恳切陈辞 , 但与洪、杨内心基本倾向南辕北辙 , 又其人不受这两个首领信任 , 自然不可能被采纳 。 何震川和老水手的建议 , 说到洪、杨心坎里去了 。 甚至可能是得到洪、杨示意而说的 。 因为何震川是洪秀全的笔杆子 , 老水手是杨亲近的驾驶员 , 容易了解洪、杨心思 , 甚至可能是洪、杨示意让他们这么讲 。
洪是农村小知识者 。 多次考秀才名落孙山 , 在冯云山的极力鼓动、支持下 , 决心利用迷信造反 。 他的文化、视野、曲折 , 对后来的所作所为 , 有很大的关系 。 才造反不久 , 县城还没占到一个 , 就“登极”当了天王(即皇帝) , 这是古来成大事者所没有的 。 才打进一个小城永安(今蒙山县) , 就大封几个同谋为这王那王 。 迫不及待的心理 , 表现得淋漓尽致 。 固然 , 他在围攻长沙时 , 曾有“欲取河南为家”的想法 , 但在首次攻占武昌时 , 就想要在这第一个到手的省城“建都”了 。 这个事实 , 一则表明洪秀全急切要“建都” , 二则表明他并非一定要“建都”河南 。 放弃被战争弄得残破不堪的武昌之后 , 顺流而下占领南京 。 “定都”问题再次提出来 。 洪秀垒当然会想起几个月前“欲取河南”的主张 , 但他内心已经日益向南京倾斜 , 而且必然会在亲信之间表露出来 。 他当然会明白 , 在这个由朱元璋再度经营几十年的古都 , 江南首屈一指的名城 , 足以尽情享受荣华富贵 , 实现他造反的期望值 。 即使北京、南京可以由他随意选择 , 他也更喜欢后者 。 这时他已四十岁 , 从准备造反至今已有十年 , 厌倦了奔波征战的动荡生活 , 要及时行乐了 。 从进入南京不久就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壮丽的天王府 , 拥有一大群妻妾 , 深居不出 , 一切军务皆由杨秀清主裁 , 连杨要见他也要请旨定时日 , 都表现出他的心恋 。 而且 , 他还想强化教主地位 , 对臣民进行君权与神权的双重统治 , 死了以后也让后代崇拜呢 。 作为秘书的何震川 , 在洪拍板之前当然看得清清楚楚 。 于是 , 迎合洪的心思或受洪示意 , 说些金陵定鼎完全依照天命之类的话 , 以“驳倒”反对者 。 他所写的《建天京于金陵论》 , 自然深为洪所满意 , 不几个月内连升三级;文章也被作为同类文章的第一篇 。 作为钦定文书广为流传 。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 1858年的戊午刻本 , 那时是内讧之后 , 杨秀清还戴着“东孽”的叛逆帽子 , 尚未恢复名誉 。 如果当年是杨说服洪而“定都”南京.则此书第一作者何震川即使不因此获罪 , 但也决不可能再次刊印(有修订) 。 可见 , 何震川及其他作者 , 只是说了洪秀全想说的话而巳 。
杨秀清当然也想尽早安富尊荣 , 但他的犹豫可能会比洪多些 。 因为他实际指挥作战 , 从军事角度看 , 北上直捣北京 , 才是上策 。 但这个受过许多苦难和磨练的九千岁 , 也急于要安定下来 , 享用大权所带来的一切 。 在内心深处 , 个人欲望必然超过军事上的理智考虑 。 老水手(相当干现代首脑的专车驾驶员 , 可能还兼有部分警卫职能)作为身边人员 , 了解他的心思或得到示意 , 尽量说“定都”南京的好处 , 北上的不利 。 既要用杨内心基本倾向来消除他的些许犹豫 , 更是要讲给众人听的 。 不然 , 怎么敢又安用“大声扬言”?
在“定都”南京之前 , 杨的权势还远没有后来逼封万岁那样大 。 所以在是否“定都”南京的问题上 , 洪比杨的决策权要大一些 。 当杨准确无误地知道洪的真实倾向时 , 也乐于赞同 。 因为他还有及早发展自己权势的小九九呢 。
以洪、杨这样的心态 , 只要反对的意见不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 “定都”南京是唯一的结论 。 罗大纲等人怎么力陈其非、痛心疾首 , 都改变不了洪、杨的心态和基本倾向 。 看看近年有些暴发户 , 一掷万金无吝色 。 住总统套房 , 包三陪女 , 摆豪门宴 , 赌场豪赌 , 啥摆谱玩啥 , 钞票卷炮仗 , 就可以窥见一百多年前洪、杨的某些心理痼疾 。
一些论著说 , “定都”南京 , 使太平军失去极为有利的战机 , 给清政府以喘息的时间 , 有可能组织力量攻击太平军 。 这自然不错 , 但只是一望而知的后果 。
从军事上来说 。 为了保住洪、杨的“小天堂” 。 不但没有足够的兵力北进 , 而且在清方南北大营的多次围攻下 , 只能从外地调兵解围 。 用最浅俗的说法 , 安乐窝就成了极其沉重的包袱 , 背上了就走不大动了 。 也就是 , 战略上从主动转为被动的根本性的错误 。
而且 , 还有其它严重的后果 。
首先是加速内讧 。 太平军内讧是迟早要发生的 。 但如果没有“定都” , 在不断进军战斗中 , 没有相对安定小环境 , 内部矛盾较可能掩盖起来 。 不会那么快发展到你死我活 , 自相残杀 , 任人唯亲 , 石达开出走 。
其次是极端政策充分大暴露 。 比如 , 大肆屠杀清政府官员、满族人、知识者和商人 , 分男行女行强迫男女一概分居 , 将南京搞成一个大集中营大军营 , 军民不得有私有财产 , 城内基本上废止商业 , 强迫搞邪教仪式 , 毁坏文物古迹 , 禁止历代诸子百家书籍等等 , 在“天京”全面大暴露 , 从而在全国人心丧尽 。
再次是急剧腐化 。 看看洪秀垒建天王府 , 杨秀清的豪奢骄横 , 上行下效 , 愈演愈烈 。 到后来就亲嬖弄权 , 贿赂公行 , 实官鬻爵 , 恣意敲诈 , 许多作为令人目瞪口呆 。 凡此种种 , 引起军心涣散 , 战斗力衰落 。
还有是导致最后失败提早到来 。 洪秀全贪恋南京 , 不肯让城别走 , 一味信天 , 由欺人而自欺 , 无法可想时服毒自杀 , 失去了尽量保存太平军实力的唯一可能 , 并且导致全军精神上的瓦解 。
军事上由主动变为被动 , 后果是直接的 。 其它方面虽不如军事上那么立竿见影 , 其危害之深重 , 绝不能低估 。
照我看 , “定都”南京 , 既是洪、杨为自己找到安乐窝 , 也是为自己建造了坟墓 。
太平军的失败 , 决不是中国的不幸 。 像“天京”那样的社会 , 当时中国百姓绝不羡慕、向往 。 不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在其文字中视为一场深重灾难 , 而且过了很久 , 还有许多农夫市民说起“长毛反” , 便谈虎色变 , 虽然他们是从祖辈那里听来的 。 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 , 撇开偏见 , 就能看出 , 很多体制、举措恰恰是文明进步的负面 。
太平军“定都”南京 , 是古城的不幸 , 也是他的幸运 。 著名古都承受了最大最久的劫难 , 使其他地方得以减轻或幸免 。 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 , 是很值得研究的 。 萧孚泗因攫取金银财宝怕追究而纵火焚烧天王府 , 是个不可原谅的罪行 。 非但烧掉了南京百姓多年血汗 , 还烧掉了一部极其难得的活教材 。 不然 , 今天和明天的人们 , 很可以从“十年壮丽天王府” , 看到许多珍贵文物 , 看出洪、杨内讧和太平军“革命”的一个重要方面 , 那是一座摆在地面上的皇帝陵 。
- 齐白石画山水:懂的人不多,骂的人却不少
- 一个人的长征:追寻孙子
- 晋朝电视剧为何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以后的事情为何不拍?
- 《圣斗士星矢》重病的伊利亚斯为什么还能对冥斗士产生重大威胁?
- 凿壁偷光的匡衡,后来怎样了?成了贪官为害一方
- 古代最有钱的县城大街,位于山西,现为世界遗产!
- 小脚的起源:为防疫古人如何解决大妈们串门、扎堆的问题
-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 自编教材评审的标准是什么
- 曹操有14个老婆,12个是抢来的寡妇,一代枭雄为何爱抢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