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平定陕甘后,是如何安置回民的?采用南来北往的大疏散手段

宁夏银川为什么回族人少汉族人多?与左宗棠平定陕甘善后安插有关

至2017年末银川常住人口为222.54万人 , 汉族人口161.20万人 , 占常住人口比重为72.44%;回族人口57.34万人 , 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5.76%;其他少数民族4.00万人 , 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8% 。 这就有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 即银川市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 , 汉族人口为什么会多过回族人口?这与清末左宗棠的移民有关 。


左宗棠平定陕甘后,是如何安置回民的?采用南来北往的大疏散手段

左宗棠平定陕甘后 , 是如何安置回民的?采用南来北往的大疏散手段// //

1862年(同治元年) , 在陕西的回民趁太平天国和捻军进入陕西的机会发动叛乱 。 同时在宁夏也爆发了大面积的回民暴动 。 由于捻军、回军以及当地汉族起义军的活动 , 陕甘局势几近糜烂 , 而总督杨岳斌不能有效控制局势 。 这种情况下 , 清廷于1866年9月谕令左宗棠前赴陕甘 。 1871年1月左宗棠军在宁夏吴忠取胜 , 马化龙父子投降后被凌迟处死 , 其部众有1800余人也被杀 。 其后 , 左宗棠开始在宁夏地区的移民 , 他首先是将今吴忠一带约2万回民移往甘肃平凉 , 然后将银川回民尽数迁出 , 这就形成了今银川市汉族人多、回族人少人口结构 。

当时 , 清朝政府把这种移民称为“善后安插” , 左宗棠这么做主要是担心聚集在一起出现反复 , 再次形成动乱之势 , 进而成为攻取河西、收复新疆的障碍 。 在宁夏吴忠应对马化龙父子这一仗打得非常艰苦 , 左宗棠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 也受到了清廷的降职处分 , 直至应对临夏的马占鳌时才被官复原职 。 1870年2月 , 在围攻金积堡刘松山阵亡 , 左宗棠痛感“失我右臂” , 以松山之侄刘锦棠代替刘松山 , 1871年1月马化龙粮尽援绝投降 , 清军从吴忠堡内搜出匿藏一千二百余支俄制枪械 。 正月十三日 , 马化龙与其子马耀邦以“私藏武器”和“勾结外国”罪名被凌迟于吴忠四旗梁子 。


左宗棠平定陕甘后,是如何安置回民的?采用南来北往的大疏散手段

左宗棠平定陕甘后 , 是如何安置回民的?采用南来北往的大疏散手段// //

其后 , 把这里原有的马化龙父子支持者移出去 , 再将银川的回民迁至这一带 , 成了左宗棠“善后安插”工作的一部分 。 银川回民被迁往黄河以东 , 对开发今金积堡、灵武、吴忠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 今吴忠是宁夏最大的集镇 , 已改为市级行政单位 , 也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回族之乡” 。 2016年末 , 吴忠全市常住总人口为138.86万 , 汉族人口为611173人 , 占47.98%;回族人口为659316人 , 占51.76%;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3303人 , 占0.26% 。

吴忠市位于宁夏中部 , 原为古灵州城和金积县驻地 , 地处宁夏平原腹地 , 是宁夏沿黄河城市带核心区域 。 这里毗邻陕、甘、蒙 , 也是引黄灌区的精华地段 。 除了左宗棠的移民 , 近年来也做过一些生态移民的搬迁 , 但不仅仅是针对回族群众 。 如红寺堡区是全国最大的生态扶贫移民集中区 , 主要搬迁同心、海原、原州、彭阳、西吉、隆德、泾源7县(区)生活在贫困带上的贫困户 。 目前 , 这里的人口结构是这样的:常住人口179390人 , 民族以回族为主 , 其中汉族69217人 , 回族109988人 , 其他少数民族185人 。


左宗棠平定陕甘后,是如何安置回民的?采用南来北往的大疏散手段

左宗棠平定陕甘后 , 是如何安置回民的?采用南来北往的大疏散手段// //

据《宁夏纪要》等史籍记载 , 左宗棠“善后”是让回民按其指定地点进行搬迁 , “采用的是南来北往的大疏散手段” 。 除了在吴忠、银川的移民 , 还有以下这样几个方面:

一、从河州迁出回民 , 安置在甘肃东部 , 即今泾川、平凉、静宁以及会宁与宁夏隆德等地 。 这部分人有多少 , 我们今天已经无法掌握到具体数字;

二、从西宁迁出回民 , 安置在平凉、秦安、清水以及宁夏泾源一带 。 这部分人大约有两万多人 , 他们大多是崔伟、禹得彦等人的部众;

三、从肃州(今酒泉)迁出回民 , 安置在今兰州榆中一带 。 这部分人大约也有两万多人 , 左宗棠在其奏稿《安插肃州回民片》中说其中老弱及妇女就有两千多人;


左宗棠平定陕甘后,是如何安置回民的?采用南来北往的大疏散手段

左宗棠平定陕甘后 , 是如何安置回民的?采用南来北往的大疏散手段// //

四、将李得仓部回众安插于张家川 。 李得仓(1827-1896) , 回族 , 张家川县刘堡乡李山村人 , 衙役出身 。 1862年10月 , 张家川回民响应陕西回民反清斗争 , 公推李得仓为帅 , 人称“李大帅” 。 1868年 , 李得仓率众投降清朝后 , “回众三万余人 , 均安插于张家川等处” 。

五、将甘肃与陕西两省的回民近往今宁夏固原地区和甘肃定西地区 。 这部分人我们也无法掌握到具体数字 , 当地方志记载 , 许多地方因此出现了“客户十之七八” , 也就是说十家人中有七八家是移民 。 仅冯正和、马生彦等人的部众就近万人 , 保守估计其总数至少应该在5万以上 。 这些地方当时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 移民们居住在破窑烂屋之中 , 仅靠政府发给的为数很少的籽种、耕牛和家具 , 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 , 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 直到世纪初其生活状况才有了真正改观 。


左宗棠平定陕甘后,是如何安置回民的?采用南来北往的大疏散手段

左宗棠平定陕甘后 , 是如何安置回民的?采用南来北往的大疏散手段// //

我们以泾源县为例 。 泾源县隶属宁夏固原市 , 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 , 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 。 东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相连 , 南与甘肃省华亭县、庄浪县接壤 , 西与隆德县毗邻 , 北与原州区、彭阳县交界 , 素有“秦风咽喉 , 关陇要地”之称 。 1871年清廷划平凉、固原、华亭、隆德四州县地 , 迁徙当地土著汉民 , 安插陕甘回民起义9480余名回民于此 , 置化平直隶厅 , 属平庆泾固化道 。 2017年 , 泾源县户籍人口约为11.84万人 。 汉族人口约为2.5万人 , 回族人口约为9.3万人 。 这些回族人口当然不全是当时9000多人的移民后裔 , 这中间还有后来流动且定居泾源的回族人口 。 可以肯定的是 , 这些人和当时众多的移民一样 , 为西北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 (文/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