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唐内外交困,为何还能顽强中兴?这三座城市功不可没
中晚唐内外交困 , 为何还能顽强中兴?这三座城市功不可没// //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安史之乱结束后 , 死里逃生的大唐王朝 , 国事却是各种惨不忍睹:中原各处藩镇画地为牢 , 一言不合就闹叛乱 。 强敌吐蕃瞅准机会就杀进来 。 连长安都丢了好几次 , 几乎各种糟烂事扎堆 , 眼看就是要灭亡的模样 。
可就是这个惨不忍睹的大唐 , 在接下来中晚唐的历史上 , 又是十足的命硬 。 安史之乱后一片烂摊的一百四十多年里 , 唐朝不止“硬挺”到了九世纪 , 甚至国力民生还曾直线复苏 , 开创辉煌的中兴时代 。 其顽强的生命力 , 令后世多少史家 , 都是佩服连连 , 恨不得掰碎了找经验 。
而撑起大唐王朝 , 这一百四十多年“命硬”国运的 , 更有下面这三座 , 看似十分低调 , 意义却无比重大的城市 。
中晚唐内外交困 , 为何还能顽强中兴?这三座城市功不可没// //
一:灵州
灵州 , 即今天宁夏灵武市 。 这个今天常住人口近三十万的县级市 , 唐代时号称“塞上江南” , 一直是朔方节度使的驻地 , 公认掌控河套草原的钥匙 。 在那场半壁山河近乎糜烂 , 唐玄宗拍屁股躲进蜀地的安史之乱里 , 手里只有数千残兵的唐肃宗李亨 , 正是在灵武举行了登基典礼 , 吹响了唐王朝反击的号角 。 这座边陲坚城 , 堪称对大唐有再造之功 。
而在安史之乱结束 , 唐王朝惨淡经营的年月里 , 同样受尽战乱的灵州 , 却又紧接着扛起另一个艰难任务:死磕吐蕃 。
拜唐朝元气大伤所赐 , 盛唐年间常被压着打的“老邻居”吐蕃 , 安史之乱后也彻底撒了欢 。 唐朝安西与河西的国土 , 尽数被吐蕃席卷 , 然后胆肥的吐蕃 , 763年更一口气朝着长安方向杀来 。 理论上有重兵把守的长安稀里哗啦 , 唐代宗也仓皇逃跑 。 幸运的是 , 吐蕃大军只在长安折腾了十五天 , 就急匆匆卷包袱撤退 。 为什么如此“幸运”?很重要一条:依然在坚守的灵州 , 叫哪怕已占据长安的吐蕃军 , 也是坐卧不宁 。
只要看看地图位置就知道 , 对于狂攻长安的吐蕃大军来说 , 灵州就是一把随时落下的砍刀 。 只要灵州在手 , 就算长安丢掉 , 唐军也完全可以如当年反击安史叛军一样 , 以河套草原为跳板发起反击 。 而且灵武境内发达的灌溉屯田 , 更是至关重要的战争资源 。 如果吐蕃想要彻底控制关中平原 , 甚至染指中原大地 , 灵州?必须拿下 。
中晚唐内外交困 , 为何还能顽强中兴?这三座城市功不可没// //
于是 , 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起 , 吐蕃对灵州的疯狂进攻就开始了 , 数万吐蕃大军先占领了河套草原的原州 , 然后将灵州重重围困 。 而三万唐军主力 , 却只能先陈兵在泾阳待命 。 灵州只能靠当地军民孤军奋战 , 惨烈的拉锯战打了足足一个月 , 朔方节度使路嗣恭慨然出击 , 在灵州城下大破吐蕃 , 斩杀两千余级 , 杀出安史之乱后 , 大唐对吐蕃的解气一胜 。
在吃了这场血亏后 , 不甘心的吐蕃人原以为 , 战败只因投入兵力不够 。 结果接下来两次 , 他们都是投入了十万以上的兵力 , 却连灵州城还没摸着 , 沿途就被唐军不停袭扰 , 连补给线都被断掉 , 只能含恨撤退 。 那绕开灵州行不?786年时 , 吐蕃又大胆试了一次 , 绕开灵州朝陕北猛扑 , 虽说兵不血刃拿下了盐州和银州 , 但灵州稳固的唐军 , 还是轻松切断了吐蕃的补给线 , 叫杀气腾腾的吐蕃军饿的前心贴后心 , 只能匆匆忙忙撤退 。
只要稍脑补一下几百年后 , 以灵州为中心的西夏政权 , 把北宋王朝折腾得“四面边声边声连角起”的悲催景象 , 就知这几场知名度不高的血战 , 对当时风雨飘摇的中唐王朝 , 有着怎样救命的意义 。 顽强的灵州 , 就这样把强敌吐蕃挡在国门外 , 令伤痕累累的大唐 , 赢得宝贵的喘息恢复时间 。
中晚唐内外交困 , 为何还能顽强中兴?这三座城市功不可没// //
二:汴州
比起吐蕃犯边的惨状来 , 唐朝当时另一个扎心困难 , 就是缺钱粮 。
安史之乱后 , 中原生产破坏严重 , 且大片要地变了藩镇 , 内外战争更是年年不停 , 中央经济几乎断血 。 幸好江淮地区未遭战争破坏 , 中唐年间起 , 由于水利建设和曲辕犁等新农具应用 , 东南经济高速发展 , 粮食产量年年暴涨 , 唐朝的国民经济也是“赋之所出 , 江南居多” 。 也就是全靠江淮地区补血 。 但是 , 如果没有汴州 , 恐怕饿的眼花的大唐朝廷 , 也只能望着繁华江淮干瞪眼 。
汴州 , 即未来的北宋国都汴京 , 却是隋唐漕运的枢纽地带 。 唐朝的漕运 , 是从扬州出发 , 连续经过漕渠淮水黄河渭水几条水路 。 这条连续辗转的路途上 , 淮泗线、淮汴线、淮颍线以及泰西运河四条水道 , 都是从汴州经过 , 堪称是整个唐朝漕运路线上 , 咽喉意义的一环 。
其实 , 自从唐朝建国后 , 哪怕盛唐时代 , 唐朝漕运也是毛病多多 , 平均一斛粮食运到长安 , 剩下八斗就算不错 。 安史之乱一顿荼毒后 , 大唐的漕运更一度成了坑 , 河南一带的运河几乎都在战乱里报废 , 饿极了的唐王朝 , 在唐代宗年间派名臣刘晏整顿漕运 , 不但重新开通了河道 , 而且采取“分段运输法” , 也就是像接力赛一样 , 漕运路段的关键城市 , 轮流派船运载漕粮 , 维护疏通辖区里的运河 。 汴州 , 也是这其中关键一处 。
中晚唐内外交困 , 为何还能顽强中兴?这三座城市功不可没// //
也由于这次强力改革 , 汴州的漕运能力 , 也终于焕然上了台阶 。 而且由于刘晏毅然废除了漕运里的无偿劳役制度 , 改为出钱雇佣 。 漕运业从此成为汴州的重要产业 , 漕运维护从此有条不紊 。 以往“运一斛丢两斗”的运输效率 , 这下变成“岁转粟百一十万石 , 无升斗溺者” 。 每年输入关中平原一百一十万石 , 一粒粮食都不丢!
这强大运输效率意味着什么?唐德宗年间时 , 长安因为藩镇叛乱 , 几乎“饿殍相望” , 幸好粮船经汴州及时抵达 , 泪奔的唐德宗当场对太子大呼“吾父子得生矣” 。 唐宪宗年间 , 汴州的漕运量继续猛增 , 年年大量米粮钱财输入 , 支撑起了唐宪宗艰难的平叛战争 , 打出了“元和中兴”的辉煌 。 汴州这个“漕运咽喉”稳定 , 大唐 , 就扼住了命运的咽喉 。
三:广州
安史之乱给唐朝的另一大后遗症 , 就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败:安西河西尽数沦入吐蕃之手 , 传统的河西走廊贸易路线几乎断绝 。 虽然唐王朝又以河套草原为干道 , 开通草原丝绸之路 。 但贸易量也难比盛唐 。 但与其同时 , 岭南的广州却扶摇直上 , 漂亮接过了“丝绸之路”的大旗 。
中晚唐内外交困 , 为何还能顽强中兴?这三座城市功不可没// //
广州的海外贸易 , 自唐朝开国起 , 就是相当热闹 。 但开元年间以前 , 岭南与外界的交通非常不便 , 广州的外贸 , 自然也难上规模 。 直到开元年间 , 盛唐名相张九龄开辟了大庾岭新道 , 这条道路好比一条长桥 , 把赣江与浈水一口气连接起来 。 广东与内地的交通从此畅通 , 江南乃至中原的商旅货物 , 源源不断向着广州涌来 。 各国的商船也纷至沓来 。 盛唐年间时 , 即将出海的鉴真大师 , 就目睹过广州外贸的盛况:“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 , 不知其数” 。
待到安史之乱后 , 西北丝绸之路阻断 , 来华的外国人 , 更是一股脑奔了广州 。 唐王朝也及时调整外贸政策 , 一面在广州设立市舶使 , 与岭南节度使一道掌管外贸事宜 , 设立严格的税收制度 。 一面煞费苦心招商 , 来华的各国商人 , 不但可以住进专门的“蕃坊” , 且可以获得各种经商便利 。
阿拉伯典籍《苏莱曼东游记》里 , 就以外国商人视角 , 记载了广州先进的贸易管理:外国商人只要缴纳相当于货物价值三成的进口税 , 就可以得到官府的保护 。 广州的社会秩序良好 , 唐朝的官员办事效率极高 , 且极重契约精神 。 如此管理先进位置良好的外贸城市 , 外贸自然井喷 , 到中唐年间时 , 广州每年的外国船只 , 就有四十艘以上 , 盛唐年间的盛况 , 比起中唐已是小儿科 。 中国船只也频频从广州出海 , 一路可开到阿拉伯地区 。 丝绸瓷器等“大唐制造” , 以广州为窗口 , 源源不断热卖 。
如果说漕运是输血 , 那么当时“蛮舶之利 , 珍货辐凑”的广州 , 更是大唐王朝的造血机 。 火热的外贸出口 , 不止给唐王朝带来滚滚财源 , 更带动了东南经济 。 以《新唐书》的形容说“上足以备府库之用 , 下足以瞻江淮之求” 。 扶摇直上的广州 , 就这样以其通商世界的繁华 , 在唐朝中兴的时代里 , 撑起大唐东南半壁的稳定 。
中晚唐内外交困 , 为何还能顽强中兴?这三座城市功不可没// //
慨然打开国门 , 在开放里求发展的意义 , 安史之乱后的广州 , 就是生动诠释 。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全唐文》
北宋吊打西夏的一仗 , 令元朝宰相叹服 , 却戳中两宋死因
甲午战争晚清败得有多荒唐?看这几条段子就知道
- 刘先银悟《论语》中国文明古国离不开一个人,孔子都很佩服他
- 徐向前,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
- 柴进复辟梦想的破灭:梁山好汉中人品的佼佼者,也是下场最好的
- 致敬民族英雄,致敬中国脊梁——王春晖激情创作钟南山院士肖像
- 八国联军侵华, 列强要求瓜分中国, 只有一个国家反对, 原因不简单
- 他是四野三纵的政委,曾因升迁速度太快不得不请示,后授衔中将
- 西游记中,元始天尊和地仙之祖镇元子,究竟是什么关系
- 日本1年侵略大半个中国,为何攻打重庆6年都没攻下来
- 陈子昂最孤独的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可谓时势造英雄,光照中华
- 朝圣大昭寺,为了心中的信仰,为了一生的朝拜