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话禅让,聊一聊大禹以治水得天下的过程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千古话禅让 , 聊一聊大禹以治水得天下的过程

大家好 , 我是竹吟风 。 由前篇《“舜、禹之事 , 吾知之矣”—千古话禅让 , 聊一聊曹丕代汉》说起 , 我们溯源看一看舜禹禅让的背后故事 , 解读权利移交的真实过程 。


千古话禅让,聊一聊大禹以治水得天下的过程

千古话禅让 , 聊一聊大禹以治水得天下的过程// //

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 , 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 , 也知道舜把权力禅让给大禹 , 然后禹传子开始了家天下的模式 。 事实上 , 从古至今 , 权力永远也不会这么轻松就可以获得 。 大禹治水的过程 , 本身就是一个逐步掌握实质性权力的过程 , 没有这个过程 , 永远不要奢望别人会把权力主动交到你手里 。


千古话禅让,聊一聊大禹以治水得天下的过程

千古话禅让 , 聊一聊大禹以治水得天下的过程// //

所谓“大禹治水” , 其实就是对黄河的全流域治理 。 因为局部河段整治根本防不住大洪水 , 现在也是如此 , 所以政府才设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中心” 。 黄河全流域治理即便是放在现在 , 也绝对是国家级的大工程 , 而在四千多年以前 , 这个工程更是需要集中华夏族的全部力量才能搞起来 。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 , 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 行山表木② , 定高山大川 。 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 乃劳身焦思 , 居外十三年 , 过家门不敢入 。 薄衣食 , 致孝于鬼神 。 卑宫室 , 致费于沟淢 。 陆行乘车 , 水行乘船 , 泥行乘橇 , 山行乘檋 。 左准绳 , 右规矩 , 载四时 , 以开九州 , 通九道 , 陂九泽 , 度九山 。 令益予众庶稻 , 可种卑湿 。 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 。 食少 , 调有余相给 , 以均诸侯 。 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 及山川之便利……节选自《史记.夏本纪》

当时还没有国家的概念 , 人们都是以部族为单位凑在一起过日子 。 大禹既是黄河全流域治理的总指挥 , 也是他自己部族的首领 。 在治水过程中 , 大禹肯定要协调沿河的各个部族 , 于是就建立了最早的上下级服从体制 , 所有部族都必须听大禹的命令;参与治水的这些人肯定要脱产 , 他们的吃喝就只能靠其他人来保障 , 于是产生了最早的税收;治水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服管的部族 , 管不服就得开打 , 于是大禹就建立了最早的常备军;要治水肯定得勘察地形 , 这一趟下来 , 等于是做了最早的国土普查;勘察完了 , 为了便于管理 , 大禹把这些土地分为九州 , 这就有了最早的行政区划;治水过程中肯定会有不少人偷奸耍滑 , 既要惩治这些人也要为其他人立规矩 , 于是就又有了最早的司法体制;大水退了之后 , 需要重新划分土地搞灾后重建 , 于是有了最早的土地所有制度——井田制 。


千古话禅让,聊一聊大禹以治水得天下的过程

千古话禅让 , 聊一聊大禹以治水得天下的过程// //

大禹治水一共治了十三年 , 十三年下来 , 大禹不光治理了黄河 , 建立了威信 , 也在自己手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权体系 。 这套体系包括职业官僚、手工匠人、职业军人等 , 这些人都不再下地种田 , 他们的生存完全依赖大禹手中的这套体制 。 当大伙都依靠你才有饭吃的时候 , 你就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实质权力 。 这就好比现在的一个团队 , 其中总会有几个技术方面的灵魂级人物 , 一旦离开他们 , 很大一部分项目将进行不下去 。 在这种情况下 , 无论他们名义上是什么职务 , 实质上的发言权往往都会多过其他人 。 反过来 , 从团队负责人的角度来看 , 应该尽量避免团队的生存完全依赖一个灵魂人物 , 最好是能保持两到三个技术核心人物 , 否则负责人就会面临名不副实的问题 , 管理必然会出现混乱 , 于人于己这都不是好事 。

除此以外 , 在治水的过程中 , 大禹也拥有了自己坚定的政治盟友——伯益部族 , 这个部族的后代我们应该非常熟悉 , 就是他们建立了大秦帝国 。


千古话禅让,聊一聊大禹以治水得天下的过程

千古话禅让 , 聊一聊大禹以治水得天下的过程// //

大禹和他父亲鲧能指挥治水 , 除了个人才智之外 , 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禹部族是当时最强大的部族之一 。 伯益部族在实力上与禹部族则不相上下 , 而牢固的基本盘和牢固的同盟者 , 恰恰是实质性权力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

如今西方国家的总统大选经常搞得充满悬念 , 可是资助这些政治家的大财团 , 翻来覆去其实就是那么几个 。 万变不离其宗 , 这些大财团之间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同盟关系 , 这其中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 大财团的掌控者们未必会在政府中担任什么职务 ,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国家事务施加影响力 , 做官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个手段问题 , 做不做完全看具体的需要 。

在职场 , 必要的人脉和盟友对权力而言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 。 众多空降下来的管理者 , 如果缺乏自己的基本盘和盟友 , 那么必然会导致权力难以名实相副 。

一直以来 , 说到禅让 , 我们都会觉得这是一个近乎理想的权力交接过程 , 其实真实情况远没有这么美好 。 有人的地方必然就有政治 , 有政治就必然有斗争 。 从古至今 , 这一点从未改变过 。 舜帝并不是在治水完成以后就主动让贤的 。 那个时候帝王是靠各部族公推出来的 , 有点类似于现在的选举 , 只不过那时是以部族为单位来进行投票的 。 大多数部族都选择了支持大禹 , 这才有了后面的禅让 。 而这个支持 , 正是由于在此之前大禹已经掌握了实质性的权力 , 可以影响到各部族的利益得失 。

治水成功以后 , 大禹随即在会稽山召集诸侯 , 由他来主持祭祀天帝 。 在古代 , 组织祭祀是权威性的体现 , 其实现在也一样 , 农村祭祖 , 主祭的肯定是家族里最有威望的长辈 。 当时舜帝还在位 , 从法理上说 , 大禹的这个行为是不合规矩的 , 甚至可以视为僭越 , 可是诸侯们谁也没说什么 , 都乖乖地去了 。 唯独防风氏这一族 , 他们不服气 。 但他们也不敢不来 , 只能用故意迟到 , 不痛不痒地“怼”了大禹一次 。


千古话禅让,聊一聊大禹以治水得天下的过程

千古话禅让 , 聊一聊大禹以治水得天下的过程// //

大禹的处理方式却异常激烈 , 他直接下令把防风氏的首领处死 , 然后将尸体大卸八块 。 这个处置手段同样是不合规矩的 。 理论上说 , 大禹和防风氏首领是平级的 , 他们是两个不同部族的首领 。 可是大禹就这么干了 , 而且各路诸侯对此都予以默认 。 这就是实质性权力的威力 , 在极端的情况下 , 它甚至可以不需要任何程序上的支持 。 一旦领导者的地位在事实上被架空 , 千万不要指望纸上的程序可以帮到你什么 。


千古话禅让,聊一聊大禹以治水得天下的过程

千古话禅让 , 聊一聊大禹以治水得天下的过程// //

大禹之所以这么做 , 其实意在立威 。 权力的实质不是你能做你想做的事 , 而是你可以让别人做他不想做的事 。 这一点 , 从古至今同样从未改变过 。 要真正掌握权力 , 你总要有那么几次做“恶人”的时候 , 这一点是无法回避的 。 一些处于中层的管理者 , 出于个性或是不想得罪人的考虑 , 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想做“善人”“好人” 。 可是在不知不觉中 , 自己的权威性却在一点点被削弱 。 因为你背离了权力的本质 , 权力自然也就会背离你 。

会稽山祭祀之后 , 大禹很快就有了新的举动 。 他把华夏各部族组成联军 , 向南方的三苗部族开战 。 三苗是华夏族之外的南方蛮族 。 随着战争的爆发 , 在治水期间形成的国家机器再一次发挥出了效能 。 众多的官员和军人通过战争获得了战功 , 进而获得了奖赏 , 而这些奖励 , 最终又是从禹王手里获得的 , 这就进一步强化了他们对大禹的忠诚度 。

都说生命在于运动 , 其实权力也一样是喜动不喜静 , 或者说 , 权力在于折腾 。 对于被管理者而言 , 权力的表象其实就是“赏罚”两个字 , 无论是赏还是罚 , 都只有动起来 , 只有开始做事才有从谈起 。 过分地强调“萧规曹随”“无为而治” , 最终必然会侵蚀你手中的实质性权力 。 因为在众人看来 , 大家无非是按规矩做事 , 按规矩吃饭 , 没赏没罚 , 管理者的存在也就失去了现实意义 。 因此 , 无论是从保持权威性 , 还是保持团队活力来考虑 , 每隔一段时间 , 管理者适当地给大家找点事做 , 无论这些事是否有实际的意义 , 对团队来说都不会是一件坏事 。

当大禹接替舜帝成为新的华夏族首领已经毫无悬念 , 之后舜帝的所谓禅让 , 实质上不过是走了一个法律层面的程序而已 。

我们总结一下会发现 , 名义上的权力来自上层 , 而实质性的权力则来自下层:你需要能让跟着你的人有饭吃有钱拿;你需要拥有必要的人脉网络;你需要在关键时刻敢于做“恶人” 。 而即便获得了实质权力 , 也需要时时动一动 , 做到“流水不腐 , 户枢不蠹” 。

而在四千年前 , 大禹恰恰完美地践行了这几点 , 最终他取代了舜帝 , 成为华夏族最后一个公推的首领 。 之后他又利用自己的绝对权威 , 打破惯例 , 直接将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血统传承的朝代——夏朝 , 由此诞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