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期的老人待遇真好,只要自己活得长,就不怕没吃没穿没钱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养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百善孝为先”说的也是中华民族一直推崇的“孝道” 。 特别是在汉朝时期 , 敬老更是为朝廷所重视 。


这个时期的老人待遇真好,只要自己活得长,就不怕没吃没穿没钱用

这个时期的老人待遇真好 , 只要自己活得长 , 就不怕没吃没穿没钱用// //

汉朝建立伊始 , 汉高祖就将养老纳入国家的重要法令之中 。 法令规定:“凡是家中有老人者 , 家族成员都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照顾 , 如果 , 老人年过八十则可以享受国家特殊的待遇 。 ”这个特殊的待遇意在让老年人年过古稀 , 不能再为社会创造价值之时 , 也那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足够尊重 。 因此 , 朝廷会给年过八十的老人举行“授杖仪式”——“授几杖 , 行糜粥” 。

这种仪式虽然不能让老人成为多么位高权重的人物 , 但是 , 可以让老年人在家中或是社会上有种被尊重的仪式感 , 社会也会形式一种尊老、敬老的氛围 , 最终 , 让老年人得到应有的照顾 。


这个时期的老人待遇真好,只要自己活得长,就不怕没吃没穿没钱用

这个时期的老人待遇真好 , 只要自己活得长 , 就不怕没吃没穿没钱用// //

汉高祖时期 , 为了让年老之人在退出曾经的社会角色后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 还颁布了更加有利于老人的政策 , 那就是:“五十岁左右的老年人 , 如果 , 在年轻时也没有犯过重罪 , 在本地有足够的威望 , 并且 , 能有一定的领导和管理能力 , 则他完全可以成为乡、县的管理者 。 ”也就是所谓的“三老” , 这种管理者就相当我们现代的退休返聘人员一样 。

《汉书·高帝纪上》云:“举民年五十以上 , 有修行 , 能帅众为善 , 置以为三老 , 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 。 ”三老是制定地方法律法规的议会组织 , 同时 , 也是宣传国家政策法规的教化组织 。 有的三老甚至对国家重大政治事件也有所影响 , 朝廷的政策法令的颁布和施行 , 都要请示三老 。 所以 , 三老实际上又担负着对朝廷的监督职能 。


这个时期的老人待遇真好,只要自己活得长,就不怕没吃没穿没钱用

这个时期的老人待遇真好 , 只要自己活得长 , 就不怕没吃没穿没钱用// //

并且 , 汉朝时期他们的待遇完全要好于我们现在的这些返聘人员 。 这种“三老”可以每年享受国家的一些补贴 , 还能免除赋税 , 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参与乡、县管理的权利 , 可以和当时的县令在处理事务上给予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 这样的政策让老年人老有所归 , 不用担心老年后的繁重的生活压力 , 又可以让他们老有所为 , 发挥自己的特长为乡亲们主持公道 , 把持正义 。

同样 , 在这种政策制定的影响下 , 年轻人也会约束自己的行为 , 不敢轻易犯罪 , 更会把“三老”当成自己年老后的归属 。 这样 , 不仅达到了敬老的目的 , 还起到了治理社会风气 , 有效的管理当地社会环境的目的 。


这个时期的老人待遇真好,只要自己活得长,就不怕没吃没穿没钱用

这个时期的老人待遇真好 , 只要自己活得长 , 就不怕没吃没穿没钱用// //

在汉成帝时 , 每年朝廷都会派遣官员进行调查 , 类似于现在的人口普查 , 如果 , 有年龄达到七十岁的老人 , 国家便会进行统一的授杖仪式 。 可见 , 西汉逐渐把授杖养老政策所规定的年龄放宽到了七十岁 。 可以说 , 当时的社会结构 , 让很多老年人逐渐形成了高度的自我约束能力 , 他们会把社会中的很多道德标准视为自己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

最终 , 在这种自我约束和强烈的尊老、敬老社会风气下 , 老年人成为社会矛盾调解的重要部分 。 可以说 , 当时威望高的老年人可以和主事的县令进行争论 。 这貌似有点“朝阳大妈”的味道 , 但汉朝的老年人待遇要比她们的还好 , 他们的待遇有的可以达到现在处级干部的待遇 。

因为 , 当时的诏书上有明确的规定:“年过七十的老者 , 可以赐予玉杖 , 且国家每年会给予六百石的待遇 。 ”这个玉杖上有类似于朝廷品级官员的图案 。 玉杖上的大多的图案是鸠 , “鸠者 , 不噎之乌也 , 欲老人不噎 。 ”代表着国家对老人地位的承认 。


这个时期的老人待遇真好,只要自己活得长,就不怕没吃没穿没钱用

这个时期的老人待遇真好 , 只要自己活得长 , 就不怕没吃没穿没钱用// //

其实 , 所谓“鸠杖” , 就是在手杖的扶手处做成斑鸠鸟的形状 。 并且 , 在这种玉杖象征下 , 也会有类似于朝廷官员的待遇 。

而当时享受六百石待遇的朝廷官员大多是类似于县令、郡丞一样的人 。 由此可见 , 当时的汉朝是多么的注重敬老、养老 。 并且 , 还赐予这些老人 , 他们不仅能享受国家的补贴 , 还可以在进入各种官府时不必行大礼 , 见了官员不必俯身请礼 , 进入朝堂时 , 可以和当地官员平起平坐 , 还可以享受到赐座待遇 。

这还是不是最顶级的待遇 , 在汉朝时期 , 驰道是专门为皇帝修建的道路 , 这种道路只有当朝皇帝可以行走 , 其他人等一律避让 , 如有违反者 , 格杀勿论 。 可就是这么有皇家权威的驰道 , 汉朝却规定:“汉代老人可以在这种天子的驰道旁行走 , 不必避让 。 ”这种待遇在古代封建社会里可不多见啊 , 皇权的威严在养老、敬老这种传统美德下居然也愿意迁就 。


这个时期的老人待遇真好,只要自己活得长,就不怕没吃没穿没钱用

这个时期的老人待遇真好 , 只要自己活得长 , 就不怕没吃没穿没钱用// //

可以说 , 这是古代历史上少有的敬老政策 。

在汉代颁布的各种敬老政策的影响下 , 以后的各朝各代虽然规定不一 , 魏晋以后 , 寿星的手杖产生了变化 , 斑鸠的王杖换成了桃木手杖 , 其政治教化功能逐渐被削弱 。 可是 , 这种敬老的社会风气一直没有变 。

如今 , 我们也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 , 继续发挥着敬老的传统 , 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更是在1989年被定为“老人节” , 其意在倡导社会各界 , 继续发挥古人的优良传统 , 将养老、敬老视为每个人的基本道德标准 。

参考资料:

『《后汉书·礼仪志》、《汉铜鸠杖首鉴藏》、《汉书·高帝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