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 书法技法:“金石气”是金石碑版学习者的主要审美追求
从书法角度看 , 一件碑刻作品从最初开始制作到成为“字帖”的形态 , 中间要经历多个过程 。 主要包括:书写者的写、刻工的刻、外力的残损(自然风化、人工损毁等)、拓工的拓、装裱师傅的装裱成册(全碑拓片成册时需剪裱)、印刷出版 。 显然 , 若是将我们今天放在案头临习的字帖与当年礼器、碑刻的底稿手迹对比 , 如今的字帖一定是“失真”的 。 由此便引出一个问题:我们学习古代碑刻书法 , 到底是要学当年的底稿本(墨迹) , 还是学习初刻成的碑刻 , 抑或是学习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与自然力作用后的碑刻呢?在三者中 ,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 , 或者综合其中二者 。 选择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艺术样式 。 在解读笔法方面 , 学习碑刻固然要比研究墨迹困难得多 , 但同时也有着更多自由的空间 。 当代书法家陆维钊对此颇有体会 。 他说:“或者以为碑帖损蚀 , 不易如墨迹之能审辨 , 此仅为初学者言之 。 如已有基础 , 则在此模糊之处 , 正有发挥想象之余地 。 想象力强者 , 不但于模糊不生障碍 , 且可因之而以自己理解凝成新的有创造性的风格 , 此模糊反成优点 。 正如薄雾笼晴、楼台山水 , 可由种种想象而使艺术家为之起无穷之幻觉 。 此则临摹之最高境界 。 所谓由古人而出 , 进成自己之推陈出新也 。 ” 墨迹的好处是笔法看得清晰 。 碑刻拓片虽不如墨迹清晰 , 但也使学书者能更少受到牵掣 , 从而得到更高的自由度 。 但对于已有深厚书法功底的人来说 , 不论是临碑还是临帖都很自由 。
在自魏晋书法以来的帖学传统之外 , 清代的碑学家开创了一条以先秦、秦汉、北魏、隋唐的金石碑版书法为师法对象的“借古开今”之路 。 流传到今天的先秦至汉魏的金石碑版大多斑驳漫漶 。 有些残损严重者字迹难以辨识 , 几乎“改头换面” 。 金石碑版有的是直接刻成 , 有的是先书后刻 , 有的是铸造而成 , 总之与“墨迹书法”有着较大的差别 。 许多学书者着迷于金石碑版 , 是因为他们从中发现了不同于墨迹(帖学)的美感 , 就像金农说的“耻向书家作奴婢 , 华山片石是吾师” 。 这种美感便是“金石气” 。
先人一步 , get更多独家资讯
当我们对“金石气”的审美内涵有了一定了解 , 就能理解碑派书家的用笔特色以及他们为何要热衷于学习金石碑版 。 “金石气”从金石而出 。 当代金石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马衡说:“盖金石者 , 乃指金文及碑版而言 。 金文者 , 商周以来铜器之文字;碑版者 , 秦汉以来刻石之文字也 。 ” 金石是金文文字与碑版文字的合称 。 金石除了具有文字学与历史学的价值外 , 还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 ,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金石气” 。
“金石气”的产生源于多个因素 。 当代画家潘天寿说:“石鼓、钟鼎、汉魏碑刻有一种雄浑古拙之感 , 此即所谓‘金石味’……古人粗豪朴厚 , 作文写字自有一股雄悍之气 。 然此种‘金石味’也与制作过程、与时间的磨损有关 。 金文的朴茂与浇铸有关 , 魏碑的刚劲与刀刻有关 , 石鼓、汉隶斑驳风蚀 , 苍古之气益醇 。 古代的石雕、壁画也都有这种情况 。 这些艺术品在当时刚刚创作出来的时候 , 自然已经很好;而在千百年以后的现在看来 , 则往往更好 。 ”由此可见 , 金石碑版之所以能产生“金石味”的艺术美感 , 与其最初的制作手法有关 。 金文主要以凿、浇铸手法完成(图一为《毛公鼎》拓片) , 而碑版则主要以刀刻(图二为《史晨后碑》拓片局部) 。 自商周以来 , 以铜为主的金属器物上的文字大都浇铸而成 。 秦汉以来 , 碑版石刻则主要用刀镌刻而成 。 无论是刀刻还是铸造 , 都与毛笔写出来的那种“柔而松”的感觉不一样 。 两相比较 , 金石书显得“质”“硬”一些 , 墨迹书显得“文”“柔”一些 。 促使“金石气”产生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岁月” 。 金石碑版在制作完成后 , 历经岁月的“磨砺”——风化、残破、斑驳 , 经过自然造化的“加工”与“修饰” 。 如果把刚刚制作完成的金石碑版称为“第一次创作”的话 , 那么岁月的“加工”与“修饰”可谓是“二次创作” 。 所以 , 同一金石书法的不同时期的拓本会有不同的面貌 , 如《石鼓文》的宋拓本(图三为局部)、明拓本(图四为局部)和清拓本(图五为局部) 。 “二次创作”使得这些金石碑刻与初貌有了较大的差别 , 令“金石气”越来越醇厚 。 所以 , 没有了岁月的参与 , “金石气”就无法成立 。 它是先天(人工铸、刻)与后天(自然力)合力作用之结果 。 岁月的洗礼使金石碑刻初完成时的人工制作痕迹逐渐消退 , 令越来越多天然之趣得以显现 。 初时 , 它们或许还带着一些“火气”;但经过时间的“点化” , 渐渐变得沉静平和 。
不过 , 历经岁月沧桑的金石碑版的“金石气” , 也是文人审美意识所赋予的 。 唐代柳宗元说:“美不自美 , 因人而彰 。 ”“金石气”是后世文人与艺术家的“美的发现” 。 金石书法的剥蚀、残损 , 在不具艺术审美素养的人眼里 , 只是烂铜残石而已 , 或者也只具有文物考古之价值 。 唯有审美的眼睛才能捕捉到“金石气”之美 。
“金石气”其实还可以细分为“金味”与“石味” 。 “金味”主要源于青铜器等金属器皿之文字书法 , 故趋于刚健圆润之美 。 “石味”主要源自石碑、山崖等石上文字书法 , 故趋于苍茫拙朴之美 。 可以说 , 清代以来走碑版金石一路的书家 , 他们的实践主要就是围绕“金石气”的审美理念而展开的 。
【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 书法技法:“金石气”是金石碑版学习者的主要审美追求// //
图一
【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 书法技法:“金石气”是金石碑版学习者的主要审美追求// //
图二
【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 书法技法:“金石气”是金石碑版学习者的主要审美追求// //
图三
【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 书法技法:“金石气”是金石碑版学习者的主要审美追求// //
图四
【中国书画报书画课堂】| 书法技法:“金石气”是金石碑版学习者的主要审美追求// //
图五
- 刘先银悟《论语》中国文明古国离不开一个人,孔子都很佩服他
- 【电子课本】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电子课本】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徐向前,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
- 视频//【雪石朗诵】刘辉《我是曹操》
- 视频//【雪石朗诵】刘晖《我是曹操》
- 柴进复辟梦想的破灭:梁山好汉中人品的佼佼者,也是下场最好的
- 致敬民族英雄,致敬中国脊梁——王春晖激情创作钟南山院士肖像
- 八国联军侵华, 列强要求瓜分中国, 只有一个国家反对, 原因不简单
- 他是四野三纵的政委,曾因升迁速度太快不得不请示,后授衔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